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给怀孕绵羊口服布氏菌猪二号菌苗,不会发生流产和排菌现象,免疫效果也很好。在羊群爆发布氏菌性流产期间,用此法给发病羊群和附近受威胁羊群的怀孕羊作紧急预防接种是安全的,效果也是显著的。采用猪二号活菌苗对孕羊进行口服免疫,克服了长期以来不能给孕畜接种布氏菌活菌苗的困难,为控制和消灭布氏菌病的流行提供了较好的免疫途径。  相似文献   

2.
山羊对口服和气雾猪二号菌苗都可以产生免疫,怀孕期比非怀孕期免疫效果更好,免疫山羊一般有64%~89%获得保护.应用饮服免疫方法更适合广大牧区特点,方法简便,对羊群放牧、健康没有不良影响,也不引起妊娠羊流产,因此内蒙古在病羊群中广泛饮服猪布氏菌二号菌苗,1年1次,连续3~4年,就可控制山羊布氏菌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3.
山羊对口服和气雾猪二号菌苗都可以产生免疫,怀孕期比非怀孕期免疫效果更好,免疫山羊一般有64—89%获得保护。应用饮服免疫方法更适合广大牧区特点,方法简便,对羊群放牧,健康没有不良影响,也不引起妊娠羊流产,因此内蒙古在病羊群中广泛饮服猪二号菌苗,一年一次,连续3~4年,就可控制山羊布氏菌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在运输检疫中,对进行过口服布氏杆菌猪型二号菌苗免疫过的羊群检出的布病阳性羊,在检疫现场难以判定是喂苗免疫的结果还是感染过布病。为了使运输检疫不漏检,防止疫病传播,又不因健康羊喂苗误.判成病羊而遭受经济损失,经与河北省国营御道口牧场协商,决定在御道口牧场对口,服布病猪型二号菌苗后绵羊的布病凝集反应阳性消长  相似文献   

5.
猪布氏菌二号菌苗对山羊有良好的免疫力,在二次试验中,曾给38头瑞士种奶山羊在配种前皮下注射125亿活菌苗,在怀孕期间与人工发病羊接触时,没有一只感染,而37只非免疫对照羊则有30只感染。免疫后经过16.5个月与人工发病羊接触时,在7只对照羊全部感染的情况下,6只注苗羊仍有3头没有感染。对普通山羊免疫力也很好,在三次试验中,在配种前注射菌苗量在12.5—250亿范围内的山羊共计107只,在怀孕期间皮下攻击强毒菌时,只有21只感染,而非免疫对照羊50只则有37只感染。实验证明,当攻毒量较小时,猪二号菌苗对山羊的免疫力与19号菌苗无多大差别,当攻毒量较大时,猪二号菌苗的效力比19号菌苗强。试验中看到注苗后一年半,免疫力略降低,但仍保持一定水平。免疫量降低到12.5亿,效力不受影响,但降低到6.25亿,则效力下降。  相似文献   

6.
牦牛分布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和四川省。我国牦牛的数量占世界总数的40%以上。我国牦牛也流行布氏菌病,我们乃试用布氏菌猪二号菌苗来免疫牦牛。现将试验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七十年代初,在内蒙古自治区羊群饮水免疫获得成功的启示下,本省通过试点,陆续在布病流行区及受威胁区,推广布氏猪型二号菌苗口服免疫,收到了显著的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我们根据粉雾免疫的原理和有关基础试验的结果,于1979—1981年将冻干猪布氏菌S_2号菌苗粉雾免疫法,应用于严重流行布氏菌的草原上的大羊群的免疫上,每年免疫羊约11万只。重点选一个公社观察了25群羊,并以每年抽查部分幼畜感染率等方法检查控  相似文献   

9.
国内曾应用牛型布氏19号菌苗预防牛和绵羊布氏菌病,得到较好的效果,但对山羊的免疫效果不够理想。据流行病学调查,羊尤其山羊和奶羊是我省流行布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为解决山西500万只山羊的布病免疫问题,我们选用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培育的布氏羊型5号弱毒菌苗(简称  相似文献   

10.
以猪布氏菌二号苗给牛喂服,可以产生良好的免疫,服苗后四个月,在怀孕期间攻毒时,在15头对照牛全部流产排菌的情况下,19头服苗牛只有6头流产排菌,而7头注射19号苗的牛则有4头流产排菌。可见口服猪二号苗的效力,不低于皮下注射19号菌苗。服苗后经过13个月,免疫力虽有降低,但仍保持一定水平。在奶牛群中,服苗牛与病牛长期接触(14个日),不出现血清学反应。  相似文献   

11.
布氏菌猪二号苗,对猪抗布氏菌感染的免疫效力经过实验室试验和培育健康猪群试验都得到了良好的效果(见广西兽医科技通讯1978年2月3日)。但是,用口服布氏菌猪二号苗来控制和根除已经暴发流行猪场的布氏菌病至今还未见有人报道。1978年我们应用布氏菌猪二号苗对布氏菌病流行比较严重的高鹤横江良种场和广州  相似文献   

12.
猪布氏菌二号苗对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对公猪进行了三次试验,注苗猪攻毒后剖检时,其器官感染率(0~14%)比对照猪的(34.5~67.2%)低得多。在一次试验中看到,19号苗免疫猪的器官感染率(58%)比对照猪的(49%)还高,说明19号苗对猪不产生免疫。对母猪进行了三次试验,发现注苗母猪用精液排菌公猪配种不但影响受胎率,而且使部分怀孕猪流产排菌。但注苗猪若改用皮下攻毒,则表现有坚强的免疫力,在对照组感染率为7/10~7/8的攻毒条件下,免疫猪的感染率仅为1/10~2/10。区域试验现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3.
布氏菌猪二号菌种是一株在人工培养基上长期移植传代而自然变弱的菌种,用豚鼠测毒时,它所产生的脾脏含菌量与牛型19号菌种所产生的相近似,而比强毒猪型菌种产生的约低100~500倍。给怀孕猪皮下注射本菌种的500亿活菌,不引起流产,而注射强毒猪型菌种的5~15万个菌,即可引起流产或正产排菌;给性成熟公猪皮下注射500亿活菌,在体内活存不到45天,而注射强毒猪型菌种的10万个菌,经过45天剖检,仍有35~67%器信出菌。可见猪二号菌种对其天然宿主的毒力比性毒猪型菌种低30~100万倍以上。猪二号菌种的弱毒性在易感动物体内是稳定的。连续通过豚鼠5代,怀孕猪4代、怀孕绵羊5代和怀孕山羊4代,毒力都不增强。猪二号菌种对豚鼠和非怀孕羊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4.
冻干布氏菌羊五号(M5)活菌苗的免疫效果和保护力已经肯定,但免疫次数问题和多次免疫是否会引起动物机体免疫力降低?尚有待实验来回答。为此,我们对用冻干布氏羊五号活菌苗连续免疫四年的羊群,做了血清凝集抗体消长趋势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应用布氏菌羊型5号菌苗对羊群进行气雾免疫已广泛使用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大面积使用后血清抗体消长和免疫效果尚缺乏系统的观察。为解决这一课题,我们选择乌兰县铜普地区为试点,应用布氏菌羊型5号菌苗对羊群进行一年一次连续三年室外气雾免疫,并对免疫后血清抗体消长和免疫效果做了连续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据报道5—6月龄羔羊口服一次布氏菌猪二号苗(100亿菌),所产生抵抗布氏菌病的能力,经攻毒试验证明,在第1、2、3及第4胎的保护率分别为93%、80%、73.3%和66.7%。有进一步观察只对当年羔羊口服一次猪二号苗免疫后,在自然放牧条件下预防布氏菌病的效果,我们从1982—1987年进行了该项中间试验,报告如下,我旗布病流行较严重,1974—1978年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布病的科研与防治具体措施中取得了成功的进展。根据近年来陆续报道的猪二号布氏菌苗(S_2)对黄牛(含奶牛)免疫的成功经验及对牦牛免疫控制试验结果,结合我省牧区牦牛布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希望通过对布病流行疫区的牦牛口服 S_2菌苗免疫的效果观察,为今后大面积牦牛布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广西是猪种布氏菌病流行的疫区.我们坚持以"检疫、免疫、淘汰病猪、推广人工授精"为主的综合措施防制猪布氏病,有效控制该病疫情.但在疫区应用猪型布氏菌二号弱毒菌苗免疫种猪,影响了猪布病的血清学诊断和对布病疫情的监测.为此,我们对猪种布氏菌强毒菌株C73攻毒和弱毒苗S2免疫种猪血清学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抗体消长的分析,提出了鉴别布氏菌免疫反应与强毒感染的合理检疫时间.  相似文献   

19.
在对农场接种布氏菌苗抗体消长规律监测试验中,我们主要地监测了奶牛、绵羊首免和复种布氏菌羊型五号苗(M_5苗)及首免布氏菌猪型二号苗(S_2苗)后的补体结合反应(CFT)阳性持续期,为防制畜间布氏菌病免疫接种后开展检疫提供依据,现将监测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布氏杆菌病和大肠杆菌病在我县绵、山羊中流行甚广,危害严重。为了防治这两种病,近年来用冻干布氏杆菌羊型五号菌苗(以下简称布M5号苗)和绵羊大肠杆菌弱菌苗(以下简称羊大肠杆菌弱苗),对羊注射或气雾免疫,收到良好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