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正> 一、如皋市小蚕共育的历史与现状如皋市的小蚕共育始于1951年,当时,由互助组推举有经验的蚕农负责。饲育人员由参加户挑选或轮流,实行“共育”。3龄起蚕即分户饲养。共育成本及分配均按种摊派。高级社时,养蚕则按记工和入股土地分配。人民公社体制时,以集体经营的形式实行记工分配的办法组织共育。初期数量少,全公社集中共育,由技术干部具体负责指导。随着生产的发展,相继建立了公社桑场、大队桑场,蚕种数量逐年增多,以场队组织共育,在技术上以场带队,并建立专用共育室。提倡三专一远(专室、专人、专具及小蚕室远离大  相似文献   

2.
聚阳乡推行小蚕联户共育的效果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聚阳乡是启东市发展蚕桑生产最早的乡镇之一.自1978年以来,该乡以通启河沿岸4个村为重点,着力发展蚕桑规模生产基地,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聚阳、南塘2村建成了桑园基础,养蚕设备、共育和养蚕水平均为全市一流的蚕桑专业村.聚阳乡在抓好蚕桑生产中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一贯注重小蚕共育这个基础.1996年,在经过前3  相似文献   

3.
小蚕共育是蚕桑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小蚕专业化共育有助于提高养蚕质量、降低养蚕成本、推进蚕桑规模化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海安县小蚕专业化共育的现状及意义,提出了小蚕专业化共育的发展前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小蚕共育技术规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云斌 《中国蚕业》2005,26(4):46-47
近两年来栽桑养蚕在本镇发展较快,桑园面积已近550hm2.随着桑园面积扩大,养蚕户数增多,新老蚕区小蚕共育规模已明显跟不上蚕桑发展的需要.为此,在对本镇的小蚕共育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于本地区的小蚕共育技术.  相似文献   

5.
1 小蚕共育的内涵、历史与组织形式   1.1 小蚕共育的内涵   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将一定数量的小蚕进行集中饲养和管理,以保证小蚕健康成长,为大蚕饲育打好基础的一种养蚕措施,是蚕桑生产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经济饲育形式。   1.2 小蚕共育源远流长   小蚕共育作为一种饲养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日本约在1930年前后提出对小蚕共育实行补助奖励政策,到1960年前后,实行小蚕共育的占养蚕户数的43.9%,到1980年,共有小蚕共育所2514个,占养蚕户数的91.8%,日本由于普及了小蚕共育,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软化病、脓病等受害蚕茧的比例显著下降,使蚕病发生率控制在2%以下,保证了蚕茧生产的稳产高产。   我国在20世纪20~30年代,有关蚕业学校和机关,曾在农村创办了小蚕共育组织,并派出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有关消毒药品、加温燃料、桑叶、人工费用、蚕室蚕具租费等,均按参加共育的蚕种张数进行分摊。由于实行小蚕共育小蚕发育强健,饲养成绩好,费用又比独自饲养低,因此,自愿参加者日众。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小蚕共育得到更大发展,共育规模比过去大,共育组织几乎遍及各蚕区。   1.3 小蚕共育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6.
小蚕专业化共育是适应当前现代蚕业生产的一种先进养蚕组织形式.介绍了小蚕专业化共育的特点以及在安徽省的岳西县、潜山县等地推广与普及小蚕专业化共育技术的经验,并结合现代蚕业粗放型生产的特点,总结了小蚕共育的相关技术措施和在安徽省主产县的推广成效,旨在建立一种高度专业化、组织化的小蚕专业化共育的新模式,为优质、高产、高效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规模化集约化是我国由蚕桑大国发展为蚕桑强国的必由之路,荣县小蚕智能共育中心的建设是养蚕新模式、新装备的探索。通过智能小蚕共育中心的养蚕效果可以看出,现代高科技养蚕能有效提高小蚕养殖健康性,达到小蚕发育整齐、蚕头足、体质强健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新疆蚕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殷工  李京华 《中国蚕业》2002,23(1):76-78
1 新疆蚕业概况 新疆蚕桑业有着悠久的历史,维吾尔族农民素有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和穿戴丝织品的习惯,这里气候温和、水利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适合栽桑养蚕,有着发展蚕桑的独特优势.在"八五"计划期间国家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在蚕桑生产的基础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扩建了蚕种场、开劈建设了原蚕区,新建、改建了共育室并购置配备了养蚕用具,建立起相当规模的养蚕基础设施,形成了蚕桑科研、教育、蚕种、缫丝、织绸、印染等完整的蚕丝产业体系,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栽桑养蚕在我市有着悠久的历史,70年代已普及炕床饲养小蚕,使养蚕水平逐年得到提高.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养蚕规模由大变小,尤其是近几年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蚕桑生产严重滑波,一家一户饲养规模越来越小.由于饲养规模小而且分散,以致组织共育难度大,为了有利于科学养蚕技术的落实,创造适合稚蚕生理需要的饲  相似文献   

10.
小蚕联户共育示范推广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小蚕联户共育是根据小蚕的生理特性,创造适合的饲育环境,组织养蚕农户将一定数量的蚕种同育一室的饲育方法,实行统一消毒防病,统一采用标准化饲育技术,促使小蚕发育齐一,体质强健,确保蚕儿存活头数,以提高蚕茧产、质量及经济效益。根据桐庐县种桑养蚕户多,农户养蚕设施简陋,养蚕技术相对滞后的现状,从小蚕联户共育入手,着重研究推广养蚕技术新体系,为进一步探讨小蚕专业化饲育打下基础,以提高全县蚕桑生产组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市农村养蚕普遍采用了小蚕集体共育和联户共育两种基本形式,促进了蚕桑生产的巩固和发展。1996年春蚕我们利用分工卸甲乡的机会,对这两种育蚕形式的养蚕成绩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调查和分析。 我们调查了卸甲乡陈庄村的集体共育和南徐村的小蚕联户共育,以柏家村5组小蚕散发到各户为对照,具体养蚕成绩和经济效益见下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蚕桑生产的劳力和劳动者素质问题日益突出,给传统的养蚕方式带来巨大冲击。在联产承包后为解决一些农户小蚕饲养难问题,相继出现了小蚕店、联户共育等模式来满足农户需要,但针对小蚕店销路问题.联户共育节工省本效益不明显等.这几年我市部分农户自发形成区别于上述二者的一种共育形式——小蚕饲养专业户“托蚕所”,即农户委托专业户养小蚕的一种有偿服务形式,给当前的蚕桑生产开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小蚕共育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十余年探索,我区创立了目前山东省最完善的小蚕共育技术体系,张产、茧质达到全省最高水平。主要内容是标准共育基础设施体系、饲育技术规范体系与组织管理配套。实践证明,建立与完善小蚕共育技术体系,便于统一管理与技术指导,有利于养蚕新技术的推广。产量高、茧质优、省工省桑、节约费用,是目前蚕桑生产分散经营条件下,蚕茧大面积优质,高产、稳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小蚕共育化、大蚕省力化”是我省结合多年发展蚕桑产业实际情况总结出来的经验,既是发展途径,也是发展方向,更是推动现代蚕业发展的有力保证.实践证明,小蚕共育利于发育整齐,提升蚕茧质量;利于节省劳力,提高劳动效率;利于节省桑叶,降低养蚕投入;利于合理利用物资,提高规模效应.近年来,“涪城模式”作为蚕桑产业发展的典范,走出了一条“公司+共育户+农户”的路子,为全省蚕桑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共育户作为这一模式的核心与纽带,无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总结并推广小蚕共育的做法与经验对蚕桑产业提质增效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嘉兴市秀洲区是蚕桑重点产区 ,拥有桑园5667h ,年饲养蚕种20万张 ,产茧量7500t左右 ,蚕桑收入历来是我区广大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其他产业 ,从事蚕桑生产的劳力和劳动者素质等矛盾日益突出 ,给传统的养蚕方式带来巨大冲击。为解决蚕桑生产 ,一些农户春蚕小蚕饲养 ,缺技术、缺设备、缺劳力的困难 ,降低养蚕成本 ,稳定蚕桑生产 ,技术部门与乡村干部群众先后总结推广了小蚕店、联户共育等模式 ,走出了共育新路子 ,但都存在一定弊端 ,如小蚕店销路不稳 ,联户共育节工省本效益不明显等。19…  相似文献   

16.
一、组织和普及细蚕共育。根据省地蚕桑会议精神,龙川县的蚕桑生产从头批蚕开始抓紧科学养蚕普及工作,克服各种困难,积极组织细蚕共育,集中技术力量到蚕茧产区的丁云公社,因陋就简,利用老仓库作共育房,选用蚕桑辅导员和高产户养蚕员当共育员,共育户分担工具和供给优质桑叶,并从茧款收入中留用10%作共育室的消毒、加温等费用,县社派专职干部加强技术辅导工作,养蚕至四龄分蚕给各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育好小蚕一半收”,“小蚕育不壮,大蚕没指望”。多年实践证明,抓好小蚕共育是促进蚕作安全、提高养蚕效益、稳定蚕桑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前几年,我县蚕桑由于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出现较大滑坡,蚕区的小蚕共育体系随着蚕农积极性下降和桑园面积的减少土崩瓦解,散发蚕种现象日趋严重,如不及时纠正,必然对蚕桑生产带来更为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罗尤海 《蚕学通讯》2000,20(2):63-64
蚕种的集体催青和小蚕共育,已成为蚕桑生产中的重要技术措施,实行小蚕共育不仅能节省蚕室、蚕具及升温等设备,减少蚕用物资消耗,解决蚕农养小蚕难的问题,同时有利于培养技术力量,有利于统一技术要求,加强技术处理,贯彻科学养蚕技术措施,使蚕儿体质强健,为养好大蚕打下良好基础。小蚕共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蚕茧产量和质量,关系到蚕农养蚕收入的提高,关系到蚕桑生产的持续发展。因此,搞好小蚕共育应抓好有关技术环节。l 狠抓蚕前消毒,确保蚕作安全 共育室及蚕具应在充分打扫、清洗、暴晒的基础上,进行化学药剂消毒。第一…  相似文献   

19.
小蚕工厂化共育室用于集中饲养1-3龄期的家蚕幼虫,不仅可以提高小蚕期养育质量,提升蚕茧生产水平,还可以适应多批次养蚕发展需要。四川优质蚕茧生产推动了规模化、集约化蚕桑基地建设,推动小蚕标准化、工厂化养殖高标准规划设计。为了满足规模化、集约化养蚕对小蚕集中饲养高标准技术的需要,参考《四川省标准化规模养蚕设施建设及配套技术方案》,同时重点在共育室布局、养蚕数量、多批次养蚕、功能监控等方面满足智能化、标准化等的迫切需要,必须有效推动小蚕工厂化标准共育室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批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养蚕共育劳力十分紧缺,广大蚕农迫切需求省力化养蚕新技术。小蚕一日二回育不但缓解了农村养蚕缺劳动的矛盾,而且节约了桑叶和消毒药物等,缩短了工期,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巩固蚕桑基地,促进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一项新型养蚕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