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4 毫秒
1.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不同分娩分式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227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者分为3组:选择性剖宫产组(A组)102例,中转剖官产组(B组)68例,阴道分娩组(C组)57例,分析其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病率。结果:本组总的剖宫产率为74.9%,新生儿窒息率18.1%。3组中,中转剖官产组和阴道分娩组的羊水粪染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高于选择性剖宫产组(P〈0.01),且以中转剖宫产组发生率最高。结论: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中转剖官产者和阴道分娩者的新生儿结局较差;若有条件阴道分娩者应严密监测其胎心、羊水及产程进展情况;及时剖宫产是处理羊水过少安全而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足月妊娠妇女临界羊水过少时,阴道试产对围产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应用B超羊水指数(AFI)法估测羊水量,并测定脐动脉S/D值、生物物理评分、胎监及24 h尿雌三醇与肌酐的比值,比较观察250例B超诊断临界羊水过少者(观察组)和250例羊水量正常的足月妊娠妇女(对照组)阴道试产后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产时催产素激惹试验或宫缩应激试验变异减速者54例,晚期减速者26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6例(P<0.01),观察组羊水轻度粪染的发生率及急诊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9.2%vs12.8%、34.0%vs18.8,P<0.01)。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诊断临界羊水过少的足月妊娠妇女,若无胎儿窘迫,可在严密监护下行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巨大胎儿(出生体重≥4 kg)不同分娩方式的母婴并发症。方法对294例巨大胎儿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A组(剖宫产组)189例,B组(经阴道分娩组包括产钳助产者)105例。对1252例经阴道分娩孕妇根据体重不同分为两组:1147例正常足月儿组(出生体重<4 kg)为C组,另105例巨大胎儿(出生体重≥4 kg)即为B组。分析不同出生体重、不同分娩方式的母婴并发症。结果A组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比B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B组的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对巨大胎儿适时选择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可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羊水过少2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我院 1998年 1月至 2 0 0 4年 1月收治 2 86例羊水过少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羊水过少组中羊水粪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及剖宫产率均显著高于羊水正常组(P<0 .0 1)。结论 :羊水过少是胎儿宫内缺氧最敏感的特异性指标之一。一经确诊羊水过少 ,应积极引产。估计短期内不能经阴道分娩者 ,宜剖宫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延期妊娠并发羊水过少对固产儿的影响及各分娩方式对围产儿的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延期妊娠并发羊水过少产妇167例.与同期延期妊娠羊水正常556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资料167例羊水过少在产时检测符合羊水过少标准为150例.B超诊断率达89.8%。延期妊娠并发羊水过少组(A组)中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缺血缺氧性脑病、脐带异常、羊水Ⅰ度以上粪染、胎盘成熟度Ⅲ^+级、胎盘钙化均显著高于羊水正常组(B组)(P〈0.05)。A组割官产围产儿预后显著好于阴道自然分娩和阴逆助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期妊娠并发羊水过少的胎儿危险较大,一旦确诊,尽快剖宫产胞改善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合适的分娩方式。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医院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产妇835例,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经阴道分娩组和再次剖宫产组,比较两组产妇产褥感染、子宫破裂或切除、产妇出血量、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有无差异,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湿肺、吸入性肺炎、肺不张、颅内出血有无差异。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妇产褥感染率、产妇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子宫破裂或切除率稍高于剖宫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湿肺、吸入性肺炎、肺不张、颅内出血均低于剖宫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产妇预后影响较大,但对新生儿结局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12例剖宫产后再孕产妇,要求阴道试产的56例产妇为研究组(A组),行再次剖宫产产妇56例为对照组(B组),比较两组产后24h出血量、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体质量情况,并分析研究组阴道试产成功与失败情况。结果两组比较产后24h出血量、产褥感染及新生儿体质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阴道试产成功率达78.57%。结论只要符合阴道试产条件,剖宫产再孕选择阴道分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合理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72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临床资料,比较剖宫产和经阴道分娩的分娩结局;比较阴道试产成功疤痕子宫产妇与同期随机选取的非疤痕子宫产妇分娩结局。结果 372例疤痕子宫产妇再次剖宫产率为77.42%(288/372),阴道试产成功率为82.35%(84/102);剖宫产组产时出血量(396.3±88.6)m L、产褥病率14.24%(41/288)及住院时间(7.4±0.9)d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的(188.2±45.3)m L、4.76%(4/84)、(3.1±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疤痕子宫阴道分娩成功者与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组相比,产时出血量、产褥病率、住院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阴道分娩指征且密切监测产程的条件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观察剖宫产和缩宫素阴道引产对轻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86例轻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剖宫产产组(51例)和经阴道引产组(35例),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经阴道引产组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心脑肾并发症、子痫、HELLP、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分别为2.9%、0%、2.9%、2.9%、2.9%、5.7%和2.9%,与剖宫产分娩组(分别为3.9%、5.9%、1.9%、3.9%、1.9%、2.0%和2.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引产组的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剖宫产组[(163.6±42.4)vs(406.9±51.5)mL,P<0.01]。两组终止妊娠方式均无1例围产期胎儿死亡发生。结论对于孕周为34~36周且症状控制良好的轻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缩宫素引产经阴道分娩是一种较为安全可行的终止妊娠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分娩时机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以期减少一些可预见的妊娠并发症。方法将2006年7月至2011年12月315例双胎妊娠按不同孕周分为6个阶段,每个阶段再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记录比较其产后出血情况、分娩前及分娩24h后血红蛋白(Hb)的差值、新生儿体质量、1min Apgar评分及转归。结果当孕周小于30周时,阴道分娩组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5);当孕周小于34周时,阴道分娩组的围产儿病死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5),而死亡组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及1min Apgar评分比存活组的明显偏低,两者比较+6+6+6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孕周处于30~31周、36~37周、38~39周这3个阶段时,剖宫产组的产后出血量明显多+6于阴道分娩组(P〈0.05);除32~33周阶段外,剖宫产组分娩前后的血红蛋白差值明显大于阴道分娩组(P〈0.05);当孕周+6处于36~37周时,剖宫产组产后出血率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双胎妊娠围产儿预后与分娩方式、分娩时机、新生儿体质量及1minApgar评分关系密切;适当控制双胎妊娠的剖宫产率,有利于减少产后出血量,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双胎妊娠并发早产如何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方法:分析82例双胎妊娠并发早产的临床资料。结果:双胎妊娠并发早产在不同孕周时,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两种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先露为臀位的双胎妊娠经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胎妊娠早产的发生率高,如第一胎儿为头位宜阴道分娩,第一胎儿为臀位应剖宫产终止妊娠,同时作好新生儿的复苏及对早产婴的监护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孕妇体质量指数(BMI)对其分娩结局及其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564例正常足月单胎孕产妇根据BMI,分为A组(孕前体重正常,即BMI〈24者)、B组(孕前体质量超常,即BM≥24者)、C组(产前体质量正常,即BMI〈28者)、D组(产前体质量超常,即BMI≥28者),比较其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的体质量。结果 A、B、C组的分娩方式及体质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剖宫产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高于A、B、C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D两组的孕期增重均分别较A、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产后出血、巨大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孕期体质量增加和产后出血、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高于A、C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前BMI过高者其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的体质量亦较高,合理控制孕期体质量,可减少不良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经腹羊膜腔内灌注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妊娠36~41周羊水过少的60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经腹壁行羊膜腔穿刺,留置导管,隔日向羊膜腔内灌注37℃复方氯化钠溶液300~500 mL,滴速2 mL/m in,同时辅以抑制宫缩,促胎肺成熟,预防感染治疗,羊水指数>8 cm停止灌注,观察母婴预后。另选择未作羊膜腔灌注且孕周相同的羊水过少60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阴道钳产率、产后出血率及产后病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羊水污染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以对照组为高(P<0.01),观察组的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新生儿1 m in A pgar≤7分者则以对照组为多(P<0.01)。结论:经腹羊膜腔内灌注是治疗羊水过少的简便、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中药催产汤用于过期妊娠引产的疗效。方法 :10 0例过期妊娠无合并胎儿宫内窘迫、无阴道试产禁忌的孕妇 ,随机分成 A、B两组 ,每组各 5 0例 ,A组以中药催产汤引产 ,B组以催产素引产。均以≤ 72 h为限 ,观察其临产、分娩、新生儿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 :A组以中药催产汤引产的孕妇有效率达 98.0 % ,且阴道分娩率达 95 .9% ,明显高于 B组以催产素引产者 (P<0 .0 5 ) ,同时 ,A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 B组 (P<0 .0 5 )。 A、B两组用药后出现临产、分娩时间、总产程时间与产后出血量无显著差异性 (P>0 .0 5 )。结论 :中药催产汤用于过期妊娠引产既有效又安全 ,新生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产程中适时实施硬膜外镇痛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组11467例产妇均为我院住院分娩者,根据其产程中采用麻醉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B两组。A组1036例,于第一产程中适时实施硬膜外镇痛;B组1122例,于第一产程中应用静脉注谢安定或(和)肌注派替啶。比较两组产妇的第一、二产程时间及催产素使用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中转剖宫产率。结果 A组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均较B组明显缩短(均P〈0.01)。A组催产素使用率较B组升高,中转剖宫产率较B组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中适时实施硬膜外镇痛能有效缓解疼痛而减轻产妇的痛苦,同时能缩短第一、二产程,降低因精神因素及宫颈因素所导致的剖宫产,是一种理想安全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DM)规范管理对GDM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定期产检并分娩的GDM孕妇161例为观察组,接受GDM规范管理;定期产检并分娩的GDM孕妇142例为对照组,仅行常规产科高危门诊产检,对比2组孕妇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剖宫产率及巨大儿发生率、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产后出血、羊水过多发生率及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GDM孕妇进行规范化管理能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403例头先露脐带绕颈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先露脐带绕颈对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5年1~12月间头先露脐带绕颈分娩403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头位脐带绕颈分娩过程有胎儿窘迫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无胎儿窘迫组明显增高(P<0.01)。当发生急性窘迫时,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急诊剖宫产最低,与阴道分娩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分娩中,自然分娩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又明显低于加腹压和产钳组。结论:脐带绕颈可在严密监护下行阴道试产,大多数可经阴道顺产,出现胎儿窘迫时,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极为重要;出现胎儿窘迫时,选择最佳方式分娩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观察硬膜外阻滞麻醉与笑气吸入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将720例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组(A组)230例,笑气组(B组)250例,对照组(C组)240例。分别观察3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羊水污染、产后出血等。结果:A组与B组镇痛效果均明显.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第二产程时间长于B组(P<0.05);A组与B组剖宫产率(10.0%、10.8%)均明显低于C组20.8%(P<0.01);A组阴道助产率(13.0%)比B组(6.0%)和C组(5.0%)均高(P<0.01);A组的羊水污染率高于B组(P<0.05);A、B两组的麻醉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组与B组用于分娩镇痛均有确切疗效,但B组对产妇无创伤。对母儿无不良影响.操作简便易行,更易为产妇及家属接受。可作为当前无痛分娩安全有效的方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及早发现羊水过少,采用及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改善围产儿预后。力法:采用B超羊水指数作为监测羊水量的指标。结果:羊水过少多发生在妊娠40--46周间,占66.2%,其中合并高危因素者42例,16例出现胎儿宫内窘迫,低评分4例,无1例围产儿死亡;其中例宫产分娩60例,占88.2%(60/68);用B超羊水指数作为监测羊水量的指标,其符合率达94.1%(64/68)。结论:B超可作为及早发现羊水过少的可靠方法,适时剖宫产结束分娩能显著改善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一日门诊管理模式对孕妇血糖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产检、分娩且资料完整的1 914例GDM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采用GDM一日门诊管理模式干预的739例为观察组,采用GDM传统管理干预的1 175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的血糖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孕妇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新生儿正常体质量的出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巨大胎和大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和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两组妊高症、羊水过多、羊水过少、产后出血、早产儿、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一日门诊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控制孕妇血糖,降低巨大胎及大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和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