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小兴安岭森采伐对土壤侵蚀和河流泥沙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小兴安岭林区森林采伐对土壤侵蚀及河流泥沙量的影响,选择带岭实验人有性的采伐迹地为研究对象,按其不同坡度及地土壤的破坏程度进行了土壤侵蚀测定和调查;同时选择汤旺河下游干流的晨明站为河流泥沙量研究点。收集并分析了36a的泥沙资料,结果表明:小兴安岭原始红松休皆伐后,采伐迹地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现象,其中,俯材道、凋落物破坏处及陆坡地段,土壤侵较为严重。森林采伐可使一些地区的土壤侵蚀加剧,但  相似文献   

2.
森林采伐与造林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小兴安岭林区主要森林类型采伐后土壤水分物理性盾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森林采伐后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减小.土壤持水性能降低。其中.皆伐比释伐对土壤的影响太.且集材道土壤的破坏也最大。采伐后选择适当树种及时人工造林.有利于土壤的保护和改善.采伐迹地的撩荒则使土壤破坏加剧.  相似文献   

3.
生态恢复是指修复破坏生态系统的活动,其本质是依据生态理论,人为的克服或者消除妨碍生态系统发展的因子,使生态系统能够迅速的恢复。森林被采伐后留的迹地,如果不进行森林的恢复,那么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进而影响当地的气候和环境。本文从采伐迹地的概念以及采伐后,不同的树种造林的生产能力,概括出同一树种连载的使得生产能力低下,以及更换树种后的造林效果,并总结出采伐迹地森林恢复树种选择对国内大面积林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树种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杉木幼林地水土保持措施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建立28个径流小区,对杉木幼林地水土保持措施效果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杉木幼林地植被覆盖层的破坏是导致林地严重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迹地采伐剩余物具有较大的涵养水源功能.保留采伐剩余物的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及杉木×火力楠混交林迹地的土壤侵蚀量分别可比炼山迹地减少99.14%、98.80%和98.20%,在杉木炼山后及时间种绿肥可减少林地17.57%~52.25%的土壤侵蚀量,四种林地套种方式中以日本草×决明豆混播类型防治水土流失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5.
所谓次生林,简而言之,即为原始森林经过多次不合理采伐和严重破坏以后自然形成的森林。与原始林一起同属天然林,但它是在不合理的采伐、火灾、垦殖和过度放牧后,失去了原始林的森林环境,被其他各种次生群落所取代。人工林采伐迹地上栽培树种的萌生林、入侵树种形成的混交林也属次生林范畴。目前我国小兴安岭林区次生林分布范围广,种类繁多,其不仅是木材、薪炭材和林副产品的重要基地,而且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及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森林更新的生长周期很长。森林被采伐后,采伐迹地由於原有森林生态条件的破坏,地区小气候、土壤等环境因子的改变,形成了植被的演替。尤其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迹地杂草种类日益增加,长势日益茂盛。植被覆盖度、高度,根系盘结度、土壤坚实度等亦  相似文献   

7.
论采伐对迹地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探讨了森林采运与森林生态的辩证关系.并用美国学者Franklin的新林业学说看当代中国森林采运.将森林生态功能和木材生产功能结合起来,使两者协调发展.研究了采运作业对采伐迹地的影响以及采运作业造成的水土流失.指出了采运作业对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应控制在最低限度内,使林业从传统林业走向生态林业.同时也阐明了森林大量采伐带来的生态后果.  相似文献   

8.
根据小兴安岭气候条件和立地类型的特点,提出了采伐火烧迹地保土防冻更新造林技术。并阐明了更新造林的树种选择、整地方式、栽培技术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根据大兴安岭林区自然地理特点和采伐及火烧迹地的立地类型,提出了以天然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为主,人工更新为辅.在采伐后或火烧后的当年与次年及时进行更新的技术思路。通过技术的实施,加快了采伐及火烧迹地更新进度,调整了林分组成,提高了林木生长量,恢复了森林的多种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0.
西藏色季拉山林区近10年小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萍  潘刚  潘贵元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632-8634
利用西藏色季拉山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建站以来的森林小气候和采伐迹地小气候资料,对林内和采伐迹地的气温、地表温度和土壤温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无论是海拔3000 m所在地的河谷区,还是海拔3 800 m的林区,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河谷区气温年平均上升0.02℃,林内年平均气温升幅达1.10℃,采伐迹地年平均气温升幅1.00℃。对于地表温度和土壤温度,从2000~2006年,林内和采伐迹地也呈上升趋势,只是升温幅度较小。色季拉山林区9年平均降水量林内为685.4 mm,采伐迹地为1042.3 mm。采伐迹地9年平均年蒸发量为570.1 mm,但从2003~2006年,每年的年蒸发量都有所增加,年均增长33.5 mm。  相似文献   

11.
在流域坝系建设中,淤地坝的作用非常明显,主要有:拦泥保土,有效减少了入黄泥沙;淤地造田,提高粮食产量;提高黄土丘陵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解决了农民生活生产用水;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了农村经济;促进退耕,改善了生态环境;利于区域防洪减灾,保护沟道下游生产安全;以坝代桥,改善了交通条件.淤地坝是黄土高原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提出淤地坝在坝系建设中的不足和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定位研究喀斯特洼地不同森林类型的坡面径流和侵蚀量变化。[方法]在喀斯特洼地底部建立雨量观测点,分别在不同森林类型建立径流场,定时定位观测主要指标变化。地表径流量于降雨期间的每日8:00、20:00观测;雨量点观测参见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泥沙量测定:在测量蓄水池水位后,将池水搅拌均匀,用量筒取1 000 ml,过滤、烘干、称重,并换算成1次降雨产生的径流悬移质量。土壤取样与相关指标测定参照森林土壤分析方法进行。[结果]不同森林类型地表径流呈单峰型,为2 ~11月,其中6 ~7月间有低谷;径流系数呈双峰型,分别为2 ~5月、7 ~9月;径流变动系数呈三峰型,分别为3 ~4月、7 ~8月、9 ~11月;泥沙浓度呈单峰型,为3 ~5月;侵蚀模数呈双峰型,为3 ~5月、6 ~8月。随着林木生长和植被层结构的发育,径流量呈逐年降低的趋势。不同森林类型径流量同相应的泥沙浓度呈正相关,径流量同相应降雨量和蒸发量的正相关达显著水平,泥沙浓度同相应降雨量和蒸发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趋势性明显。通过地表径流量和侵蚀模数拟合分析发现石漠化加剧了地表径流的不均匀性,增加了地表径流量和侵蚀模数。幼林地表土的渗透性小于森林地,不同森林类型表土的渗透性大于底土层。[结论]该研究可为喀斯特地区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的生物管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水土流失现状和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岷江上游茂县,汶川一带的干旱河谷是优质苹果的生产区。目前该区水土流失极为严重。表现为:沟蚀强烈,片蚀普遍,滑坡频繁,泥石流时有发生,河谷底部风蚀作用强。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是:植被稀疏,河谷幽深,土层松散,乱砍滥伐与陡坡垦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湖南丘陵风化花岗岩区水土保持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保林的水文效应,并根据灰色系统原理,建立了水保林的蓄水量和蓄水效率的灰色数学模型;同时还阐述了水保林提高了林内空气湿度、削减延迟洪峰、减少河流含沙率和降低河床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草地坡面径流侵蚀产沙过程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恩德  崔崴  刘艳萍  李锦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212-12213,12215
[目的]研究草地坡面径流侵蚀产沙过程模拟试验。[方法]通过放水冲刷模拟试验对内蒙古自治区达茂旗草原土壤侵蚀特性进行系列分析,研究土壤侵蚀产沙过程和机理。[结果]变坡径流平均流速随径流量和坡度的增大呈波动趋势增加;坡面径流平均输沙率和平均剪切力均随流量的增加波动增加,随坡度的增加而呈抛物线形式变化,临界坡度值出现在25°左右,流量对输沙率的影响大于坡度因素的作用;坡面径流平均输沙率与平均剪切力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该研究为建立我国草原区土壤侵蚀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松辽流域山地丘陵地区水蚀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松辽流域山地丘陵地区水蚀图斑的调查,运用线性模型理论,研究了该流域山地丘陵地区水蚀灾害的影响因素,分析了流域内下垫面诸因素对土壤水蚀量的影响程度,并找出了其主导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土壤水蚀量下垫面的诸因子中,母岩特征、土壤类型、地貌类型、坡度、植被覆盖度与水蚀灾害的关系达显著水平,其中植被覆盖度及坡度是最显著的影响因子,起着主导作用。防止土壤水蚀应以生物措施为主,增加植被覆盖度是最有效的措施。坡度也是影响水蚀的关键因子,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的平原、台地、丘陵及低山区,应是防治土壤水蚀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计划烧除是森林预防火灾的重要措施之一。探究计划烧除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地土壤抗蚀性和抗冲性的影响,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以及优化林区计划烧除作业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以滇中高原云南松林计划烧除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计划烧除对云南松林土壤抗蚀性和抗冲性的影响。【结果】(1)周期性计划烧除后,土壤0~40 cm土层中粒径>2.00 mm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增加,粒径>2.00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减少,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和平均几何直径减小,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增大,抗蚀指数减小,40~60 cm土层中土壤抗蚀性指标无明显变化。(2)计划烧除后地表凋落物蓄积量减小,凋落物持水性能与拦蓄能力减弱,植物根系被烧毁。周期性计划烧除后凋落物和根系减少是林地内土壤抗冲系数减小的主要原因。【结论】计划烧除使土壤表层抗水蚀能力下降。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计划烧除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逐渐减小,火烧后地表凋落物和植被根系减少,抗冲性能减弱。图1表6参37  相似文献   

18.
郭学尧  代肖  周大迈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311-9313
[目的]揭示坡度对石灰岩坡面径流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坡度对石灰岩坡面产流过程和侵蚀过程的影响。[结果]在5°~25°范围内,石灰岩坡面径流总量和动态径流量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临界坡度接近或大于25°。径流泥沙含量也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同一坡度下泥沙含量在产流初期迅速达到峰值,随后的20 min内持续下降直至稳定。径流系数、径流深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该研究为建立石灰岩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和实现石灰岩区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秦巴山地和陇南山地水土流失及其生态防护原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秦巴山地和陇南山地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白龙江中游、嘉陵江上游和汉江源头地区滑坡、泥石流均很发育.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除基岩裂解严重,地形陡峻,暴雨频繁外,主要是植被破坏严重,大面积陡坡垦耕等人为原因造成的.当前在陡坡耕地不能完全退耕的情况下,可采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以森林为本底,以耕地、道路、沟渠、河流、村庄、塘堰等作为斑块,森林的面积应占到小流域面积的50~70以上,并将上述各种斑块镶嵌于本底之中,用森林将斑块包围起来.对易受侵蚀部位如山脊、小梁、道路、渠道、河流等的两侧应保留或营造50~250 m宽的防护  相似文献   

20.
李胜全  于晓丽  文枚  周杰兴  姬盼  杨健  江杰  傅灿 《安徽农业科学》2013,(7):3060-3062,3076
以RS和GIS技术为支撑,采用USLE模型,以ETM+为遥感数据源,结合降雨、植被、土壤类型及DEM等数据,提取相关因子,得到1999、2005和2010年元阳县的水土流失分等图。结果表明,元阳县流失区域主要分布于低海拔地区,集中分布于河流两岸。极强烈流失及剧烈流失主要发生在工矿用地和坡度大于35°的坡耕地。1999~2010年微度和轻度侵蚀区面积持续减少,年均减少2.60%,约57.03 km2。1999、2005、2010年中度以上侵蚀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36.53%、56.74%、62.57%,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结合元阳县水土流失空间变化特征,提出了加强林草植被建设、发展保护性农业耕作和加强执法力度,加大法制宣传教育,依法防止和控制新的水土流失等水土保持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