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马腺疫中医称喉骨胀、槽结,东北地区常称之为喷喉、槽口疙瘩,是由马腺疫链球菌引起马、骡子、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临床特征以喉颌下淋巴结硬肿为主要症状的叫喷外喉,以喉头内部硬肿为主要症状的叫喷里喉。一般喷外喉较容易治疗,而喷里喉相对而言治疗难度较大,特别是喉头气管内部肿胀严重的,既不成脓破溃,又不消散吸收,病畜饮食废绝,呼吸困难。病情严重时,呼吸如抽锯,发出哮鸣音,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病畜多因窒息而死亡。  相似文献   

2.
喉骨胀,东北老乡叫喷喉,槽口疙瘩(颌下淋巴结)硬肿为主的叫喷外喉;喉头内部硬肿为主的叫喷里喉。一般喷外喉易治,喷里喉难愈。特别在喉头气管内部肿胀严重的,既不成脓破溃,又不消散吸收,病畜水草不进,呼吸困难,病情严重时,呼吸如抽锯,  相似文献   

3.
临床治疗马槽结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槽结又名喷喉乃三喉症之一,现代兽医学称为马腺疫,它以传染速度快、波及面广、早期不易发现为特征,马易感性强,驴骡次之,4岁以内的特别是幼驹易患此病,病马与健康马混饲与放牧是感染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马腺疫是由马腺疫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的马属动物的传染病。马腺疫也被称为喷喉、喉骨胀、槽结,牧民还称之为"出吼"、"嗓吼"。马、驴、骡都能够发生。病畜的典型症状是体温升高,颌下淋巴结出现肿胀及急性化脓性炎症,上呼吸道咽黏膜发生卡他性化脓性炎症,全身性脓毒败血症。一、病原特点引起马腺疫的病原菌为马腺疫链球菌马亚种(Streptococusegui),  相似文献   

5.
马腺疫中兽医称之为槽结,是马类家畜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鼻、咽、喉粘膜发生卡他性炎症,颌下淋巴结急性肿胀、化脓。近年来,笔者以中西结合法治疗108例,治愈105例,治愈率97.3%。1流行特点本病是由马腺疫链球菌随病马或带菌马的鼻液和排出的脓...  相似文献   

6.
马腺疫中兽医称之为槽结,当地群众亦叫"出喉",是以马属动物幼驹颌下淋巴结急性肿胀、化脓为特征,治疗非常棘手,近年来,笔者坚持中西结合和辨证施治原则,共诊疗患畜10例(其中马6匹、骡3头、驴1头),治愈9例(马5匹、骡3头、驴1头)治愈率90%,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如有不妥之处,请同行斧正。  相似文献   

7.
马腺疫俗称喷喉,中兽医称槽结、喉骨胀,县内俗称“嗓喉”,“出喉”。是由马腺疫链球菌引起的马、骡、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典型病例的临诊特征为体温升高,上呼吸道咽粘膜呈卡他性化脓性炎症,颌下淋巴结呈急性化脓性炎症。1发病情况1975年前无记载。1976年,盘安、水洛公社从四川  相似文献   

8.
腺疫是马、骡、驴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病原来源于马腺疫链球菌,主要发生于幼驹,以颌下淋巴结发炎化脓为特征。笔者结合多年基层工作中遇到的病例和中、西医治疗经验,对马腺疫的治疗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马腺疫是马、驴、骡易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近年来因马属动物饲养量减少,很少发生。2018年12月在辽宁省抚顺市高湾经济开发区友爱饲养的观赏马中发生马腺疫病,发病快,传染速度快,仅仅不到一周的时间饲养的三十多匹马、骡全部发病,传染率100%。因先期治疗不及时,死亡2匹,经过二十多天的诊治,其余的全部治愈。1马腺疫病的发生马腺疫俗称喷喉或槽结、喉骨胀。主要临床特征是下颌淋巴结呈现化脓性炎症,该病的病原体是马腺疫链球菌。该马场饲养的马匹是用于棋盘山旅游区游客骑乘旅游用,不同游客骑乘技术不同,有的游客骑马奔跑,马匹近期饲养管理不良,精料不足,再加上气候寒冷,造成免疫力下降,诱发马腺疫,先是3~5匹,继而不到10d时间,全部发病。  相似文献   

10.
马腺疫在中兽医中称为“槽结”、“喉骨肿”,民间一般称为“马下鼻”,彝族民间称为“嗡痹”,是由马腺疫链球菌引起的马属动物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以受病原侵害部位发生炎症、肿胀、热痛、化脓,进而发展成为全身反应为特征。  相似文献   

11.
正通过马腺疫灭活苗的制作试验,可以有效防治幼驹感染此病,不但大大节省了人力及物力,而且还进一步影响了马驹的正常生长发育,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养马业的健康发展,实现了经济、生态及社会化效益的有效提高。马腺疫俗称喷喉,中兽医叫槽结、喉骨胀,是由马腺疫链球菌引起的马、骡、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典型病例的临床症状为体温升高,上呼吸道及咽粘膜呈卡他性化脓性炎症,颌下淋巴呈急性化脓性炎症。为了防治本病的发生及预防,本所经数次试验,制作了马腺疫疫  相似文献   

12.
马腺疫,中兽医叫槽结,群众叫喷鼻或传槽。是由马腺疫链球菌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它的特征是颌下淋巴结肿大,有热痛;上呼吸道及咽喉黏膜呈卡他性化脓性炎症,流浆液性或脓性鼻液;人工诱咳呈阳性;体温升高至39—41℃。  相似文献   

13.
<正>马腺疫是由马腺疫链球菌感染,以鼻咽黏膜发生卡他性化脓性炎症,颌下淋巴结的化脓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由于发病急易传染,病情较重而在临床上治疗比较困难。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马腺疫17例,治愈15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马腺疫陈旭东(甘肃省武山县农牧局741300)马腺疫中兽医称槽结,是马、骡、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鼻、咽粘膜发生卡他性炎症,颌下淋巴结急性肿胀化脓。半岁至两岁的幼驹多发,影响生长发育,应引起高度重视。笔者28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法...  相似文献   

15.
马腺疫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腺疫是由马腺疫链球菌引起的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的马的传染病。笔者从事兽医门诊 16年来 ,首次在都匀甘塘地区发现发生马腺疫 ,现将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症状表现及发病经过 :2 0 0 1年 3~ 5月 ,都匀甘塘战斗村片区村寨马匹相继发病 ,呈传染性经过。多数病马症状较轻 ,表现咳嗽 ,流脓性鼻液 ,颌下淋巴结轻微肿胀 ,吃食正常 ;部分病马症状明显 ;咳嗽 ,流多量灰白色脓性鼻液。颌下淋巴结、颈前淋巴结显著肿大 ,3~ 5天后化脓破溃流出脓汁。体温升高 39 5~ 4 0 5℃。吃食缓慢 ,显著减少 ;个别病马症状严重 :经上述症状 2~ 5天后吃食废绝 ,…  相似文献   

16.
对出疆马、驴鼻疽病检疫的同时,也常发现马腺疫的疫畜。经检疫1100匹马时鼻疽阳性马6匹,腺疫阳性马19匹,检疫4000匹驴时,鼻疽阳性驴16匹,腺疫阳性驴3匹。鼻疽和腺疫是马、骡、驴的主要传染性疾病,二者在临床上所表现出的某些症状既有相似处,亦有不同处,现就马鼻疽与马腺浸在临床上所表现出的典型症状浅叙如下。1马鼻腔鼻疽临床症状颌下淋巴结肿胀,如果是一侧的鼻腔发病则表现为同侧的颌下淋巴结肿胀。肿胀程度达核桃大和鸡蛋大,不移动,很少出现化脓或破溃。严重的鼻腔界疽可发生鼻中隔穿孔,导致病畜衰竭死亡。鼻腔内流出脓性分…  相似文献   

17.
马腺疫俗称喷喉,是由C群链球菌中的马链球菌亚种引起马属动物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发热、呼吸道黏膜发炎、颌下淋巴结肿胀化脓为主要特征,尤以1~2岁马、骡、驴幼驹多发。典型病例的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上呼吸道及咽黏膜呈现卡他性化脓性炎症,颌下淋巴结呈急性化脓性炎症,本病遍及世界各地区,对幼驹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自然感染一般经间接接触,通过饲料、饮水及飞沫而传染。春秋两季发病较多。临床上可以分为一过性腺疫、典型腺疫及恶性腺疫3种类型。依据发病年龄、季节及淋巴结化脓等特征,可以对本病做出诊断。在本病初可采取措施促使炎症消除或吸收,病程延长或病情较重可采取全身给药治疗。  相似文献   

18.
20 0 0年 2至 5月 ,兰坪县河西乡玉狮场自然村的马发生了公马阴囊、包皮、阴茎水肿 ,母马阴户、乳房肿胀为主要特征的流行病。经治疗的马匹痊愈 ,诊断为马媾疫。玉狮场 5 4户农户共饲养 4 8匹马属动物 ,畜主杨某从外地购回饲养的 1匹公马出现阴囊水肿 ,用抗菌素治疗无效。随即该村马属动物相继发病 14匹 ,占饲养总数的 2 9 2 %。1 症状病畜大多经过水肿、丘疹和麻痹等过程。在生殖器官引起尖性水肿。公马以阴茎鞘膜的水肿开始 ,逐渐波及至阴囊 ,母马阴户肿胀 ,波及至乳房。随着病情的发展 ,患畜水肿延伸到腹下 ,四肢内侧等部位。肿胀呈面团…  相似文献   

19.
眼病在鸡的许多疾病中出现的常见症状,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病,而是某种疾病的局部症状表现与反应。一旦发现眼部病变,就要及早寻找原因,从根本上予以治疗。1常见的引起眼部病变的疾病1.1眼型马立克氏病又称灰眼病主要症状:眼虹膜色素消失,变为灰白色或蓝灰色(正常为青栗色或橙黄色);瞳孔缩小,边缘不齐,呈锯齿状,严重者瞳孔消失,最后失明。1.2传染性喉气管炎主要症状:眼肿怕光,闭眼、流泪、眼发红,结膜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以双侧眼居多,传染性支气  相似文献   

20.
马腺疫,中兽医称槽结,是马、骡、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马腺疫链球菌,病原体通常随着病马或带菌马鼻液及破溃的脓汁排出,污染周围环境,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临床以颌下淋巴结呈急性化脓性炎症为特征。本病一旦流行,幼驹最易感染发病,而且影响幼驹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