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范金宝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2):465-465
重视和发展农业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当前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探寻适合农业快速发展的方式,对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两种发展方式进行了比较,得出发展现代农业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而且也是提高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建设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因此,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首先提高农民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并依靠科技培养现代化的新型农民;为加快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必须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为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还应构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以及加大财政资金转移支持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阶段西部“三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小林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0):525-525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特别是解决西部地区“三农”问题是全面实现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通过阐述中国西部地区“三农”问题的表现形式以及西部地区“三农”问题的形成原因,提出了解决西部“三农”问题应从推进制度创新,实现城乡统筹,加大“三农”投入,建设现代农业,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素质和深化农村改革,保障农民利益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2004年10月,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在江西南昌召开放心粮油进农村动员大会,提出要在全国粮食行业,大力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活动。虽然山西省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工作的时间不长,但它却显示出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和向心力,顺应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同时也为粮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闯出了路子。  相似文献   

4.
从农村社会工作角度看农村个体和谐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个体和谐建设是和谐农村建设,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起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农村个体和谐建设中还存在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农村社会工作从“优势视角”出发,强调助人自助、增权的价值理念,在解决农民问题,促进个体和谐发展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下的食品安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农村建设进入的一个崭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农村是食品安全的重点,农民是最大的消费群体,又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因此,做好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本文对目前我国农村食品安全的现状、各省市对农村食品安全所采取的措施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环境污染转移对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向农村转移的问题就必须高度重视。笔者主要分析了环境污染转移对中国农村的生态环境及农民身体健康造成的严重影响,结果导致贫困,并指出环境污染转移导致了恶性循环,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污染企业要走循环经济之路,中国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发展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以及中国城镇化建设等一系列问题,然而作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民工却在劳动就业、权利维护、生活保障等方面处于尴尬地位,只有弄清农民工流动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探究促进农民工流动的措施,才能够有利于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笔者在界定农民工流动范围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工初次和再次流动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促进农民工流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论文以重庆市九龙坡区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地区为例,在2006年6—8月的2个月时间内对该区中梁山西部9个镇150余农户进行了新农村建设有关情况尤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跟踪调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点及其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驱动机理,并揭示了目前新农村建设试点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中普遍存在的自发性强、稳定性弱、保障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在新农村建设契机下加强政策管理和教育资金投入、完善保障制度等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的可持续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宜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广大农民生态福祉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需要在以往的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通过梳理总结全球环境基金项目——“节能砖与农村节能建筑市场转化”执行过程取得的实践和创新成果,并结合正在执行的“中国零碳村镇建设促进”项目设想和预期成果,提出基于乡村生态宜居建设背景下的农村零碳与分布式能源体系建设的建议,其中包含加强政策规划引领,完善农村清洁能源发展制度设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体系;加强城乡统筹协调,促进城乡能源互联互通;加强产业融合发展,协同解决生态宜居建设过程环境问题;加强创新支撑,推动农村能源高质量发展。进而促进乡村生态宜居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新农村。  相似文献   

10.
建设现代化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基础,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经。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是长治的必然选择。依据农业圈层结构理论、农业比较优势理论、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理论,结合长治市建设现代农业的现状、基本条件、发展状态,提出推进长治现代农业建设的战略构想和今后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措施。  相似文献   

11.
增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能力 突出解决“三农”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不同层面描述了城乡差距、形成城乡关系失衡的危机意识。必须认识城乡统筹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规律的必然体现,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造成城乡分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政策造成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值得借鉴;打破城乡分割体制、实现城乡关系平等、协调、融合、发展是增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能力、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苏州典型生态农业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苏州市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并分析了该市实施的“蒋巷模式”、“洞庭山模式”、“农林大世界模式”3种典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特点与效益。根据苏州的资源特点,在城乡结合部适宜发展农业公园;在农村适宜发展生态种养园;在特色农产品生产区适宜发展特色生态农产品。标准化、企业化、品牌化是建设苏州生态农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basis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farming culture in east Hubei from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 pointed out the challenges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and put forward effective measures to enhance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local farming culture, such 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harmonious concep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coordination between new countryside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farming culture.  相似文献   

14.
发展林业是山区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区经济社会相对落后的具体情况出发,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难点在山区,应当高度关注山区。从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需求满足看,林业必将在山区新农村建设中大有作为。因此,在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必须选择以林为主,综合开发,山区林业应当走以生态建设为主,发展林业产业,加快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完善林业分类经营管理制度,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等路径,在重视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同时,高度关注和切实解决发展林业与山区新农村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5.
贫困地区县域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尽早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彻底解决“三农”问题任务十分艰巨,意义重大。制约贫困地区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寻找其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关键在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理清发展思路,立足当地实际,培育壮大优势产业,走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认识“三农”问题,构建和谐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德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山东德州 253034;2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072; 3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1)  相似文献   

17.
李文政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8):484-488
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着教育成本过高、办学规模扩展迟缓、办学方向与时代要求相背离、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等问题。为此,必须积极构建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完善农村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完善职业教育的服务制度、创新职业教育的投融资制度、积极推进农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8.
By reviewing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in Xihu Lijia Village, Qianfang Town, Jinxian County, this paper further explored the concept of building happy and harmonious countryside, provided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instruc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settlem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cological economy", "ecological culture", in order to instruct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相似文献   

19.
休闲农业是现代都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京尤其需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是一种体验经济产业,是城乡融合的重要途径。北京发展休闲农业是由城市生产、生态、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强烈需求决定的。当前北京也已经具备了休闲农业大发展的基本条件。应采取系列措施,逐步建成北京以农业园区和民俗旅游为主体结构的"城市-郊区-乡村-田野"休闲农业体系。  相似文献   

20.
天津农村人力资源素质分析及开发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天津农村人力资源总量大,但整体素质较低,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造成天津农民素质素质较低和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历史、体制、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加快天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应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实施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全面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创业能力,健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构建农民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