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田土中分离到纤维酶活性较高的放线菌菌株。该菌固体发酵产酶量和酶活性明显高于液体培养,在含CMC为唯一碳源时,生长快于对照菌株。在最适固态发酵条件下,其纤维酶CMCase为2.4μ/mg,FPase为0.2μ/mg。该酶的最适酶促反应条件为pH7,55℃。  相似文献   

2.
培养条件对Trametes versicolor SYBC L3固态发酵产漆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菌株Trametes versicolor SYBC L3产漆酶固态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确定该菌适宜的发酵条件为豆粕和木屑比例为1∶1,最适碳源是麦芽糖1.0 % (w/w),最佳氮源是硝酸钠2.5% (w/w),硫酸铜浓度为0.02% (w/w).在250 mL三角瓶中装样40 g,含水量为70%(w/w),提取最适pH为6.5,酶曲最适浸泡时间为4 h时,优化后菌株Trametes versicolor SYBC L3固态发酵所产漆酶酶活可达91.057 U/g 干曲.  相似文献   

3.
黑曲霉6042液体发酵生产饲用复合酶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适合固体培养的黑曲霉变异菌株6042进行液体深层发酵工艺研究结果。其优化工艺为,发酵培养基配方:豆粕粉4.5%,麸皮0.5%,NH4NO30.5%,CaCl20.3%和适量1号产酶诱导物。初始pH5.0-5.5种龄24小时,接种量10%,发酵温度28℃,发酵周期72小时。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人参对人参内稀有皂苷Rg3含量的影响,本实验首先以七叶苷修饰过的LB营养琼脂为选择培养基,从大酱中分离得到的200株枯草芽孢杆菌菌株中筛选出10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枯草芽孢杆菌。然后用p NPG法分别测得10种菌种产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力,选取酶活力最高的58号菌进行培养,并对58号菌的最适产酶条件进行研究,得到58号菌的最佳培养时间为16 h,最适产酶温度36℃,最适产酶p H值6.0,最佳产酶时间8 h。在最适条件下,用58号菌对双螺杆挤压后的人参进行固态发酵,以白参为参照。结果表明在第4d时,白参内Rg3含量最高,为0.6236 mg/g,比发酵前提高了53.75%。在第4d时,双螺杆挤压后的人参内Rg3含量最高,为0.8442 mg/g,比发酵前提高了70.99%。  相似文献   

5.
高产果胶酶菌株的选育及其固态发酵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G91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分别作紫外线和亚硝酸诱变处理,获得2株高产果胶酶的突变株;G91F和G91K。突变株的产酶水平(干曲)为2000~2 300IU.g^-1,大约是原始菌株的4倍。经正交试验得出固态发酵产酶的最适条件,并进行了诱导物和附加氮源的选择试验。  相似文献   

6.
两株真菌混合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条件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株真菌X-13和X-6分别进行单菌和混合菌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能力对比,结果表明两株菌混合固态发酵时,纤维素酶活比单独固态发酵分别提高了31.0%和40.7%.通过单因素实验选出了最适合混菌发酵产酶的秸秆和氮源分别为稻草秸秆和硫酸铵;最适装瓶量为250 mL装5 g;最适产酶温度为30℃;最佳产酶时间为4~6 d....  相似文献   

7.
产几丁质酶烟草内生细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健康烟草叶片中筛选出一株产几丁质酶活性较高的内生细菌FEC-1,经16SrDNA基因序列和菌株生理生化特征分析,确定该菌株为环状芽孢杆菌。对FEC-1菌株产酶发酵条件研究表明,该几丁质酶是诱导酶,最佳氮、碳源是酵母膏和2g/L单糖或二糖,多糖效果相对较差,最适初始pH为9.0左右,最适温度为30℃左右。在优化条件下,摇瓶培养60h时产酶达123.16U/mL。  相似文献   

8.
多孢木霉HZ-31菌株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高效除草活性的生防菌株多孢木霉(Trichoderma polysporum)HZ-31菌株为对象,研究该菌株最适碳源、氮源、固态发酵基质的筛选、固-液发酵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HZ-31最适碳、氮源为小麦粉,最适氮源为(NH4)2SO4,在PDA培养基上产孢量达6.17×108 mL~(-1),最适碳氮源培养基上产孢量达到4.45×109mL~(-1)。HZ-31最佳产孢的固态基质为麦秆糠,适宜的接种量是体积分数为40%。正交优化培养试验条件得出该菌最适培养基质含水量为37%,最适温度为23℃,发酵最适时间为8d。  相似文献   

9.
以产碱性纤维素酶菌株H-1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线诱变,选育出一株产酶能力是出发菌株2.46倍且产酶性能稳定的高产菌株M-H-l。通过液体振荡培养法,对M-H-l的发酵培养基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株M-H-l的最适碳源为麸皮,氮源为豆饼粉,无机盐为MgSO4,最适碳氮比为4∶1。  相似文献   

10.
采用富集培养并结合滤纸条降解法进行初筛,从土壤中分离到1株产纤维素酶能力较强的耐热真菌XT3。通过菌株的形态特征和18S 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该菌株被鉴定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发酵试验表明,XT3菌株产酶培养的最适起始pH值为4.0,最适产酶发酵温度为45℃;该菌株产生的羧甲基纤维素(CMC)酶和滤纸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分别为80、70℃,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耐酸性。此外,研究还表明,XT3菌株能够较好地利用木薯酒糟液发酵产纤维素酶,在木薯酒糟液培养基中添加2%麸皮可使发酵液的纤维素酶活性提高2.1倍,表明该菌株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发酵韧皮纤维的厌氧细菌菌株筛选及制浆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亨氏厌氧技术从沤麻塘底泥等厌氧生境中分离筛选到Clostridium属的N2、Y4、Z2-8 3株厌氧细菌。研究结果表明,其产酶最适pH为7.0 ̄7.4,最适温度为30℃,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氮源为豆饼粉。N2、Y4、Z2-8的果胶酶活分别为913u、973u、927u、半纤维素酶活分别为137u、140u、170u、纤维素酶活分别为0u,3u、0u、产酶高峰时间在72h左右,3个菌株混合发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琼胶分离菌Cellvibrio sp.BR的发酵条件及酶学性质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对琼胶分离菌Cellvibrio sp.BR发酵条件的优化,筛选该产酶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该菌株产琼胶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在25℃、起始pH7.0的条件下培养36 h;该酶作用的最适pH为7.O~8.0,最适温度为35℃,最适底物质量分数为1.1%;该酶具有明显的底物特异性.[结论]为琼胶酶的进一步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木质层孔菌不同发酵条件对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性能的影响,并对其酶作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质层孔菌产木聚糖酶最适碳源为麸皮,氮源为蛋白胨,最适发酵温度为25℃;而产β-葡聚糖酶最适碳源为木糖,氮源为酵母膏,最适发酵温度为28℃。就产酶时间而言,在发酵前60 h菌株均不产生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在72 h才有微量的酶产生,到192~240 h两种酶均达到产酶高峰,并以216h产酶最高;两种酶的最佳缓冲液均为柠檬酸缓冲液,木聚糖酶的最适作用pH值5.0,最适反应温度为50℃,而β-葡聚糖酶最适作用pH值4.6,最适反应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具有腐烂病状的浒苔为样品,从中筛选分离得到产浒苔降解酶的海洋微生物菌株X-5,同时对菌株X 5生长特性、最适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菌株X 5产浒苔降解酶的最适发酵条件为:浒苔浓度为2.5%;氯化铵浓度为0.8%;NaCl浓度为3%;在接种量7%,26℃下恒温培养时间60 h,获得菌株酶活力最高.  相似文献   

15.
为获得有强降解纤维素能力的真菌,以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从采集的秸杆、牛粪等样品中进行分离筛选,获得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9株真菌菌株。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刚果红培养基进行粗选,初步得到6株透明水解圈较大的菌株。将所有待测真菌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培养,测定其滤纸崩溃度及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活力,得到2株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优良菌株,命名为F-1,F-6。对这2株菌株进行碳源、氮源、pH值和培养时间的适应性研究及混合发酵培养的简单研究。结果发现,F-1菌株在碳源为滤纸,氮源为硝酸铵时,具有最佳产酶效果,而其最适产酶pH为6.5~7,最适产酶时间为6~7d。F-6菌株与其类似。混合发酵的最佳产酶时间为6~8d。通过鉴定可知2株菌都属于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 corda)。  相似文献   

16.
对纤维素酶产生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 F4-1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条件及其降解纤维素的最适温度和pH等进行研究。采用DNS法,对CMCase(羧甲基纤维钠素酶)活性进行测定,对F4-1菌株的发酵时间、初始pH、装液量、接种量和温度等产酶条件及部分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F4-1在pH5.0、接种量7%、装液量50mL、28℃发酵4d,得到的CMCase酶活力为3.94U/mL,较优化前提高1.48倍;CMCase作用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5.0。通过以上研究,有效地提高菌株F4-1产CMCase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一株防治藜、冬葵等阔叶杂草的生防菌株极细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HZ-1的发酵工艺.【方法】采用液固双相发酵方式,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对该菌株固态发酵基质、最适碳氮源和固-液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HZ-1最佳产孢的固态基质为麦麸,最适碳源为麦麸(40 mg/g),最适氮源为蛋白胨(50 mg/g).正交优化试验得出该菌最适固-液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含水量为300 mg/g,适宜的接种量为0.3 mL/g,初始pH值7.4,最适温度为24.3℃,发酵最适时间为216 h.【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该极细链格孢菌菌株除草活性物质的分离及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烤烟发酵高效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不同品种的烤烟烟叶表面分离得到500余株细菌菌株,通过平板初筛,选出10株过氧化氢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较强的菌株。对选出的10株菌株进行摇瓶复筛和拮抗试验,从中选出酶活力高且相互间不存在拮抗作用的3株菌株Bs301.Bs808和B912。将此3菌株接种于烟叶表面进行人工发酵,烟叶中的过氧化物酶、淀粉酶和蛋白酶活力比对照提高23% ̄775%。  相似文献   

19.
纳豆激酶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纳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itilis natto)为出发菌株,对其液体发酵生产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的培养基组成(碳源、氮源、碳氮比和金属离子组成)和培养条件(温度、pH值,发酵时间、接种量和装液量)对产酶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木糖,浓度为1.5%;最佳氮源为大豆蛋白胨,浓度为2.0%;添加无机盐组分为MgSO4 0.05%、CaCl2 0.02%、K2HPO4/KH2PO 40.1%/0.1%。发酵培养的最佳温度为37℃,pH7.0时有利于菌体产酶,最适装液量为100mL/250mL,接种量以2%为最佳,最适种龄为18h;发酵周期为3d。通过优化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产酶量达到1081 U/mL。  相似文献   

20.
从秦岭采集的15株栓菌属真菌中筛选出产漆酶能力最强的菌株03588,对其发酵产酶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其产酶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铵。起始最适pH为6.0,最适培养温度为28℃,5d酶活达到最大值。培养基装量对产酶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