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为揭示环境因子对巢湖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的影响机制。[方法]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研究各环境因子(上覆水浓度、温度、pH值、DO条件)对巢湖沉积物湿样中NH4+释放的影响。[结果]随着温度的上升和上覆水NH4+浓度的降低,沉积物中NH4+释放量显著增加;pH值对NH4+释放的影响比较复杂;沉积物中NH4+最大释放量在厌氧条件下是好氧条件下的6倍左右。[结论]该研究为"引江济巢"工程中巢湖的环境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太湖梅梁湾为研究原型区域,采集水样和泥样,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添加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于水-泥体系中,研究了莱莴衣藻增殖、沉降与死亡过程对底泥氮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莱芮衣藻在大量增殖过程中伴随着藻体沉降,沉降过程中大部分藻体死亡,小部分藻体聚集在底泥表面,当养分增加时其再次增殖并悬浮;藻体增殖、沉降与死亡过程促进了底泥NH4+-N的释放;上覆水NH4+-N累积消耗量与底泥脲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生物渔肥施用后氮磷元素在水体中留存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上覆水高度、水温条件下生物渔肥中氮磷元素在水体中的留存规律。结果表明,上覆水高度为1.5 m时,生物渔肥的氮磷元素溶解率高于1.0和2.0 m的上覆水高度,留存最多;8℃比28℃更有利于生物渔肥磷元素在水体中的留存,连续投肥会导致底泥可溶性正磷酸盐释放;而28℃更有利于生物渔肥中氮元素在水体中留存,连续投肥会导致底泥NH4+-N的释放。  相似文献   

4.
以天津市东丽区和西青区养殖池塘为对象,取池塘的底泥和上覆水,采用对照组、添加沸石、酶抑制剂、芽孢杆菌、沸石与酶抑制剂组合、沸石与芽孢杆菌组合6种处理组,于实验室内进行5个月培养,每月测定1次上覆水中NH4+-N、NO3--N和NO2--N含量,同时对实际养殖池塘上覆水中NH4+-N、NO3--N和NO2--N含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两池塘上覆水体中NH4+-N和NO3--N含量随采样时间不同而变化,实际池塘与室内对照组两者含量相差不大;NO2--N含量在室内外及不同处理、不同采样期两池塘变化都很小且含量很高。芽包杆菌、沸石既能减少上覆水中NH4+-N含量,也降低了NO3--N含量。酶抑制剂处理组虽然使NH4+-N含量下降最多,但其上覆水中NO3--N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以天津市东丽区和西青区养殖池塘为对象,取池塘的底泥和上覆水,采用对照组、添加沸石、酶抑制剂、芽孢杆菌、沸石与酶抑制剂组合、沸石与芽孢杆菌组合6种处理组,于实验室内进行5个月培养,每月测定1次上覆水中NH4+-N、NO3--N和NO2--N含量,同时对实际养殖池塘上覆水中NH4+-N、NO3--N和NO2--N含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两池塘上覆水体中NH4+-N和NO3--N含量随采样时间不同而变化,实际池塘与室内对照组两者含量相差不大;NO2--N含量在室内外及不同处理、不同采样期两池塘变化都很小且含量很高。芽包杆菌、沸石既能减少上覆水中NH4+-N含量,也降低了NO3--N含量。酶抑制剂处理组虽然使NH4+-N含量下降最多,但其上覆水中NO3--N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氮素是影响湖泊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受气候干旱及上游用水量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封闭性内陆湖都面临着湖面萎缩、湖水因营养盐浓度增加而逐渐恶化的问题。本文以内蒙古高原境内封闭型内陆湖泊——达里诺尔湖为例,于2017年夏季采集湖水、间隙水、沉积物、入湖河流等样品。对湖泊氮素赋存特征、迁移趋势做出分析,并且对入湖河流携带的氮素对湖泊水质的影响展开讨论。结果表明:氨氮(NH_4~+-N)是上覆水中占比例最高的形态氮。总氮(TN)、硝酸盐氮(NO_3~--N)、亚硝酸盐氮(NO_2~--N)含量随水深从浅到深基本保持不变。只有B6、E2、E5样点的NH_4~+-N在水深1.5 m向下处含量有所波动。表层沉积物TN均值2 809.97 mg·kg~(-1),可交换态氮占TN含量6.74%;河水中占比例最高的形态氮是NO_3~--N,四条入湖河流中,TN、NH_4~+-N含量最高的是沙里河,NO_3~--N含量最高的是亮子河;每年由入湖河流携带入湖的TN量为120 t。总体来看,达里诺尔湖氮素赋存特征为:NH_4~+-N是上覆水的主导形态氮,TN及各形态氮含量在不同深度水层掺混均匀,无明显的分层现象。沉积物TN含量较高且氮素迁移能力较强。TN、NO_3~--N、NO_2~--N表现为由沉积物到上覆水的释放状态,而NH_4~+-N则以上覆水到沉积物的吸附状态为主。河流的输入对湖水TN含量有稀释作用,但会增加湖水NO_3~--N的负荷。  相似文献   

7.
通过模拟淹水试验,研究了三峡库区消落区土壤(石灰性紫色土、沉积物、水稻土)可溶性硅和无机氮的释放规律及光照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能加速底栖微生物对NH4+-N的硝化以及摄取,从而使NH4+-N的消耗量增大,含量降低,从而使NO3--N浓度增大,含量升高.光照能刺激上覆水中硅藻的光合作用,加速其生长,使硅藻直接摄取更多的可溶性硅,从而使水体中可溶硅浓度下降.  相似文献   

8.
采用现场采样和室内测试的方法,研究了瓦埠湖沉积物各层的TN、NH4^+-N、NO3^--N的赋存特征。结果发现,TN上层比底层低,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硝化作用相对减弱,NO3^-N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而减少,NH4^+-N的含量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而增加。pH〈9时,pH对NH4^+-N释放的影响规律不是很明显,pH〉9时,NH4^+-N释放随着pH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NH4^+-N的释放量增大。好氧、厌氧条件下,NH4^+-N都有释放,且在好氧条件下NH4^+-N呈低释放状态,厌氧状态下NH4^+-N呈高释放状态。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控制实验,初步研究了水丝蚓对稻田上覆水氮素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丝蚓扰动增加了上覆水中的溶解性无机氮浓度.在3种形式的溶解态无机氮(NO3--N、NO2--N、NH4+-N)中,水丝蚓对NO3--N浓度的升高作用最为显著.利用底生动物的扰动作用,可开发稻田养分调控的生物-生态技术,为稻田复合种养的深化、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农业科技含量的提高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构建新型材料活性碳纤维(active carbon fiber,ACF)填料床反应器,在温度25~27℃,利用人工污水进行挂膜,测定基本水质指标及生物膜氧吸收速率(oxygen uptake rate,OUR),研究反应器稳态后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进水NH4+-N负荷以及CODMn/NH4+-N变化对于ACF填料滤器的影响。结果表明,ACF填料滤器最佳HRT时间为3.1h,NH4+-N去除率最高达到79.41%,此时氨氧化菌OUR平均为1.24mg O2/(g.h)。控制进水NH4+-N负荷分别为0.05、0.09、0.24、0.44g/(kg.d),最佳进水NH4+-N负荷为0.09g/(kg.d),NH4+-N去除率可达80.21%,此时氨氧化菌OUR平均为1.42mgO2/(g.h)。CODMn/NH4+-N比在2至6时,随着CODMn/NH4+-N比升高,NH4+-N去除率逐渐降低,而CODMn去除率明显上升。在CODMn/NH4+-N比为2时,NH4+-N去除率最高,为80.96%,此时氨氧化菌OUR平均为1.40mgO2/(g.h);在CODM...  相似文献   

11.
低温下几种沉水植物对生活污水深度处理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人工模拟北京地区初春较寒冷的气象条件下(10℃),研究了6种沉水植物(黑藻、马来眼子菜、北京水毛茛、轮藻、狐尾藻和小茨藻)对低浓度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6种沉水植物能够明显提高水体溶氧量和pH值,对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良好;轮藻对水中磷的净化效果突出;6种沉水植物对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净化效果不明显。总体上看,狐尾藻、轮藻和小茨藻改良效果最好,可以用于北方地区低温条件下生活污水的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低温季节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城市河水的净化效果。[方法]通过静态水培方法,研究了聚草、圆币草2种水生植物及其组合对富营养化河水的净化效果。[结果]低温季节,聚草、圆币草2种植物均能生存和生长,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和对河水的适应性,其生长效果为聚草组>圆币草组>组合组(聚草+圆币草);与对照组相比,3个植物处理系统对河道原水CODCr的去除效果均不显著,但对TN、TP、NH4+-N净化效果较为明显,其去除效果由大到小排序为聚草组>圆币草组>组合组。[结论]该研究为城市河道低温季节水生植物的修复利用及净化效果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或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3,5-二氯苯酚对沉水植物穗状狐尾藻的毒性。[方法]以穗状狐尾藻为试验对象,进行14 d生长抑制毒性试验。[结果]14 d茎长ErC_(50)为2.84 mg/L,95%置信限为0.90~8.97 mg/L;14 d总茎长EyC_(50)为2.08 mg/L,95%置信限为0.91~4.79 mg/L;14 d鲜重ErC_(50)为2.83 mg/L,95%置信限为1.68~4.77 mg/L;14 d鲜重EyC_(50)为1.55 mg/L,95%置信限为1.09~2.21 mg/L;14 d干重ErC_(50)为2.76 mg/L,95%置信限为1.83~4.18 mg/L;14 d干重EyC_(50)为1.63 mg/L,95%置信限为1.25-2.13 mg/L。[结论]3,5-二氯苯酚对沉水植物穗状狐尾藻具有一定毒性作用,可以作为穗状狐尾藻毒性试验的参比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穗花狐尾藻附着藻类对水环境中不同氮、磷浓度的响应.[方法]在室内模拟水生微宇宙环境,比较不同试验组不同时期附着藻类的密度变化.[结果]模拟单次大营养脉冲的E组与其他试验组的水体总氮、总磷指标和附着藻类的密度均在试验后期达到动态平衡,且各组水体总氮、总磷、水体叶绿素a和附着藻类密度差异性显著(P<0.05),表现为D>E>C>B>A;在中等氮、磷浓度(TN 3 ml/L,TP0.5 mg/L)水平下附着藻类与穗花狐尾藻能够保持相对稳态.[结论]微宇宙环境水系统对氮、磷及附着藻类的密度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且附着藻类的密度与水体氮、磷浓度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陈学年  郭玉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940-21942,21946
对星湖里湖区6个具有代表性的水生植被种类、分布、生物量以及水体TN、TP、叶绿素a、NH3-N等水质指标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了里湖区水生植被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共采集到密齿苦草、穗花狐尾藻、金银莲花、莲等4种植物,优势种为密齿苦草;水生植物生物量与水体营养盐含量呈负相关,与水体透明度呈正相关;水生植物可净化水质,有效降低水体N、P营养盐,克制藻类生长。该研究为星湖环境的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太湖沉水植物光补偿深度反演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生植物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太湖常见的3种沉水植物苦草、狐尾藻、金鱼藻的光合速率与辐照度的关系,反演3种沉水植物的光补偿深度在太湖的空间分布,并根据水生植物的调查资料和文献资料来检验反演的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和因子方差贡献大小分析,探讨有机悬浮颗粒物、无机悬浮颗粒物、叶绿素a3种生态因子对沉水植物光补偿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沉水植物的光补偿深度总体上表现出从太湖东侧向湖心区、河口区及太湖西南方向逐渐减小的态势,对于特定的湖区,3种沉水植物的光补偿深度大小基本为苦草>金鱼藻>狐尾藻;3种沉水植物光补偿深度分别与有机悬浮颗粒物、无机悬浮颗粒物以及叶绿素a3因子呈显著回归关系。有机悬浮颗粒物、叶绿素a对3种沉水植物光补偿深度有显著的负作用,无机悬浮颗粒物有微弱的负作用,3因子对沉水植物光补偿深度影响大小依次是有机悬浮颗粒物>叶绿素a>无机悬浮颗粒物。  相似文献   

17.
水绵对3种沉水植物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水绵(Spirogyra communis)化感作用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3种沉水植物叶绿素含量、部分抗氧化酶活性和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共培养条件下,处理组3种受试沉水植物的叶绿素...  相似文献   

18.
园林水景植物不仅能美化景观,其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也不可忽视。利用水生植物狐尾藻净化水体污染是近年来治理水质恶化的有效生态方法。以麦积区渭河城区段水面“翠湖”为研究区域,以狐尾藻为去污材料,运用点抽样—水槽培养方法开展室外试验,试验时间在2014年6-9月。结果表明,1~60 d,水体总氮、总磷、铵态氮、化学需氧量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而试验后期水体出现轻微的反弹污染;试验期始末,表层水体营养物质含量较底层的低。狐尾藻生命力强,适宜条件下繁殖速度较快。为防止狐尾藻后期腐烂,水体二度污染,保证狐尾藻去污时间相对持久,需对狐尾藻定期采割。  相似文献   

19.
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选择不同浓度的Cr6+对大薸(Pistiastratiote)、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和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inn.)进行胁迫培养,通过测定3种水生植物根际的微生物区系及与氮循环细菌的数量,研究3种水生植物根际微生物对重金属Cr6+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在Cr6+的胁迫下,3类微生物的敏感性可概括为放线菌〉细菌〉真菌,耐受性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而对氨化细菌、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影响表现出各自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王帆  严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290-1291
[目的]为降低发酵过程中氨气释放及氮素损失,在室内条件下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好氧发酵研究。[方法]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初始条件对发酵过程中氨气释放的影响,优化发酵过程氨气释放条件。[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初始C/N和环境温度对氨气释放影响最为显著;最佳发酵工艺参数组合为:含水率60%,C/N为40∶1,pH值7.0,温度25℃。[结论]该研究为降低发酵过程氮的损失、减少空气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