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孙龙生 《新农业》2007,(4):52-52
二、砧木与接穗1.砧木利用1年生核桃实生苗作砧木。地上部要生长健壮充实,地下根系发育完好,无病虫害、无损伤、无冻害干枯等。嫁接部位(根颈以上15  相似文献   

2.
<正>1.嫁接时间。一般在7月上旬到9月下旬进行。嫁接时间过早,接芽发育不充实,接穗木质化程度低;嫁接时间过晚,接口愈合慢,成活率低。2.接前准备。①砧木选择。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基茎在0.5厘米以上的酸枣苗作为砧木。②接穗采集。剪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芽眼充实、已木质化的当年生枝条作为接穗,直径在0.4~0.6厘米,要剪  相似文献   

3.
<正> 桃树采用芽接法,具有生长快、当年嫁接、次年挂果。3~4年进入挂果盛期的优点。其嫁接技术要点如下: 1 选择砧木。砧木要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其茎粗在0.5cm以上的毛桃树苗。 2 选好接穗。接穗要选3年生以上的优良种桃树头年长出的新枝条,且皮光滑细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花芽饱满充实,其茎粗与砧木一致。  相似文献   

4.
<正> 1 嫁接时间:一般在7月上旬到9月下旬进行芽接,此期枝条生长旺盛,成活率高,嫁接时间过早,接芽发育不充实,接穗木质化程度低;过晚,接口愈合慢,成活率低。 2 接前准备 2.1 砧木的选择:砧木要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基茎在0.5cm以上的酸枣苗。 2.2 接穗的采集:接穗要剪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芽眼充实,已经木质化的当年  相似文献   

5.
严相顺 《农家科技》2009,(12):20-20
<正>1.砧木接穗选择。砧木与接穗是嫁接工作的基础,其新鲜程度直接关系到成活率的高低。根据实践经验,砧木出圃假植的时间一般以嫁接前1个月左右为宜。规格上要选苗根发达、苗干充实、储藏养分多、无病虫害、大小适合嫁接的实生  相似文献   

6.
美国杏李嫁接育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选择砧木.选2年生以上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桃苗、杏苗、李子苗(根茎处应在2 cm左右)为砧木. (2)选取接穗.要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1年生或当年生发育枝作接穗.  相似文献   

7.
通过试验研究油松嫁接繁育技术,结果表明:油松和樟子松都是嫁接繁育油松的优良砧木,其中以三年生砧木的成活率较高;穗条采集于油松停止生长后至春季芽萌动前进行,采集的穗条选择背风阴凉潮湿处湿沙埋藏越冬;嫁接时具体采用哪种嫁接方法主要视工人的熟练程度而定,同时尽量选择晴天或雨后晴天进行嫁接;嫁接后要做好修剪、解绑、追肥、松土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等管理措施,以保证嫁接成活和苗木的旺盛生长。  相似文献   

8.
苦瓜嫁接栽培能有效防治枯萎病的发生.广西冬春苦瓜嫁接育苗是采用广西白籽南瓜作砧木,生长健壮、抗病、坐果能力强、适应性强的苦瓜品种作接穗进行嫁接,其技术要点是:播种前做好种子处理和消毒;适期播种;培育砧木、接穗苗;采用顶播接法适时嫁接;嫁接后加强温度、湿度、光照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大田栽培技术要点是:嫁接苗达到2张真叶时适时出圃移栽定植;移栽后做好盖膜及破膜工作;搭架引蔓整枝;加强肥水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  相似文献   

9.
以山桃、山杏作砧木,研究美人梅嫁接繁育技术,结果表明:选择生长健壮、芽体饱满、无病虫害的一年生美人梅种条作接穗,选择大规格山桃作砧木,在开春树木萌动前至萌芽时均能嫁接,嫁接3~4芽,树木成形快;采用皮下枝接,嫁接后20 d芽体愈合后灌水,其后根据墒情进行灌水(见干见湿);嫁接后及时除萌,待枝条长至30 cm后及时修剪,以防风吹拆;待嫁接愈合完全后,新枝条长到50 cm左右时解除绑扎物。嫁接后要及时进行松土锄草、灌水、施肥及病虫害防治,促进新枝迅速生长。  相似文献   

10.
柿子树嵌芽接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柿子树含单宁酸,易氧化形成隔离层,嫁接难度较大。柿子树嵌芽接技术,可使嫁接成活率高达95%。1.选取接穗和砧木。在品种纯正、树势健壮、丰产稳产、已进入结果盛期的母树上选取1~2年生芽眼饱满、生长充实且无病虫害的枝条作接穗。选抗逆性强的君迁子或野柿子作砧木。2.削接穗。先在接穗芽上方1厘米处向下斜削一刀,长约1.5厘米,然后在接穗芽下方0.5~0.8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第三师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设施园艺业发展迅速,各农牧团场温室大棚数量不断增多。黄瓜是设施栽培中最主要的茄果类蔬菜之一,应用黄瓜嫁接技术,砧木的抗旱,耐病特性结合嫁接品种良好的生长性,能有效的防止设施内病虫害的发生,增强植株的生长势,提高其抗病性,增加产量和品质。本试验以黄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砧木及嫁接嫁接对黄瓜嫁接亲和力、定植成活率、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当地温室黄瓜嫁接选择适宜砧木及嫁接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嫁接是繁殖彩叶白蜡最常用和简单易行的方法,春季嫁接白蜡树成活率高,内含的养分也比较多,其再生能力也最强。另外,春季温度相对适宜,光照不强,这些条件对插穗的愈合与生根也是十分有利的。一、砧木选择选择的砧木与彩叶白蜡亲和力强,可促进彩叶白蜡良好生长,并且生长强健,寿命长。选择的砧木要对种植地区气候、土壤等有较好的适应性,为根系发达、生长强健的幼龄树或中龄树,无病虫害,来源充足,易繁殖。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科技》2015,(18):104-105
茄子嫁接技术是防治茄子土传病害黄萎病的一种有效途径,采用适宜的抗病材料作为砧木进行嫁接,可增强茄子抗病能力,促进茄子生长,提高产量。通过对不同嫁接方法、不同嫁接时期、嫁接苗愈合期管理等有关嫁接技术的研究,并进行了茄子嫁接试验,总结出了最适合珠三角地区应用的嫁接技术与后期的栽培管理方案,包括砧木和接穗选择、砧木苗和接穗苗培育、嫁接、嫁接后管理、大田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砧木的选择与处理:砧木要选择树势强健,无病虫害的枣树作砧木,如果是酸枣,在嫁接的上一年先根据立地条件优劣,按株距1~1.5米、行距2~3米的密度选优去劣定株.5年生以上大树要先修枝,留健壮的主枝3~5个高接换头;同时去掉周围的杂草和多余的枝条,嫁接部位最好在距离地面1~1.5米之间.  相似文献   

15.
1.砧木的选择与处理:砧木要选择树势强健,无病虫害的枣树作砧木,如果是酸枣,在嫁接的上一年先根据立地条件优劣,按株距1~1.5米、行距2~3米的密度选优去劣定株.5年生以上大树要先修枝,留健壮的主枝3~5个高接换头;同时去掉周围的杂草和多余的枝条,嫁接部位最好在距离地面1~1.5米之间.  相似文献   

16.
茄子不宜重茬,利用番茄做砧木嫁接换根,砧木对黄萎、枯萎、青枯以及根线虫等土传病害高抗或免疫,可改观颜色,着色均匀,明显改善品质,商品性,产量高,收获期长。此外,嫁接后茄子吸收水肥能力增强,生长迅速,提高了植株的抗逆性,产量明显增加。利用番茄做砧木嫁接茄子,防止黄萎、枯萎等土传病虫害。主要采用靠接法,提高嫁接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综合介绍了树状同株多色月季栽培技术,包括砧木的选择与培育、接穗的选取、嫁接、嫁接后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为树状同株多色月季的扩繁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7月上旬至9月下旬,枣树枝条生长旺盛,接芽发育充实,接穗已木质化,此时非常适宜芽接,且接后伤口愈合快,嫁接成活率高。芽接时要注意以下技巧。 1.接前准备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基部茎粗在0.5厘米以上的酸枣苗作砧木。剪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芽眼充实、当年生木质化枝条做接穗,粗0.4-0.6厘米,剪去叶片留下叶柄。  相似文献   

19.
7月上旬至9月下旬正是枣树进行芽接的大好时机。因为这时正当枣树枝条生长的旺盛期,嫁接成活率高。过早嫁接,接芽发育不充实,接穗木质化程度低,不易成活;过晚嫁接,其接口愈合慢或不易愈合。砧木与接穗:砧木要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基茎在0.5厘米以上的酸枣苗。接穗要从选定的新品种当年生枝条上采取,将生长健壮、芽眼充实、已木质化、粗在0.4~0.6厘米的枝条,剪取约20~30厘米的小段并剪去叶片留下叶柄,用湿沙或湿麻袋片包裹保湿,以便于异地储运。如就地取穗就地嫁接,就不需要取段保湿了。取芽与嫁接:在接穗饱满芽上0.5厘米处横切一刀,深达…  相似文献   

20.
不同嫁接处理对木棉和美丽异木棉嫁接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棉嫁接以本砧嫁木、不同嫁接季节和不同嫁接方法进行木棉和美丽异木棉嫁接扩繁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砧木和不同规格砧木嫁接木棉其成活率和生长量存在差异。木棉嫁接以本砧嫁接成活率最高,成活率在76.67%以上,美丽异木棉砧木嫁接成活率73.33%以上;不同规格的木棉和美丽异木棉砧木嫁接木棉,其嫁接成活率以地径2~3 cm的砧木最优;嫁接后1年,其接穗直径、高和冠幅以地径5~6 cm的砧木最好;木棉枝条切接和楔接的嫁接成活率达86.67%以上,生长优良率以枝条切接方法最高;以地径2~3 cm木棉冬季和夏季进行本砧嫁接成活率80%以上,冬季嫁接的高生长是夏季嫁接的5.08倍以上。不同种类砧木嫁接美丽异木棉,其成活率和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本砧嫁接成活率86.11%最高,发财树砧木嫁接成活率72.22%最低,本砧嫁接生长最好;以木棉为砧木进行冬季嫁接美丽异木棉,其成活率比夏季嫁接高37.57%,高生长是夏季嫁接的4.17倍,美丽异木棉本砧嫁接成活率80.77%以上,冬季嫁接高生长比夏季嫁接大3.97倍,冬季是木棉和美丽异木棉嫁接扩繁最好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