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es Bleeker)前、中、后肠及肝胰脏的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0℃;前、中、后肠及肝胰脏的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40℃。前、中、后肠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5.0、7.0、7.0.肝胰脏蛋白酶最适pH值为7.0;前、中、后肠淀粉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5.0、7.0、7.0,肝胰脏淀粉酶最适pH值为7.0。  相似文献   

2.
采用等蛋白替代方式,研究了蝇蛆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抗氧化指标、消化酶活性和前肠、肝胰脏组织结构的影响。将960尾初始体质量约2.02 g黄颡鱼随机分为6组,分别投喂6种用蝇蛆粉替代鱼粉的等氮等能饲料,其替代比例分别为0、20%、40%、60%、80%和100%,记为G0、G20、G40、G60、G80和G100,养殖60 d。结果显示,G20~G100黄颡鱼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G0(P0.05),但各组间肝胰脏MD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与G0相比,G60~G100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G60肝胰脏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黄颡鱼胃淀粉酶活性不受蝇蛆粉替代鱼粉的影响(P0.05)。与G0相比,G20~G100前肠蛋白酶和淀粉酶、G40~G80肝胰脏脂肪酶、G40~G60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G20和G60~G100胃蛋白酶、G20~G100胃脂肪酶和肝胰脏蛋白酶、G60~G80前肠脂肪酶、G20肝胰脏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G100前肠上皮细胞空泡变性、部分纹状缘脱落、固有膜结缔组织疏松;G20~G100肝胰脏脂肪沉积逐步加重,G60肝细胞出血坏死。结果表明,当蝇蛆替代鱼粉水平超过20%时,除肝胰脏MDA含量和胃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差异外,显著影响黄颡鱼抗氧化指标、消化酶活性,损伤前肠、肝胰脏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3.
花(Hemibarbus maculates Bleeker)前、中、后肠及肝胰脏的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0℃;前、中、后肠及肝胰脏的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40℃。前、中、后肠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5.0、7.0、7.0,肝胰脏蛋白酶最适pH值为7.0;前、中、后肠淀粉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5.0、7.0、7.0,肝胰脏淀粉酶最适pH值为7.0。  相似文献   

4.
通过改变酶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分析了星斑川鲽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结果表明:胃、肠和肝胰腺蛋白酶活性的最适温度为40,45,45℃;其蛋白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胃肝胰腺肠。胃、肠和肝胰腺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为35,40,35℃;其淀粉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肠肝胰腺胃。胃、肠和肝胰腺脂肪酶活性的最适温度为35,30,30℃;其脂肪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肝胰腺肠胃。  相似文献   

5.
花(鱼骨)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es Bleeker)前、中、后肠及肝胰脏的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0℃;前、中、后肠及肝胰脏的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40℃.前、中、后肠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5.0、7.0、7.0,肝胰脏蛋白酶最适pH值为7.0;前、中、后肠淀粉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5.0、7.0、7.0,肝胰脏淀粉酶最适pH值为7.0.  相似文献   

6.
实验研究了p H值对大泷六线鱼胃、盲囊、前肠、后肠、肝胰脏5个部分主要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胃、盲囊、前肠、后肠、肝胰脏蛋白酶最适p H值依次为:2.6、8.8、8.4、8.8、7.6;淀粉酶最适p H值依次为:5.8、7.6、8.4、8.4、8.0;脂肪酶最适p H值依次为7.4、8.0、8.4、8.4、7.6。在各自最适p H值时,蛋白酶比活力从高到低依次为胃盲囊肝胰脏前肠后肠;淀粉酶比活力依次为盲囊胃前肠后肠肝胰脏;脂肪酶比活力依次为盲囊肝胰脏前肠后肠胃。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反应温度下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s)及其僵鳗消化酶活性的差异.试验选取正常生长的日本鳗鲡(126.4~140.2g/尾)以及生长缓慢的僵鳗(3.5~8.6 g/尾)各20尾,取肝胰脏、胃、肠,分别在5、15、25、30、35、40、45和55℃反应温度下测定肝胰脏、胃、肠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结果表明:正常鳗和僵鳗肝胰脏、胃、肠蛋白酶活性均在45℃时达到最高值,且蛋白酶活性(除5、15、55℃时的僵鳗蛋白酶活性外)均表现为肠>胃>肝胰脏;僵鳗肝胰脏、肠、胃蛋白酶活性分别为正常鳗的29.5%、15.7%和25.2%(P<0.05).正常鳗和僵鳗淀粉酶活性均在30℃时达到最高值,正常鳗淀粉酶活性(除5℃时的淀粉酶活性外)表现为肝胰脏>肠>胃,僵鳗淀粉酶活性表现为肠>肝胰脏>胃;僵鳗肝胰脏、肠、胃淀粉酶活性分别为正常鳗的42.4%、73.7%和43.8% (P <0.05).正常鳗和僵鳗脂肪酶活性均在35℃时达到最高值,正常鳗脂肪酶活性表现为肝胰脏>胃>肠,僵鳗脂肪酶活性(除35℃时的脂肪酶活性外)表现为肝胰脏>肠>胃;僵鳗肝胰脏、肠、胃脂肪酶活性分别为正常鳗的41.5%、45.6%和23.2% (P <0.05).由此可见,日本鳗鲡僵鳗肝胰脏、胃、肠中蛋白酶、淀粉酶及脂肪酶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鳗,从而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在网箱养殖技术下,用鲜猪肺和颗粒饲料饲喂虎鲨。30d后,经测定投喂鲜猪肺的平均相对生长率为257%,饵料系数为4.6;投喂颗粒饲料的平均相对生长率为37%,饵料系数为0.99。经方差分析表明,两种饵料饲喂虎鲨的差异不显(P>0.05)。试验同时测定了小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成鱼各生长阶段虎鲨的肝胰脏、胃和肠淀粉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同一规格不同组织间淀粉酶的活性依次是胃>肠>肝胰脏;不同规格同一组织间淀粉酶的活性表现为肝胰脏和肠是由低到高后再降低的琮程,而胃淀粉酶的活性则是由到低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三种名优鱼类消化酶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华倒刺(SpinibarbussinensisBleeker)、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Richardson)和华鲮(SinilabeorendahliKimura)各消化器官消化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三种鱼蛋白酶活性顺序为:黄颡鱼>中华倒刺>华鲮;鱼的食性不同,摄食能力不同,蛋白酶活性也不同;3种鱼淀粉酶的活性顺序为:中华倒刺>华鲮>黄颡鱼,其酶活性与鱼类的食性有关;消化酶在肠道分布,不同鱼表现不同特点。巴鲥巴鲥巴鲥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黄鳝肠道和肝胰脏主要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鳝前、中、后肠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力最适温度分别为45℃、45℃、40℃,而肝胰脏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力最适温度均为40℃。蛋白酶活力从高到低依次为:前肠>肝胰脏>中肠>后肠;淀粉酶活力从高到低依次为:前肠>中肠>后肠>肝胰脏;脂肪酶活力从高到低依次为:后肠>肝胰脏>中肠>前肠。由此可见:黄鳝对蛋白质和淀粉的消化主要在前肠,而对脂肪的消化则主要集中在后肠。  相似文献   

11.
患肠炎病草鱼消化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健康鱼和患肠炎病草鱼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其淀粉酶最适pH值均为7.2蛋白酶最适pH值分别为7.0和6.0;其淀粉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0℃和35℃,蛋白酶最适温度均为40℃,且患肠炎病草鱼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较健康鱼低,但pH值在5.7以下时,患病鱼的蛋白酶活性较健康鱼高,温度在28℃以下时,患病鱼的淀粉酶活性比健康鱼高。  相似文献   

12.
不同添加剂对斑点叉尾鮰肠道蛋白酶、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测得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甜菜碱、喹乙醇、大蒜素都能显著增强斑点叉尾鮰肠道蛋白酶、淀粉酶的活力,并能明显促进鱼体的生长,尤其以添加大蒜素组鱼的生长最快,其次为添加喹乙醇组和甜菜碱组,其肠道蛋白酶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7.2;淀粉酶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值为6.8。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pH值、温度和盐度对于墨吉明对虾(Fenneropenaeus merguiensis)肝胰脏和肠道的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从墨吉明对虾肝胰脏和肠道中提取消化酶(蛋白酶和淀粉酶),采用酶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pH值、温度和盐度对墨吉明对虾肝胰脏和肠道内的消化酶活力具有显著差异(P0.05)。蛋白酶和淀粉酶最适pH值为6.0,而蛋白酶最适温度和盐度分别为55℃和40,淀粉酶最适温度和盐度则分别为40~45℃和10。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初步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花羔红点鲑消化器官肝、胃、肠、幽门盲囊4个部位蛋白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不同pH条件下花羔红点鲑消化器官不同部位蛋白酶的活性不同,活性强弱顺序为:幽门盲囊〉肝〉胃〉肠。肝脏、胃和肠道蛋白酶最适pH值分别为:7.0、2.6和7.4。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pH对鲤、乌鳢消化道蛋白酶活力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733.3±95.8)g/尾]的鲤和乌醴[(1140.0±110.6)g/尾]为研究对象,采用福林酚试剂法,测定了不同pH对鲤和乌醴蛋白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鲤消化道不同部位蛋白酶的活力强弱顺序为: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但差异不显著(p0.05),其最适pH分别是8.0、8.4、8.6、8.2,均在弱碱性范围内;乌鳢消化道不同部位蛋白酶的活力强弱顺序为:胃前肠幽门盲囊肝胰脏中肠后肠,胃和前肠蛋白酶活力要显著高于自身其它消化道蛋白酶活力(p0.05),最适pH分别是2.8、8.2、8.2~10.0、8.4、8.4、8.4。在最适pH条件下,乌鳢胃蛋白酶活力高于鲤消化道蛋白酶活力。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鸡肉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配制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45%、粗脂肪含量为10%),6种试验饲料中鸡肉粉的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5.25%、10.51%、15.77%、21.03%和31.54%,替代鱼粉的比例分别为0、10%、20%、30%、40%和60%。选用初始体质量为(2.17±0.02)g的黄颡鱼幼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对黄颡鱼幼鱼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当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由0增加到20%时,黄颡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蛋白质效率均显著升高(P0.05);而当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由30%增加到60%时,黄颡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蛋白质效率则显著降低(P0.05)。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对黄颡鱼幼鱼的肥满度、脏体比和肠脂比无显著影响(P0.05)。黄颡鱼幼鱼全鱼和肌肉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黄颡鱼幼鱼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大于10%时,黄颡鱼幼鱼的胃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鱼粉替代组黄颡鱼幼鱼的前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鱼粉替代组黄颡鱼幼鱼的肝脏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鱼粉替代组黄颡鱼幼鱼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及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在鸡肉粉替代30%鱼粉组达到最高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黄颡鱼幼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20%鱼粉替代组达到最高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0%和60%鱼粉替代组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鸡肉粉替代鱼粉对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折线模型分析得出,黄颡鱼幼鱼配合饲料中鸡肉粉替代鱼粉的最适比例为20.84%。  相似文献   

17.
实验通过改变酶反应中的pH值,分析了星突江鲽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结果表明,胃、肠和肝胰腺蛋白酶活性的最适pH值分别为3.8、8.2和7.8,各消化部位的最高点蛋白酶活性从高到低为:胃>肝胰腺>肠。胃、肠和肝胰腺淀粉酶活性的最适pH值分别为6.6、7.4和7.0,各消化部位的最高点淀粉酶活性从高到低为:肠>肝胰腺>胃。胃、肠和肝胰腺脂肪酶活性的最适pH值分别为7.4、7.8和7.8。各消化部位的最高点脂肪酶活性从高到低为:肝胰腺>肠>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生长性能角度研究了非淀粉多糖酶对奥尼罗非鱼肝胰脏、肠道(前、中后肠)蛋白酶和淀粉酶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约60 g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56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7个重复,每重复20尾鱼,分别饲喂添加了不同水平非淀粉多糖复合酶制剂(0、0.01%、0.02%、0.04%)的基础日粮,喂料后0,1、3、5 h对各组进行组织采样,研究非淀粉多精酶对罗非鱼肝胰脏、肠道(前、中后肠)蛋白酶和淀粉酶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0.02%和0.04%非淀粉多糖酶显著提高了奥尼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了饵料系数(P<0.05);(2)蛋白酶活性分别按肝胰脏、胃、肠道依次升高;(3)添加0.04%非淀粉多糖酶组罗非鱼肝胰脏、胃蛋白酶活性最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除喂后5 h采样结果外,其它时间采样检测结果均以添加0.01%非淀粉多糖酶组中后肠蛋白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适量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影响不大,高量添加非淀粉多糖酶(0.04%)对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前、中后肠淀粉酶活性.  相似文献   

19.
试验采用Folin酚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法对四川裂腹鱼离体消化器官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最适p H和最适温度条件下,肠道(由前至后)Ⅰ、Ⅱ、Ⅲ、Ⅳ段和肝胰的蛋白酶活性分别为815.25、145.10、623.43、743.93和84.84μg/(g·min),各组织活性高低依次为肠段Ⅰ肠段Ⅳ肠段Ⅲ肠段Ⅱ肝胰;淀粉酶活性分别为23.77、28.01、38.86、22.25和21.20 mg/(g·min),各组织活性高低依次为肠段Ⅲ肠段Ⅱ肠段Ⅰ肠段Ⅳ肝胰。各部位蛋白酶活性的最适p H和最适温度并不相同,最适p H肝胰2.6,肠段Ⅰ9.0,肠段Ⅱ8.2,肠段Ⅲ7.8,肠段Ⅳ8.6;最适温度为肠段Ⅰ和肠段Ⅳ35℃,肠段Ⅱ55℃,肠段Ⅲ45℃,肝胰40℃。淀粉酶活性的最适p H和最适温度也不相同,最适p H肠段Ⅰ和肠段Ⅱ8.2,肝胰7.8,肠段Ⅲ和肠段Ⅳ9.0;最适温度肠段Ⅱ50℃,肠段Ⅲ40℃,肠段Ⅰ、肠段Ⅳ和肝胰35℃。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测得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甜菜碱,喹乙醇、大蒜素都能显增强斑点叉尾Hui肠道蛋白酶活力,其蛋白酶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7.2,酶活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喹乙醇组>大蒜素组>甜菜碱组>对照组,并且三种添加剂均能明显促进鱼体的生长,尤其以添加大蒜素组成鱼的生长最快,其次为添加喹乙醇组和甜菜碱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