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荧光灯白光为对照,苦荞为试验材料,设蓝色(B)、红色(R)、绿色(G)、红蓝3︰1(R:B=3:1)4个处理,研究不同光质LED植物灯对苦荞芽苗菜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苦荞芽苗菜的株高、干重和鲜重在红光下最高,但干鲜比是蓝光下最高。白光处理下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类胡萝卜素在各处理下无明显差别。红蓝复合光下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氨基酸在蓝光下最高,纤维素含量是绿光下最高;Vc含量以白光最高。芦丁含量在蓝光处理下最高,含量为3.29mg/g。结论:在苦荞芽苗菜工厂化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生产需要选择不同的光质来进行光环境调节。  相似文献   

2.
以"余干"辣椒为试材,在水培条件下,设置了6种光质,红光、蓝光、红光∶蓝光=4∶1、红光∶蓝光=8∶1、红光∶蓝光∶绿光=4∶1∶1和红光∶蓝光∶紫外光(UVB)=20∶5∶1,测定分析了辣椒在生殖期的形态建成、结果情况和果实品质变化,研究LED光质对辣椒生殖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处理下"余干"辣椒株高最高,显著高于各复合光处理;蓝光处理下分枝数最多为4.11,开花时间最晚为44d,挂果数量最低为8.25个,果长/果宽最高为2.71,且与其它处理间有显著性差异;各复合光处理间植株生长和结果表现无显著性差异。红光∶蓝光∶UV-B=20∶5∶1处理下,维生素C含量最高,显著高于红光及各复合光处理,蓝光处理下,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红光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显著高于蓝光处理。  相似文献   

3.
不同光质对萝卜芽苗菜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荧光灯为对照,采用LED调制光质和光量,研究不同光质对萝卜芽苗菜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处理对萝卜芽苗菜生长影响显著,下胚轴长、子叶面积、植株鲜质量及干质量均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红光与红蓝光组合处理下,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综合考虑认为应用红光照射有利于萝卜芽苗菜生长,提高产量,改善部分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4.
不同光质对萝卜芽苗菜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荧光灯为对照,采用LED调制光质和光量,研究不同光质对萝卜芽苗菜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处理对萝卜芽苗菜生长影响显著,下胚轴长、子叶面积、植株鲜质量及干质量均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红光与红蓝光组合处理下,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综合考虑认为应用红光照射有利于萝卜芽苗菜生长,提高产量,改善部分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5.
以冰菜为试验材料,在植物工厂及水培条件下,设置了红光、蓝光、红光∶蓝光=4∶1,红光∶蓝光∶绿光=4∶1∶1,红光∶蓝光∶紫外光(UV-B)=20∶5∶1,红光∶蓝光=8∶1、白光对照,测定分析了冰菜在不同光质处理下的生长势、生长量及蔬菜品质的变化,以期为冰菜的规模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从冰菜的生长势和鲜质量结果看,红光∶蓝光=8∶1和红光∶蓝光∶UV-B=20∶5∶1的长势最好,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量最大,鲜质量及地上部鲜质量最大;从冰菜品质看,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均是红光∶蓝光∶UV-B=20∶5∶1光质处理的含量最高,优于其它光质处理。综合考虑冰菜的营养品质和生长量,红光∶蓝光∶UV-B=20∶5∶1是最适合的光质配比,少量紫外光UV-B(红光∶蓝光∶UV-B=20∶5∶1)的加入更有利于冰菜品质的提高,此结果对于生产上冰菜的高品质种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红蓝光质对转色期间番茄果实主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岩      王丽伟  文莲莲  魏珉    史庆华    杨凤娟    王秀峰 《园艺学报》2017,44(12):2372-2382
采用LED精量调制光源,以番茄品种‘Micro-Tom’为试材,设置红光(R)、蓝光(B)和红蓝组合光3︰1(3R1B)3个处理,以白光(W)为对照,研究红蓝光质对转色期间番茄果实主要品质及番茄红素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红光和3R1B处理可显著提高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降低可滴定酸含量;蓝光下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和可滴定酸含量明显升高,可溶性糖含量较低,但与对照差异不明显。随着果实成熟,红光和3R1B处理下番茄红素含量及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GGPS)和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SY)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蓝光和对照,尤以3R1B处理最明显;蓝光则显著降低了番茄红素含量,GGPS和PSY1表达受到抑制。综上,蓝光能够促进维生素C、蛋白质和有机酸含量增加;红光和红蓝组合光则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积累,且通过提高番茄红素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GGPS和PSY1的转录水平和活性,促进番茄红素合成,尤以3R1B处理最佳。说明适宜比例的红蓝组合光有利于番茄果实转色,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7.
不同光质对豌豆苗品质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新型半导体光源发光二极管(LED)精量调制光质(红光、蓝光和红蓝混合光),以普通日光灯(白光)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质对豌豆苗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蓝光处理下豌豆苗的VC、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且粗纤维含量最低;红光处理下豌豆苗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和其它处理,但是红光显著抑制了VC、可溶性蛋白的合成,并且红光显著提高了粗纤维含量,可见蓝光处理下豌豆苗的品质最好,红光处理下最差。  相似文献   

8.
以'意大利耐抽薹'生菜(Lactuca sativa L.)为试材,采用水培法,设置不同光质(红蓝光比例为4∶1、1∶2和全红光、全蓝光)和外源锌浓度(0、0.5、1.0 mg·L-1 ZnSO4·7H2O),研究不同光质下外源锌对水培生菜生长和品质特性的调控效应,以期为植物工厂在不同光质下施加外源锌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高比例红光会促进生菜生物量、可溶性糖和还原糖的积累,并降低硝酸盐的含量,其中以红蓝光比例为4∶1的光质处理效果最好;高比例蓝光会促进光合色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其中以全蓝光处理效果最好,但全蓝光处理会对植株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从光质与Zn的互作效果看,光质对生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外源Zn起调节作用.综合考虑,红蓝光比例为4∶1光质下根施0.5 mg·L-1 ZnSO4·7H2O处理对生菜的生长发育、产量提高以及品质改善的促进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不同光质对‘秋红宝’葡萄试管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秋红宝’葡萄试管苗为试材,设置7种不同光质处理,观测试管苗的株高、茎粗、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出最优光质。【结果】单白光与单红光处理的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单蓝光处理的植株根数和最长根长均达到各处理最大值,且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红蓝光质4∶1处理的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OD与CAT活性在红蓝光质5∶1中最高。综合灰色关联分析得出最适光质排序为:红蓝光质5∶1单蓝光单白光单红光红蓝白光质3∶1∶1红蓝光质4∶1红蓝光质3∶1。【结论】红蓝5∶1光质可作为促进‘秋红宝’葡萄试管苗生长的最理想光质;影响不同光质下试管苗生长的主要指标有总叶绿素、最长根长、株高、叶长、SOD。  相似文献   

10.
不同补光光质对日光温室草莓生长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颜’草莓为试材,以LED白光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补光光质对草莓植株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红、蓝混合光为4∶1处理的草莓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及果实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其叶片纵横径、叶片叶绿素含量、平均单果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维生素C含量较高,与对照差异显著。综合分析认为,日光温室草莓以红光∶蓝光为4∶1进行补光,最有利于提高果实产量,增加草莓植株生物量的积累,促进部分生长指标和果实品质的改善,补光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条件,为探究光质对辣椒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兴蔬215为试材,分别给予红蓝光(RB=3∶1)、红蓝紫光(RBP=3∶1∶1)、红蓝绿光(RBG=3∶1∶1)、红蓝近红外光(RBF=3∶1∶1)4种不同光质处理,以白光处理为对照(CK),测定并分析了不同光质对辣椒幼苗形态、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和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RBP处理下辣椒幼苗的株高和地上部干、鲜质量最高,同时地下部干、鲜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RB、RBG和RBP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辣椒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其中RB处理较对照增加幅度最大。RB处理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RBP处理的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被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光能(TR_o/RC)、单位反应中心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_o/RC)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RBF处理下的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酸脱氢酶(GDH)、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综上,RBP处理显著提高了辣椒幼苗叶片吸收、捕获光量子的能力,增加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优化光能分配,增强电子传递的能力,进而提高了辣椒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积累;结合形态指标和叶绿素荧光的综合表现,在红蓝光基础上增加紫光对辣椒幼苗生长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2.
以阔叶空心菜为试材,研究蕹菜芽苗菜对LED 光强和光质的生长响应。结果表明:绿化阶段结束时处理L7000RBW4∶1∶1(光强7 000 lx,红光∶蓝光∶白光为4∶1∶1)的脱壳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光强为7 000 lx 时,3 种光质处理的蕹菜芽苗菜可食部分干质量均显著高于白光对照;光照强度过高显著影响叶绿素的累积,高光强(L11000)下的叶绿素a、叶绿素b 含量及叶绿素总量随红光比例的增加而降低,同时子叶白化现象越发明显;不同光强条件下,3 种光质处理的抗坏 血酸含量均随着红光比例的增加而降低,而可溶性糖含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L7000RBW4∶1∶1 在本试验条件下表现最佳,是较适宜蕹菜芽苗菜工厂化生产的LED 光源配方。  相似文献   

13.
沙子、炉渣、菇渣不同配比对茄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沙子∶炉渣=2 V∶1 V为对照,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10%(T1)、20%(T2)、30%(T3)、40%(T4)和50%(T5)体积比的菇渣,研究沙子、炉渣、菇渣复合基质对茄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冬春茬试验中,T3处理的果肉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T4处理的果肉抗坏血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茄皮花青素、类黄酮和总酚含量也较高。秋冬茬试验中,T3处理的果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T4处理的抗坏血酸含量显著提高,T1处理的茄皮类黄酮和总酚含量显著提高。两茬试验中,T1处理的产量均为最高,分别比对照增产5.5%和11.2%。综上,冬春茬和秋冬茬均以添加10%比例的菇渣最有利于茄子产量形成,而添加30%或40%比例的菇渣有利于茄子果实品质形成。  相似文献   

14.
Perilla plants with red coloured leaves grown in red-enriched light treatments (i.e., red lamps alone (R), a mixture of blue and red lamps (BR), and a mixture of green and red lamps (GR)) had greater dry weight, bigger leaves, and more leaves than those grown in other treatments (i.e., blue lamps alone (B), a mixture of blue and green lamps (BG), and green lamps alone (G)). Although the concentrations of perillaldehyde and limonene in leaf tissues (mg g−1 leaf DW) were 1.6–1.9 and 1.5–1.9 times higher, respectively, in the G treatment than in red-enriched light treatments, the contents of perillaldehyde and limonene per plant (mg/plant) were 1.8 times higher in the BR treatment than those in the G treatment. The content of anthocyanin per plant was also 4.3 times higher in the BR treatment than that in the G treatment. Therefore, within the six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fluorescent lamps us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BR treatment was a suitable light quality for producing plants with high contents of perillaldehyde, limonene, and anthocyanin under controlled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5.
叶用莴苣全株营养累积分配的光谱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高等植物叶绿素吸收光谱的强弱差异性,分别采用波长(442±9)nm蓝光、(457±7)nm蓝光、(521±14)nm绿光、(627±7)nm红光和(655±11)nm红光光谱发光二极管(LED)光源,以300μmol·m~(-2)·s~(-1)光强对叶用莴苣进行12 h·d~(-1)照射处理3周,以温室自然光为对照,研究具有一定能量供应下叶用莴苣生长和营养累积分配的光谱信号调控效应。红光,尤其是红光655处理的叶面积、鲜质量、干质量显著高于对照57.89%~85.04%;尽管蓝光下全株及叶和根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33.26%~181.23%,可是随着光谱波长的减小,可溶性蛋白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更加呈现以叶为主的特征。相比之下,随着光谱波长的增加,可溶性糖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更加呈现以叶为主的特征。此外,蓝光、红光处理全株以及叶和茎器官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97.26%~357.54%;红光下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低于对照52.79%~59.01%,且明显抑制了GOT活性,以及游离氨基酸分配以茎为主和根其次的特征,暗示着红光有利于氨基酸向阴生器官或部位转运分配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LED光质补光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娜娜  邬奇  崔瑾 《中国蔬菜》2012,1(24):48-54
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精确调制光谱能量分布,以单色光质(红光、蓝光、UV-B)和组合光质(红/蓝1∶1)进行每天4 h补光,以未补光组为对照,研究LED光质补光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补光组相比,LED光质补光处理显著促进了黄瓜幼苗的生长;不同光质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UV-B处理显著提高了黄瓜幼苗叶片单位鲜质量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但显著降低了Fv/Fm;红光处理显著提高了黄瓜幼苗的真叶数、叶面积、株高、干鲜质量、壮苗指数、根系活力、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而言,红光有利于培育壮苗,较适合作为黄瓜育苗的补光光质。  相似文献   

17.
以‘金艳’猕猴桃为试材,在其盛花期将花粉与石松子粉以1∶2、1∶3、1∶4、1∶5、1∶6的不同质量配比对其进行授粉,同时于采收后对果实的横纵径、果形指数、单果质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抗坏血酸含量以及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探讨不同质量配比的花粉对猕猴桃坐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猕猴桃生产中的授粉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花粉与石松子粉以1∶2、1∶3、1∶4质量配比授粉时,‘金艳’猕猴桃均有较高的坐果率,可达90%及以上,且果实品质较好。综合各方面指标,并在节约生产成本的条件下,花粉与石松子粉的质量配比1∶4最佳。  相似文献   

18.
红花檵木叶色变化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明  万兴智  杜蕾  袁澍  林宏辉 《园艺学报》2010,37(6):949-956
研究了红花檵木红叶和绿叶的解剖结构以及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的含量,发现红叶转绿后:(1)叶片厚度变薄、主要叶细胞缩小;(2)气孔指数、气孔密度和单位面积的气孔总开度均明显下降;(3)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大小和数量都变小,但是单位叶鲜样质量的质体色素增加;(4)花青苷含量急剧下降。综合前人的研究,认为花青苷含量急剧下降是叶片呈现绿色的关键因素,高温可能是诱导红花檵木叶片花青素苷含量下降的关键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9.
红蓝LED光全生育期照射对樱桃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红蓝组合LED光源全生育期照射植株,研究不同配比的红蓝光对樱桃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蓝光占60%时,单果质量和单株果数都显著大于其他处理,蓝光比例增大促进果实中番茄红素、可溶性固形物、游离氨基酸和类黄酮的形成,提升糖酸比值;红光比例增大促进果实中可滴定酸的形成;蓝光所占比例为50%时,果实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比例提高到60%时蔗糖、可溶性糖、VC含量较高;而蓝光所占比例为25%时果实中番茄红素、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含量较低,且可溶性糖、蔗糖、游离氨基酸、花青素的含量都较低。说明樱桃番茄果实品质明显受光质的调控,在一定范围内,红蓝光比值对果实营养品质的影响无质的差异,当蓝光所占比例较大时,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蓝光占25%时不利于果实品质的提高,蓝光占60%较有利于果实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