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干旱胁迫下不同马铃薯品种苗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品种间生理生化反应差异,以揭示马铃薯苗期杭旱性机制。结果表明,7个马铃薯品种苗期轻度(相对含水量50%~60%)、重度(30%~40%)干旱胁迫与正常供水相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增加了一13.67%~76.89%和一10.83%~120.09%;丙二醛( MDA)含量分别增加了一5.76%~19.O5%和-10.28%~44.79%;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了一21.23%~547.70%和140.00%~1187.39%;根系活力分别增加了一63.91%~184.97%和一50.92%~126.26%。通过聚类分析可见,杭旱性强的品种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S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MDA含量呈下降趋势,脯氨酸含量和根系活力呈上升趋势。生产上杭旱性较强的马铃薯品种(坝薯10号、冀张薯8号)SOD活性、脯氨酸含量、MDA含量和根系活力较高,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变幅较小,表现出综合杭旱性的特征。杭旱性弱的品种在渗透调节物质、保护酶系统和根系活力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杭旱特征。  相似文献   

2.
水分胁迫对大麦幼苗叶片表皮蜡质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皮蜡质是植物杭逆性研究的主要性状之一。本试验采用无土栽培法,选用杭旱性不同的6个大麦品种为材料,用NaCI和PEG配制的等渗溶液模拟水分胁迫,并在胁迫6d后测定各处理幼苗叶片的表皮蜡质沉积量,以探讨同一渗透胁迫条件下二者对杭旱性不同的大麦品种蜡质沉积的影响有何差异。结果表明,处理与对照之间大麦叶片的蜡质沉积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且杭旱性不同的大麦品种在同一处理条件下,蜡质沉积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但同一品种,NaCI和等渗PEG处理植株的蜡质沉积量变化不显著。对于杭旱品种,PE G处理植株的蜡质含量相对较高;弱杭旱性品种,NaCI处理的植株蜡质含量相对较高。说明蜡质的变化可能是植物响应外界环境变化而进行的自我调节,这种变化因植物种类、品种类型和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各异。NaCI处理与等渗PEG6000处理蜡质的沉积量变化不显著,可能是大麦幼苗对生境条件的进化适应。  相似文献   

3.
干旱胁迫对花生叶片SOD活性和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66,自引:2,他引:64  
姜慧芳  任小平 《作物学报》2004,30(2):169-174
以不同类型的抗旱花生种质为材料,于花针期干旱胁迫处理43 d,调查和分析了水分胁迫对叶片SOD活性、蛋白质和水势影响的动态变化以及干旱胁迫对花生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初期,花生叶片的SOD活性下降,蛋白质含量增加,此时品种之间的SOD活性变化差异不明显,但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在严重干旱胁迫时  相似文献   

4.
干旱和盐胁迫对花生渗透调节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干旱和盐胁迫对花生生长发育及衰老特性的影响,以花生品种花育25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探究了开花期干旱和盐胁迫对花生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处理(D)、盐胁迫处理(S)和旱盐共同胁迫处理(DS)均增加了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脯氨酸、O_2~(-·)、MDA的含量。S处理和DS处理降低了叶片中SOD、POD、CAT活性,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持续降低;而D处理使叶片中SOD、CAT活性有所提高。复水10 d后,D处理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游离氨基酸、O_2~(-·)、MDA的含量较复水前下降,除可溶性蛋白外,D处理叶片SOD、POD活性和上述指标与CK差异不显著,但DS处理叶片中的SOD、POD、CAT活性、O_2~(-·)、MDA含量与S处理均差异显著。收获期,D处理单株产量和出仁率与CK差异不显著,但DS处理的单株产量和出仁率与S处理差异显著。分析DAT9的数据得出:干旱和盐胁迫对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无显著的交互作用,但对SOD、POD、CAT活性和O_2~(-·)、MDA含量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旱盐互作抑制了SOD、POD、CAT活性,加剧了对植物细胞膜的过氧化作用,MDA含量增加,最终降低了花生产量和出仁率。因此,盐胁迫下种植花生应及时补水,避免开花期干旱,减少盐胁迫、干旱胁迫和旱盐互作对花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苗期和初花期自然状态、水分胁迫以及充足灌水条件下,研究了转DREB3基因杭旱大豆叶片、茎、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脯氨酸和蔗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下,苗期水分胁迫第s天时,转DREB3基因杭旱大豆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受体大豆东农50,初花期无明显变化;苗期和初花期转DREB3基因杭旱大豆叶片、茎和根中丙二醛、脯氨酸含量与受体大豆东农50相比无明显差异;苗期转DREB3基因杭旱大豆叶片和根中蔗糖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初花期差异不显著。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转DREB3基因杭旱大豆SOD活性显著高于受体大豆东农50,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初花期水分胁迫第10天时叶片和茎中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受体大豆东农50,蔗糖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充足灌水管理下,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与受体大豆东农50相比,苗期和初花期叶片、茎和根中SOD活性、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无明显差异;苗期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中蔗糖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但在初花期水分胁迫10天时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中蔗糖含量显著高于受体...  相似文献   

6.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对马铃薯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下马铃薯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期探讨干旱胁迫下马铃薯抗旱的生理机制。选取生产上推广的‘冀张薯8号’和‘夏波蒂’两个马铃薯品种,在旱棚内分区栽培。不同生育时期进行干旱处理,测定马铃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脯氨酸(Pro)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期干旱胁迫下,马铃薯MDA、Pro含量均增加,而SOD活性下降。花期干旱胁迫对马铃薯的生理生化指标影响最大;抗性强的品种MDA、脯氨酸含量增加的幅度较小,SOD的活力较高,而抗旱性弱的品种则相反。抗旱性强的品种在生理生化指标上具有抗旱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7.
盐胁迫对棉花幼苗子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棉花幼苗子叶 SOD 活性在细胞内的分布是细胞溶质部分活性最高。其次是线粒体,再次是叶绿体。各细胞器 SOD 活性对盐分的敏感程度不同,依次是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溶质部分。在盐分胁迫初期,棉花幼苗子叶能够维持较高 SOD 活性,但随着盐胁迫强度的增加,棉花幼苗子叶 SOD 活性下降和膜透性增加,幼苗表现出盐害症状,SOD 活性下降比膜透性增加出现的早。轻度盐分胁迫随时间延长,鲁棉6号的子叶 SOD 活性有一定增加,表明棉花幼苗具有一定的耐盐能力。耐盐性不同的两个品种在 SOD 活性和细胞质膜透性变化上有差异,并对 SOD 作为棉花抗盐碱育种指标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不同糜子品种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培养皿发芽及盆栽法,对12个不同糜子品种发芽期及苗期进行PEG模拟干旱胁迫,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幼苗成活率、叶片细胞膜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及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以初步研究不同糜子品种抗旱性.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糜子品种在干旱胁迫下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植株存活率、叶片细胞膜透性、SOD活性、Pro含量及MDA含量均呈显著差异.综合分析存活率及生理指标相对值的变化,初步得出供试品种的抗旱能力强弱依次为PJ 1>内糜5号>242>PJ 2>259>伊糜5号>248>247>PY 2>内糜9号>伊选黄麋>205.  相似文献   

9.
利用防雨旱棚,研究了水分胁迫下3个不同铃重基因型棉花不同部位内围果枝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两处理下,各品种不同部位棉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趋势,反映了棉花不同部位对水分胁迫适应能力的差异.干旱使各部位3个品种各铃期内围果枝叶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其中,下部果枝叶中大铃品种和小铃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的幅度大于中铃品种,各品种的中部果枝叶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比下部平缓,表明此部位果枝叶生理状态在棉铃发育过程中相对稳定.在水分胁迫下,各时期不同品种各部位果枝叶中脯氨酸含量均比对照增加;大铃品种各部位果枝叶在干旱胁迫下脯氨酸含量增加幅度小于中、小铃品种.不同部位果枝叶相比,干旱时脯氨酸含量增加幅度总体表现为:下部果枝叶>中部果枝叶>上部果枝叶.棉花品种存在着对干旱胁迫反应敏感程度不同的脯氨酸代谢调节机制,脯氨酸可以作为棉花抗旱性的参考性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0.
在人工控水条件下,研究了两个不同抗旱花生品种苗期水分胁迫处理对其抗衰老酶活性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鲁花1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日变化为双峰曲线,11:30达到第一个活性高峰,15:30达到第二个活性高峰。农大818 SOD活性13:30达到活高峰,P0D、CAT活性日变化为双峰曲线,11:30达到第一个高峰,15:30达到第二个高峰。农大818 SOD、POD活性显著高于鲁花11,中度水分胁迫处理活性显著高于轻度水分胁迫处理。苗期水分胁迫处理明显提高了两品种的抗衰老酶活性,农大818抗水分胁迫能力强于鲁花11。  相似文献   

11.
水稻种子芽期抗旱性与产量抗旱系数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3份水稻品种在浓度梯度(W/V)为0,5%、10%、15%,20%,25%,30%的PEG6000溶液胁迫下的发芽势、发芽率、最大胚根长、胚芽长、胚芽鞘长、根冠比和物质转运速率等9个萌发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筛选出15% PEG浓度为水稻萌芽期杭旱性鉴定浓度,相关性分析发现水稻的杭旱性与发芽率、胚根长、胚芽长、根干重、物质转运速率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作为杭旱性鉴定指标,芽期杭旱性鉴定结果与大田产量的抗旱系数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苗期抗旱性不能代表水稻的综合杭旱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不同烤烟品种在干旱胁迫下对体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贵州当前主栽烤烟品种抗旱性水平,通过盆栽控水处理在烤烟对水分最敏感的旺长期,模拟自然状态下的干旱胁迫环境对不同烤烟品种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不同烤烟品种体内POD、SOD、CAT等保护酶的活性发生了相应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烤烟的抗旱性能;干旱胁迫影响烤烟体内一些抗氧化酶活性,表现在叶片POD活性大幅度上升,较正常植株上升1.5~11个活力单位,增加幅度为10%~207%,SOD活性的变化与POD活性变化趋势相同,增加率为13.7%~80%,CAT活性也增加了2%~168%;干旱胁迫下不同烤烟品种叶片的脯氨酸含量都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幅为98%到383%;干旱胁迫下不同烤烟品种叶片MDA生成量较对照高,增加幅度20%~478%。干旱胁迫导致烤烟叶片电解质外渗值的增加,因而相对电导度增加,说明干旱胁迫破坏了生物膜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各品种伤害度在35%~68%之间。不同烤烟品种在干旱干旱胁迫下烟株生化指标抗旱能力表现有差异,各指标之间表现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13.
水分胁迫对春大豆叶片保护酶活性及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了水分胁迫对大豆叶片保护酶活性和相对含水率的影响,以3 个大豆品种‘黑农57’、‘改良168’、‘绥农26’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设置中度干旱、重度干旱和适宜水分处理。结果显示:(1)在适宜水分条件下,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相对电导率表现为降低的趋势。(2)各时期SOD和CAT活性为中度胁迫>重度胁迫>适宜水分,差异显著;各时期POD活性和苗期-盛花期的相对电导率为重度胁迫>中度胁迫>适宜水分,差异显著。(3)在干旱胁迫条件下,POD活性和SOD活性,‘黑农57’>‘改良168’>‘绥农26’;CAT活性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综上,在干旱胁迫下,春大豆叶片保护酶活性和相对电导率比在适宜水分下活性要高,体现了春大豆对干旱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4.
亚麻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处理亚麻幼苗,测定了叶片质膜相对透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保护酶SOD、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强度的增加,质膜相对透性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后降,脯氨酸出现了大量积累的现象。两种保护酶的活性变化不同,5%、10%PEG处理的SOD活性在胁迫初期大幅度升高之后不断下降,15%处理呈缓慢上升趋势。POD活性大体上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其中15%处理的POD活性变化波动较大。从本实验可以看出,亚麻幼苗对干旱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水分胁迫对糜子植株苗期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冯晓敏  张永清 《作物学报》2012,38(8):1513-1521
选取耐旱性不同的糜子品种陇糜4号(强抗旱)、晋黍7号(旱敏感)和5283黄(中等抗旱),采用盆栽控水试验,调查不同水分处理对糜子苗期主要性状和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分胁迫下各品种的株高、叶面积、根重、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均呈下降趋势,且陇糜4号的降幅小于5283黄和晋黍7号。(2)水分胁迫下,3个品种的固定荧光值(Fo)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值(qN)均显著增加,在重度胁迫后,陇糜4号、5283黄和晋黍7号的Fo值分别比对照增加24.6%﹑34%和40.8%,qN值分别增加0.956、1.083和2.183,且表现为旱敏感品种晋黍7号的增加幅度大于强抗旱品种陇糜4号;各品种的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II的潜在活性(Fv/Fo)、光化学猝灭系数(qP)值均因水分胁迫而降低。在中度和重度胁迫时,与正常灌水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降幅以晋黍7号>5283黄>陇糜4号。(3)各品种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胞间CO2浓度均因水分胁迫而下降,强抗旱品种陇糜4号各值的变化幅度均小于中等抗旱品种5283黄和旱敏感品种晋黍7号,表明陇糜4号的光合参数受水分胁迫的影响最小,较高的电子传递速率和较强的光能转化能力是陇糜4号适应干旱环境的重要生理特性。(4)水分胁迫导致糜子叶片对强光的敏感性增加,干旱和光抑制对光系统II造成的叠加伤害随干旱加重和品种抗旱性减弱而加剧,因此,对强光下的糜子幼苗应及时补水,以避免干旱和高光强的叠加伤害。  相似文献   

16.
PEG干旱胁迫对红三叶抗性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快速比较红三叶(Trifolium pretense)植株抗旱性,采用不同浓度PEG-6000溶液对4个野生红三叶材料和1个红三叶品种进行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处理,研究不同水分胁迫对各材料叶片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EG干旱胁迫处理下,巫溪红三叶叶片含水量降幅较低,20% PEG处理下与对照相比下降幅度为28.49%,叶片电导率均最低,为对照的2.78倍,MDA含量增幅较小,为对照的2.84倍,叶片细胞膜系统有较强的抗旱能力;而红三叶06-4叶片含水量降幅最大,在强度渗透胁迫下与对照相比下降幅度为35.32%,叶片电导率在20% PEG处理时为对照5.01倍,MDA含量增幅最大,为对照的4.24倍,其忍耐干旱的性能相对较弱。渗透胁迫下各品种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当PEG浓度为20%时,巫溪红三叶脯氨酸含量急剧上升,为对照的30.84倍。红三叶各材料的SOD活性在轻度干旱胁迫时均提高,胁迫程度增强时SOD活性下降。PEG胁迫导致红三叶各材料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细胞膜透性增大、MDA含量上升、脯氨酸含量增加而SOD活性下降,但4个材料和1个红三叶品种对应指标的变化幅度存在差异,巫溪红三叶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而‘红三叶06-4’抗旱性较弱。  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对春大豆根系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豆是需水较多的作物,明确阶段性干旱对大豆根系主要生理特性的影响,对于进行更好的水分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试验于2013年5月-10月以春大豆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测定V3期、R4期和R5期干旱条件下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大豆根系保护酶活性显著增加,其中SOD、CAT活性中度干旱处理重度干旱处理适宜水分处理,POD活性重度干旱处理中度干旱处理适宜水分处理,其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重度干旱处理SOD(除R5期外)、POD、CAT活性黑农57显著大于绥农26,适宜水分条件下品种间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对干旱比较敏感的粮食作物,不同品种应对干旱胁迫的能力存在差异。以6个普通玉米品种为材料,在北京市郊区大田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以灌溉处理为对照,分析干旱处理对不同玉米品种叶片光合速率(Pn)和抗氧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干旱处理下不同品种玉米Pn降低幅度为京农科728(15.63%)相似文献   

19.
 以5个不同颜色棉花品种为材料,通过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处理棉花种子,分别测定了发芽势、发芽率及POD活性、S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pH值模拟酸雨对5个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均有一定的影响,发芽势均高于各自的对照,发芽率均低于对照,且随着模拟酸雨酸性的增强而降低。POD和SOD活性的变化也有一定的规律,pH值从高到低,POD活性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SOD活性变化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表明模拟酸雨对棉花幼苗的细胞发生了实质损伤,其酶活性不可逆下降。5个品种幼苗也受一定的模拟酸雨胁迫,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有所增加,表明其对模拟酸雨胁迫的抵抗能力。结果显示酸雨对不同颜色棉花种子萌发与幼苗生理特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和危害。  相似文献   

20.
外源ABA对小麦抗旱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干旱胁迫下外源ABA对杭旱小麦品种晋麦47号不同生长阶段的杭旱性的效果。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外源ABA浸种能分别提高小麦种子发芽势211.99%、发芽率63.00%、相对发芽率62.87%,利于苗齐苗壮,增强发芽期杭旱性。苗期喷施ABA能促进幼苗生长,幼苗株高、茎叶干重、根干重分别显著提高12.74%,9.60%,13.00%,伤害率比对照降低11.51%。孕穗期喷施ABA,促进了光合作用,增强了抗旱能力,叶片相对含水率提高46.39%,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值极显著提高,增加产量9.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