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寿永  徐琪 《猪业科学》2005,22(12):60-61
抗病育种是从遗传本质上提高畜禽对病原的抗性,增强畜禽的结实性。本文主要介绍了猪抗病性的遗传基础及制约抗病育种的因素,重点论述了抗病育种的几种途径,并对猪抗病育种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猪的抗病性及抗病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病育种是从遗传本质上提高畜禽对病原的抗性,增强畜禽的结实性.本文主要介绍了猪抗病性的遗传基础及制约抗病育种的因素,重点论述了抗病育种的几种途径,并对猪抗病育种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严燕  殷宗俊 《猪业科学》2007,24(6):58-61
本文从抗病力和抗性基因的遗传性出发,综述了猪主要的抗性基因及其在抗病育种中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猪抗病育种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4.
猪抗病育种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抗病育种途径提高猪的抗病力,是避免养猪生产遭受疾病困扰和获得低药物残留猪肉产品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本文就与猪抗病育种相关的候选基因为受体类基因、免疫相关基因和信号传导基因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期望能为猪的分子抗病育种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5.
猪病给养猪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总产值的12%~15%,提高猪抗病能力和抗病育种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作者综述了干扰素基因、NRAMP1基因、肠毒素大肠杆菌、MHC基因等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抗病育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猪抗病育种研究进展及对几个认识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猪的抗病育种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相对于生产性状,猪抗病性状的研究较为薄弱。目前猪的抗病育种研究主要集中在抗病性状的候选基因鉴定与特定病(抗)原诱导的宿主基因表达(谱)研究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候选基因、比较基因组和基因组扫描等方法已鉴定出包括F18、FUT1、Mx1基因在内的影响猪抗腹泻、抗水肿病、抗流感等多个功能基因和若干QTLs,另一方面,用于免疫增强因子筛选、抗性基因和致病机理解析的病(抗)原诱导的宿主基因表达(谱)研究也正在成为抗病育种和疫苗学研究的热点。在此基础上,针对人们在猪抗病育种上的几点认识误区进行了纠正和澄清。  相似文献   

7.
柳小春 《猪业科学》2011,28(7):100-103
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已成当前猪的品种改良及育种的主要途径。本文撰述了猪的分子育种主要领域。结合我们的科研介绍了利用5个基因提高猪产仔数、5个基因提高生长速度,剔除Haln基因防止应激综合症,以及肠毒素大肠杆菌病抗病育种的成效,分析了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已成当前猪的品种改良及育种的主要途径。本文撰述了猪的分子育种主要领域。结合我们的科研介绍了利用5个基因提高猪产仔数、5个基因提高生长速度,剔除Haln基因防止应激综合症,以及肠毒素大肠杆菌病抗病育种的成效,分析了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梅山猪是我国著名的地方猪种,作为优秀母本在猪种培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在现代遗传育种中发挥我国地方猪种的优势特性,推进生猪养殖业发展,文内对梅山猪及其抗病育种候选基因研究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猪遗传抗性和抗病育种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20世纪30年代,有学者就开始对猪和其他畜禽的抗病育种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发现遗传差异可导致宿主对病原的敏感性不同。但在随后的一段时期,随着免疫学和生物制品学的发展,大部分传染病通过免疫策略得到了有效控制,使抗病育种受到了冷落。随着人们对绿色保护意识的增强,世界发达国家开始高度重视符合“5R(educe,reuse,recycle,rescue,revaluate)”原则的健康养殖业生产。在这种情形下,特别是随着现代分子育种技术的快速发展,畜禽抗病育种又被推到了公众面前。现将猪遗传抗性和抗病育种的研究进展及展望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通过育种选择提高猪的抗病性,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品质更优良的肉产品;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因疫病给养猪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病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越来越严重.抗病育种研究成为各国育种学家倍加关注的焦点。猪的基因组计划和遗传连锁图谱的发展以及DNA分子标记密度的增加,使许多控制猪经济(数量)性状的QTL逐渐被发现,并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猪抗病性或免疫相关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动物抗病育种研究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前景。  相似文献   

12.
通过育种选择提高猪的抗病性,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品质更优良的肉产品;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因疫病给养猪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病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越来越严重,抗病育种研究成为各国育种学家倍加关注的焦点。猪的基因组计划和遗传连锁图谱的发展以及DNA分子标记密度的增加,使许多控制猪经济(数量)性状的QTL逐渐被发现,并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猪抗病性或免疫相关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动物抗病育种研究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前景。  相似文献   

13.
猪主要遗传缺陷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猪遗传缺陷的发生每年都给全世界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遗传缺陷专指由遗传因素引起的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缺陷。大部分的猪遗传缺陷受多基因控制,遗传机制比较复杂。在育种实践中,发现和定位与猪遗传缺陷相关的染色体片段或候选基因是猪抗病育种的关键。外显子组或全基因组测序、高密度芯片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研究找到了很多常见的猪遗传缺陷的相关QTL区域以及候选基因,但鲜有研究发现致病位点和主效基因。本文综述了猪常见遗传缺陷的相关侯选基因的研究进展,为系统解析猪遗传缺陷的分子遗传及病理机制提供参考,并对发展猪抗病分子育种技术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杀菌性/通透性增强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和中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活性,以及增强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对病原菌的吞噬功能。近年来,BPI的生物学功能受到广泛关注,被称为机体内的“超级抗生素”,BPI基因被很多学者作为抗病候选基因进行探索。作者综述了猪BPI基因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猪抗性的关系等,阐述了BPI基因在猪抗病育种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为下一步猪BPI基因的功能研究及其在抗病育种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FUT1基因与断奶后仔猪腹泻和水肿病之间有着密切关联,与猪的生产性能紧密相关。笔者等就FUT1基因的分子结构及其对猪产仔性能、生长发育、抗病育种、免疫等性状的影响方面进行综述,揭示FUT1基因对猪生产的影响,通过多态性分析,从理论上阐述其影响的机制及其与各性能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猪的抗病育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SLA与经济性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概述了猪白细胞抗原与生产性能、繁殖性能以及抗病性能等诸多经济性状间的关系,为猪白细胞抗原作为一种遗传标记在猪育种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介了我国猪品种培育存在的问题和传统育种方法的不足之处,以及转基因技术在猪品种改良方面的优势,并介绍了及转基因技术在提高猪的饲料利用率、抗病能力和用于人类疾病治疗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是阻碍养殖业发展的主要障碍,除了加强饲养管理水平和应用药物、疫苗等措施来控制疾病外,抗病育种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作者对利用免疫应答进行猪抗病育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与趋势做了简单的概括。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分子标记在猪遗传育种上的应用,主要包括与繁殖、生长、胴体、肉质及抗病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0.
SLA与免疫抗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SLA)与免疫应答和一些疾病抗性密切相关,对其免疫遗传机制的深入探讨是多年来的研究热点。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从遗传选育角度提高猪对病原的抗性,开展抗病育种具有治本的功效。本文就SLA与免疫应答、寄生虫、黑色素瘤的关联分析以及体外重构SLA分子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阐述,为进一步探讨SLA与抗病遗传育种等功能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