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结合TWINASPAN分类和DCA排序,研究北京首云铁矿自然恢复植物群落的主要物种的生态位的梯度变化,以及这些种的生态关系。利用调查数据筛选出9个主要种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恢复群落中荆条的生态位宽度最大。比较不同种对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得出,种群生态位宽度越宽,与其他种群生态位重叠的机会就越大。TWINASPAN分类结合DCA排序对主要种群的生态位重叠进行分析,可以很好地反映种的生态关系,以及以这些种为优势种的群落的结构梯度和环境梯度。  相似文献   

2.
嘉陵江流域金城山淫羊藿环境因子资源维上生态位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光照、土壤水分、土壤有机质和土壤pH值4个资源维上测定金城山森林公园淫羊藿和草本层其它几个主要植物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关系,结果表明:淫羊藿种群在光照生境和土壤生境变化梯度上的综合,可以表现出最大的利用资源能力,它与草本层中其它几个主要植物种群问在环境因子资源维上的竞争较为激烈。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树冠最大重叠深度和冠底角的概念,并讨论了最大重叠深度对确定最大重叠系数和林分饱和密度的决定性作用。根据对所收集资料的计算,确定杉木的冠底角平均为74.42°;树冠最大重叠深度为1.86m;指出最大重叠系数不是常数,而是随平均树冠半径变化的函数。依据冠底角和树冠最大重叠深度分别计算出杉木按正方形和三角形配置时,不同树冠半径的最大重叠系数序列;给出了确定林分饱和密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大山包湿地植被为研究对象,对大山包湿地33块样地进行Ward聚类分析,划分群落类型,运用Hurlbert公式和Pianka公式,计算各群落主要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33块样方可分为8个群落类型,反映出湿地群落随水分梯度变化特征。生态位宽度测度结果及标准化结果显示,尼泊尔蓼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大(0.92),其次为拟漆姑草(0.91),再次为鳞片柳叶菜(0.90),细芒羊茅为0.85。生态位重叠值较高的物种有野灯心草、圆穗蓼(1.00)等。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宽度值与群落分类结果一致,表现出湿地群落各主要种的分布幅度。大山包湿地植被生态位重叠率较低,表明生态位分化明显,各种群之间能够相互适应,协调平衡,群落目前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对维持该区域的物种多样性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航空像片的重叠率容易发生变化。现就影响重叠的原因及克服的方法浅谈如下。 1 重叠变化的原因 1.1 地面高差的存在,必然引起投影误差和像片比例尺的变化,因而导致航摄象片重叠误差的产生。这种误差随着高差的提升而增大。 1.2 山高林密航标不容易确定。飞机没有沿预定航程飞行,造成偏差过大。 1.3 摄影瞬间飞行状态不正常,像片不是倾角过大就是旋偏角过大或摄影比例尺变化过大,引起重叠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祝亚云  王磊  江浩 《江苏林业科技》2022,49(1):24-27+33
该文以“重叠次数n”与“重叠率r”为指标对江苏风景名胜区和其他5类自然保护地在范围上的交叉重叠进行了分类研究,以期为江苏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和优化调整提供一定参考。截至2019年底,江苏共批复设立风景名胜区22个,面积1 664.67 km2。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前,涉及交叉重叠的风景名胜区有16个,与其他5类共计45个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含8个交叉重叠类型,交叉重叠总面积476.62 km2。通过整合优化,江苏风景名胜区与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交叉的次数和重叠程度都有所降低,涉及交叉重叠的风景名胜区有15个,与其他5类共计35个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含7个交叉重叠类型,交叉重叠总面积360.88 km2。太湖风景名胜区和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是江苏风景名胜区中与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最为复杂的区域,狼山风景名胜区及茅山风景名胜区是江苏风景名胜区中与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程度最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7.
在对南澳岛主要森林群落和植物多样性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了8个台湾相思林不同生境梯度种群的资源位,对其生态位宽度和重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台湾相思林种群各种的生态位宽度差别明显,重要值大的种生态位宽度基本较大,而高生态位宽度值的种对重叠值也偏高;台湾相思与生态位宽的树种马尾松、鸭脚木、中华楠、潺槁树的重叠机会较大,对生境有一定相似的要求,易形成混交林。其结果对南澳的台湾相思林分及水源涵养林的生态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生境的不同,测定了重庆东部金荞麦群落的16个优势种中每一物种的多度,盖度和高度。利用重要值来对金荞麦群落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金荞麦的生态住宽度变化较大,趋向于泛化种;2、其生态位宽度的变化随坡度的降低而升高;3、金荞麦与其它优势种的重叠值也较高,表明它们对生境有很相近的资源需求;4、金荞麦与其它物种种群可以和谐共存,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相对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生态系列——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群落,按照生态环境的梯度变化有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塞罕坝人工针叶林鸟类群落垂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5年在塞罕坝用条带统计法研究了人工针叶林鸟类群落的垂直结构,结果表明,人工针叶林鸟类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群落物种多样性、均匀性随栖位和栖息高度而变化,并对密度最大的4种鸟类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11.
1993-1995年在塞罕坝用条带统计法研究了人工针叶林鸟类群落的垂直结构,结果表明,人工针叶林鸟类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群落物种多样性,均匀性随栖位和栖息高度而变化,并对密度最大的4种鸟类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12.
长白山北坡植物群落间物种共有度的海拔梯度变化(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梯度格局法在长白山北坡海拔700-2600 m之间每100 m设置一样地,共计20块样地,应用Jaccard指数,对植物群落间物种共有度的海拔梯度变化进行了分析。不同海拔群落间的共有度,无论以哪一层次的植物种来表达,基本都以与其最相邻海拔的群落之间为最高。相邻海拔群落的不同层次物种间的共有度变化存在相似性和相异性;但如相邻海拔的两个群落属于不同植被类型,其共有度则较低。群落间物种共有度的峰值与谷点反映了植被的海拔梯度格局,且灌木种的物种更替在这些地段具有非常明显的规律。在同一海拔差群落间的共有度数值都非常接近,并均随着海拔差的增加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表明群落各层次物种的构成有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广东莲花山土壤有机碳(C)、氮(N)、磷(P)、钾(K)含量垂直分布特征,阐明土壤C、N、P、K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海拔梯度的响应规律,在广东莲花山500~1 000 m区域以100 m海拔间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变化范围分别是38.72~68.17、0.90~1.32、0.011~0.022、5.19~7.08 g·kg-1,土壤全氮、全磷含量随海拔梯度升高而增加,土壤有机碳、全钾含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差异不显著。(2)土壤的C/N和N/P分别介于40.12~50.76、43.06~90.86间。不同海拔梯段下土壤C/N无显著差异;整体来看,土壤N/P随海拔梯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3)500~1 000 m海拔土壤速效氮含量介于0.81~2.01 mg·kg-1,均值为1.19 mg·kg-1,其中,500 m海拔下土壤速效氮含量最高,1 000 m海拔下,土壤速效氮含量值达到最小。土壤速效氮含量与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关系呈负相关。土壤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在500~800 m海拔间变化幅度较小,至900 m海拔下最大。莲花山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异质性,全氮、全磷、速效氮含量、N/P的空间变化强烈。  相似文献   

14.
基于腾冲县1∶50 000数字化地形图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图层,利用Arcmap 10.0处理矢量数据、Fragstats 4.1计算景观格局指数、Excel进行数据统计和图表制作,将腾冲县天然林景观分为29个海拔带,选择景观面积、类型面积、面积比例和斑块丰富度4个景观格局指数对天然林景观的垂直梯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景观面积随海拔梯度先增大后减小,中等海拔梯度天然林面积大,低海拔和高海拔梯度天然林面积小;不同海拔梯度天然林的主要森林类型不同,海拔2 900m以下和3 300 m以上变化较缓和,2 901~3 300 m范围内变化较剧烈;不同海拔梯度的优势森林类型不同,海拔1 400 m以下是云南松林,1 401~3 100 m是栎类林,3 101 m以上是竹林;不同森林类型的适宜分布海拔梯度不同;中等海拔梯度分布的森林类型较多,低海拔和高海拔分布的森林类型较少;海拔2 300 m以下的天然林受人为干扰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5.
卧龙巴朗山川滇高山栎灌丛主要木本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海拔梯度作为一维资源轴,以物种重要值作为生态位计测的状态指标,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川滇高山栎灌丛主要木本植物的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川滇高山栎灌丛在整个资源位中占绝对优势;川滇高山栎、平枝栒子、臡妨⒏仕嗳鹣憔哂薪洗蟮纳豢矶龋?Bsw(Levins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5949,0.4524,0.5511和0.4516,其Ba(Hurlbert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9560,0.5703,0.7834和0.5711;物种的生态位宽度与重要值变异系数呈典型负相关;生态位宽度较大的2个种的相似性比例值较大,生态位宽度较小的2个种间也能产生较大的相似性比例;大部分种群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为0~0.7,以0.4~0.6最多,共占全部种对的36.37%;具有生态位重叠的种对数共有112对,占总对数的84.85%,有39对的重叠值0.2,约占29.55%;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之间一般能产生较大的重叠值,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与生态位宽度小的种群也能产生较大的重叠值,而生态位宽度小的种群一般不会与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间产生较大的重叠值;大于0.08的Lih(物种i与物种h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和Lhi(物种h与物种i的生态位重叠指数)重叠值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2.74%和65.16%,表明各种群对资源的共享趋势较为明显,川滇高山栎灌丛群落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6.
应用Askew和Blush的针叶树种子园开花物候重叠指数模型,在1987~1989年,对卢氏油松种子园31个无性系的花期物候观侧数据,做了异交、自交的重叠指数和种子园重叠指数的计算,为新建种子园时亲本的优化组配和现有种子园的去劣疏伐提供了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7.
星斗山珙桐种群与主要伴生树种的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星斗山珙桐群落中珙桐种群及其6个主要伴生树种进行了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主要优势树种的生态位较宽,珙桐与其伴生树种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大,但在环境条件不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该群落是较为稳定的群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沿着海拔梯度探究郭岩山丝栗栲天然林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变化及其与土壤性质的相关关系,揭示气候变化对中国中亚热带中低海拔小跨度梯度下丝栗栲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郭岩山自然保护区海拔500~900 m梯度下丝栗栲天然林分的表层土壤,测定其理化性质,并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土壤细菌α多样性并没有呈现明显的海拔分布格局,而真菌的α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先下降后上升,这与大跨度海拔梯度的研究存在差异;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细菌群落的3个主要菌门,norank_f_norank_o_subgroup_2、norank_f_xanthobacteraceae是细菌群落的两个主要菌属;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真菌群落的两个主要菌门,Russula、Lactifluus是真菌群落的两个主要菌属,说明了小跨度的海拔...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赤水河中段清香木在天然群落中的地位、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主要树种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天然群落中清香木的生态适应性,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及定量分析,以海拔450-930 m不同海拔梯度作为一维资源位状态,研究了群落中19个主要树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以及生态位重叠特征。结果表明:清香木、铁仔、华西小石积等树种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其B(SW)i、 B(L)i分别为0.8592、0.8421、0.8392、0.9323、0.8805和0.8369;生态位相似性大于0.5的种对有25对,占总种对数的14.6%;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种对有49对,占总种对数的28.7%;生态位宽度越大,其树种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越高,竞争就会更加激烈,反之则低。  相似文献   

20.
文中从生物学谱中群落和生态系统尺度,根据国内外的野外观测文献,总结了山地植被在群落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2方面的海拔梯度变化特征,以及群落生物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并提出目前该领域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