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菇是我国最早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具有品质好,营养丰富,生产成本低,操作技术简单,培养料来源丰富,经济效益高等优点,近年来在我地袋式栽培面积不断扩大。香菇袋栽大致可分为培养料配制、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出菇采菇管理等4个步骤,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春栽香菇,是指在春季接种,菌袋经越夏,于秋末冬初出菇的栽培方式。该模式因具有适栽期长,点种时气温较低,接种成品率高而稳;菌丝发菌期长,分解培养料彻底,产量高且菇形圆正;  相似文献   

3.
陈君伟  陈作毅 《食用菌》2001,23(1):17-17
竹屑营养成分与木屑相似,是栽培香菇的好原料,竹子自然繁殖,生长快,质地坚硬,利用竹加工厂的下脚料来栽培香菇,对缓解菌林矛盾、保护生态平衡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竹屑难免含有尖刺状物,易刺破菌袋,原香菇熟料栽培工艺,培养料装袋后需经高温湿热灭菌,因破袋造成污染率高,而使竹屑无法被利用作香菇的培养料。笔者应用生料灵拌入竹屑、麸皮培养料中,杀灭培养料中的各种杂菌,接入香菇菌丝后,在适温范围内,菌丝生长良好,正常转色、出菇。1 袋 栽①菌株:香菇Cr04,福建三明真菌所提供。②配方:竹屑79%,麸皮20%,石…  相似文献   

4.
春栽香菇,是指在春季接种,菌袋经越夏,于秋末冬初出菇的栽培方式。该模式因具有适栽期长,点种时气温较低,接种成品率高而稳;菌丝发菌期长,分解培养料彻底,产量高且菇形圆正;出  相似文献   

5.
代料香菇的转色与出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料香菇 (包括花菇、保鲜菇、覆土地栽菇 )的经济效益决定于制袋接种成品率 ,产品质量和产量及市场销路和价格 ,但许多菇农缺乏栽培管理技术而影响经济效益 ,不能如愿以偿 ,甚至劳而无功 ,即使成品率较高的也未必有高效益 ,关键在于是否掌握培菌转色和出菇管理技术。1 培菌转色香菇菌种接入菌袋后 ,其菌丝在适宜温度条件下 ,经恢复萌发定植后 ,逐渐向四周培养料蔓延伸长。其生长的速度 ,取决于香菇品种特性 ,温度高低 ,培养料营养优劣、装料的松紧度和培养料的含水量等因素 ,其中温度是影响菌丝生长速度最关键因素 ,香菇菌丝生长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6.
香菇棉秆粉代料栽培规模化生产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成功地进行了棉秆粉代料栽培香菇的规模化生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棉秆粉代替木屑栽培香菇是完全可行的,但出菇后期营养不足、容易散袋,导致出菇期短,产量低.若在培养料中加入一定量的木屑,则可调节培养料的营养结构,增强料袋的紧实度,提高保水性能,菌丝生长快,香菇产量高,花菇率高.试验表明,培养料中木屑含量在20%左右时,香菇产量最高,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7.
香菇熟料袋栽比段木栽生产周期短,产量高,因培养料灭菌消耗能源多,制作菌棒工序繁杂。目前已有报道用生料块式栽培,但是这种栽培方法菌种用量多,发菌温度条件要求较严。因此,探索一种菌种用量少,能在与熟料制袋接种同等气温条件下的生料栽培方法是必要的。我们经过多年试验,已形成了配套的生料袋式栽培工艺,现把1989年中间试验的结果简报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供试材料菌种为L_(11)和L_(12)引自本院地热研究所。培养料配方为蔗渣85%、麸皮12%、石膏2%、白糖1%。(二)菌棒制作蔗渣粉碎后配料,料水比为1:1.2。培养料中另加HBS 药物(即香菇培养料防腐剂,系由水杨酸、苯甲酸、柠檬酸等配制而成)适量。袋规格为15×54cm,装干料约0.6kg。开放定位接种10点。L_(11)于9月17~18日接种,L_(12)于20~21日接种,用种量3~4%。菌棒井字形叠放,自然室温发菌。菌丝55~65天长满袋。  相似文献   

8.
曹建刚 《食用菌》2006,28(5):56-56
传统的香菇生产是在香菇菌袋转色之后上室外菇棚或在畦内覆土栽培出菇,笔者将香菇菌袋放在室内进行出菇管理,省时省钱省力,简单易行,获得高产,现介绍如下:1菌筒制作①拌料装袋:培养料配方为阔叶树粗木屑60%,细木屑18%,麸皮20%,白糖1%,石膏1%。北方2~4月底开始生产,将料拌匀,含水量在60%左右装袋,松紧适度,手指按袋有弹性不下陷。②灭菌接种:将料袋装入蒸锅内料  相似文献   

9.
更正     
曹建刚 《食用菌》2006,28(5):56-56
传统的香菇生产是在香菇菌袋转色之后上室外菇棚或在畦内覆土栽培出菇,笔者将香菇菌袋放在室内进行出菇管理,省时省钱省力,简单易行,获得高产,现介绍如下:1菌简制作①拌料装袋:培养料配方为阔叶树粗木屑60%,细木屑18%,麸皮20%,白糖1%,石膏1%。北方2~4月底开始生产,将料拌匀,含水量在60%左右装袋,松紧适度,手指按袋有弹性不下陷。②灭菌接种:将料袋装入蒸锅内料温升至100℃维持12~15h,灭菌结束后闷12h。料温降至70℃出锅,将菌袋运到接种室内冷却至30℃时在晴天清晨或傍晚抢温接种,  相似文献   

10.
马政  钱小华  陈余红 《上海蔬菜》2023,(4):57-58+92
作者以桑树、栗树、桉树木屑为培养料原料,研究不同木屑对浙香6号香菇的菌丝发育、子实体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智能控温养菌棚内养菌,桑树、栗树、桉树木屑培养料对香菇菌丝生长发育的影响差异不大,对子实体性状、产量的影响略有差异。其中,栗树木屑培养料处理香菇的菌盖相对较大、较厚,桑树木屑培养料处理香菇的单棒产量、生物转化率相对较高,桉树木屑培养料处理香菇的子实体性状、产量表现稍差,但菌丝发育速度较快,第1潮菇的采收期较其他2种木屑培养料处理提早1~2 d。综上所述,桑树、栗树、桉树木屑均可作为袋栽香菇的培养料,但使用以桑树、栗树木屑为主的培养料栽培香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香菇产业规模的快速发展,栽培数量随之扩展,而培养料变质酸化、发臭成为香菇生产的技术疑难问题,轻则影响产量,重则栽培失败。传统的香菇代料采用常规含水量55%~65%合成的培养料,要求"当天拌料,当天装袋,当天点火灭菌"的袋料制作生产方法,防止培养料合成后的自然发酵引起的培养料变质、发酸的质量控制措施,生产规模在5 000袋以上的,需要提前半天时间拌料才能保障制袋数量需要。笔者试验研究出适用于生产规模在10 000袋以上的预防培养料变质酸败措施,经过西峡县2008年以来的推广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袋栽香菇接种后,经50~60天的发菌即可转入出菇期的管理。当香菇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在适宜的环境条件(自然或人为)下,培养料表面逐步由白色转变成褐色,并形成褐色菌皮(菌被),这一过程称之为转色。生产实践表明,转色迟早,颜色深浅、菌皮厚薄,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3.
崔彩霞 《食用菌》2006,28(2):21-21
笔者在使用高压锅对各种袋装培养料进行灭菌时,常会出现胀袋现象,给接种培养料进行灭菌时,常会出现胀袋现象,给接种工作带来很大不便,且易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4.
张辉 《上海蔬菜》2022,(4):73-75
为筛选适宜在甘肃省康乐县栽培香菇的培养料配方,促进当地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作者开展了不同香菇培养料配方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培养料配方中,杂木屑80%、麸皮19%、石膏1%配方处理L808香菇的菌丝白色、生长速度最快、长势最强、菌袋转色最快、菌盖直径和厚度最大、香菇色泽亮、菇形圆正、菇肉紧实、生物转化率最高、优质菇率高。用杂木屑80%、麸皮19%、石膏1%配制培养料进行香菇生产可在康乐县胭脂镇及气候相似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 感染杂菌的原因 1.1 培养料灭菌不彻底 培养料灭菌不彻底一般在接种3天后就可看出明显症状,即杂菌不仅在袋料表面出现,而且在袋料内的很多部位发生;香菇菌种的菌丝刚开始吃料生长,杂菌就在袋料的各个部位捷足先登. 培养料灭菌不彻底的原因一是灭菌时料袋挤压过紧,二是灭菌时蒸汽流通不畅,三是灭菌期间有降温现象,四是灭菌时灭菌锅内留有死角,五是灭菌时间未达到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品种、菇房、床架、培养料、脱袋、转色和出菇管理几个方面介绍了香菇的栽培技术要点,并简述了香菇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黄国勇 《食用菌》1994,16(6):23-23
一般情况下,夏季香菇不能正常出菇,市场上鲜菇价格高。自1990年以来,我县在海拔700m以上地区进行夏季袋栽香菇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生物学效率达80%以上,产品供保鲜出口,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夏季袋栽香菇成功的十条关键措施介绍如下: (一)安排最佳接种季节 菌棒接种时间应安排在12月至第二年2月底前,这时接种温、湿度低,杂菌污染少。不能迟于此时间,否则不利于转色,菌丝抗杂苗能力差,易烂棒,产量低。 (二)配制优质的培养料 应选择优质原、辅材料配制培养基,尤其是杂本屑和麸皮质量一定要好。麸皮要新鲜不变质,杂木屑应选择壳斗,科树种,用粉碎机粉  相似文献   

18.
香菇袋栽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栽培方法,现已完全代替以前的压块栽培。其生产过程可概括为:确定栽培季节→菌种制备→培养料选择→料的处理→拌料→调节pH值→装袋→扎口→装锅灭菌→出锅→打穴→接种→封口→发菌→脱袋排场→转色→催蕾→出菇管理→采收→后期管理。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古田县在食用菌生产中,推广了食用菌机械7400多台,使原料切片、粉碎,培养料搅拌、装袋、灭菌、以及产品干燥等实现了半自动化机械操作,促进食用菌生产的发展。去年银耳总产量超过2000吨,居全国第一位;野外袋栽香菇由1980年30万袋,  相似文献   

20.
周伟坚 《食用菌》2000,22(6):41-41
在袋栽香菇培菌和出菇过程中,菌棒腐烂常常可见。因此,如何减少菌棒腐烂,提高袋栽香菇的经济效益,是菇农所关心的问题。1 发生原因11 袋栽香菇的培养基是木屑加麸皮或米糠,这些培养料富含淀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既可作袋栽香菇的营养源,也很适合其他微生物如绿霉、黄曲霉、木霉、根霉和细菌等杂菌生长,特别是老菇场还堆放着废培养料,这些都会成为杂菌的原始发生源。杂菌的发生并吸引喜食腐植质的菇蚊、菇蝇和跳虫等害虫,带杂菌孢子的害虫扩大传播到培菌健壮的菇棒,形成杂菌和害虫交叉危害菌棒。12 菌棒生长环境不良,在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