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露天薄膜覆盖积温变化对抛植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近几年营养土法育秧和泥质法育秧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抛植苗育秧期营养土法露天薄膜覆盖,苗期积温增加,使抽穗提前,播始历期缩短,营养生长期较露天泥质法略有缩短。  相似文献   

2.
水稻泥质法育秧秧苗根部土坨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秧苗根部土坨的稳定性是衡量秧苗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不同育秧方法的重要技术参数。采用抖落、浸泡、自由落体3种方法测定了泥质法和营养土法育秧秧苗根部土坨稳定性。结果表明,泥质法育秧秧苗根部土坨的破碎率均小于6%,而营养土法育秧秧苗根部土坨破碎率高达50%,是前者的4~10倍。从而进一步揭示了泥质法育秧的优势机制,指出了提高秧苗根部土坨稳定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泥质法育秧与营养土法育秧秧苗素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泥质法与营养土法育苗的秧苗素质,结果表明:泥质法育秧选用传统育秧田作苗床,充分利用原育秧田水源有保证、土壤质地好、酸碱度适中、肥力较高等优点,用原田泥浆作软盘填充基质,更利于秧苗在自然状态下生长。应用泥质法育出的秧苗素质好,在生长速率、基颈宽、白根数、分蘖数等方面都优于营养土法育出的秧苗。  相似文献   

4.
水稻泥质法育秧与营养土法育秧经济效益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抛植苗原育秧法(营养土法)带有明显的北方寒带旱地技术特点,操作繁琐,技术性强,用工投资较多,在我国中部及其南方广大地区应用存在诸多技术缺陷和实践问题。新育秧法(泥质法)以传统合式育秧为技术平台,强调选择原育秧田作苗床,改营养土为泥浆作育苗基质,变旱育为水旱兼管,改薄膜覆盖为露天育苗。按本田生产计算,泥质育秧秧床只需用工量14.25个/hm2,首次投资节约415.5元/hm2,比营养土法育秧省工65.5%,首次投资节约56.53%,并且秧苗素质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土地流转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手插秧即将成为历史。水稻抛植苗原床泥质露天育秧法(简称"泥质法")是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技人员对传统抛栽育秧技术的重大改进和再创新成果,克服了原有水稻抛栽育秧技术中存在的操作繁琐、安全性差、杂草多等诸多问题。"泥质法"育秧以传统的水育秧为技术平台,保留塑料软盘育秧秧丛易于分离的优点,改营养土  相似文献   

6.
<正>水稻"泥质法"育秧技术的全称是水稻抛植苗原床泥质露天育秧法,是对旱地营养土保护地育秧技术改进后的一种新的育秧方法。后者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我国推广应用,最大面积达到466万hm2。但由于该育秧方法带有显著的北方寒带旱地技术特点,抛秧虽然比手工插秧省工,但育秧环节操作繁琐,安全性差,用工投资较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抛栽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土地流转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手插秧即将成为历史。水稻抛植苗原床泥质露天育秧法(简称"泥质法")是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技人员对传统抛栽育秧技术的重大改进和再创新成果,克服了原有水稻抛栽育秧技术中存在的操作繁琐、安全性差、杂草多等诸多问题。"泥质法"育秧以传统的水育秧为  相似文献   

8.
阿拉尔地区草坪杂草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阿拉尔市草坪杂草种类与多度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64种草坪杂草隶属17科50属;1年生杂草20种,多年生草坪杂草44种;禾本科、豆科杂草各13种,占杂草总数的20.31%,菊科杂草8种,占杂草总数的12.50%.  相似文献   

9.
水稻泥质法育秧是以传统的水育秧为技术平台,保留塑料软盘育秧秧丛易于分离的优点,改营养土为泥浆作育秧基质,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成本低廉、无缓苗期、分蘖成穗率高等优点。本文介绍了整地做畦、平整畦面、刮畦集浆、铺盘填浆、湿润管理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水稻营养盘双膜旱育秧技术是集湿润育秧、旱育秧、营养盘育秧几种育秧方法的优点为一体的一种育秧方法,具有省秧田、省工、省时、省肥、杂草少、节约成本、安全等优点,秧苗矮壮、低位分蘖多空位少、低位分蘖成穗率高等优势,使育秧过程达到量化、优化、简化的目的,近两三年采用这种育秧方法栽培的杂交水稻在多处获得800kg以上的亩产。  相似文献   

11.
调查结果表明,陕西省关中西部麦田杂草主要有22种,分属10科22属,危害严重的有10种。6个生态区杂草种类,优势组合分布特点有一定差异,尤以地灌区与塬区旱地存在较大差异。影响杂草分布的因素 地理条件外,还有人为传播,耕作栽培,降雨量,化学除措等。  相似文献   

12.
水直播稻田杂草综合治理关键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湖属沿江圩区,其水直播稻田杂草的发生与危害规律为:杂草共127种,隶属37科,90属,占全国稻田杂草总数的98.45%;发生量大且危害严重的恶性杂草有稗草等6种,造成稻谷减产达16%~62%;主要杂草群落分3种类型共10种,其中多元群落占57.14%,是优势的危害群落。综合治理的关键性技术主要包括:(1)化学防除配套技术,有土壤处理与苗期施药两项配套技术,以防除禾本科及阔叶杂草2种除草剂复配使用或使用多元复合型混配剂,充分发挥了化学除草的效果。(2)以精细耕整、诱发灭草、适度深耕等耕作技术,中断杂草正常进行的侵染循环。(3)实行水旱轮作,配合使用化学药剂,可以收到最佳的除草效果。(4)强化田间管理,实行保健栽培,可以有效地控制杂草危害,使水稻产量稳步增长,同时节约成本,生态效益明显。(5)将化学除草与农业除草技术配套,达到除草、增产、养地、节省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随机调查的方法,对不同耕作制度下棉田杂草的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研究,从中发现,不同的耕作制度对杂草种类和数量的消长有很大的影响.免耕不覆秸秆、免耕覆秸秆、翻耕覆膜及翻耕不覆膜四种处理下,以免耕不覆秸秆条件下杂草的种类和数量最多,由此调查还可知道在免耕条件下覆盖秸秆也是控制棉田杂草滋生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明确不同耕作模式对玉米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影响,研究翻耕和免耕模式下玉米田杂草种子库的组成和特征。[方法]采用杂草种子萌发法,将0~5、5~10、10~15、15~20、20~25、25~30 cm 6个不同土层的土壤样本分别装盆,在自然条件下生长60 d后调查杂草种类和数量,计算种子库的密度和相对优势度。[结果]翻耕玉米田共有杂草15科24种,免耕玉米田有15科23种,其中19种杂草在翻耕和免耕玉米田均有分布,主要优势杂草为稗草、藜、铁苋菜、龙葵和马唐,杂草类型上以阔叶杂草为主,禾本科杂草较少。翻耕玉米田杂草种子库总密度为4 292.4粒/m2,主要分布在0~5、20~25、25~30 cm土层,其中稗草的密度和相对优势度最高;免耕玉米田总密度为3 337.0粒/m2,主要分布在15~20、20~25 cm土层,其中藜的密度和相对优势度最高。不同耕作模式的优势杂草在土层中的分布有较大差别,稗草在翻耕田主要分布于25~30 cm土层,而在免耕田主要分布于0~5 cm土层;藜在免耕田主要分布于20~25cm土层,而在翻耕田各土层呈较均匀分布。[结论]明确了不同耕作模式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组成和特征,为农田杂草的综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除草剂油达防除油菜地杂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油达对油菜地杂草防除效果及油菜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油菜地喷施油达,可有效控制杂草的危害,且对油菜安全,适宜喷施量为50mL/667m2;施药后15d、30d,油达对油菜地杂草防效达71.05%~90.13%;药后45d防治小区杂草鲜重仅为对照的5.56%~20.27%。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豫南麦后直播稻田间杂草化除的有效技术方法,本研究对豫南地区麦后直播稻田的杂草种类、数量进行调查分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除草剂施用对杂草的防除效果以及对直播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豫南麦后直播稻田杂草草相复杂,优势杂草种类多;麦后直播稻田杂草的有效防除可显著提高直播稻产量。重点做好直播稻田芽前土壤封闭处理,芽后田间杂草防除要根据田间草相针对性选则除草剂。  相似文献   

17.
稻茬油菜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及防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拔除法调查稻茬油菜田杂草种类及其出苗动态和发生规律,以人工除草和不除草作对照,考察3种除草剂13.5%草铵膦、油力1+1、10.8%高效氟吡甲禾灵对杂草的田间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稻茬油菜田中共发现杂草16种,分属10个科,优势种群为早熟禾,亚优势种群为看麦娘、繁缕;杂草于油菜播种后开始出苗,有冬前出苗最高峰和春季出苗次高峰2个出苗高峰;施用草铵膦第8 天后,对总杂草、禾本科杂草、阔叶类杂草等的防效达90%以上,第16、32、64 天后的防效仍可高达90%以上;与不除草相比,施用草铵膦,可使油菜增产约8%。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水稻栽培技术的不断更新,水稻病虫草危害发生变化。通过对东宁县25年来水稻病虫草种类及防治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水稻有害生物有三大类24种,主要危害有三大类12种。其中,病害种类有8种,危害较重且常发生的病害有4种;虫害种类有6种,危害较重的有2种;杂草种类有10多种,危害较严重的有6种。病虫草害由单一化学药剂防治阶段,发展至现在综合防治阶段。水稻病虫害种类在不同阶段发生一定的变化。有效防治面积在逐阶段扩大,田间有效防治率逐阶段增加。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水稻田杂草发生种类及危害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1986~2000年由科研、推广及管理8家单位组成的浙江省农田杂草研究协作组在浙江省嘉兴、杭州、金华和温州4个农区,对水稻杂草发生种类和危害程度开展全面系统调查,涉及早稻、晚稻、单季稻、秧田等各种耕作稻制和直播、抛秧、旱育秧等不能轻型栽培方式。调查结果,浙江省水稻田共有杂草41科77属131种和2变种,其中主要杂草21科35属41种和1变种,如稗草、千金子、双穗雀稗、异型莎草、空心莲子草、鸭舌草、矮慈菇、节节菜、牛毛毡、丁香蓼等。杂草危害以单季稻田最重,晚稻田次之,早稻田最轻;早稻田杂草群落简单,以稗草占绝对优势,而晚稻田群落较为复杂,由稗草和阔叶草及莎草共同构成群落。一些杂草在局部地区造成严重危害。同时,直播田和抛秧田杂草危害地常规移栽田,旱育秧田杂草种类多于常规水育秧田。长期使用除草剂,使常规栽培稻田一年生  相似文献   

20.
3种除草剂对旱地杂草的防效及对烤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杂草严重危害烤烟生产以及人工除草效率低的问题,对湘西州烤烟田间杂草群落进行调查,选择二甲戊灵、砜嘧磺隆、精喹禾灵3种除草剂进行杂草防控试验。结果表明,烤烟旱地杂草以艾蒿、鳢肠、苍耳、双模叶蓼、心叶黄花稔、光头稗、千金子等7种为优势种群,是主要防除对象。烟苗移栽前使用33%二甲戊灵EC1500~3000 mL/hm2,对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但对多年生杂草防效不理想,且对烤烟幼苗有药害并抑制其生长发育,作为芽前除草剂在烤烟生产上应谨慎施用。在烤烟揭膜后定向喷施25%砜嘧磺隆52.5 g/hm2于垄面垄沟,一次施用,能有效防除除香附子外的单、双子叶杂草,且对烤烟的生长发育影响小,可在旱地选择施用。在烤烟揭膜后使用8.8%精喹禾灵525 mL/hm2,对单子叶杂草防效好且持效期长,而对双子叶杂草基本无防效,烤烟生长发育安全,可选择在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水稻烟田施用。砜嘧磺隆与精喹禾灵混合使用,增效作用不突出。在烟苗移栽后至缓苗期内一旦发现有除草剂危害,通过换苗可缓解或解除药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