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饲料工业》2019,(15):28-35
研究旨在观察包被精油复合酸(microencapsulated complex of essential oils and organicacids, MEA)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相关指标和盲肠微生物的影响及其机理探讨。选用断奶仔猪25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分别饲喂基础日粮(BASE组)、基础日粮+0.05%MEA2(LA组)、基础日粮+0.08%MEA2(MA组)、基础日粮+0.20%MEA1(HA组)、基础日粮+0.20%MEA1+0.05%MEA2(BHA组),饲养试验时间为21 d。结果表明,LA、MA组断奶仔猪肝脏指数显著低于BASE组(P<0.05),但在日粮中添加MEA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IL-2、回肠OccludinmRNA相对表达量与空肠SlgA无显著影响(P>0.05);BASE、LA组、MA组回肠pH值均显著高于BHA组(P<0.05),且随着MEA添加量的增加,回肠pH值随之降低(P<0.01);MA组较LA组或HA组相比有增加血清IgG的趋势(0.050.05)。结果提示,在日粮中添加MEA可以降低断奶仔猪回肠pH值;在日粮中添加MEA2可以显著降低断奶仔猪肝脏指数;在日粮中添加0.08%的MEA2可以增强断奶仔猪免疫强度并可改善断奶仔猪盲肠微生物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2.
菊粉对断奶仔猪大肠微生物区系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试验使用90头28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成5组,分别饲喂含不同梯度菊粉±抗生素的日粮,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试验期为28d,研究了菊粉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其肠道微生物数量、pH的影响。结果表明,1%菊粉能显著降低断奶仔猪盲肠、结肠和直肠后段内容物pH(P<0105),促进断奶仔猪盲肠内乳酸杆菌生长(P<0105),增加断奶仔猪回肠后段、盲肠和直肠后段双歧杆菌数量(P<0105),但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率作用不一致。菊粉与抗生素联合使用时,断奶仔猪日增重、日采食量有高于单独使用菊粉的趋势(P>0105)。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饲料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将27头平均体重6.83 kg的28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即试验I组(基础日粮)、试验Ⅱ组(基础日粮+20%的过夜水)、试验Ⅲ组(基础日粮+菌液+20%过夜水)。试验期为15 d。试验结果表明,Ⅲ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中乳酸杆菌的数量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Ⅲ组回肠、结肠中的芽孢杆菌数量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回肠、盲肠和结肠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饲料可改善断奶仔猪肠道菌群构成,有助于减少仔猪腹泻和增强仔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4.
文章旨在研究刺五加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并探讨其替代抗生素的效果。试验选取150头健康、体重相近的2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单独一栏饲养,每栏10头仔猪。3个处理组分别为:只饲喂基础日粮的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 mg/kg硫酸粘杆菌素的抗生素组,以及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刺五加提取物的刺五加组。试验开始前预饲3 d,正式试验28 d。结果表明:与饲喂基础日粮相比,日粮添加抗生素和刺五加提取物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P <0.05),降低了料重比和腹泻率(P <0.05),且日粮添加刺五加提取物的效果优于添加硫酸粘杆菌素;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和刺五加组均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血清中IgG和IgM水平(P <0.05),且日粮添加抗生素有提高血清中IgA水平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 0.05);此外,抗生素和刺五加提取物的添加还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盲肠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P <0.05),添加抗生素显著降低了盲肠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P <0.05),添加刺五加提取物反而显著提高了盲肠中双歧杆菌的数量(P <0.05)。综上所述,刺五加提取物在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调节肠道菌群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是一类潜力较大的抗生素替代品。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自制中药复方颗粒剂对断奶腹泻仔猪生长性能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选用人工感染大肠埃希菌引起腹泻的28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54头,随机分为抗生素治疗组、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和不用任何药物治疗的空白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分别于用药后第14天测定腹泻频率,并每个重复随机抽取1头屠宰,无菌采集空肠、回肠和盲肠内容物,利用平板计数法测定各肠段大肠埃希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并分别于试验前及治疗后2周及4周末对各组猪只进行称重,检测各组仔猪的生长性能。结果表明,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的腹泻频率为12.85%,抗生素治疗组为14.70%,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的21.01%(P0.05);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仔猪56日龄体重为17.14 kg,显著高于抗生素治疗组的16.15 kg和空白对照组的16.00 kg,抗生素治疗组(16.15 kg)与空白对照组(16.00 kg)差异不显著。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肠道内容物中大肠埃希菌数量为6.44 CFU/g,与抗生素治疗组(6.29 CFU/g)差异不显著,极显著小于空白对照组(7.52 CFU/g);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肠道内容物中乳酸杆菌的数量为8.53 CFU/g,极显著大于抗生素治疗组的7.25 CFU/g,显著大于空白对照组的8.09 CFU/g,抗生素治疗组肠道内容物中乳酸杆菌数量(7.25 CFU/g)显著小于空白对照组(8.09 CFU/g);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的双歧杆菌数量为7.51 CFU/g,极显著大于抗生素治疗组中的6.57 CFU/g,显著大于空白对照组的7.28 CFU/g,抗生素治疗组双歧杆菌的数量(6.57 CFU/g)显著小于空白对照组(7.28 CFU/g)。试验结果说明,该中药复方颗粒剂能显著减少断奶仔猪的腹泻频率,有效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并能显著增加断奶仔猪肠道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降低大肠埃希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芽孢益生菌剂Z-27替代抗生素的效果,试验将96头杜长大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抗生素组、抗生素+益生菌组和益生菌组。每天定时观察并记录仔猪粪便情况,最后计算腹泻指数。分别于正试期开始和结束时对仔猪空腹称重,并结算剩余料,计算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饲喂30 d后屠宰,测定回肠、盲肠内容物和粪便中的大肠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双歧杆菌等细菌数。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抗生素+益生菌组、益生菌组仔猪回肠、盲肠、粪便中大肠杆菌数均极显著降低(P0.01),且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抗生素组、抗生素+益生菌组仔猪回肠、盲肠、粪便中芽孢杆菌、乳酸菌、双歧杆菌数极显著下降(P0.01);而益生菌组对应的仔猪回肠、盲肠、粪便中芽孢杆菌、乳酸菌、双歧杆菌数极显著增多(P0.01)。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仔猪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腹泻指数显著降低(P0.05);抗生素+益生菌组日增重提高不显著(P0.05),料重比降低不显著(P0.05),腹泻指数显著降低(P0.05);益生菌组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腹泻指数显著降低(P0.05)。说明益生菌剂Z-27能替代本试验所用抗生素,使用后可提高仔猪生长性能,维护肠道微生态,减少仔猪腹泻。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中链甘油三酯(MCT)对川藏黑猪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微生物菌群比例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为5.4 kg左右、25日龄断奶的川藏黑猪仔猪30头,按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含1.5%豆油的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添加50 mg/kg金霉素,试验组分别以0.5%、1.0%和1.5%的MCT等量替代对照组日粮中的豆油,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0%MCT组和1.5%MCT组的仔猪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耗料增重比和腹泻指数显著降低(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1.5%MCT组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日粮中MCT添加量的增加,各肠段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占总细菌的比例提高,大肠杆菌比例降低(P0.05);日粮添加MCT显著降低回肠链球菌比例(P0.05),1.0%MCT组显著降低结肠的链球菌比例(P0.05),1.0%MCT组和1.5%MCT组显著降低空肠的链球菌比例(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日粮添加MCT显著提高各肠段双歧杆菌比例(P0.05),1.5%MCT组显著提高空肠、回肠和盲肠乳酸杆菌比例(P0.05),1.0%MCT组显著降低结肠链球菌比例(P0.05),1.5%MCT组显著降低盲肠和结肠链球菌比例(P0.05)。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1.5%MCT可提高川藏黑猪断奶仔猪肠道中有益菌的比例并降低有害菌的比例,改善肠道菌群结构,进而降低腹泻指数,提高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腹泻仔猪肠道菌群的变化,从而科学有效地防治断奶仔猪腹泻,选择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实习猪场的35日龄断奶仔猪20头,分成健康组(10头)和腹泻组(10头),采用无菌手术的方法,从活体仔猪肠道内采集肠内容物,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结果表明:从十二指肠、回肠、结肠三种肠段中测得8种细菌,随着肠段的后移细菌数量逐渐增加。健康仔猪肠道内有益优势菌群为乳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腹泻仔猪肠道内有害优势菌群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腹泻组仔猪肠道内乳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的数量较健康组明显下降,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数量较健康组明显上升,差异均显著(P0.05),肠球菌、梭菌、葡萄球菌的数量无显著变化(P0.05)。  相似文献   

9.
不同碳水化合物对断奶仔公猪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筛选廉价的碳水化合物原料用于配制断奶仔猪日粮。选用60头体重为(8.0±0.1)kg的三元杂交断奶仔公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试验以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作为对照组;4个试验组分别用6%的葡萄糖、蔗糖、乳糖和玉米淀粉取代基础日粮中的等量玉米。试验期28 d。试验结束时,采集试猪肠道内容物,通过平板计数法和PCR/DGGE技术,观察不同碳水化合物对断奶仔公猪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回肠和结肠乳酸菌数量乳糖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盲肠乳酸菌数量也有高于其他各组的趋势(P>0.05);回肠和盲肠肠杆菌数量依次为玉米淀粉组>对照组>蔗糖组>葡萄糖组>乳糖组(P>0.05),结肠肠杆菌数量依次为蔗糖组>玉米淀粉组>对照组>乳糖组>葡萄糖组(P>0.05)。在DGGE图谱上,仔猪回肠和盲肠内容物微生物种类较少,而结肠内容物微生物数量较多;各处理组间及不同肠段间DGGE图谱相似性在50%~75%之间,表明日粮不同碳水化合物来源对DGGE图谱的影响不太明显。综合以上结果,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6%的乳糖能改善断奶肠道微生物区系,玉米淀粉对断奶仔猪的肠道微生物的作用较差,不宜单独添加于断奶仔猪日粮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研究饲用凝结芽孢杆菌对感染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 K88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形态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32头25日龄断奶的健康"杜×长×大"商品公猪,按照初始体重一致原则分成4个组,每组8个重复,单笼饲养。ETEC K88感染前7 d,2个组饲喂基础饲粮(BD组),另外2个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10~7CFU/g凝结芽孢杆菌的饲粮(PD组)。第8天起,开展2×2双因素试验,4个组设计如下:1) NCH+BD组,口服生理盐水、饲喂基础饲粮;2) NCH+PD组,口服生理盐水、饲喂添加凝结芽孢杆菌饲粮;3) CH+BD组,口服ETEC K88、饲喂基础饲粮;4) CH+PD组,口服ETEC K88、饲喂添加凝结芽孢杆菌饲粮。试验猪口服5 mL ETEC K88(活菌数1.0×10~9CFU/mL)或5 mL 0.9%生理盐水,持续3 d。试验用凝结芽孢杆菌是经体外牛津杯法确定的1株对ETEC K88具有良好抑菌效果的菌株,添加量1.0×10~7CFU/g。试验第11天,取仔猪空肠、回肠、盲肠及食糜样本,测定肠道菌群、形态及细胞因子表达量。结果表明:1)ETEC K88感染处理显著降低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空肠和盲肠食糜中乳酸杆菌数量、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以及空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表达量(P0.05);同时,显著提高断奶仔猪料重比和腹泻指数、空肠和盲肠食糜中大肠杆菌数量、空肠和回肠隐窝深度以及空肠黏膜白细胞介素-6(IL-6) mRNA表达量(P0.05)。2)饲用凝结芽孢杆菌处理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空肠和盲肠食糜中乳酸杆菌数量、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以及空肠黏膜IL-10 mRNA表达量(P0.05);同时,显著降低断奶仔猪料重比和腹泻指数、空肠和盲肠食糜中大肠杆菌数量、空肠和回肠隐窝深度以及空肠黏膜IL-6 mRNA表达量(P0.05)。3)除腹泻指数外,ETEC K88感染处理与饲用凝结芽孢杆菌处理之间对其他指标均无显著互作效应(P0.05)。结果提示,无论是否ETEC K88感染处理,饲用凝结芽孢杆菌均可通过平衡肠道菌群、维持肠道正常形态和缓解肠道炎症反应,改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1.
文章旨在探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酵母多糖对其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21日龄断奶的断奶仔猪(杜×长×大)72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24头仔猪,分4个猪圈饲养,每个猪圈6头仔猪。3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基础日粮中添加金霉素(抗生素组),基础日粮中添加酵母多糖(酵母多糖组),试验为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和酵母多糖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且具有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率的趋势(P=0.069);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酵母多糖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血清中Ig M水平(P0.05),但对Ig A和Ig G水平无显著性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组和酵母多糖可以显著降低断奶仔猪盲肠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P0.05),但与抗生素组相比,酵母多糖显著提高了盲肠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酵母多糖可以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降低腹泻率,抑制肠道有害菌的生长,具有良好的替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卵黄抗体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形态及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160头(25±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分为4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各组分别饲喂以下4种饲粮: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0.4 kg/t硫酸黏杆菌素(抗生素组)、基础饲粮+1.0 kg/t卵黄抗体(卵黄抗体组)、基础饲粮+0.2 kg/t硫酸黏杆菌素+0.5 kg/t卵黄抗体(联用组)。试验期共计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卵黄抗体组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料重比和腹泻率(P0.05),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卵黄抗体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表现出相近的使用效果。2)与对照组相比,卵黄抗体组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的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卵黄抗体组显著增加了断奶仔猪回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P0.05),断奶仔猪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隐比无显著差异(P0.05)。4)与对照组相比,卵黄抗体组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回肠、盲肠中大肠杆菌数量(P0.05),显著增加了断奶仔猪回肠、盲肠中的乳酸杆菌数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卵黄抗体能显著改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增强仔猪免疫力,提高肠道健康水平,促进有益菌生长,与抗生素有相近的使用效果,是很有发展潜力的抗生素替代品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中草药多糖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菌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28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三元杂交阉公仔猪60头,平均体重7.50kg左右,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处理1组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处理2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3%中草药复合多糖;处理3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6%复合多糖;处理4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9%复合多糖;处理5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6%白术多糖;处理6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抗生素。正式饲养14d后屠宰,取肠道内容物进行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培养。结果表明,处理2组能显著降低仔猪回肠中大肠杆菌数量(P<0.05);处理2组和处理6组能显著降低仔猪结肠中大肠杆菌数量(P<0.05);添加白术多糖和抗生素均能显著降低盲肠中大肠杆菌数量(P<0.05)。在饲粮中添加中草药复合多糖和单一白术多糖能显著增加断奶仔猪结肠和盲肠乳酸杆菌数量(P<0.05);复合多糖也能显著增加回肠中乳酸杆菌数量(P<0.05),但是单一白术多糖对回肠中乳酸杆菌数量影响不显著(P>0.05)。同时,抗生素对结肠和盲肠中乳酸杆菌数量影响显著(P<0.05),对回肠中乳酸杆菌数量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包膜丁酸钠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及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包膜丁酸钠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及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将60头体重相近的28日龄阉割断奶仔猪随机分为2组:A组为对照组,仅饲喂基础日粮;B组为包膜丁酸钠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0.03%包膜丁酸钠。试验期为28d,期间检测断奶仔猪不同肠段中肠道菌群种类及数量的变化,并记录各试验组仔猪的日采食量、日增重及仔猪的腹泻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基础日粮中添加包膜丁酸钠后,仔猪平均日增重提高7.22%,料肉比降低2.76%,且腹泻率与腹泻指数分别降低30.71%、33.85%;检测各肠段细菌含量,显示包膜丁酸钠可显著降低回肠中大肠杆菌的数量(P0.05),增加盲肠和结肠中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P0.05);观察试验后各组小肠组织形态发现,仔猪基础日粮中添加包膜丁酸钠后,小肠绒毛结构更为完整,绒毛更长更粗壮,且绒毛呈圆指状。结果表明,基础日粮中添加0.03%包膜丁酸钠可有效提高仔猪肠道有益菌的含量,促进小肠绒毛的发育,促进仔猪饲料的转化率,并能够降低仔猪腹泻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对仔猪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21日龄健康断奶仔猪30头,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2.0×106cfu/g、2.0×107cfu/g。预试期3 d,正试期21 d。于试验第21天采血,屠宰,测定其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凝结芽孢杆菌均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的腹泻率(P0.05);提高了仔猪回肠内容物中乳酸菌的数量(P0.05),降低了回肠内容物中梭菌的数量(P0.05);提高了血浆中磷酸丝氨酸、胱氨酸、酪氨酸等多种氨基酸的含量(P0.05),降低了磷酰乙醇铵的含量(P0.05)。说明在日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可以改善断奶仔猪的肠道菌群,降低仔猪的腹泻率。  相似文献   

16.
研究将2 520只1日龄黄羽肉鸡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空白组、抗生素组和聚维酮碘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40只。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及正常饮水,抗生素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同时饮水中添加50%速大肥20 mg/kg;聚维酮碘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同时饮水中添加聚维酮碘口服液。试验期为64 d。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制备组织切片等研究聚维酮碘对黄羽肉鸡肠道菌群与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维酮碘组回肠和盲肠中乳酸杆菌数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且聚维酮碘组盲肠中乳酸杆菌数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与空白组相比,聚维酮碘组回肠中双歧杆菌数极显著提高(P0.01);聚维酮碘组梭菌的数量没有明显改变。与空白组相比,聚维酮碘组绒毛长度和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在数值均显著提高(P0.05);聚维酮碘组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小肠组织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综上,聚维酮碘能够提高黄羽肉鸡肠道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改善肠道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7.
植物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肠道内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探讨断奶仔猪饲粮中单独或联合添加黄芪多糖、白术多糖和牛膝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肠道内环境的影响。试验选取256头35日龄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8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采用三因素两水平(2×2×2)试验设计,饲粮中黄芪多糖、白术多糖和牛膝多糖的添加水平设置为0和800 mg/kg,试验共进行28 d。结果表明:1)在断奶仔猪饲粮中单独或两两联合添加黄芪多糖、白术多糖和牛膝多糖有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的趋势(P0.05),3种多糖联合使用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P0.05),各组之间料重比无显著差异(P0.05)。断奶仔猪饲粮中单独添加黄芪多糖、白术多糖和牛膝多糖均能显著降低断奶仔猪的腹泻率(P0.05),多糖之间存在一定互作效应。2)与对照组相比,单独或联合添加多糖组断奶仔猪回肠、直肠内容物的p H无显著变化(P0.05),盲肠和结肠内容物p H显著降低(P0.05),3种多糖联合添加对盲肠内容物p H有互作效应(P0.05)。3)与对照组相比,单独或联合添加多糖组断奶仔猪盲肠内容物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三者联合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独添加(P0.05)。4)在断奶仔猪饲粮中单独或联合添加植物多糖均能显著提高肠道内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P0.05),多糖两两组合组与单一添加组相比肠道内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单独或联合添加多糖能显著降低肠道中大肠杆菌的数量(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黄芪多糖、白术多糖和牛膝多糖可改善其肠道内环境,降低仔猪腹泻,从而改善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且以三者联合添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五粮肽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随机选择28 d杜长大断奶仔猪96头,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A组为鱼粉+乳清粉组,B组为鱼粉+10%五粮肽组,C组为乳清粉+20%五粮肽组,试验期共28天,结果表明:B组和C组比A组日增重分别提高3.5%(P<0.05)和5.79%(P<0.01),C组比B组提高2.37%(P>0.05);料肉比方面,B组和C组比A组分别降低1.94%(P<0.05)和2.58%(P<0.05),C组比B组降低0.66%(P>0.05);腹泻率方面,B组和C组比A组分别降低21.56%(P<0.05)和46.65%(P<0.01),C组比B组降低31.99%(P<0.05)。肠道菌群数量测定表明,B组和C组比A组在十二指肠、空肠的乳酸菌数量明显增加,回肠、盲肠和结肠乳酸菌数量有增加趋势,说明添加五粮肽产品能提高断奶仔猪的肠道乳酸菌数量;十二指肠、空肠的大肠杆菌数量明显降低,回肠、盲肠和结肠大肠杆菌数量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考察高锌(Zn)和高铜(Cu)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消化生理和盲肠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选取105 头(25±1)日龄断奶的D×LX Y仔猪,随机分为3个组,每个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7头仔猪,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2 500 mg/kg锌(氧化锌)和基础日粮+250 mg/kg铜(硫酸铜).试验期28 d.于试验的第3周末时,每个重复选1头仔猪屠宰,考察消化道消化酶活性和盲肠微牛物数量.结果表明,日粮添加高锌和高铜使仔猪全期(1~4周)平均日增重(ADG)分别提高19.92%(P<0.05)和23.24%(P<0.01),料重比(F/G)分别降低6.67%(P>0.05)和12.78%(P<0.01).高锌和高铜均能使Ca和P的消化率提高(P<0.01或P<0.05).高锌和高铜均能提高仔猪胃蛋白酶和胰淀粉酶活性(P<0.05),改善回肠、空肠和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及3肠段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之比,其中同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增加(P<0.05),且高铜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高锌组(P<0.05).高锌和高铜有降低盲肠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来看,高铜高锌能改善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养分消化率及消化酶活性,且高铜促生长效应优于高锌.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活性干酵母对“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21日龄体重约6.8 kg健康的断奶仔猪280头,按照单因素设计,随机分成4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对照组断奶仔猪饲喂基础饲料,活性干酵母组断奶仔猪分别饲喂含有250、500和750 g/t的活性干酵母的试验饲料。预饲期1周,正式试验期4周。试验结束后采集回肠和空肠食糜用于检测肠道菌群。结果表明:试验B组和试验C组断奶仔猪回肠中的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 <0.05);所有活性干酵母组断奶仔猪回肠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的(P <0.05),酵母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 <0.05);所有活性干酵母组断奶仔猪空肠中的乳酸菌和酵母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 <0.05),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的(P <0.05)。试验表明,断奶仔猪饲喂适量的活性干酵母可以提高肠道中乳酸菌和酵母菌数量,降低大肠杆菌数量,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且活性干酵母在仔猪生产中的适宜添加量为500 g/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