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3月15日,我市某鸭场购进雏鸭1000只.当天起即给雏鸭饮用高锰酸钾水,当晚有雏鸭发病,并有死亡. 经检查,鸭料无发霉变质现象,但是鸭饮用的高锰酸钾水按其颜色深度已超过0.02%.病鸭表现为精神不振,独立一隅,或聚在灯光下.嘴角有粘液,并粘有饲料.拉白色稀粪,脚软,头颈伸长着地,最后,神志昏迷而死.  相似文献   

2.
2007年3月15日,我市某鸭场购进雏鸭1000只。当天起即给雏鸭饮用高锰酸钾水,当晚有雏鸭发病,并有死亡。 经检查,鸭料无发霉变质现象,但是鸭饮用的高锰酸钾水按其颜色深度已超过0.02%。病鸭表现为精神不振,独立一隅,或聚在灯光下。嘴角有粘液,并粘有饲料。拉白色稀粪,脚软,头颈伸长着地,最后,神志昏迷而死。  相似文献   

3.
1鸡非传染性腹泻发生原因1.1饲料发霉变质引起饲料发霉变质会引起霉菌性中毒,导致腹泻,严重时会引起鸡排水样粪。鱼粉发霉,鸡食后不仅排黑褐色水样稀便,还可导致肌胃溃疡,甚至造成穿孔。  相似文献   

4.
我区某养鸡户,自育伊莎雏1250只。开食后喂给自配轻微发霉的混合饲料,15日龄开始发病,次日便死亡18只,以后陆续有死亡,至23日龄已死亡245只。根据现场调查、临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雏鸡黄曲霉毒素中毒。 (一)病因调查:进雏前育雏舍曾用甲醛熏蒸消毒,1日龄喂给已轻微变绿、有霉变气味饲料。药物和疫苗使用按常规程序进行。实行网上育雏。 (二)临诊症状:患雏食欲不振,羽毛松乱,翅下垂,饮水增加,行动迟缓,闭目呈昏睡状,生长不良,衰弱,贫血,排血色稀粪。严重患雏喙部变暗、脚趾部发绀,呼吸困难、喘咳而死。  相似文献   

5.
1 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 某养殖户3月2日购进600只雏鹅饲养。17日龄时开始发病死亡,病鹅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羽毛蓬乱,呼吸困难,常见伸颈张口呼吸,且拉白色稀粪。有的病鹅从鼻孔流出浆液性黏液。有的表现神经症状,如摇头、共济失调、两腿麻痹等,两周内共死亡112只。死亡率为18.7%。调查发现,鹅舍内垫料潮湿,有刺鼻的氨味和霉味,但所配的饲料没有发霉变质。  相似文献   

6.
鹅曲霉菌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某养殖场的15日龄雏鹅突然发病死亡,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诊断为鹅曲霉菌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该场李某3月28日从外地购进1200只雏鹅,4月10日开始发病死亡,病鹅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羽毛松乱,呼吸困难,常见伸颈张口呼吸,拉白色稀粪。有的病鹅从鼻孔流出浆液性黏液。有的表现神经症状,如摇头、共济失调、两腿麻痹等。截至4月16日共死亡220只。曾用过强力霉素、诺氟沙星等药物治疗,但疗效不佳。舍内垫料潮湿,有刺鼻的氨味和霉味。所用的饲料没有发霉变质,随配随用。2病理变化心包膜增厚,内有纤维素性…  相似文献   

7.
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张某4月2日从外地购进1600只雏鹅,4月14日开始发病死亡,病鹅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羽毛松乱、呼吸困难,常见伸颈张口呼吸,拉白色稀粪。有的病鹅从鼻孔流出浆液性黏液,有的表现神经症状,如摇头、共济失调、两腿麻痹等,截至4月20日共死亡340只。曾用过硫酸新霉素、诺氟沙星等药物治疗,但疗效不佳。所用的饲料没有发霉变质,随配随用,发现舍内垫料潮湿,有刺鼻的氨味和霉味。  相似文献   

8.
我市某养殖场饲养的14日龄雏鹅突然发病死亡,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最后诊断为鹅曲霉菌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该场王某1月29日从外地购进1200只雏鹅,2月11日开始发病死亡,病鹅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羽毛松乱,呼吸困难,常见伸颈张口呼吸,拉白色稀粪。有的病鹅从鼻孔流出浆液性黏液,有的表现神经症状,如摇头、共济失调、两腿麻痹等,截至2月17日共死亡220只。曾用过强力霉素、诺氟沙星等药物治疗,但疗效不佳。发现舍内垫料潮湿,有刺鼻的氨味和霉味。所用的饲料没有发霉变质,随配随用。2病理变化心包膜增厚,内…  相似文献   

9.
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长子县某鸭场饲养2200只肉雏鸭。4月10日开始发病死亡。病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羽毛松乱,呼吸困难,喙部发绀,常见伸颈张口呼吸,拉白色稀粪。有的病鸭从鼻孔流出浆液性粘液,有的表现神经症状,如摇头、共济失调、两腿麻痹等,部分鸭结膜潮红,眼睑上形成灰白色霉菌结节。截至4月16日共死亡220只。曾用过强力霉素、诺氟沙星等药物治疗,但疗效不佳。雏鸭地面饲养,垫料为稻壳,发现鸭舍内垫料潮湿,有刺鼻的氨味和霉味。所用的饲料现配现用没有发霉变质。  相似文献   

10.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张某4月2日从外地购进1 600只雏鹅,4月14日开始发病死亡,病鹅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羽毛松乱、呼吸困难,常见伸颈张口呼吸,拉白色稀粪.有的病鹅从鼻孔流出浆液性黏液,有的表现神经症状,如摇头、共济失调、两腿麻痹等,截至4月20日共死亡340只.曾用过硫酸新霉素、诺氟沙星等药物治疗,但疗效不佳.所用的饲料没有发霉变质,随配随用,发现舍内垫料潮湿,有刺鼻的氨味和霉味.  相似文献   

11.
<正>传染性浆膜炎和禽痛风是家禽常见的多发病。传染性浆膜炎主要侵害雏鸭、雏鹅及雏火鸡等禽类,主要发生于2~8周龄的鹅群,以2~4周龄鹅最易感染。禽痛风多见于饲喂饲料蛋白质含量高的家禽,以食草为主的鹅发病较少。现将一例雏鹅传染性浆膜炎并发痛风的诊疗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15年1月17日,建阳区养殖户彭某饲养的18日龄1900羽雏鹅,出现采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部分雏鹅拉白色稀糊状稀粪,后转为拉红色、暗红色及酱油色稀  相似文献   

12.
(一)病因雏鸪患霉菌性肺炎的原因很多,主要的病因还是由于垫草的发霉和用发霉变质的饲料饲喂雏鸪。在鹧鸪的饲养过程中要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粪便,保障通风,定期更换垫草和消毒,在育雏时要保暖又要进行适当的通风,这样可以有效的预防雏鸪霉菌性肺炎的发生。(二)临床症状病雏多在15日龄左右发病,可表现为精神不振,体温升高,不  相似文献   

13.
1999年9月,盐城自然保护区为了观赏的需要,将11只3月龄雏孔雀与成年孔雀混群饲养。在混群10天后发现有3只雏孔雀精神萎顿,排黑色稀粪。14天死亡2只,其余雏孔雀全部发病。根据临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盲肠球虫病。经综合防治,病情全部得到遏制。一、发病情况雏孔雀60日龄内在网上育雏,60日龄后放入地面为半散放饲养。由于观赏的需要,90日龄同成年孔雀混群饲养,并换场地,饮水为河水,10天后发现场内有黑色稀粪,饲养人员误认为是环境和阴雨天而引起,用土霉素原粉每50公斤饲料加100克,治…  相似文献   

14.
孙岩 《中国畜牧业》2014,(16):86-86
<正>一、发病情况2013年7月10日,吉林省柳河县柳河镇吉祥村张某购买雏鹅2000只,当时阴雨天多,比较潮湿,8天后雏鹅开始陆续发病伴有死亡,并逐渐增多,由开始每天3~4只增加到最后30多只。鹅主在发现鹅腹泻后,给鹅饮了3天肠炎腹泻药,病情未见好转且严重,发病第四天,鹅主来电请求出诊。笔者赶到鹅场后发现饲料有发霉结块的,垫料也有发霉,剖检病死鹅雏11只,怀疑是曲霉菌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5.
1发病情况2008年6月份,吉林省长岭县某农户引进雏鹅1 000只,饲养至50日龄后,发现一些雏鹅不愿活动,不爱吃食,喜欢喝水,羽毛逆乱,体重减轻,行动迟缓。一些病鹅拉白色稀便或灰黄色稀粪,随后陆续发生零星死亡。禽主曾用环丙沙星粉混于饲料中喂  相似文献   

16.
蛋鸡非病原性腹泻占有相当的比重,必须加以科学防治。1发病原因:①环境因素:天气炎热,蛋鸡呼吸加快,因饮水量增加,从而使粪便稀薄如水;转群、除粪、带鸡消毒、雷电等外界条件的刺激,不仅使鸡只骚动不安,而且易排出稀粪,如果强度过大,可致腹泻不止。②饲料因素:鱼粉、豆粕等饲料发霉变质,饲喂蛋鸡后可造成霉菌性中毒,同时引发腹泻;饲料中蛋白质及钙的含量过高,多使青年鸡和初产前后的育成鸡出现腹泻;饲料中维生素B2缺乏时,最初表现为腹泻,可继发腿瘫;饲料中食盐含量过高,使机体脱水出现口渴狂饮,引发腹泻,重症可因中毒而亡。③药物因素:长时…  相似文献   

17.
适用症状病鸡精神好,食量大,饮水量大,拉黑色水样稀粪,粪中可见未消化的饲料粒,饲料利用率低,病情时间长,有的从育雏期发病,直至鸡只淘汰。产蛋期,产蛋高峰上不去。发病原因顽固性拉稀的病鸡,在发病初期,往往有多次服用抗菌药物史。抗菌药物在杀死、抑制肠胃内有害菌的  相似文献   

18.
<正> 开江县在1990年3~5月,有部分1周龄以上的雏鹅发生拉黄白稀粪的病,病死率在80%左右,初用氯霉素、痢特灵治疗效果不佳,现将综合诊断介绍如下: 症状发病雏鹅多在10日龄左右,1月龄以上只有少数发病,病程3~5天,呈散发或地方流行。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在我国的家兔养殖中,兔粪一般是天然堆放,作为肥料用于农作物,这种处理方式,不但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兔粪中的营养得不到充分利用。有报道将兔粪发酵作为饲料使用的,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操作程序多、成功率低、容易发霉等原因都没有大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在我国的家兔养殖中,兔粪一般是天然堆放,作为肥料用于农作物,这种处理方式,不但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兔粪中的营养得不到充分利用。有报道将兔粪发酵作为饲料使用的,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操作程序多、成功率低、容易发霉等原因都没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