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刺葡萄(Vitis davidii Fo?x.)的ISSR分子标记体系以及分析刺葡萄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为刺葡萄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8份外缘葡萄品种或类型为对照,52份刺葡萄类型为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植物基因组DNA,以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同一试验考察多个因素及水平的筛选方式对ISSR-PCR扩增反应体系中的Mg2+、d NTPs、引物、模板DNA的浓度及循环数进行优化,建立适用于刺葡萄的最佳ISSR-PCR反应体系;在优化的反应体系中进行多态性引物的筛选并进行分析,同时根据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采取改良CTAB法提取的刺葡萄DNA质量优于常规的CTAB法,在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中,从100条ISSR引物筛选出了13个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共检测到139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6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3.45%。聚类结果显示,对照组8份外缘资源均在刺葡萄种群外,刺葡萄与华东葡萄的遗传距离较腺枝葡萄近;52份刺葡萄类型分为三大组群,两大江西刺葡萄组群及湖南与福建刺葡萄组群,而在湖南与福建刺葡萄种群中又分为4个群组。【结论】刺葡萄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ISSR分子标记可有效揭示刺葡萄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对刺葡萄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敏  杨国顺 《中国南方果树》2023,(2):124-129+134
以5年生刺葡萄为材料,采用基质栽培,研究了不同施钾水平对刺葡萄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钾肥相比,增施钾肥能显著提高刺葡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及各糖组分含量,降低果实中酒石酸、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其中,施钾量540 g/株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说明适量施钾有利于促进刺葡萄果实中糖分的积累。同时,施钾显著提高了刺葡萄果实发育早期酸性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的活性,对中性转化酶、蔗糖磷酸合成酶影响较小,施钾量540 g/株处理各时期代谢酶的活性最强,说明适量施钾提高了刺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各有关代谢酶活性,促进了果实中果糖和葡萄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刺葡萄果实及酿酒过程中白藜芦醇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省内不同类型刺葡萄为试材,以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刺葡萄果实不同部位白藜芦醇含量,同时选用干红葡萄酒酿酒工艺进行酿造,研究刺葡萄果实及果实在酿造过程中白藜芦醇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部分类型刺葡萄果皮中均检测到白藜芦醇,澧县-1刺葡萄和中方-2刺葡萄果皮含量最高,均为34.08μg/g,是‘赤霞珠’的1.70倍;长沙-2刺葡萄籽中白藜芦醇含量为28.36μg/g,是‘赤霞珠’籽的3.83倍,其他类型刺葡萄籽和所有类型刺葡萄果肉中均未检测到白藜芦醇。酿酒过程中添加F15酵母的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始终高于添加VL1酵母的葡萄酒,陈酿结束后,芷江-1刺葡萄酒白藜芦醇含量最高,为0.17μg/mL,比‘赤霞珠’葡萄酒高21.4%。  相似文献   

4.
刺葡萄Vitis davidii Foex为真正葡萄亚属东亚种群的一个种,广泛分布于陕西、甘肃、华中、华南及西南等地,湖南省西部和南部山区分布较多,但长期处于野生状态。近年来在对湖南怀化野生刺葡萄种质资源调查中选出水晶刺葡萄.并已在怀化地区进行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陈世平)近几年来,福建省福安市穆云乡刺葡萄产业快速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果农增产增收。2011年,该乡溪塔刺葡萄被评为福建省休闲农业示范点;2013年,该乡申报的“溪塔刺葡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证,刺葡萄销售顺畅,价格上升至12~20元/kg,果农自酿的刺葡萄酒销售价格更是高达60元/kg,刺葡萄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据悉,福安市穆云乡刺葡萄种植历史悠久,该乡溪塔村是刺葡萄原产地,如今这里的刺葡萄是通过长期栽培驯化和风土适应选育出的优质品种。  相似文献   

6.
刺葡萄是葡萄属东亚种群下的一个种。广泛分布于陕西、甘肃、华中、华南及西南等地,湖南省西部和南部山区分布较多,但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野生状态。近年来,在对湘西刺葡萄野生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育出葡萄新品种‘紫秋’2004年秋通过现场评议,2005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并登记。  相似文献   

7.
南抗葡萄是从我国雪峰山区东亚种群的刺葡萄中选育而成的新品系。该品系表现生长势特旺,特抗病,抗逆性强,超高产,晚熟,品质优,耐贮运,适宜南方高温多雨低光照等逆境下露地规模高效种植。同时酿酒品质一流,鲜食、加工兼用。已推广到南方广大地区。  相似文献   

8.
以湖南省中方县的刺葡萄为试材,采用果实套袋的方法,研究其对刺葡萄果实品质和酚类物质的影响,以期为酒用刺葡萄的生产及酿酒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套袋处理降低了果实发病率;与对照相比,套袋降低了采收期刺葡萄果实还原糖含量,增加了总酸含量;套袋处理还降低了葡萄果实总酚含量、总花色苷含量及总黄烷醇含量,2014年分别降低了21.50%、34.84%、14.38%,2015年分别降低了12.23%、9.04%、14.65%。通过2年试验,套袋处理的单体花色苷较对照分别降低30.47%(2014年)、4.28%(2015年);与对照相比,套袋处理的非单体花色苷酚类物质总量2014年降低了9.05%,2015年增加了15.17%,其中黄烷醇类物质,2014年降低了10.15%,2015年增加了15.53%。因此,套袋对刺葡萄果实品质及酚类物质无提升作用,不适合刺葡萄葡萄酒的酿造。  相似文献   

9.
湘刺1号是从怀化市中方县桐木镇选育得到的野生刺葡萄新品种。两性花,果实可用于鲜食及酿酒。果穗呈圆柱形,松紧适中,果粉中等厚,平均穗质量220 g,平均单粒质量4.4 g,成熟时果皮呈蓝黑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可达17.5%。使用9对简单重复序列标记检测,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遗传特异性。该品种抗旱性强,耐高温高湿环境;对黑痘病、白粉病等具有较高的抗性,但不抗霜霉病;抗虫性强,但不抗根瘤蚜。适宜栽培于湖南、贵州、四川等地,春、秋两季可种植。坡地环境会影响湘刺1号的果实品质,建议尽量选择在地势相对平坦的环境种植。  相似文献   

10.
福安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鹫峰山脉、太姥山脉和洞宫山脉之间,葡萄野生种质资源丰富,在高岭村尚存1株800年葡萄古树.当地特产的福安刺葡萄由野生葡萄驯化而来,2009年福安市农业局经济作物站、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等单位从福安刺葡萄栽培群体中筛选出优良单株,暂定名为惠良刺葡萄.  相似文献   

11.
南方刺葡萄新品种"紫秋"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葡萄属东亚种,是我国南方丘陵山区一种宝贵的野生葡萄品种资源,结果好,抗逆性强,但经济综合性状较差。怀化市地处湖南西部雪峰山脉与武陵山脉之间,刺葡萄分布较多。为了更好地挖掘利用野生品种资源,我们通过人工驯化栽培,从中筛选出了适合人工栽培、具有良好经济性状的刺葡萄新品种———紫秋。目前,紫秋刺葡萄已在湖南、贵州、重庆、湖北等地推广3 000 hm2以上。1选育过程1986年,怀化市芷江县木叶溪乡木叶溪村养蜂专业户孙武积为给蜜蜂遮阴,在当地采集了37株本地野生刺葡萄栽植在房前屋后。1988年,从中发现一株果穗大、果穗较紧、果粒较…  相似文献   

12.
地处湘西南丘陵山区的怀化市,近年来快速发展刺葡萄新品种紫秋,面积已达1 867 hm2。紫秋刺葡萄已推广到贵州、湖北、重庆等省(市),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衡阳市、邵阳等地(市)也引种栽培,推广面积已达1 000 hm2。灰霉病是怀化紫秋刺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近两年在一些葡  相似文献   

13.
紫秋刺葡萄是湖南怀化市近年选育并推广的优良葡萄新品种.穗轴褐枯病是紫秋葡萄生产前期最主要的病害,能否正确防治对葡萄全年产量起着关键性作用.探讨了穗轴褐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山葡萄属东亚种群中的刺葡萄种,藤本。原产于南方雪峰山区,在高温、高湿、低光照生态环境下驯化选育而成,为极晚熟南方高抗葡萄新品种。嫩叶紫红色,成龄叶片为心形,大而厚,较光滑,无光泽,边缘锯齿钝。1年生枝条红褐色,有较密短刺,但不扎手。果实平均粒重5.5g,最大11g;平均穗重450g,最大1500g。果粒蓝黑色,果粉厚,外观美,易着色,成熟一致。2004年9月通过省级审定。它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以江西赣州筛选出结果特性良好的65个野生刺葡萄(Vitis davidii Foёx)株系为试材,研究了果实的基本理化指标(可溶性固形物、总酸、pH)及果皮中酚类物质(总酚、总花色苷、总单宁、总类黄酮、总黄烷醇)的含量分布特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果皮中17种单体非花色苷酚类物质含量,并根据果实品质指标对刺葡萄资源进行聚类分析,以期为刺葡萄资源选育与综合利用等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65个株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85°~22.40°Brix,总酸含量为4.52~7.68g·L~(-1),pH 3.27~4.68;总酚含量为15.17~99.91mg·g~(-1),总花色苷含量为4.78~48.68mg·g~(-1),总单宁含量为0.35~23.31mg·g~(-1),总类黄酮含量为1.19~35.82mg·g~(-1),总黄烷醇含量为0.77~4.60mg·g~(-1);17种单体非花色苷酚类物质中黄烷醇类含量为0~14.74 mg·kg~(-1),黄酮醇类含量为1.62~40.07mg·kg~(-1),羟基苯甲酸含量为0~72.75 mg·kg~(-1),羟基肉桂酸含量为3.14~68.53mg·kg~(-1),芪类化合物含量为0.36~4.07 mg·kg~(-1)。65株刺葡萄可聚为三大类(A、B、C),B类的2个亚群中,B1类刺葡萄果实适合作为制干和果汁加工的原料;B2类酚类物质丰富,适合酿酒或开发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提取刺葡萄籽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近年来,葡萄籽中不饱和脂肪酸和原花青素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利用已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葡萄籽提取物等功能性保健食品受到普遍欢迎。刺葡萄产量高,抗性强,但果粒小,果皮厚,种籽多,种籽占整粒葡萄的4%~6%,特别适合于加工制汁及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但是至今尚未见到有关的研究报道。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兴起的化工分离新技术,在食品、香料、医药、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欧阳建文,2004)。萃取猕猴桃籽油(杨柏崇,2003)、葡萄籽油(唐韶坤,2004)、玉米胚芽油(葛保胜,2002)等已有较多报道,但在萃取刺葡萄籽油方面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7.
以长白山刺果甘草为试材,采用L9(34)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提取条件对长白山刺果甘草中黄酮类化合提取工艺的影响;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进行O2·体外清除试验,研究刺果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与抗坏血酸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刺果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g/mL,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5h;在试验测定浓度范围内,刺果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和抗坏血酸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均随浓度增加而加强,对O2·的最大清除率分别是79.6%、75.5%,说明刺果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效果略高于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18.
以刺葡萄叶片为材料,在1/2MS培养基上附加不同种类及浓度配比的植物激素,研究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分化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较容易,最佳诱导培养基配方为以ZT1.0mg/L+2,4-D2.0mg/L,诱导率可达100%,光培养条件下刺葡萄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比暗培养的诱导率高。继代培养愈伤组织能诱导出根,但诱导出芽不易,刺葡萄叶片再生植株较难。增殖培养ZT以1.0mg/L+NAA0.01mg/L为佳,1周增殖率可达1.292%。  相似文献   

19.
从建园定植、整形修剪、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与采收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福安刺葡萄的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广西滇刺枣的病原菌种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并鉴定了广西滇刺枣主要种植区滇刺枣上的7种真菌病害,病原菌分别为:枣粉孢Oidium zizyphi (Yen et Wang) U.Braun、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疫霉菌Phytophthora sp.、滇刺枣拟茎点霉Phomopsis mauritiana G.Q.Yuan et J.G.Wei和Streptobotrys streptothrix (Cooke et Ellis) Hennebert,其中,S. streptothrix引起的滇刺枣褐腐病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