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2013—2015年山西省中晚熟马铃薯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产量汇总资料,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等多种分析方法对马铃薯新品种晋薯27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晋薯27号在2013—2014年连续2年山西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33 140.11kg/hm2,较对照(晋薯16号)增产17.1%,在2015年山西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30 989.42kg/hm2,较对照(晋薯16号)增产15.81%,具有较高的丰产性;变异系数较低,高稳系数值高,回归系数接近于1,多种分析方法均证明,晋薯27号是一个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较好的马铃薯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以内蒙古自治区水稻品种中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原始数据为基础,对兴粳8号(乌兰4)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进行分析,探究了该品种的产量特性及合理的增产途径。结果表明,兴粳8号在各年度产量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绥粳18,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各年度的产量高稳系数均高于对照绥粳18且变异系数较低(<20%),表现出良好稳产性;各年度参试的试验点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回归系数bi<1,在不同环境下适应性强。综上所述,兴粳8号在内蒙古自治区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当中,产量表现突出,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品种推广意义和前景较大,研究内容可为兴粳8号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武科8号是2013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玉米新品种,审定号为甘审玉2013011。为了更全面详细了解武科8号的生产特性,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进行了论述.并以2011、2012两年甘肃省玉米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汇总结果资料,通过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等参数对武科8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武科8号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是适合甘肃省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玉米新品种,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4.
利用黄淮南片水地小麦良种区域试验和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汇总资料,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周麦23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产量构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23号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结构合理的特点.广泛适应于河南省及黄淮南片麦区晚、中茬种植,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5.
甘蔗新品种桂糖46号的丰产性及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稳系数法和变异系数法分析了甘蔗新品种桂糖46号在2年区域试验中的丰产稳产性.结果表明:相比ROC22号,桂糖46号具有非常优良的丰产性,蔗茎产量和含糖量的增产(糖)非常明显,蔗糖分略高;在此基础上,桂糖46号还具有优良的稳定性,蔗茎产量和含糖量的高稳系数均高出对照30%以上,蔗糖分的高稳系数也略高,分析结果用变异系数法也得到了验证.综合来看,桂糖46号是一个高产、稳产、宿根性好、适应性广、抗倒性强、脱叶性好的优良甘蔗新品种,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6.
武科8号是2013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玉米新品种,审定号为甘审玉2013011。为发挥武科8号的生产特性及增产潜力,根据2011-2012年甘肃省玉米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汇总资料,通过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等参数对武科8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武科8号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是适合甘肃省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玉米新品种,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国审水稻新品种裕粳136的特征特性,并对裕粳136和对照品种徐稻3号从产量、变异系数及高稳系数等方面进行丰产性、稳产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裕粳136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对小麦新品种安麦1号的丰产、稳产性及其产量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双低油菜区试品种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通强  邵文国 《种子》1991,(6):28-30
本文用贵州省1988—1990年甘兰型双低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的产量为资料,通过联合变量分析,测定新品种的丰产稳产性,结果有三个双低新品种较对照增产。其中87—216平均单产119.2公斤较对照增产14.18%,具有丰产稳产的优点;C—9平均单产114.1公斤,较对照增产9.29%,具有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的优点,但是稳产性较差;87—2平均单产106.2公斤,较对照增产2.3%,具有产量稳定的优点,但丰产性一般。  相似文献   

10.
采用适定性参数法和高稳系数法对1997—1999年度伊犁州中熟组区域试验产量结果进行丰产性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4个杂交组合1,2,4,5的丰产性好,但稳产性较差;适应性最广稳产性最好的组合有1个为组合6;伊单8号和组合3属于低产而稳产的杂交种;杂交组合7的丰产性、稳产性最差。该方法能更有效评价品种的优劣。  相似文献   

11.
开农41号花生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2年、2003年河南省夏播花生区域试验结果,通过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时开农41号和对照豫花6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开农41号是一个丰产、稳产、适应性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7-2018年度和2018-2019年度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旱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增产点率分析、AMMI模型分析等方法对小麦新品种晋麦105号的产量进行比较分析,以了解其丰产、稳产性等生产性能。结果表明晋麦105号在2017-2018年度区域试验中较对照晋麦47号增产7.1%,在2018-2019年度区域试验中较对照晋麦47号增产6.2%,稳定性参数在2年区域试验中分别排名第3和第1,在生产试验中稳定性参数排名第1,稳定性超对照。说明晋麦105号适用范围广,具有旱作丰产性、稳产性好的特点,是适宜山西省南部旱作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3.
李顺成 《中国种业》2020,(10):51-53
为了解周麦36号的生产特性,利用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区试的试验结果,运用LSD法、高稳系数、GGE模型分析等对周麦36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周麦36号平均产量为8844 kg/ hm2,比周麦18(CK)增产5.73%,位列第3位,高温系数(HSC)为12.8%,小于对照;变异系数(CV)值较小、HSC值较小,说明周麦36号有较好的稳产性和适应性;通过GGE双标图可以看出周麦36号很好的丰产性,稳定性也特别的号。周麦36号在黄淮南片22个试点中表现较好的丰产性、稳定性及适应性,适合在黄淮南片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使小麦新品种新麦29在生产上发挥更大的增产作用,利用2010-2012年河南省小麦春水组区域试验及2012-2013年度河南省生产试验汇总结果,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新麦29和对照偃展4110的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省审小麦新品种新麦29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结构合理的特点。广泛适应于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中晚茬中高肥力地种植,具有较高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5.
玉米杂交种川单15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两年四川省玉米山区组区域试验资料,采用EberhartRussell模型及高稳系数法,对川单15号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川单15号的丰产性突出,区试平均产量高达458.8 kg/667m2,比对照增产21.1%.bi和S2dj分析表明其稳产性较好,两年HSCi分别高达88.6和92.4,年度间稳定一致,证明川单15号属高产稳产型品种.川单15号的适应性强,适宜种植范围广,环境指数在300~600kg/667m2之间,都比对照有较显著的增产效果,其优势推广区域为生产水平为400~600kg/667m2的丘陵山区,将更能充分发挥其增产增收潜力.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对15个玉米杂交种新品种在大连市6个试点进行了丰产性和适应性的鉴定,以东单60为对照。调查了各玉米杂交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抗病性和抗倒伏性等。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大农6号平均产量为9 474kg/hm2,比对照品种东单60增产20.6%,居第1位;丹大186平均产量9 209kg/hm2,比对照品种东单60增产17.2%,居第2位;致泰一号平均产量8 873kg/hm2,比对照品种东单60增产12.9%,居第3位;诚玉3号平均产量8 836kg/hm2,比对照增产12.6%,居第4位;这4个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较好,均抗大斑病,小斑病,抗丝黑穗、黑粉病,抗靑枯病,抗倒伏,适宜在大连地区种植。通过本次试验,我们对各玉米新组合在大连地区的丰产性、抗逆性及适应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生产上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了解玉米新品种濮单 12 的品种价值和生产利用前景,以濮单 12 参加 2017 年和 2019 年河南金粮玉米品种试验联合体区域试验和 2020 年生产试验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对比、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濮单 12 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濮单 12 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均优于对照,是一个丰产性和稳产性都比较理想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新组合特优2278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小林  刘盛武  王彩先  何俊  凌春媛 《种子》2020,(3):151-154,F0002
以2013—2015年广西桂南稻作区早稻迟熟组品种筛选试验、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的试验结果作为依据,通过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适应度分析等方法,对特优2278及对照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特优2278在2013年筛选试验的产量为8 542.5 kg·hm-2,比特优63(ck)增产10.49%;2014—2015年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8 373.8 kg·hm-2,比特优582(ck)增产8.21%;2015年生产试验早、晚造产量分别为8 565.0 kg·hm-2、7 543.5 kg·hm-2,比特优582(ck)和丰田优553(ck)增产13.61%、4.94%;均值变异系数(7.74%)和Shukla变异系数(7.93%)与对照相当;高稳系数(91.62%)高于对照8.16个百分点;3年试验所有试点均比对照表现增产,增产点比例100%。表明特优2278有较好的丰产稳产性和适应性,可在桂南及相似生态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3年多点区试表明,漯麦8号丰产稳产、适应性较广,平均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2.05%;具有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穗粒数较多、产量三要素协调、达到优质强筋标准、综合抗逆力强等特点,是一个适合黄淮南片麦区及河南省大面积生产水平早、中茬种植的半冬性、丰产稳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有较广阔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丹玉 311 在西北春玉米区的丰产性、 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旭梅 《中国种业》2020,(12):50-53
本文依据2017~2018年中科玉西北春玉米组科企创新联合体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产量结果,通过分析产量、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适应性参数、品种产量与环境指数的回归系数,对国审玉米品种丹玉311在西北春玉米区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丹玉311是一个产量高、稳产性好、适应性强特别是对不利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的优良玉米新品种,适宜在西北春玉米类型区的大部分地区广泛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