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根据2017-2018年度和2018-2019年度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旱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增产点率分析、AMMI模型分析等方法对小麦新品种晋麦105号的产量进行比较分析,以了解其丰产、稳产性等生产性能。结果表明晋麦105号在2017-2018年度区域试验中较对照晋麦47号增产7.1%,在2018-2019年度区域试验中较对照晋麦47号增产6.2%,稳定性参数在2年区域试验中分别排名第3和第1,在生产试验中稳定性参数排名第1,稳定性超对照。说明晋麦105号适用范围广,具有旱作丰产性、稳产性好的特点,是适宜山西省南部旱作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
漯麦 47 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漯麦 6010 为母本、远缘材料一粒葡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丰产、稳产小麦新品种,2021 年通过湖北省审定,2023 年通过国家审定。为进一步了解漯麦 47 的生产特性,以 2018-2020 年 2 年度湖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与区域试验同步)、2019-2022 年 3 年度国家小麦良种联合攻关黄淮冬麦区南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共 6 组试验结果为依据,通过变异系数法和高稳系数法对漯麦 47 的丰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以及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漯麦 47 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适应性广,抗倒伏能力强,品质达中筋小麦标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种子》2020,(9)
为了全面了解小麦新品种太412的生产与育种价值,根据2015—2016年度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和2016—2017年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组生产试验的资料,通过方差分析对小麦新品种太412的产量、品质及抗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412在2015—2016年度山西省区域试验中比对照中麦175增产10.08%,在2016—2017年度生产试验中比中麦175增产7.74%,说明太412是适应范围较广的品种,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是适合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水地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迟熟中籼新组合荃9优3号高产稳产性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18,(12)
为探明荃9优3号在长江中下游稻区的丰产、稳产性及综合表现,推荐其参加2016年度长江中下游杂交水稻科研单位试验联合体新品种区域试验,利用2016年度试验结果资料通过DPS数据处理系统对荃9优3号在23个试验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荃9优3号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好,稻米品质、抗病性和主要农艺性状等综合表现优良,符合继续推荐2017年度长江中下游杂交水稻科研单位试验联合体新品种区域试验标准,建议续试。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属于中国北部冬麦区,冬季严寒,水资源匮乏。2014年以来,北京市大力推广节水小麦品种,通过对2018-2019年度大兴试点节水小麦品种试验数据分析,综合比较参试品种在的产量、节水性及抗病性等因素,结果表明航麦3290、京农14-95、中麦159、RS765等小麦品种综合性状表现比较好,适合大兴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2016-2017年度河南省小麦品种布局合理,主导品种明确,在生产中发挥了品种的增产作用.但近年来小麦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呈加重发生态势,如2015-2016年度小麦赤霉病在省内局部爆发,2016-2017年度小麦条锈病在省南部地区较重发生,后期全省大部分地区普遍遭受高温(干热风)天气影响,对小麦生产造成了较大威胁.在不利的生物灾害和气候条件下,小麦品种的抗性差异较大,抗性好的品种在病害或灾害发生时避灾稳产作用明显.鉴于近年来极端天气现象频繁出现和病虫害的加重,生产上对品种抗性的要求越来越高,2017-2018年度小麦品种布局利用时应兼顾品种抗性和丰产性.  相似文献   

7.
张容 《中国种业》2020,(1):64-66
扬辐麦6号(原代号扬辐麦2054)系采用辐射诱变与常规杂交育种技术相结合而育成的高产早熟小麦新品种。2014-2016年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由于其产量和农艺性状突出,2016-2017年参加国家生产试验,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80012)。该品种熟期较扬麦20早熟1d,高抗小麦黄花叶病,中感赤霉病、纹枯病和白粉病,品质达中筋小麦标准。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应做到良种良法的配套,适期播种、优化群体结构、合理运筹肥料、协调群体生长、综合防治病虫害、及时收获等。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SHW)在黄淮麦区育种改良中的应用价值,利用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进的5份SHW与普通小麦驻麦305进行杂交、回交,对亲本及BC2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相关指标和籽粒品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小麦相比,SHW的株高、小穗数、穗粒数、收获系数和千粒重等是其不利性状,但具有较多的分蘖。SHW的纤维含量、面筋含量、蛋白含量和硬度都比驻麦305高(PAAAAA0.05)。BC2的收获系数较SHW显著提升,其产量虽然比SHW有了较大幅度提升,但仍显著低于普通小麦。BC2的蛋白质和面筋含量相对于普通小麦亲本显著提升,其中仅2018-2019年的BC2-SHW1和BC2-SHW2群体未达显著水平。这表明5份SHW可作为重要的品质改良资源应用于小麦育种中。  相似文献   

9.
垦玉100是甘肃农垦良种有限责任公司于2012年以自选系LKM15H1为母本,自选系LKF15H32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单交种。该品种抗病性强,品质优良,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在2016-2017年西北春玉米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992.7kg/667m2,比CK(先玉335)增产4.1%;2017年生产试验中,平均965.9kg/667m2,比CK(先玉335)增产6.8%。2018年通过国家联合体(绿色通道)西北春玉米组试验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180315)。本文就垦玉100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4个方面进行介绍,为玉米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了解开麦18的生产利用价值,以2003-2004年度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2004-2005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小麦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通过多种分析对该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开麦18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的特点,广泛适用于河南省及黄淮麦区种植,其产量水平在该区具有明显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1.
<正>(审定编号:鄂审麦2017003)品种来源: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用"鄂07901/绵麦42"进行花粉诱导、加倍,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小麦品种。品质产量:2014-2016年度参加湖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96.42公斤,比对照郑麦9023增产1.98%。其中,2014-2015年度亩产372.26公斤,比郑麦9023增产0.44%;2015-2016年度亩产420.58公斤,比郑麦9023增产3.38%。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803克/升,粗蛋白含量(干  相似文献   

12.
为使小麦新品种新麦29在生产上发挥更大的增产作用,利用2010-2012年河南省小麦春水组区域试验及2012-2013年度河南省生产试验汇总结果,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新麦29和对照偃展4110的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省审小麦新品种新麦29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结构合理的特点。广泛适应于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中晚茬中高肥力地种植,具有较高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3.
石黑豆1号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化诱5号为母本、大粒黑豆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的高产抗病夏播黑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田间抗倒性强,抗病性好,落叶性好,适宜机械化操作。2016-2017年参加河北省夏播黑大豆区域试验,石黑豆1号平均产量2970.8 kg/hm2,比对照德豆99-16增产6.87%,2017年参加河北省夏播黑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863.5 kg/hm2,比对照德豆99-16增产5.20%。2018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4.
扬辐麦 14(原名扬辐麦 4188)系采用辐射诱变与常规杂交育种技术结合方式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7-2018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每 hm2 平均产量 6254.55kg,比对照扬麦 20 增产 5.75% ;2018-2019 年度续试,平均产量 6748.50kg,比对照扬麦 20 增产 6.78% ;2019-2020 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6573.00kg,比对照扬麦 20 增产 6.01%,3年试验均为极显著增产。2023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 20230012),在审定试验中表现出早熟、高产、中抗赤霉病、高抗黄花叶病、高抗穗发芽等优点,品质达优质中筋小麦标准。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做到适期播种,优化群体结构、协调群体生长,合理施肥,防治病虫害,及时收获等。  相似文献   

15.
《种子》2020,(5)
浚麦169由浚县丰黎种业有限公司利用周麦16和濮麦9号杂交,经过系谱选择法育成的小麦新品种,于201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80019)。2015—2016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D组区试,12点汇总,11点增产,增产点率91.7%,平均产量8 329.5 kg·hm~(-2),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6.9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居15个参试品种第2位。2016—2017参加河南省冬水D组生试,14点汇总,12点增产,增产点率85.7%,平均产量8 148.0 kg·hm~(-2),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4.3%。该品种表现出产量高、适应性广和综合性状好等,在河南省小麦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厚德麦981是河南赛德种业有限公司以周麦16为母本、才智97(5)-3为父本,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为进一步了解厚德麦981的生产特性,利用2017-2020年国家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对厚德麦981的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适应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厚德麦981增产效果显著,变异系数和高稳系数均较小,适应性高,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黄淮南片的河南大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高中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为定量分析水氮胁迫对冬小麦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以‘济麦22’为材料,于2016—2017和2017—2018年度开展施氮试验。结合2017—2018年度试验资料,通过分析水氮胁迫对冬小麦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规律,引入氮素和水分影响因子,构建水氮胁迫对冬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影响的模拟模型S(j,t)=S(W3N300,t)×(1+FN)×(1+FW)。经2016—2017年小麦生长数据检验,除绝对误差占实测值比率dap略高外,RMSE值、平均绝对误差da以及相关系数r均显示模拟值和实测值有较高的一致性,说明实测值与模拟值吻合程度较好,所建模型可较好模拟水氮胁迫对冬小麦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玉米新品种运单74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于2012年选配的杂交组合,组合为YX12-4×YX12-9。2017—2018年参加山西省南部复播区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10177.5kg·hm^-2,比对照增产7.1%。2018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080.0kg·hm^-2,比对照增产5.3%。该品种在产量、抗病性鉴定和品质分析结果等方面均达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田间表现抗病性较强,籽粒品质优,稳产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应用前景广阔[1-5]。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主产区小麦在品质区域间的差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取2003—2007年我国4个麦区174个品种2 571份小麦样品,对14个品质性状在各麦区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度之间,小麦品质性状在各麦区内具有明显差异,变化无规律。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的年度平均值麦区差异达1%或5%显著水平,由北到南呈华北北部强筋麦区(I)>黄淮北部强筋中筋麦区(II)>黄淮南部中筋麦区(III)>长江中下游中筋弱筋麦区(IV);北部麦区(I、II)的降落数值、出粉率、沉淀值、吸水率、拉伸面积、延伸性和最大抗延阻力的5年平均值显著大于南部麦区(III、IV)。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的样品主要集中在I、II区,达到优质弱筋小麦标准的样品主要集中在IV区,III区以中筋小麦为主,形成了由北到南由不同小麦品质类型构成的品质区域布局。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主产区小麦在品质区域间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03—2007年我国4个麦区174个品种2 571份小麦样品,对14个品质性状在各麦区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度之间,小麦品质性状在各麦区内具有明显差异,变化无规律。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的年度平均值麦区差异达1%或5%显著水平,由北到南呈华北北部强筋麦区(I)>黄淮北部强筋中筋麦区(II)>黄淮南部中筋麦区(III)>长江中下游中筋弱筋麦区(IV);北部麦区(I、II)的降落数值、出粉率、沉淀值、吸水率、拉伸面积、延伸性和最大抗延阻力的5年平均值显著大于南部麦区(III、IV)。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的样品主要集中在I、II区,达到优质弱筋小麦标准的样品主要集中在IV区,III区以中筋小麦为主,形成了由北到南由不同小麦品质类型构成的品质区域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