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河蟹育苗敌害生物的防治在河蟹幼体培育过程中,虽然严格要求清池和进水严密过滤,但仍不免会出现种种危害幼体的生物因子,并严重影响幼体的成活率,因此对于幼体生物敌害的防治,不能不引起重视。生物敌害主要有菱形海发藻、聚缩虫、水蜈蚣、华鳔蚤和摇纹幼虫等。一、菱...  相似文献   

2.
在河蟹幼体培育过程中,虽然严格要求清池和进水严密过滤,但仍不免会出现种种危害幼体的生物因子,严重影响幼体的成活率,因此对于幼体生物敌害的防治,不能不引起重视。生物敌害主要有菱形海发藻、聚缩虫、水蜈蚣、华鳔蚤和摇纹幼虫等。1菱形海发藻属浮游硅藻类羽纹藻目。其细胞以胶质相连成星状或锯齿状的群体,壳环面呈狭棒状,长30~116m,宽5~6m。这种藻分布极广,附生于蚤状幼体身上,迅速大量繁殖。凡严重附生海发藻的蚤状幼体,不得安宁,加之不能正常摄食,而导致幼体大批死亡。对海发藻的防治迄今尚无理想的办法,只…  相似文献   

3.
(9)育苗期主要病害防治  在幼体培育过程中,虽然严格要求清池和进水严密过滤,但仍不免会出现种种危害幼体安全的生物因子,并严重影响到幼体的成活率,因此对于幼体生物敌害的防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幼体敌害生物主要有拟阿脑虫、弧菌、丝状菌、聚缩虫、真菌类——链壶菌、菱形海发藻、华镖蚤、水蜈蚣、摇蚊幼虫、弹涂鱼等,现分述如下:  ①拟阿脑虫病  1996年春,辽宁沿海的东沟、庄河、瓦房店等地,在亲蟹的培育过程中出现了亲蟹大批死亡的现象,给育苗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经研究发现,是亲蟹受到纤毛虫侵袭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虾、蟹、贝幼体以及海水仔鱼的生物饵料,新月菱形藻和铲状菱形藻提供的必需脂肪酸主要是20∶5(n-3),杷夫藻提供的主要是22∶6(n-3),在本试验条件下既能使微藻快速生长,又能合成较多脂肪以及(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最适温度因藻种而异,新月菱形藻为20℃、铲状菱形藻为15℃、杷夫藻为20℃。  相似文献   

5.
云微型藻的筛选、培养和应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在贝类人工育苗中,幼体初期常用的饵料生物有扁藻、三角褐指藻、小新月菱形藻、牟氏角毛藻、湛江叉鞭金藻及底栖硅藻等。上述单细胞藻类的筛选及培养的成功,促进了贝类人工育苗工作的开展。为了筛选福建海区优良的微型藻种,笔者等于1979年在泥蚶、缢蛏繁殖季节,  相似文献   

6.
河蟹育苗期间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蟹育苗期间病害的防治工厂化河蟹育苗期间,因种种原因,幼体时常会感染病害,影响幼体成活率。防止幼体感染病害,幼体患病后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是河蟹人工育苗工作的重要环节。几年来,我们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出一些在河蟹育苗中有效防治病害的措施,现介绍如下,供...  相似文献   

7.
罗伟  宫相忠  高伟  夏云捷  张必达 《水产学报》2014,38(12):2018-2028
模拟萱藻育苗条件,以萱藻丝状体为材料,沙滤天然海水作为培养液,研究了光照强度[7.2~126.0μmol/(m2·s)]对萱藻孢子萌发、幼苗早期发育及附生藻类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本实验条件下,萱藻孢子萌发的适宜光强范围为27.0~72.0μmol/(m2·s)。其中,在45.0μmol/(m2·s)条件下,萱藻孢子萌发率较高,并在放散后的第16天萌发率达到(44.44%±11.00%);(2)在本实验条件下,萱藻幼苗早期生长的适宜光强范围为36.0~54.0μmol/(m2·s),其中45.0μmol/(m2·s)最适宜萱藻幼苗的生长,且附生藻类密度最低,孢子放散后第34天附生藻类密度为(38.4±0.6)×104个/cm2;(3)本研究共鉴定出附生藻类2门13属29种,主要优势种为碎片菱形藻、小伪菱形藻、艳绿颤藻、膨胀色球藻、耳形藻和新月菱形藻。其中碎片菱形藻在7.2~18.0μmol/(m2·s)条件下呈指数增长,而耳形藻与新月菱形藻在27.0~126.0μmol/(m2·s)条件下呈指数增长。研究表明,萱藻孢子萌发和幼苗早期发育的最佳光强为45.0μmol/(m2·s),且在萱藻育苗过程中应重点防治的附生藻类为耳形藻与新月菱形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河蟹育苗生产过程中,对于不具备单细胞藻类培养车间的育苗室,利用河蟹育苗池大规模培养新月菱形藻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河蟹养殖面 积的日趋增多,我省的河蟹青 苗业发展迅猛。但与此同时, 育苗生产中的病害发生也越来 越严重,给育苗业带来了重大 的经济损失。其中,弧菌的感 染是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其发 病快,死亡率高,使育苗工作 者束手无策。因此,如何科学 地认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弧 菌感染的发生已成为育苗工作 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从 河蟹育苗系统中发病幼体、致 病性弧菌、环境以及三者之间 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出发,探讨 了河蟹育苗中弧菌病的发生以 及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 一、发病幼体 感染弧菌的河蟹幼体一般 体色浑浊,摄…  相似文献   

10.
真菌感染是对虾育苗常发性疾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主要病原有:镰刀菌(Fusarium)、海壶菌(Haliphthoros sp)和链壶菌(Lagenidium sp),其中链壶菌的危害最严重,溞状幼体最敏感,其次是无节幼体和糠虾幼体,在水温26℃~32℃,染病后16h~24h,死亡率可达100%,生产试验显示制霉菌素对链壶菌的有效防治率为45%~90%;以藻抑菌的生态育苗方式,效果显著,虾苗健康,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1.
为抑制萱藻丝状体保存和扩增过程中出现的小伪菱形藻与碎片菱形藻的生长,本实验应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分别建立了丝状体与小伪菱形藻、丝状体与碎片菱形藻、丝状体与小伪菱形藻和碎片菱形藻的共培养体系,研究了1.00~4.00μg/mL二氧化锗(GeO_2)对共培养条件下丝状体生长发育及附生硅藻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处理萱藻丝状体和硅藻共培养体系的适宜GeO_2浓度为1.00~2.50μg/mL,各实验组14 d的硅藻抑制率均高于67.33%±5.18%,且丝状体生长发育良好,2.00μg/mL为最适浓度,此浓度下丝状体日均增长率最高,在各培养体系中均大于11.00%,且诱导后孢子囊枝比例和孢子囊直径分别为57.47%±5.31%和(24.55±1.01)μm,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2) 3.50和4.00μg/mL GeO_2虽对硅藻抑制效果更佳,但同时也会抑制丝状体生长和后期孢子囊的形成与发育,其中4.00μg/mL GeO_2可导致丝状体死亡;(3)碎片菱形藻较小伪菱形藻对GeO_2更敏感。实验14 d,各浓度GeO_2对碎片菱形藻的抑制率为(82.10%±2.40%)~(96.35%±0.79%),均高于同浓度GeO_2对小伪菱形藻的抑制率;同时在丝状体与小伪菱形藻和碎片菱形藻的共培养体系中,碎片菱形藻占硅藻比例随GeO_2浓度升高而相应下降。  相似文献   

12.
采用7种单胞藻饲育杂交海胆浮游幼体以研究其饵料效果。结果表明:简单角刺藻是最佳的饵料品种,牟 氏角毛藻稍次之,再次分别为:盐藻,湛江叉鞭金藻。而小新月菱形藻,扁藻,小球藻均不适合作为杂交海胆浮游幼体的 饵料。对优选出的几种饵料进行混合投喂时,则以简单角刺藻与盐藻混合的饵料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采用7种单胞藻饲育杂交海胆浮游幼体以研究其饵料效果。结果表明:简单角刺藻是最佳的饵料品种,牟氏角毛藻稍次之,再次分别为:盐藻,湛江叉鞭金藻。而小新月菱形藻,扁藻,小球藻均不适合作为杂交海胆浮游幼体的饵料。对优选出的几种饵料进行混合投喂时,则以简单角刺藻与盐藻混合的饵料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前,河蟹工厂化育苗技术日致成熟,但成本较高;而土池育苗具有成本低、收效高的特点,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经过几年的买践,我们总结出,河蟹土池育苗的投饵原则为:适时、适口、适量。能做到这三适,才能使河蟹幼体培育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具体方法是:育苗池在1个月前清池,消毒后,用60~80目筛绢严格过滤海水。1.植物性饵料要做到“先肥后清”(1)先肥阶段在河蟹幼体孵出前4~5天,每亩施化肥硝酸铵1.5公斤左右,同时接种事先培养好的单胞藻藻液于池中,这样,能证幼体田出后,马上就2能摄食到适的奉胞藻泪料。如果遇阴雨天…  相似文献   

15.
硅藻对鲍幼体着底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硅藻对鲍幼体着底和生长的影响日本水产大学大贝政治、广岛县水试若野真、兵库县水试长井敏研究表明,皱纹盘鲍幼体从浮游转着底时,因附着板上硅藻优势种不同,而出现着底数差别很大,且其后生长也有很大差异。附着硅藻为单一培养的卵形藻、聚生舟形藻、新月菱形藻。对照...  相似文献   

16.
单细胞藻类是多种水生动物幼体时期喜食的植物性饵料,在对虾、河蟹、海参、扇贝等人工育苗生产中均有应用。目前国内普遍采用开放式培养方法,所需接种量大,培养周期长,易污染,往往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新发展的几种封闭式或半封闭式培养方法,繁殖速度快,藻液浓度高,但设备较复杂。笔者曾结合对虾工厂化人工育苗生产,采用简易半封闭式培养设施进行了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的实验室驯化品系“小硅藻”的不同充气量、不同接种密度、不同容量的培养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光合细菌培育海湾扇贝幼体的生产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报告了光合细菌与湛江叉鞭金藻,新月菱形藻和扁藻混合使用,培育海湾扇贝幼体的试验结果。光合细菌与单胞藻混合投喂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纯使用单胞藻,同时光合细菌还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对虾、河蟹、贝类育苗中,离不开单胞藻的培养。本人根据多年的经验以新月菱形藻为例介绍在短期内大规模培养单胞藻的方法,以供参考。新月菱形藻对温度、盐度适应范围很广,在5~28℃,含盐量为18‰~615‰的范围内都能生长繁殖,最适光照强度为3000~8...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赣榆县水产研究所与赣榆县海带育苗场一起,于1983年首次利用紫菜等育苗设备进行工厂化培育河蟹苗,获得成功,共育成河蟹大眼幼体1,271.9万只。今年4月17日,在234立方米的育苗水体中,又育成体质健壮的河蟹大眼幼体1,481.35万只,计134.62斤,平均每立方水体育成大眼幼体6.83万只,其中18  相似文献   

20.
姜庆国  王渊源 《海洋渔业》1986,8(6):263-264
<正> 一、前言随着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培养浮游植物作为贝类、虾类、海参等经济动物早期幼体的饵料,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性。由于这些浮游植物一般都具有个体大小适宜、可在水中悬浮、营养价值高,不污染水质及容易大量培养。所以,在各种经济海产动物幼体培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已有用小新月菱形藻、中肋骨条藻、三角褐指藻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