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6 毫秒
1.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目前唯一以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调查表明,保护区内分布有羚牛206~224头,呈片段化分布在6个生境斑块内,以210国道为界,保护区内羚牛的分布格局为西多东少。虽然保护区内羚牛种群数量和分布区均呈缓慢增长的趋势,但频繁的人为干扰,尤其是保护区内公路、铁路建设和由此导致的生境分割,仍威胁着保护区内羚牛种群的持续生存。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梭梭林天然分布的最东缘,也是我国现存国家Ⅰ级保护动物蒙古野驴、北山羊,Ⅱ级保护动物鹅喉羚、盘羊等分布的最北界和最东界.本文针对保护区的科研监测工作现状,提出科研监测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甘肃盐池湾自然保护区有蹄类动物资源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肃盐池湾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高山有蹄类动物。为了解这个保护区10多年有蹄类动物资源的消长变化,2002年7~8月对保护区的有蹄类动物和当地环境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共记录到5种有蹄类动物:藏野驴(Equus kiang)、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鹅喉羚(Gazella subguturosa)、盘羊(Ovis ammon)和岩羊(Pseudois nayaur),其中岩羊的种群数量最高,0.894 6只/km2。与1987年相比,岩羊的数量明显下降,而鹅喉羚的数量明显增加,其它3种动物数量变化不大。水土流失、草场退化、虫鼠害猖獗、淘金与乱捕滥猎等是盐池湾自然保护区有蹄类动物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候德强 《草业科学》2005,22(7):22-22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才嘎说,近年来,可可西里藏羚羊等野生动物保护取得显著成绩,藏羚羊种群数量呈现恢复性增长。然而,在可可西里保护区的高寒草甸区,大大小小的老鼠洞随处可见,维系着保护区脆弱原始生态的草皮遭到高原田鼠和鼠兔咬啮、吞食而发生大面积枯死,导致大面积的草场沙化。而在保护区内,数量不断增多的藏羚羊、藏原羚、野牦牛、藏野驴等野生动物在核心区域的一些地带面临着几乎无草可食的困境,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相似文献   

5.
南滚河保护区是以亚洲象等野生动物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建于1981年。近年来,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数量出现了较大变化。为了监测野生动物种群变化情况,我们在1992年7月至11月对保护区内外的野生动物现状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种群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花鹿南方亚种被IUCN濒危物种红皮书列为濒危级,仅分布于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和浙江西北部,分布区域日益萎缩,分布区之间隔离程度较大。江西桃红岭是该亚种分布区之一,为保护该亚种,1981年成立桃红岭自然保护区,2001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了解桃红岭野生梅花鹿现生种群数量,评估保护区过去30 a的保护成效,我们于2011年秋季采用直接计数的广义样线法开展梅花鹿种群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梅花鹿数量为365只,密度为2.92只/km~2,近年来梅花鹿种群增长较慢。经过30 a的保护,该保护区自然植被正在演替恢复。然而,当地的顶级植物群落可能并不是梅花鹿的适宜生境。因此,近年来,梅花鹿向保护区外扩散趋势明显,由此带来的各种管理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北塔山以西。面积18000km2,是一个以保护有蹄类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上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境内河谷交错,低山、丘陵、草原、沙漠均有分布。荒漠草原虽然植被稀疏但也一眼望不到边,已查明的种子植物有200多种。生活在这里的兽类有28种,鸟类5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1种,二级保护动物17种。卡山保护区地处荒漠,区内无高大乔木,植被覆盖率低,降水量少,属生态脆弱地区。自然环境很容易被破坏,破坏后再恢复又要花很大的代价。经济工程占用了野生动物用地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  相似文献   

8.
塔吉克斯坦与中国西部接壤,在生物多样性和地理环境方面与中国西部有一定的相似性.本文对塔吉克斯坦生物多样性现状、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和利用状况,包括自然保护区、濒危动物保护、狩猎与捕捞管理等进行全面的介绍.一方面建议塔吉克斯坦以旗舰种为中心做好野生动物生境管理与保护,通过人工辅助驯养繁殖及放归野外促进种群增长和恢复;另一方面,中国和塔吉克斯坦两国动物资源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某些在塔吉克斯坦极度濒危的动物在新疆种群数量众多,而一些在新疆极度濒危的物种在塔吉克斯坦分布广泛,因此可以开展物种互换和再引入的合作.本文为下一步开展两国之间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的合作研究,特别是跨国界保护区的管理提出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9.
掌握自然保护区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的分布、种群大小及与生境适宜性的关系是对濒危马麝开展可持续就地保护的前提和基础。2021年7月1日—8月25日,采用样线法和粪堆计数法对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马麝种群进行调查,分析马麝的分布和种群大小与保护区夏季生境适宜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保护区分布有马麝922~1 480头,主要分布在适宜生境内,平均种群密度为(4.00±0.93)头/km2;随夏季生境适宜性的增加,马麝的种群密度也呈上升趋势,高适宜区生境种群密度可达(18.01±1.36)头/km2。兴隆山保护区可通过生境保育提升其非适宜区的生境质量,扩大马麝的分布范围,促进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10.
自2004年至2008年,在白鹤GEF项目的支持下,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于每年5月在东北松嫩平原的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即黑龙江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的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的向海和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繁殖水鸟的地面调查。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各个保护区繁殖水鸟的分布和种群动态。丹顶鹤(Grus japonensis)是本调查活动的重要目标物种。通过5年的调查,了解到松嫩平原的扎龙保护区是目前丹顶鹤最为重要的繁殖地,逾90%的繁殖丹顶鹤种群分布在扎龙保护区,但种群数量变动较大,变动幅度介于112–275只之间。良好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生境是丹顶鹤的繁殖种群保持稳定和增长的首要条件。通过给湿地供水可以缓解丹顶鹤繁殖栖息地的快速退化,但科学合理的供水机制是保证丹顶鹤繁殖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符明利  任轶  侯荣  林思亮 《野生动物》2013,34(1):40-42,62
蟒蛇是中国产的最大的蛇之一,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海南坡鹿是中国特有的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们和其他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组成了海南大田保护区区域生态系统,蟒蛇是处于生态系统食物链顶端的捕食者,要更好地保护海南坡鹿,不能仅针对坡鹿物种本身进行保护,还要对这一生态系统中的其他野生动物和栖息地进行保护。本研究结合有关调查数据分析保护区蟒蛇的种群动态以及空间分布规律,同时探讨蟒蛇的捕食行为对海南坡鹿种群的影响,可为制定有效的、科学的系统保护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规划华南虎栖息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SIS规划设计野生动物生境是一项新的技术.本文选择了三类影响因素,在福建省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地区对华南虎的生境适宜性进行了GIS分析,规划出最适宜生境,适宜生境,一般适宜生境和不适宜生境,并认为梅花山保护区的毗邻适宜生境应列入保护区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3.
野生动物生境破碎化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境破碎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引起生境变化的一个生态过程。生境破碎化是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中较新的理论,已成为保护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生境破碎化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以及生境破碎化在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景观层次引起的生态效应,概括了生境破碎化在形式上和功能上的主要表现。同时综述了生境破碎化研究的起源、发展和在森林采伐、道路及边缘效应3个主要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着重探讨了生境破碎化:(1)对野牛动物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的生态效益;(2)对野生动物景观结构与格局的时空动态影响分析;(3)对野生动物产生的直接或潜在生态过程中的尺度性;(4)对野生动物遗传多样性产生的影响;(5)野生动物对生境破碎化的适应机制等研究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4.
马来熊是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其生物学信息缺乏,也缺乏科学的保护和管理对策。本文通过回顾关于马来熊的研究文献,对其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归纳,并针对种群分布现状提出科学保护和管理对策。关于马来熊的研究主要见于野生种群现状、野外生态及圈养种群的饲养管理等,其中野外生态主要集中于生境选择利用、家域特征、行为节律、食性等,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个体生态学或种群生态学规律。针对马来熊的保护和研究现状,应采取加强立法、推行宣教、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建立保护区、缓冲区及森林廊道等以恢复其栖息地等措施来有效保护其野生种群。  相似文献   

15.
开展生物多样性动态长期监测,了解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变化,探明生物多样性变化过程及影响因素是制定有效保护措施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在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10年野生动物多样性动态监测,新发现保护区分布哺乳动物7种、鸟类98种,内蒙古鸟类新纪录2种,内蒙古蛇类新纪录1种。但也未发现一些以往有记录的物种,需要进一步强化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探明物种变化的原因。后续监测工作引入了非损伤采集动物粪样提取DNA技术,从而深入了解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群长期稳定的遗传学和空间分布特征,为有效管理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动物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6.
盐城越冬丹顶鹤栖息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士成 《野生动物》2009,30(1):37-39
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项鹤越冬数量已由建区前的230只增加到2000年春的1128只,但近几年分布数量呈下降趋势,2008年1月仅有640只。未来于本区越冬的丹顶鹤种群在核心区的栖息仍然保持稳定及增加趋势,另有部分群体继续向异地迁移的可能。各种类型的工农业开发项目导致栖息地大范围缩小,生境破碎化,是盐城越冬丹顶鹤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根据该地区滩涂自然规律,在保护区核心区外允许开发的区域规划和实施人工湿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实现栖息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正狍是欧亚大陆常见的一种中小型鹿科反刍动物~([1])。目前,狍已经被列入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濒危等级易危~([2]),其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内蒙古、青海、河北向南至浙江和新疆等地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经128°53'20″,北纬47°10'50″)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区,保护区内存在着野生狍,由于该保护区内自然生态环境较为恶劣,野生狍栖息生境一旦遭受破坏,很难恢复到原有状态,因此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狍种群资源亟  相似文献   

18.
美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主要是在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中进行的。自1903年美国在佛罗里达州Pelican岛建立了美国第一个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美国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历史已经经历了96个年头,野生动物保护区的数量已经超过500个。在美国的52个州中,每一个州至少有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所占的土地也由1903年的3英亩,增加到9200万英亩。在野生动物保护区内,700多种鸟类,220多种哺乳动物,250多种两  相似文献   

19.
藏野驴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主要生活在西藏及新疆、青海等高海拔地区 ,以前由于当地牧民严重猎杀 ,藏野驴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从 1 996年开始 ,当地将藏野驴列为保护动物 ,遏制捕杀藏野驴。由于保护得力 ,藏野驴种群数量在不到 8年的时间里 ,从不足 2万多头猛增至 6万多头。藏野驴喜欢群居生活 ,不仅爱用蹄子挖草根吃 ,而且酷爱结队奔跑 ,最高时速达 70km ,驴蹄过处 ,草场被破坏得一塌糊涂。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 ,藏野驴和家畜争夺草场纠纷越来越严重 ,昔日的珍稀动物如今已成了牧民眼中的“公害”。在 2 0 0 3年日土县人民代表会上 ,1 0位…  相似文献   

20.
滕世春  董双波 《野生动物》2006,27(4):35-36,44
通过2002~2005年对大佳河自然保护区猛禽的调查研究,记录猛禽25种,分属2目3科,占黑龙江省猛禽种数的60.98%,其中隼形目17种,鹗形目8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3种,列入CITES附录Ⅰ的2种,附录Ⅱ的23种;列入IUCN红皮书濒危种类2种,易危种类13种。本文对保护区猛禽的数量分布、种群结构及栖息生境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保护提出了建议,为研究猛禽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