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绿竹生态系统植硅体碳积累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硅体封存的有机碳(phytolith-occluded organic carbon, PhytOC)已被证明在生物地球化学碳硅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解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生态系统中植硅体碳的分布与积累特征,于2014年12月在中心产区浙江省苍南县利用标准地调查方法,采集了不同年龄(1~3年生)、不同器官(叶、枝、秆)、凋落物和土壤样品,分析了硅、植硅体、植硅体碳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绿竹地上部分硅、植硅体、植硅体碳质量分数大小表现均表现为凋落物>叶>枝>秆,其中植硅体碳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28,3.16,0.28,0.04 gkg-1,植硅体碳总积累量为22.64 kghm-2,大小顺序为叶(13.22 kghm-2)>凋落物(5.74 kghm-2)>枝(2.71 kghm-2)>秆(0.96 kghm-2);林地土壤硅、植硅体、植硅体碳质量分数均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呈降低的趋势,0~100 cm土壤中植硅体碳储量为1 302.60 kghm-2。绿竹植株体内植硅体质量分数与硅、植硅体碳质量分数之间的相关性达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水平,土壤植硅体碳质量分数与总有机碳质量分数之间也具有极显著(P<0.01)相关性。图4表3参33  相似文献   

2.
苹果树的施肥量与产量有密切关系,一般每生产50kg果实需施氮0.4~1.0kg、磷0.13~0.6kg、钾0.4~0.9kg.确定苹果树的施肥量要考虑树龄.一般苹果幼树化肥的适宜用量为每株施氮肥100~250g,初果期为500~1 000g,盛果期为1 000~1 500g.幼树磷肥的施用量要比氮、钾肥多些,氮、磷、钾最佳配比为1∶2∶1.成龄果树氮、磷、钾的配比以2∶1∶2为好.  相似文献   

3.
滴灌棉田有机碳组分对不同比率有机无机肥配施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寻求合理的有机无机配施的施肥策略.[方法]在滴灌条件下,通过设置CK(不施肥)、100; NPK (N 300 kg/hm2;P2O5 90 kg/hm2;K2O 60 kg/hm2)、80; NPK+OF1(80; NPK+有机肥3 000 kg/hm2)和60; NPK+ OF2(60; NPK+有机肥6 000 kghm2)四个处理,进行连续3年棉田定位试验,研究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及微生物量碳等土壤碳库特征值对不同比率有机无机肥配施的响应.[结果]施用3 000 ~6 000 kg/hm2有机肥,替代20; ~ 40;化肥可显著(P<0.05)提高土壤总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含量.在第3年,80; NPK+ OF1和60; NPK+ OF2处理土壤有机碳分别比100; NPK处理增加了1.31和1.76 g/kg,增幅为11.4;和15.3;,而土壤活性有机碳则分别比100; NPK处理增加了0.59和0.79 g/kg,增幅分别为22.6;和53.0;,且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100; NPK相比,施用3 000~6 000 kg/hm2有机肥可使土壤CPMI值增加28.2;~69.7;,并可显著增加微生物量碳(P<0.05).[结论]施用3 000~6 000 kg/hm2的有机肥,替代20;~ 40;化肥可明显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且活性有机碳比总有机碳更敏感,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的施肥策略对增加滴灌棉田土壤碳库质量、提高土壤肥力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氮钾营养对大青菜产量、品质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氮肥不同用量和氮,钾配施对大青菜产量,品质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每千克风干土施氮0-0.32g范围内,随着氮肥用量增加,大青菜的产量,硝态氮和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明显增加,而水溶性糖含量明显降低,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叶片有效光合速率则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每千年风干土施氮0.16g时达到最高值,在本试验条件下,每千克土施氮0.24和0.32g时配施钾肥,对提高大青菜的产量,降低其体内的硝态氮含量和改善其营养品质方面均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浙江慈溪市的水稻土土壤上,对哈密瓜雪里红品种进行了养分吸收和肥料试验,结果表明,伸蔓期植株对氮的吸收明显快于磷、钾,膨瓜期开始对磷、钾的吸收要高于氮;从吸收强度看,坐瓜后至膨瓜期是氮、磷、钾的吸收高峰期;地上部植株养分吸收量为钾(K)〉氮(N)〉磷(P),每生产1 000 kg哈密瓜,需吸收N 1.86 kg、P 0.3 kg、K 3.05 kg,N∶P∶K=1∶0.16∶1.64;从施肥效果上看,每667 m^2施三元复合肥(15-15-15)60 kg的处理经济效益最高(8 451.2元)。  相似文献   

6.
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红壤稻田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南方双季稻地区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下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效应。【方法】在江西双季稻区进行连续2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肥(CK)、施用化肥(NPK)、等养分条件下70%化肥配合施用30%有机肥(70F+30M)、50%化肥配合施用50%有机肥(50F+50M)、30%化肥配合施用70%有机肥(30F+70M)的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变化。【结果】有机无机肥配施,早晚稻平均产量比不施肥(CK)增产幅度为65.4%-71.5%(P<0.05),比施化肥(NPK)增产幅度为3.9%-7.8%(P<0.05),其中,以30F+70M处理产量最高,年产量达 12 346.90 kg?hm-2。高量有机肥配施处理与化肥处理、低量有机肥配施处理的产量差均呈逐步增加趋势。对土壤肥力的研究表明,长期不施肥会降低土壤肥力,长期平衡单施化肥(NPK)具有明显培肥地力的作用,有机无机肥配施培肥地力作用更明显。【结论】红壤稻田系统的增产和稳产性能均以有机无机肥配施最好,高量有机肥更有利于稻田持续增产,有利于红壤稻田土壤培肥。  相似文献   

7.
利用棉花盆栽试验,设置5个处理(P1(4.5 g微粒聚谷氨酸(γ-PGA)配施1 g化肥)、P2(3 g微粒γ-PGA配施1 g化肥)、P3(1.5 g微粒γ-PGA配施1 g化肥)、N(1 g化肥)和CK(不施肥)),通过分析棉花的农艺性状,并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施用微粒γ-PGA配施化肥对棉花植株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确定合理的配施剂量。结果表明,微粒γ-PGA配施化肥的棉花农艺性状优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1.5 g微粒γ-PGA配施化肥效果最佳。在棉花生育期微粒γ-PGA配施化肥的土壤中全钾、铵态氮和有效磷的含量高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在采后土壤中全钾、铵态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保持较高水平。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微粒γ-PGA配施化肥会引起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的降低,但可以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在采摘之后,土壤中的变形菌门、子囊菌门和被孢霉门的相对丰度都呈降低态势,而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则呈上升态势,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相比,大部分菌门依旧保持高的相对丰度。冗余(RDA)分析可知,土壤微生物优势菌门受包括全磷、全钾、有效磷、有效钾、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  相似文献   

8.
长期施肥下灰漠土易氧化有机碳的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期定位施肥下灰漠土易氧化有机碳变化特征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采集不同施肥处理的对照(CK)、单施氮肥(N)、化肥平衡配施(NPK)、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化肥配施秸秆(NPKS)、撂荒(CK0)的土样,分析测定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及总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24 a 后,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达到17.42 g/kg,比1990年的基础值增加了80%;对照(CK)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最低,仅为6.46 g/kg 左右,比1990年下降了48%;单施氮肥(N)、化肥平衡配施(NPK)的土壤有机碳下降了30%;化肥配秸秆(NPKS)的土壤有机碳下降了10%;撂荒(CK0)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增加了11%.配施有机肥(NPKM)处理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了188%;除化肥平衡配施(NPK)处理以外,CK、N、NPKM、NPKS、CK0处理的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均有所增加,但与基础值差异不显著(P >0.05),NPK处理比基础值下降了28%.各处理的活度、碳库管理指数和活度指数都较基础土壤值高(除 NPK处理),NPKM处理明显提高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易氧化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 <0.01),与作物产量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P <0.05).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土壤易氧化有机碳是反映土壤碳素动态变化灵敏而有效的指标,该指标为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提供了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追施不同沼液量对青菜苏州青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替代化肥可使青菜产量和品质明显提升,土壤有机质和pH值有所提高。当沼液用量为32.6 t·hm-2时,青菜产量增加15.7%,总糖含量提高15.0%,Vc含量提高3.0%,且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粮食安全标准,但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比常规化肥处理提高14.9%。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田间肥效试验研究稻油轮作体系有机肥对水稻、油菜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单施化肥相比,化肥配施低量有机肥(4 500 kg·hm -2)对水稻、油菜产量,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容重无显著影响;化肥配施中量、高量有机肥(9 000、13 500 kg·hm -2)有效提高了水稻、油菜产量及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化肥配施中量、高量有机肥是提高稻油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及土壤综合肥力的有效措施,综合考虑作物产量、土壤肥力和施肥成本等因素,建议稻油轮作体系有机肥用量为9 000 kg·hm -2。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宁夏引黄灌区配施有机肥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经济效益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特进行田间试验,以常规施肥(CK)为对照,在常规施肥减氮15%的基础上,分别设计亩配施腐熟有机肥2 000、4 000、6 000、8 000kg这4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增加,玉米生育期天数基本不变,但有利于提高玉米的基本苗、穗长、收获穗数、穗粒数等,并能增加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及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且能减少玉米的秃尖长和降低土壤pH、全盐含量。综合考虑,宁夏引黄灌区玉米在常规施肥减氮15%的基础上,推荐亩配施腐熟有机肥2 000 kg左右。  相似文献   

12.
以有机生活垃圾好氧堆肥和厌氧发酵沼渣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探讨其与化肥配施对青菜(Brassica chinensis)产量、品质、土壤养分和土壤酶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与100%施用化肥处理相比,有机生活垃圾处理产物堆肥、沼渣与化肥配施处理部分提高了青菜干物质积累量和品质,干质量增幅为17.3%~44.2%,可溶性糖含量增幅为59.7%~114.8%,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幅为80.5%~159.7%,硝酸盐含量最多降低了35.8%;堆肥和沼渣与化肥配施提高了土壤肥力,有机碳、总磷含量增幅分别为1.1%~40.1%和30.4%~34.7%,而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幅分别为16.3%~42.8%和17.9%~70.5%。总之,一定比例生活垃圾处理产物与化肥配施有利于青菜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提升,以100%化肥补充20%堆肥为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主推配方的基础上减施或增施氮肥,探究江宁地区大棚青菜合适的施氮量,以期在保证蔬菜稳产的同时减少氮肥用量,提高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在主推配方(纯N 100 kg/hm2、P2O580 kg/hm2、K2O 75 kg/hm2)的基础上减氮20%,青菜产量较主推配方处理增加9.8%,而且对土壤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无显著影响,对青菜植株的吸氮量也无显著影响;减氮20%和减氮40%处理极显著地提高了青菜的氮肥偏生产力;在主推配方的基础上增氮10%,青菜产量较主推配方处理下降6.2%且氮素盈余较多、氮肥偏生产力最低。因此,江宁地区的推荐施氮水平为在主推配方的基础上减氮20%。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红壤性水稻田作物产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有机碳分子结构的影响,以始于1984年的江西红壤性水稻田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选取的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和等养分条件下70%化肥配施30%有机肥(NPKM1)、50%化肥配施50%有机肥(NPKM2)、30%化肥配施70%有机肥(NPKM3),采用固体13C核磁共振测定了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分析了土壤化学指标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MBN)。结果表明,连续34年的不同施肥处理显著影响了水稻产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土壤有机碳(SOC)分子结构。与NPK处理相比,有机肥配施(NPKM1、NPKM2、NPKM3)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幅为6.5%~7.7%(P>0.05),中低有机肥配施比例(30%和50%)稳产效果更优。长期单施化肥使土壤严重酸化,而配施有机肥可减缓土壤酸化。长期施肥处理MBC和MBN较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7.0%~71.1%和104.1%~267.0%,但MBC/MBN下降,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较NPK处理提高了微生物熵。长期单施化肥主要提高了烷基碳的相对含量,而配施有机肥同时提高烷基碳和烷氧碳(甲氧基/含氮烷基碳)含量,有利于土壤活性有机质累积。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SOC、氮磷养分指标及甲氧基/含氮烷基碳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芳基碳和羧基碳呈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显示SOC、有效磷、速效钾及烷基碳等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大。研究表明,在供试条件下,长期实行中低比例有机肥配施化肥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并改善土壤有机质结构,是维持作物高产和提升土壤质量的有效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生物有机肥基施用量为因素,在大棚栽培青菜上开展了生物有机肥不同用量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增施生物有机肥能促进青菜叶绿素合成,增加植株高度、叶片总数和叶片厚度,提高青菜产量;同时,生物有机肥基施能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综合考虑,有机肥用基施用量以6000 kg/hm2为宜,比对照(CK)增产5.8%,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较对照增1.5%、6.0%和14.7%。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长效有机复混肥和生物干预剂对青菜生物学特性和品质以及土壤基本理化性状的影响,以期为筛选更好的土壤肥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盆栽模拟法,以青菜为材料,通过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青菜的鲜重、株高及维生素C、蛋白质、可溶性糖和亚硝酸盐含量等指标,同时测定不同处理下土壤中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及pH值。【结果】长效有机复混肥和生物干预剂的使用可有效增加青菜的生物量和株高,其中以低量长效有机复混肥处理效果最好,与化肥组处理差异不显著;显著改善青菜的品质,使维生素C、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亚硝酸盐含量降低,其中以低量长效有机复混肥处理最为明显,生物干预剂处理次之,而化肥组处理虽然生物量最高,但是品质相对较差;同时还可增加土壤中氮、磷、钾及有机质含量,维持土壤pH值,而化肥处理使得土壤中氮和钾含量增加,磷和有机质含量及pH值降低。【结论】长效有机复混肥和生物干预剂的使用既可以提供作物生长必需的养分,改善品质,又可以使土壤得到改良。  相似文献   

17.
长期定位施肥对水稻、小麦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经连续12年有机肥和化肥配施的定位试验,至第12年对水稻、小麦进行数据监测,结果表明,3个施化肥处理中,施栏肥配施化肥处理的有效穗比秸秆还田配施化肥作物(小麦、单季稻)2季增加86.9万/hm2,秸秆还田配施化肥的有效穗比单施化肥作物(小麦、单季稻)2季增加11.65万/hm2;作物(小麦、单季稻)产量2季以施栏肥配施化肥比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年平均增产367.5 kg/hm2,增长率为3.4%,秸秆还田配施化肥比单施化肥年增长率提高了5.8%。3个不施化肥处理中,施栏肥的有效穗比秸秆还田作物(小麦、单季稻)2季增加33.3万/hm2,秸秆还田的有效穗比不施肥(对照)作物(小麦、单季稻)2季增加19.95万/hm2。施栏肥比秸秆还田年平均增产277.5 kg/hm2,增长率7.4%,秸秆还田比不施肥(对照)增产15.8%。土壤养分施栏肥和秸秆还田耕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均有提高,施栏肥增幅最大,无机区增幅较小。而全钾、速效钾含量变化程度不同。通过监测结果得出,以栏肥配施化肥的施肥方式对作物增产和改良土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长效有机复混肥和生物干预剂对青菜生物学特性和品质以及土壤基本理化性状的影响,以期为筛选更好的土壤肥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盆栽模拟法,以青菜为材料,通过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青菜的鲜重、株高及维生素C、蛋白质、可溶性糖和亚硝酸盐含量等指标,同时测定不同处理下土壤中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及pH值。【结果】长效有机复混肥和生物干预剂的使用可有效增加青菜的生物量和株高,其中以低量长效有机复混肥处理效果最好,与化肥组处理差异不显著;显著改善青菜的品质,使维生素C、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亚硝酸盐含量降低,其中以低量长效有机复混肥处理最为明显,生物干预剂处理次之,而化肥组处理虽然生物量最高,但是品质相对较差;同时还可增加土壤中氮、磷、钾及有机质含量,维持土壤pH值,而化肥处理使得土壤中氮和钾含量增加,磷和有机质含量及pH值降低。【结论】长效有机复混肥和生物干预剂的使用既可以提供作物生长必需的养分,改善品质,又可以使土壤得到改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施青菜“3414”肥料效应试验,确定项目区代表性土壤类型主推蔬菜品种最佳的氮、磷、钾施用量。结果表明:(1)氮肥试验中,青菜产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试验区域施用氮肥的临界值为0.89kg/667m^2;(2)钾肥试验中,施用钾肥对青菜产量有显著影响,试验区域施用钾肥的临界值为1.50kg/667m^2;(3)试验区域磷肥未建立合理的回归方程,需在以后的试验中重新校正;(4)项目区青菜施肥技术指导意见为:调节氮肥的施用量,减少磷肥的施用量,增加钾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磷钾处于中高肥力水平地块的玉米生产中磷钾减量潜力,对比N∶P2O5∶K2O配比分别为25∶10∶10(对照)、25∶5∶5(磷钾分别减量50%)、25∶0∶0(磷钾分别减量100%)3个缓释肥处理的玉米产量、植株磷钾吸收量、0~100cm土壤速效磷钾含量及经济效益变化,特在平谷区开展试验。结果表明:磷钾减量50%导致玉米青贮产量和籽粒产量分别降低16.77%和3.30%,磷钾减量100%导致玉米青贮产量和籽粒产量分别降低16.88%和7.69%。玉米收获后,对照和磷钾减量50%处理0~3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较试验前分别提高27.49%和6.48%,磷钾减量100%较试验前降低40.76%,各处理30~9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均较试验前降低;玉米收获后,对照0~30 cm土壤速效钾含量较种植前提高25.19%,而磷钾减量50%和减量100%分别降低18.30%和30.76%。由于磷钾减量降低了秸秆中磷(P)和钾(K)的吸收量,磷钾减量50%和减量100%两个处理单株玉米地上部磷(P)吸收量分别较对照降低了40%和39%,钾(K)吸收量分别较对照降低了41%和36%。磷钾减量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