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三江自然保护区乡村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三江自然保护区乡村旅游资源和开发条件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借鉴特尔菲法形成的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对这一区域的乡村旅游资源与发展条件进行了科学评价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三江自然保护区乡村性指数特征为5.89,属于中等乡村,开发乡村旅游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2.
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有利于人们清楚了解本地区旅游资源质量的优劣、数量的多少、影响的大小;有利于决策者正确把握区域旅游资源情况,做出正确的开发、保护决策,使旅游资源发挥最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利用AHP法建立了自然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对延安市自然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该评价体系较全面地反映了延安市自然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况,为延安市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内蒙古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旅游业正处于规划起步阶段,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是旅游开发前的重要步骤。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旅游资源、基础条件和区域特性三方面构建了1个包含21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对公园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了定量评价,评价得分为7.832 5分,开发潜力为Ⅰ级。利用SWOT分析对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定性分析。对乌拉山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提出4点建议:1) 旅游发展保护优先,保护与开发相结合;2)发展旅游,首先要加强公园基础设施建设;3)发挥景观资源优势,突出森林生态旅游特色;4)分阶段逐步开展。  相似文献   

4.
采用国家相关规范与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白沙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白沙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条件3项指标的累积得分为38.9,达到二级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标准.其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得分20.9,各旅游资源之间关联性极强,说明该区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环境质量得分为9.0,说明该公园康复休疗水平高,适宜开发度假、疗养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5.
吴爱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380-5381,5462
介绍了满城县旅游资源的概况,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选取资源价值、开发条件、管理条件3个方面的13个评价指标,对满城县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满城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旅游资源评价是对旅游资源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旅游规划的前提。为更好的保障以地质遗迹为基础的地质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了适用于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评价技术体系.该体系包括3个类,11个亚类,31个指标,并划分为四个旅游资源等级。利用该体系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对野三坡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野三坡地质公园旅游资源丰富,加上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开发潜力非常大,适宜扩大开发生态旅游、地质旅游。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野三坡地质公园开发的一些对策:坚持以保护为前提,与周边景区合作开发区域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品牌,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7.
安徽旅游非优区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663-6665
[目的]总结3类旅游非优区的特点,探索其旅游开发的一般模式,以期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有所贡献,也希望能为其他旅游非优区的开发提供借鉴。[方法]以安徽省作为进行旅游非优区旅游开发研究为例,通过对安徽省旅游非优区类型进行区划,找出具体县(市)并对其进行旅游资源丰富性评价和区域发展水平评价,利用SPSS软件,计算出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值后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结果]对于安徽Ⅰ类旅游非优区应采用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及品牌经营模式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对于Ⅱ类旅游非优区应采用旅游开发扶贫模式;对于Ⅲ类旅游非优区应采用适度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8.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其丰富程度和开发价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一个区域旅游事业的兴旺发达,因此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是区域旅游开发的重要问题之一。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十分制记分法对客家文化旅游资源聚集地之一的梅州市进行了旅游资源定量计算,并对该市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做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影响梅州客家文化的因子顺序依次为:客家习俗〉民居〉宗教文化〉民间艺术〉饮食文化〉名人故居。根据不同的影响层次对梅州市客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策略分析,希冀为该地区的客家文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对于平凉旅游资源的优势、特征进行了评价,并且就开发潜力进行等级评价.对平凉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平凉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对策,并对平凉旅游资源景点布局和开发路线选择做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角度出发,将都市圈旅游资源看作是具有活力的生命体,模拟生物物种之间的生态关系,运用生态学中的相应原理与模型,对哈尔滨都市圈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共选取了都市圈内55个旅游资源,分别从旅游生态位、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并为都市圈旅游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意见。利用相关生态学原理评价区域旅游资源能客观、正确地反应各个旅游资源之间的生态竞争关系,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1.
葛蔓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684-9685,9714
分析了民宿在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中的必要性,介绍了我国传统旅游中民宿的大致类型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民宿的发展空间及可利用的特色.最后总结了发展民宿必须考虑的相关事项.  相似文献   

12.
环青海湖地区是青海省文化旅游资源的富裕地区,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特色鲜明。基于对环青海湖地区与油菜花相结合的旅游开发模式的调研考察,介绍了环青海湖地区的自然生态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农业观光资源,归纳总结了环青海湖地区油菜花旅游开发的特点,即自然条件的特殊性、旅游感受的独特性、油菜作物的特殊性和花期其他旅游活动的宣传效应,并总结了其启示与不足,以期为传统农业景观与大湖旅游的结合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金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3,(7):3004-3005,3008
简要介绍旅游非优区的内涵、特征、类型,并基于非优区理论设计西部温泉旅游产品开发的"三主二辅"模式,指导西部温泉旅游产品开发。以青海省龙羊峡旅游区温泉旅游产品开发为案例,具体说明非优区理论指导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者体验真实性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陈超群  罗明春  钟永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157-11159
结合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阐释了旅游体验真实性的内涵,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者对旅游体验真实性的要求,指出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中,应根据乡村旅游者旅游体验真实性需求的多元化与层次化,在保持乡村传统民俗文化的基础上,深度挖掘乡村旅游地的传统文化,并运用发展的观点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的舞台构建和创新,以期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倪晶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800-7801
介绍了农业旅游涵义,描述了农业资源的种类及旅游开发价值,最后指出了保护农业资源对农业旅游发展的重要性及相关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提升廊坊市乡村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实现其创新发展的关键在于提升乡村旅游业的内在核心竞争力、打造旅游产品品牌。乡村旅游业内在竞争力的提升,重在完善产业结构功能体系;旅游服务产品品牌的塑造,重在对特色资源要素的利用。以功能结构为标准,对廊坊市乡村旅游业划分为5种基本类型,即紧邻都市型、旅游景区配套型、农业生产基地型、特色农业文化型和特色村镇型。针对不同类型乡村旅游业态的定位与目标,选择适宜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居民收人水平的不断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旅游市场需求体现出渴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需求特点,尤其希望能在优美的农村环境中增加体验,于是农业旅游应运而生。简要概述河南概况和农业旅游的概念、介绍农业旅游发展的优势和典型类型,分析农业旅游存在的问题,对河南农业旅游的发展提出建议。加快河南省农业旅游的发展,最终就是为了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发挥农业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娟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10):55-56
对当前“农家乐”发展现状、主要类型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一些促进“农家乐”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生态农业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物质基础,不同的生态农业景观类型,决定了不同的旅游开发模式。根据咸宁市农业景观的空间差异,将咸宁市划分为6个农业景观生态区,并针对性地构建了多样化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生态农业模式的差异进一步探讨了各具特色的乡村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模式,并设计了几种新型旅游产品,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