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探索小麦蚜虫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将植物源农药藜芦根茎提取物和化学农药氯氟·吡虫啉以不同比例混施,调查各处理对河北省石家庄市小麦田蚜虫的防效,分析减药增效及增产增收情况。结果表明,7.5%氯氟·吡虫啉悬浮剂315 g/hm2+0.5%藜芦根茎提取物可溶液剂750 g/hm2混施,可减少前者用量30%,且防治效果较好,药后15 d的虫口防效达97.04%,与常规化学防控处理无显著差异,较常规化学防控处理增收1 057.31元/hm2,适宜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2017年于烟台福山樱桃园开展绿盲蝽性诱捕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可用于樱桃园绿盲蝽田间发生动态监测。应用性诱剂诱捕器可有效降低樱桃叶芽、幼果的受害率;在樱桃集中采摘开始日调查,叶芽防效为65.33%,幼果防效为75.00%,对绿盲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茶小绿叶蝉、柑橘全爪螨分别是茶和柑橘上的重要刺吸性害虫,防治难度大,为害严重。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对0.5%藜芦碱可溶液剂防治这两种刺吸性害虫的效果进行评价。药后3d,藜芦碱的3个用量处理对茶小绿叶蝉防效为84.38%~93.51%,对柑橘全爪螨防效为84.49%~87.88%;药后15 d,对茶小绿叶蝉防效为48.73%~64.58%;药后30 d,对柑橘全爪螨防效为80.96%~88.99%。藜芦碱对两种刺吸性害虫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  相似文献   

4.
试验表明,氟啶虫胺腈50%水分散粒剂防治棉花盲蝽蟓效果较好,以C处理防效达到有显著水平,其速效性、持效较好。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作物安全,是防治棉花盲蝽蟓较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5.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 虫害严重制约了棉花生产, 造成棉农的经济损失。目前, 化学杀虫剂仍是防治棉花虫害的主要手段, 长期使用化学杀虫剂导致棉蚜Aphis gossypii、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产生抗药性, 降低防治效果。本研究使用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防治棉蚜、绿盲蝽,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 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能有效侵染棉蚜和绿盲蝽, 随着浓度的升高, 对棉蚜和绿盲蝽的毒力增强。〖JP+2〗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该药剂能有效控制棉花主要害虫棉蚜和绿盲蝽。采用1 200 mL/hm2用量, 药后14 d对棉蚜的防效达94.42%; 采用1 350 mL/hm2用量, 药后14 d对绿盲蝽的防效分别达到87.25%(新疆), 91.62%(湖北)。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防治冬枣绿盲蝽的药剂,采用浸叶法及喷雾相结合的方法,对吡虫啉、啶虫脒2种药剂进行了室内活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啶虫脒对绿盲蝽的室内活性基本相当,LC_(50)分别为8.52、9.84 mg/L,对照药剂氟氯氰菊酯活性最差。田间试验剂量下,各药剂对绿盲蝽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70.0~93.3mg a.i./kg)和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50.0~80.0mg a.i./kg)防效相近,且防治效果与浓度呈正相关。20%吡虫啉微乳剂80.0 mg a.i./kg与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82.4 mg a.i./kg防效间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7.
茶小绿叶蝉是福建福安茶园的重要害虫。为有效防治该害虫,设置6种药剂各2个浓度处理开展田间施药防治试验,发现各供试药剂对茶小绿叶蝉均有一定防控作用。药后14d虫口防效均达70%以上。其中,43.7%甲维·丁醚脲悬浮剂40 mL/667m~2处理的防效最高,药后3、7、14 d防效分别为82.32%、95.28%、91.13%,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与持效性。各施药处理对茶树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8.
尹海辰  李文静  许敏  许冬  万鹏 《植物保护》2021,47(6):134-140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棉的广泛种植, 我国盲蝽发生日益严重, 急需开发一些高效、环境友好的新型防治技术。本文以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云木香Aucklandia costus、香加皮Periploca sepium、黄柏Phellodendron amurense、五倍子Rhus chinensis等5种中药材乙醇提取物为材料, 测定了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和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对这5种提取物的电生理学及嗅觉反应。结果表明, 5种提取物均可引起绿盲蝽雌、雄成虫强烈的触角电位反应。花椒和云木香提取物可引起中黑盲蝽雌、雄成虫强烈的触角电位反应。在嗅觉反应试验中, 绿盲蝽对云木香、香加皮提取物的选择反应率低于30%, 对花椒提取物选择反应率高于60%。中黑盲蝽对花椒、云木香提取物的选择反应率低于40%, 显示出这些提取物对两种棉花盲蝽具有显著的驱避或引诱作用。该研究为利用中药材资源开发棉田盲蝽绿色防控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5%丁烯氟虫腈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5%丁烯氟虫腈SC 3种浓度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均很好,药后7d防效为99.41%~100%,药后14d防效为98.8%~100%。对水稻均无药害,但对蜘蛛、黑肩绿盲蝽、绒茧蜂等天敌有一定影响;药后7d绒茧蜂蜂茧数量比清水对照减少63.5%~84%;药后14d黑肩绿盲蝽虫量比清水对照减少92%~100%,蜘蛛虫量比清水对照减少80.6%~87.1%。  相似文献   

10.
2017年-2019年连续3年对武汉茶园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种群消长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武汉茶园绿盲蝽1年发生5代,第1代若虫始见于3月中下旬,4月中下旬陆续羽化为第1代成虫,随后羽化的成虫大量迁出茶园,园内第2、3代虫量较少,第4代成虫9月迁回茶园,并于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形成1个虫口高峰,个别年份也有末代成虫10月上中旬迁回茶园,并于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形成1个明显的发生高峰。调查发现,绿盲蝽主要以第1代若虫为害早春头茶。本研究结果为茶园绿盲蝽的预测预报与综合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5种杀虫剂防控茶树茶网蝽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种杀虫剂对茶树茶网蝽进行防控效果比较试验。供试药剂对茶树茶网蝽均有明显防治效果。药后1d,20%啶虫脒可溶粉剂防治效果较高,防效96.96%;药后3d,3种药剂防效达80%以上;药后7d,5种药剂防效均达90%以上,0.3%苦参碱水剂防效增幅最大,防效达到99.11%;药14d,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0.3%苦参碱水剂仍保持较高防效,其他各处理防效减退。  相似文献   

12.
棉盲蝽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盲蝽是棉花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在我地以中黑盲蝽和绿盲蝽为主。进入90年代,由于耕作制度的多样化和施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为地为其创造了丰富的寄主或食料来源;防治棉铃虫药剂的大量使用,使棉田天敌大量死亡;加上全球气候变暖,冬季气温普遍偏高,棉盲蝽的越冬死亡率大大降低,致使棉盲蝽的为害逐年加重,成为我地棉田90年代仅次于棉铃虫的第二大害虫。有机磷类农药对棉盲蝽具有较好的防效,但对天敌杀伤力大,且持效期短,各代发生盛期需多次施药,才能控制棉盲蝽为害。为了探索既对天敌安全,又能长期有效地控制棉盲蝽的为害,且成本较低的防治棉盲…  相似文献   

13.
2016年4—10月,于害虫发生盛期在茶园用黄色、绿色、蓝色、青色和白色5种颜色粘虫板对黑刺粉虱、小贯小绿叶蝉、茶棍蓟马、绿盲蝽、茶细蛾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黄色粘虫板对黑刺粉虱的诱集效果最好,黄色、绿色粘虫板对小贯小绿叶蝉的诱集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色板,蓝色粘虫板对茶棍蓟马的诱集效果最佳。2016年绿盲蝽、茶细蛾发生数量较少。其中,绿色粘虫板对绿盲蝽的诱捕效果最好。不同颜色粘虫板对茶细蛾诱捕效果无显著差异。总体上,黄色粘虫板对茶园害虫诱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和周氏啮小蜂对茶园茶尺蠖的防治效果,为其推广应用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第一次挂卡后30d防效最高为88.51%;第二次挂卡后40d防效最高为93.10%,其次为挂卡后30d,达到89.66%。试验表明,该技术对茶园茶尺蠖防治效果较好,且对环境无残留和污染,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绿点益蝽Picromerus viridipunctatus是茶园中新发现的一种捕食性天敌。为探明其生防潜力,通过室内饲养和观测,对其生物学习性和捕食行为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绿点益蝽在杭州一年发生4代,以成虫越冬;若虫共有5龄。在7月-11月自然温度条件下,卵期、若虫期和成虫期分别为9.1~9.7、23.4~28.0、22.5~26.6 d。单雌平均产卵量133粒,卵平均孵化率55.6%。若虫和成虫均能捕食多种茶园鳞翅目害虫,目前已明确的有茶尺蠖、灰茶尺蠖、茶用克尺蠖、茶蚕、茶刺蛾和茶斑蛾等;成虫对4龄灰茶尺蠖的日捕食量为5.5头。绿点益蝽在茶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不同药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及其对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药剂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试验结果表明,烯啶虫胺10%水剂、印楝素0.3%乳油、联苯菊酯10%乳油、醚菊酯10%悬浮剂、吡虫啉70%水分散粒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均具有较好的防效。印楝素0.3%乳油是植物源生物农药,缓效、低毒、不污染环境,烯啶虫胺10%水剂防效高,速效性和持效性较好,而且对捕食性天敌杀伤较小,可在无公害茶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生育期的设施有机番茄上释放烟盲蝽,调查其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烟盲蝽成虫及大龄若虫对温室白粉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于番茄1穗果期释放烟盲蝽2次后,对温室白粉虱防效可达95.49%,于番茄4穗果期释放烟盲蝽2次后,对温室白粉虱防效可达94.84%。调查同时发现,释放后的烟盲蝽成虫和若虫在番茄大棚内均能正常存活,成虫可繁殖下一代。烟盲蝽可作为控制温室白粉虱的一种有效天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棉花盲蝽象是沿江、沿海棉区棉花的主要害虫,常年偏重至大发生,对棉花的蕾及幼铃危害严重,给棉花生产和产量品质构成巨大成胁.常规有机磷药剂因长期、单一使用,其防效显著下降.通过两年试验研究,明确了氟虫腈是防治棉盲蝽的理想有效药剂,适期用药1次,治虫和护蕾效果可达95%,比常规有机磷类及其混配药剂防效高1倍,值得在防治棉花盲蝽象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是两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害虫。为寻找一种安全高效的防治新手段,本文对10种中草药提取物触杀活性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0种中草药提取物中,苦杏仁杀虫活性最高,药后7 d棉铃虫、绿盲蝽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5.4%和100%。发现苦杏仁粗提物经不同溶剂萃取后发现,氯仿萃取时析出物对绿盲蝽触杀活性最高,药后7 d校正死亡率可达96.9%。硅胶柱分离结果表明,流分L36-48具有较高的触杀活性,药后7 d校正死亡率为84.7%。本研究评价了10种中草药提取物对棉铃虫和绿盲蝽的触杀活性,并对苦杏仁有效成分开展了初步的分离鉴定,以期为两种害虫高效安全的新型药剂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助剂激健参与到茶树病害药剂防治中的作用,以四川茶区3种重要病害茶饼病、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为防治对象,以茶园常用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为供试药剂,添加助剂激健,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加入助剂同时减少喷液量或用药浓度的处理,对3种病害的防效仍保持在90%以上,说明添加助剂可有效减少农药用量,同时保持较高防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