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花生核心种质的主成分分析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576份中国花生全套核心种质为材料,对26个表型性状方面进行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花生资源在这26个性状方面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和丰富的多样性。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来看,前5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积贡献率达72.67%,叶片宽、种子宽、百果重和百果仁重对花生种质资源主成分1 贡献较大,表明在花生种质资源鉴定中,这些性状占有重要地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主茎高和主茎节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主茎高和主茎节数,叶片长与叶片宽,荚果宽与种子长、种子宽、百果重、百果仁重等呈显著正相关。这些相关性表明,测得相关性极显著的一对表型性状中的一个即可判断另一个性状的变异状况,减少了花生种质资源鉴定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为准确评价高油酸花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以34个阜花系列高油酸花生进行农艺性状及SSR位点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花生品种间主茎高、侧枝长、结果枝数、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差异显著,但是出米率差异较小,稳定在(70.34±0.78)%之间;采用56对引物对34个阜花系列高油酸花生品种(系)进行多态性分析,筛选出18对引物在这些种质间存在多态性,平均等位位点数为2.89个,Shannon’s信息指数分布在0.06~3.06之间,平均值为1.2,多态性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指数分布在0.33~0.91之间,平均值为0.66;34个高油酸花生相似系数分布在0.346~0.885之间,平均值为0.661;UPGMA(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s)聚类分析表明,所有阜花系列高油酸花生品种(系)分布在不同分枝上,遗传多样性程度较高。研究结果提高了SSR分子标记筛选的效率,也为阜花系列高油酸花生遗传多样性提供参考,为今后高油酸花生种质创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文心兰77份种质资源的28个表型性状进行测定与评价,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获得其表型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1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值达1.85,变化区间为1.36~2.07,其中数值最大为株幅(2.07);在7个质量形状中,除叶色性状外的其他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大于1,均值为1.23,最大表现为唇瓣颜色(1.79)。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数量性状之间关系复杂,大部分性状之间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筛选出4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4.079%,由蕊柱长、中萼宽、花枝长、花朵数量、侧萼长和宽、唇瓣宽7个表型特征向量组成。聚类分析表明,文心兰种质划分为5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的15个品种为小株型,适合作为办公室小盆花;第Ⅳ类群由30个品种组成,为农艺性状综合表现良好,较适合做鲜切花的品种。研究结果可为文心兰新品种的培育及杂交亲本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播期对花生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花生品种(冀花9号、冀花10号、冀花12号)、高油酸花生品种(冀花11号、冀花13号、冀花16号)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7个播种时期(4/25、5/6、5/16、5/26、6/6、6/15、6/26),研究不同播期对花生生长发育、产量指标和品质的影响,以期确定花生最佳播种时期,为集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冀花10号、冀花12号、冀花13号、冀花16号的农艺性状表现为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多;而冀花9号和冀花11号则表现为主茎矮、侧枝短、分枝少。6个花生品种荚果平均产量为4716.22 kg/hm2,籽仁平均产量为3469.52 kg/hm2。以籽仁产量最高的冀花12号(3541.99 kg/hm2)为对照,普通花生品种冀花9号、冀花10号减产0.35%~1.91%;高油酸花生品种冀花11号、冀花13号、冀花16号减产2.11%~5.54%。随播期的延后,各个播期的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指标基本遵循5/6-5/16 > 4/25 > 5/26-6/26的变化趋势。5/6-5/16播期的平均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分别5547.16 kg/hm2、4204.24 kg/hm2,油酸/亚油酸比值平均12.90。4/25播种,荚果和籽仁减产约5.16%,油亚比为14.61;5/26日播种,荚果和籽仁减产约9.05%,油亚比降低35.56%。晚于5/26播种,主茎高变矮7.40%~22.89%、侧枝长变短7.07%~24.89%、单株分枝数减少3.74%~9.70%、单株结果数降低4.59%~21.78%、百果重减少6.59%~27.94%、百仁重减少10.35%~32.33%、荚果减产17.97%~45.78%、籽仁减产21.80%~52.50%、油亚比降低50.57%~73.30%。综合考虑农艺性状、产量指标及品质优劣,河北省中南部地区露地平播花生的最适播期为5/6至5/16之间,最晚不应晚于5/26。  相似文献   

5.
花生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应用DPS统计软件对18个花生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的考种数据进行变异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主茎高、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单株荚果数变异系数较大。主茎高与侧枝长、百果重与百仁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荚果产量与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单株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均呈正相关,与出米率呈负相关。18个花生品系因参与聚类的性状组合不同而聚类结果各异,综合性状的聚类在D2=5.91水平下分为4大类,其中第一类(1号和13号品系)和第四类(8、11、18)表现良好,值得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引进花生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筛选可用于广东地区花生遗传改良的优异资源和高产品种,本研究对33份从国内收集的花生资源进行表型鉴定和在粤西地区的适应性初步评价。结果表明:13个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范围为4.80%~30.80%,13个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2.52~2.90,遗传多样性丰富。相关分析表明,多数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在2019年春、秋两个环境保持一致,部分性状间的相关性受环境因素影响。聚类分析可将33份资源划分为4个类群。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因子累计贡献率为82.19%,可以反映表型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通过表型性状综合评价筛选出10份综合排名超过全部本地对照品种的资源。适应性评价表明引种后种子长、百果重、百果仁重、百仁重和出仁率5个性状出现极显著下降,其中‘花育23’在2019年秋季的表现优于引种前,其余资源在这些性状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引进资源对早斑病和晚斑病抗性较弱,多数表现为感病;丛枝病发病鉴定表明共有19份资源感病,14份资源未见发病。研究结果可为引进资源在广东地区的利用和品种选育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拓宽棉花育种的遗传基础,在广泛收集国外种质资源的基础上,筛选优良种质资源作为育种亲本.以60份中亚地区引进的棉花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进行主要表型性状与纤维品质的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及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并以主要农艺性状为指标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 表明:叶色、株型、铃形等6个表型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42与11.32之间;在8个农艺产量性状中,单株铃数的变异系数最大(36.02%),第一果枝位节数(31.15%)和单铃重(29.89%)变异较为明显,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5.01%);在5个纤维品质性状中,伸长率的变异系数最大(16.99%),整齐度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1.95%),相较于农艺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较小.13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91 ~2.07,以整齐度指数最大(2.07),单铃重最小(0.91);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聚类分析表明60份材料可聚为五个类群,Ⅰ、Ⅱ类共有30份种质资源,其纤维品质性状较好、籽指较高,可作为改良棉纤维品质的杂交亲本来利用,Ⅲ、Ⅳ、Ⅴ类共有30份种质资源,其表现为高衣分、高果枝节位,但纤维品质一般.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51份江苏及国内外引进的裸大麦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表现,研究不同裸大麦种质在江苏沿江地区的丰产性和适应性,为江苏地区裸大麦品种的选择及选育提供参考。对51份种质资源的7个质量性状和9个数量性状进行考察测定,并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16个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不同裸大麦种质资源的单株穗数、单株产量、穗长、千粒质量、穗下节间长5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29.96%、27.23%、18.39%、18.10%和16.74%;16个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46,其中抽穗期、单株穗数、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单株产量、千粒质量及结实率8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1.8,表明51份裸大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裸大麦穗粒数与抽穗期、穗下节间长、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千粒质量与穗长及结实率、单株穗数与结实率、抽穗期与穗下节间长及每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抽穗期与结实率、单株穗数与每穗粒数、每穗粒数与千粒质量及结实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1)。主成分分析选取了前3个主成分,其主要与每穗粒...  相似文献   

9.
以480份花生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按照荚果形状将15个标准化的数据进行分组,取样比例按20%进行,采用欧式距离构建了96份核心种质资源。对构建的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的变异范围、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的表现进行分析,说明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的变异范围、均值基本相同,核心种质的变异系数除蛋白外,均高于原始种质;从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各性状的符合率来看,所有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达到90%以上,多样性指数的符合率平均在89.6%以上,最高符合率达到99.95%,遗传多样性丰富。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核心种质是有效的,能够代表原始种质。该构建策略为花生感官品质核心种质的高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巢式群体的5个组合的F2家系的荚果性状进行了遗传模式解析,以期了解巢式杂交群体的荚果性状遗传变异特点。结果表明,巢式杂交群体具有丰富的荚果性状的变异类型,荚果长、宽和百果重在5个组合中的最小值至最大值变异幅度分别为(14.30~22.09)mm~(38.36~45.12)mm、(7.06~10.47)mm~(17.13~22.74)mm和(62.41~94.38)g~(266.75~364.00)g。荚果长与荚果宽、荚果表面积、荚果表面周长、百果重的相关性均极显著,与荚果长宽比的相关性较小;荚果宽与荚果表面积、荚果表面周长、百果重存在正相关,与荚果长宽比存在负相关。不同杂交组合的不同果型性状的遗传模式均有差异,最佳遗传模型为两对主基因加性-显性模型和两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主基因遗传力22.79%~91.62%,不同群体中的基因效应值各不相同,表明多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的不同遗传效应以及遗传背景差异对荚果性状的影响。本研究为利用NAM群体开展荚果性状QTL定位及分子标记开发、为专用型花生新品种选育提供了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花生主要数量性状相关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花生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相关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结果枝数、饱果数的相关遗传力大于小区籽仁产量的遗传力;饱果数对小区籽仁产量的遗传变异贡献率最大;饱果数、百果重、出米率对小区籽仁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强。提示在花生高产育种中,应注重结果枝数、饱果数、百果重和出米率等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绿豆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26份绿豆种质资源的7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绿豆种质资源遗传变异丰富,节数和荚长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94,株高的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71。基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把26份种质分为4大组群,其中,第二组群的012-7这份种质的单株荚数和单株粒重是所有参试材料中最高的,属于丰产型种质,应作为绿豆杂交育种的亲本加以重点利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数理统计软件对12份橡胶草种质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份橡胶草种质主要农艺性状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叶片长、叶片宽、叶形指数、叶柄长变异系数均较大,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在1.86~1.99,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叶片长、叶缘类型与其它性状之间相关性较大,其中叶片长与叶片宽、叶形指数、叶柄长及叶缘类型均呈显著正相关;叶缘类型与叶片长、叶片宽、叶柄长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叶脉颜色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12份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综合评价发现,Ⅱ类群的3份材料(206-1、208-1、214-1)表现显著优于Ⅰ和Ⅲ类群,可作为橡胶草育种的优选材料。  相似文献   

14.
21个花生地方品种的数量性状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郭贵敏 《花生学报》2004,33(3):29-31,40
对贵州省21个花生地方品种和主要农艺性状的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数据的平均值进行性状比较、相关系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有效枝长、分枝数、单株荚果数、百果重、单株荚果产量变异系数较大,可用于杂交和选择育种,单株荚果产量与百果重、单株结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21个地方品种可分为3大类。  相似文献   

15.
郭贵敏 《花生学报》2003,32(Z1):162-165
以贵州省黔西南州21个花生地方品种和主要农艺性状的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数据的平均值作性状比较、相关系数的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有效枝长、分枝数、单株荚果数、百果重、单株荚果产量变异系数较大,可利用于杂交和选择育种单株荚果产量与百果重、单株结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21个地方品种可分为3大类.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育时期膜下滴灌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花生品种山花7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膜下滴灌对花生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促进花生植株生长,其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单株叶面积、生物量均大于CK;显著增加花生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a/b值;对百果重、百仁重、单株结果数、出米率、荚果和籽仁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花针期滴灌、花针期和结荚期滴灌两处理花生荚果和籽仁产量增产幅度均在7%以上,而结荚期滴灌荚果和籽仁产量增幅仅分别为3.61%和5.08%。膜下滴灌有利于促进花生的生长发育,提高花生产量,在花针期进行膜下滴灌补水,增产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抗青枯病花生资源的种子大小 及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123份不同类型的抗青枯病花生种质为材料,对荚果大小、种子大小、出仁率、蛋白质、含油量和脂肪 酸等性状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抗青枯病花生资源中,高油酸种质资源较多,这些资源的荚 果及种仁大小,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花生烯酸、山嵛酸含量性状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但是,高 含油量资源较少,而且在含油量、蛋白质含量和出仁率方面的遗传多样性不丰富。根据12个与种子品质相关性状 信息, 123份抗青枯病资源被分成2组5亚组13个品种群,这些品种(群)与已被广为利用的骨干抗病亲本协抗青 和台山三粒肉之间存在很大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8.
荚果相关性状是花生产量构成的重要成分。为解析花生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挖掘稳定存在的QTL,以荚果大小和重量存在显著差异的中花5号和ICGV 86699为亲本衍生的包含166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对3个荚果相关性状中荚果长、荚果宽在5个环境,百果重在6个环境下进行性状考察,并结合群体的基因分型数据进行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9个荚果长QTL、10个荚果宽QTL和12个百果重QTL。有10个QTL在多个环境被重复检测到,其中6个QTL在不同地点重复检测到,为稳定表达QTL,且稳定表达的QTL中5个(qPLB06.2、 qPLB06.3、qPWB06.2、qHPWB04.3、qHPWB06.3)在至少1个环境中贡献率超过10%。共发现5个QTL簇,其中位于 B06上的QTL簇Ⅳ和Ⅴ,均在多个环境下检测到稳定调控荚果长、荚果宽和百果重的QTL共定位,表明这些荚果相关性状具有明显的遗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对花生荚果与种仁性状进行评价,规范花生种质资源的概率分级。本研究以482份花生种质资源为材料,对花生荚果与种仁的15个主要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和概率分级。结果表明,除脂肪和蛋白变异系数在10%以下外,其余13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在15%以上,其中亚油酸的变异系数最大,达44.95%。从变异幅度来看,百果鲜质量最大,为62.70~303.50g;变异幅度最小的是蔗糖,为0.54%~5.92%;通过绘制频次图并经Kolmogorov-Smirnov检验表明,有7个性状符合正态分布,有5个性状去除拖尾部分,其主要部分仍遵循正态分布。而花生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未呈现正态分布,按照其实际分布进行分级。本研究为花生荚果与种仁性状的描述规范和数据化标准化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35份东北三省大豆资源的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等12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通过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进行了表型鉴定及基因型分类。结果表明,35份大豆资源表型变异较丰富,遗传多样性程度较高。根据主成分分析,筛选到4个主成分,进一步鉴定到10份优异种质。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分为4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