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鸡胚是在蛋内完成发育,有利于人们方便地进行实验操作,所以它作为了解脊椎动物肢芽发育的理想模型,具有其他生物无法比拟的特点。经典的发育生物学为我们提供了鸡胚发育命运图,并阐明了肢芽发育模式划分中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而最早用化学手段模拟这些细胞间相互作用的试验也始于鸡胚的研究。研究表明,Shh和Bmp等基因表达决定着肢芽发育。鸡的基因测序更为我们方便地进行研究提供了机会。本文对鸡胚早期肢芽发育情况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早期鸡胚肢芽发育的分子机理以及各个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动物肢芽的发育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简写:COFAL=禽白血病补体结合实验;FAPP=正压过滤鸡舍;MD=马立克氏病;MG=鸡毒支原体;REV=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IF=诱导抵抗因子;SPF=无特定病原菌1911年,Rous和Murphy首次将鸡胚应用于病毒研究。然而,伴随岁月流逝,直到Woodrut和Goodpasture在研究禽痘病毒时,才意识到鸡胚中的隐性病毒。早期的研究者并没有意识到鸡胚可能携带不需要的病原微生物,而这些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可能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1946年,Beveridge和Burnet在文章中描述到:还没有很好的鉴定报告证实鸡胚是自然的病原携带者,并且,…  相似文献   

3.
从1789年Pasteur用鸡研究鸡霍乱开始,鸡作为实验动物已有几百年的历史,通过鸡验证了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成功地研制出人类的第一个抗癌疫苗—鸡的马立克氏病疫苗。以鸡为代表的禽类实验动物具有繁殖快、卵生,体外孵化容易控制,试验成本低,一次可获得大量的鸡胚和胚胎细胞的特点,同时在胚胎期,鸡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全,鸡胚和鸡胚细胞适宜做多种病毒的培养基,用于禽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学和用于制备禽病诊断的检测试剂和疫苗生产等,用于疫苗的安全性及效力检验等,使禽类实验动物的应用十分普及。1国外禽类实验动物研究进展美国、日本、法…  相似文献   

4.
室温消化法制备鸡胚成纤维细胞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胚组织是组织培养最早被利用的对象。早年组织培养工作者,如Carrel等曾用鸡胚做过大量研究工作。目前,鸡胚成纤维细胞已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许多方面,这主要是由于成纤维细胞是最易培养的细胞,其良好的耐受性使之易于进行从基因转染到微注射等较多领域的研究。本试验经长期摸索、比较、找到一种制备鸡胚成纤维细胞的优化方法——室温消化法。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通过Carnoy′s液固定,阿尔新蓝-藏红O复染(AB/SO)法与链霉亲和素复合物(SABC)法,对不同日龄鸡胚消化器官中肥大细胞(MCs)与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TPCs)的形态、分布及出现时间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显示,在14日龄鸡胚的胃、肠和肝脏中最早出现MCs。随着日龄的增加,MCs数量逐渐增多。14日龄鸡胚胃肠及16日龄鸡胚肝脏组织中最早观察到TPCs,且与MCs的形态与分布十分相似,说明16日龄以后的鸡胚消化器官中的MC内含有类胰蛋白酶,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MCs(CTMCs)中,类胰蛋白酶可以作为鉴定鸡胚MCs的特异性标志。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兽医生物制品规程(2001年版)明确规定:禽用病毒性活疫苗的毒种、活疫苗以及病毒性灭活苗的毒种、生产用毒种的制备,必须使用SPF鸡胚或利用SPF鸡胚制备的细胞培养物。SPF鸡及其鸡胚是进行生命科学研究和病毒学研究的标准实验动物,是生产和鉴定人、畜禽等多种生物制品的高标准原材料。通过饲料、营养和管理等技术提高SPF种蛋的孵化率和鸡胚健活率,对于提高SPF种蛋的综合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验证腺病毒载体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及鸡胚中递送小干扰RNA的可行性,本实验利用共转染技术将表达针对新城疫病毒(NDV)NP基因shRNA的重组质粒同源重组到pGSadeno腺病毒载体系统,用重组腺病毒感染CEF和鸡胚,通过红荧光报告基因的表达情况和荧光定量PCR检测NP基因mRNA的表达对其进行鉴定,并通过细胞形态观察、血凝价的测定评价其在CEF和鸡胚上对NDV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重组腺病毒能够感染CEF,感染CEF后6h、9h、12h与对照组比较NP基因mRNA的表达量分别降低了3.2倍,25.6倍,2.57倍,并能够推迟NDV致细胞病变效应,抑制NDV在鸡胚上的增殖,延缓鸡胚的死亡。本实验构建的重组腺病毒能够在CEF和鸡胚上递送特异的shRNA,为在CEF中的RNA干涉研究开辟了新的递送途径。  相似文献   

8.
鸡痘病毒诱发细胞融合现象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痘病毒在鸡胚绒毛作囊膜及鸡胚成纤维细胞上交替传代后,用本试验提供的条件,可以明显诱发鸡胚成纤维细胞的融合,形成多量多核细胞。经鸡胚及实验鸡回归试验证实,这种细胞融合现象确系鸡痘病毒所为。  相似文献   

9.
鸡胚因发育过程清楚,长久以来作为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领域重要的实验模型,尤其在鸡胚发育早期绒毛尿囊膜阶段,因其血管丰富,是天然的免疫缺陷宿主,是病理学、药理学和肿瘤学等研究领域的理想实验模型。作者简述了发育早期的鸡胚组织结构,并介绍了鸡胚绒毛尿囊膜在肿瘤研究、血管生成、器官移植、烧伤等疾病机理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在鸡胚病理模型基础上进行的抗肿瘤药物筛选的应用。重点介绍了鸡胚及禽类细胞系在病毒繁殖和疫苗生产、治疗性蛋白和单抗生产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多种人源病毒、禽源病毒、支原体等可在鸡胚及禽类细胞上增殖,并用于疫苗生产。作者对常用的禽类纤维原细胞和多能干细胞的发展和特点进行了阐述,并总结了商业化的禽类细胞系来源以及部分易感病毒。鸡胚表达系统能够在目的蛋白特定位点产生人源化糖基,减少目的蛋白对人的过敏反应,且禽蛋廉价易得,可作为生产人用单克隆抗体和治疗性蛋白的合适供体。作者介绍了鸡胚及禽类细胞系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并对鸡胚作为动物模型在未来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母源抗体对测定新城疫病毒毒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普遍使用的测定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毒力的指标有3项:MDT、ICPI和IVPI。OIE规定在项本实验中必须使用SPF鸡和SPF鸡胚,但是国内许多诊断实验室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常常用普通鸡和鸡胚代替SPF鸡和鸡胚来进行这些试验。理论上认为,商品鸡或鸡胚中的母源抗体会对这些指标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有多大目前尚无定论。为弄清这一问题,本研究以2株新城疫病毒为参考毒株,分别在商品鸡和SPF鸡及鸡胚中进行上述3个指标的测定,以观察母源抗体对这3个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SPF(无特定病原)鸡和鸡胚是进行生命科学的标准实验动物;是进行病毒学研究和多种人、禽生物制品生产和鉴定的标准原材料;是禽病研究的“精密天平”,其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上述多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成品质量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人民群众生活的健康。而病原体感染的鸡群,不仅仅直接危害鸡群本身,还严重影响鸡和鸡胚的质量,影响实验结果的正确评估,同时危害和影响饲养和管理人员的健康。为实施实验动物卫生管理法规,保证SPF鸡生产与实验顺利进行,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必须对实验动物设施进行科学的消毒灭菌,消毒与灭菌已成为SPF鸡管…  相似文献   

12.
鸡胚疾病及其病因的研究,国内外资料报道较少。其实,对指导生产、疫病监测、营养状况的考察,鸡胚疾病的研究,以及鸡胚疾病与生物遗传学及畸胎学的相互关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1983年10—11月间,为了了解天津某鸡场,鸡胚的死亡原因,加强防疫措施,提  相似文献   

13.
利用鸡胚分离法从发生肾变病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鸡分离嗜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X株,该病毒株能引起鸡胚发育受阻,鸡胚和雏鸡肾脏肿大、输尿管尿酸盐沉积,能被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型血清部分中和,初步研究表明是一个新的毒株。通过SPF鸡胚连续传代,获得了嗜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疫苗毒株X 93。结果显示,X株经过鸡胚传代,对鸡胚的致死率由原代的0上升到90代的82%;在每0.1 mL鸡胚中的病毒含量由原代的10^5.0E ID50上升到90代的10^7.8E ID50;对3日龄SPF雏鸡的致病率和致死率分别由40代时的70.0%和40.0%下降到90代时的0值;与X 93接种鸡一同饲养的实验鸡全部健康存活;X 93回归雏鸡连传5代,未见毒力返强现象。  相似文献   

14.
1.将72小时的家鸡胚胎移至无壳培养或“代用”蛋壳中,以研究培养这些鸡胚至“出雏”的可能性。 2.在孵育的前半期摇晃鸡胚培养可促进鸡胚生长。 3.移至鸡的或其他禽的“代用”蛋壳中的鸡胚都成功地“出雏”。 4.在代用蛋壳中可形成正常的绒毛尿囊膜,从而能形成有功能的蛋白囊并实现蛋壳的重吸收。 5.在“代用”蛋壳中生长的鸡胚略小于对照鸡胚,但其他方面均正常。 6.本技术为遗传工程实验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15.
鸡胚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与纯化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进行原代培养与纯化,了解鸡胚成纤维细胞在一定生理状态下所需的各种条件,从而控制培养基的成分,选择最适合于鸡胚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各种因素。在此实验中消化液的浓度及消化的时间是关键,此外实验过程的无菌也是保证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一种雏鸭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4周龄以内的雏鸭,特别是不足一周龄的无母源抗体的雏鸭最易感,病鸭突然发病,病程短促,数小时即死亡,死亡率高达90%。DHV有三种血清型,无交叉保护作用。目前,I型呈世界性分布,II型和III型鸭病毒性肝炎分别局限于英国和美国,在国内,I型鸭病毒性肝炎有多次流行,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在鸡胚上增值,引起鸡胚规律死亡,所以鸡胚中和试验是常规方法,在该病的检测上仍有切实的应用价值,选择合适的鸡胚适应毒株对鸡胚中和试验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通过一系列实验,筛选确定(DHV)的适用毒株,毒力适中,鸡胚死亡规律整齐,方便实验判断,几年来检测进境水禽6群,皆无鸭病毒性肝炎鸡胚中和母源抗体,检测免疫群鸡胚中和抗体滴度40~80倍,阳性对照血清中和保护滴度1 280倍,毒株稳定实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生物医学中研究的鸟种,大多隶属于3个目:鸡形目(Galliformes)包括鸡、鹌鹑、火鸡;雁形目(Anseriformes)包括鸭、鹅;鸽形目(Columbiformes)包括鸽、斑鸠和沙鸡。以鸡在实验中应用最广。本文将探讨鸡、SPF鸡(重点是后者)在生物医学上的重要作用。一、鸡、鸡胚与生物医学鸡作为实验动物,是从1789年Pasteur用鸡作禽霍乱的研究开始的。1902年,Bateson用鸡证明了动物遗传符合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由于鸡生长周期短、繁育快、卵生、体外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第一和第二报中已报导了羊痘鸡胚化弱毒(简称鸡胚毒)在第100代以前的培育情况。实验证明羊痘病毒已适应于鸡胚尿膜上生长增殖,它对绵羊的毒力明显减弱,并保持着优良的免疫原性,具有不同  相似文献   

19.
鸡毒霉形体新鲜培养物在43.5℃,44℃和45℃中经过12和14小时的处理后,霉形体完全死亡,实验感染鸡毒霉形体的鸡蛋或8日龄鸡胚,以45℃经14小时处理后,可以将95%以上的鸡胚内的霉形体消除,残存霉形体只出现于卵黄膜上,尿囊液内未出现。新城疫病毒LaSota株在这样处理过的鸡胚中发育良好,病毒血凝价比未处理过的鸡胚中高几倍,处理过的种蛋对鸡胚制苗利用率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从发病鸡群分离一株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命名为NM98a),并用分离株和ILT王岗株对鸡胚绒毛尿囊膜、鸡胚尿囊腔及鸡胚肾细胞上培养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ILTV经不同途径接种鸡胚和鸡胚肾细胞上培养,在鸡胚绒毛尿囊膜和鸡胚肾细胞上引起的病变不同,但最终增殖达到的感染性病毒量没有明显区别。鸡胚尿囊腔接种是ILTV增殖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