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采棉与手采棉品质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立杰 《中国棉花》2013,40(5):16-19
 为分析比较机采棉与手采棉在品质上的差异,随机选取了1200对棉花公正检验的机采棉与手采棉样本,这些样本来自不同地区的10个棉花加工企业,每个企业各抽取120包机采棉与手采棉样本;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2组样本公正检验指标的差异。结果显示:机采棉与手采棉在品级、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反射率和黄度、断裂比强度等指标上确实存在显著差异,但除了色特征值指标及品级指标,2组样本在其他指标上处于相同等级;2组样本在马克隆值指标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的杂交棉产量经历10年徘徊,杂交棉育种遇到瓶颈;杂交制种面积和质量难以保证,制种成本逐年上升;杂交种市场混乱,同质化严重,种子质量良莠不齐;杂交棉种植密度过低.产量连续两年下降。常规棉产量与杂交棉相当,农民没有留种的习惯,具有推广的可行性。另外,常规棉具有用种成本低、稳产、容易增产且管理相对简单等特点,更符合棉花生产轻简化、机械化的趋势要求。杂交棉和常规棉并存、共同发展的状况会存在较长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植方式下转Bt基因棉对昆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了转Bt(Bacilusthuringiensis)基因棉在麦套夏播、麦套春播和单作三种种植条件下对昆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何种种植方式的棉田,棉铃虫均不再是主要害虫,而棉叶螨、棉蚜和棉蓟马上升为主要害虫,主要天敌的种类变化不大;三种种植方式以麦套春播棉田昆虫群落的稳定性最好,单作春棉次之,麦套夏棉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由于棉盲蝽发生较重,严重地影响了广大棉农植棉积极性。移栽地膜棉、露地移栽棉、直播地膜棉是目前主要栽培方式,其中移栽地膜棉兼有移栽棉和地膜棉的双重优势。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植棉效益,进行了移栽地膜棉优质、高产、简化配套技术探索,经过3年的试验示范认为,该技术省种、省膜、省工,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较常规移栽地膜棉省工30%-40%,增产15%-20%,每公顷产籽棉4900kg左右。  相似文献   

5.
不同密度对抗虫杂交棉棉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不同密度下湘杂棉8号棉叶生长发育的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时期单株叶面积随着密度的增大而战小,LAI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不同群体叶面积指数随生育期变化符合Logistic修正模型:y=b0/[1+exp(b1+b2x+b3x^2)]。不同密度下叶片的干物质积累及其日增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逐渐明显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即随着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6.
抗虫棉与常规棉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不同来源的转基因抗虫棉与国内常规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抗虫棉的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的变异幅度小于常规棉 ,果枝数、果节数、单株结铃数高于常规棉 ,而铃重、衣分、株高则低于常规棉 ,脱落数及脱落率高于常规棉 ,而结铃数的增加难以弥补衣分的降低 ,从而使抗虫棉虽有较高的子棉产量 ,但其皮棉产量却低于常规棉 ,减幅为4.2 8%。  相似文献   

7.
低酚棉品种浙棉9号和10号的主要性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酚棉新品种浙棉9号和浙棉10号均源于常规棉品种(系)与低酚棉品种(系),杂交选育而成,具有其母本的丰产性好,生产潜力大和父本的结构铃性强,铃子大等特点,不仅表现皮棉产量高,纤维品质好,而且表现棉子仁中脂肪,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高,适应于浙江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全面的描述棉花新品种邯棉6101的品种特性,对邯棉6101在国家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河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中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河北省和国家区域试验的结果平均),邯棉6101第一果枝节位6.5节、单株结铃数18.1个、单铃重6.3 g、籽指11.9g和衣分39.3%;枯萎病病指6.39,黄萎病病指21.7,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7 mm,断裂比强度32.8 eN/tex,马克隆值5.3,整齐度指数84.8%,纺纱均匀指数146;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4179.55 kg/hm2、1637.58 kg/hm2、1471.98 kg/hm2.邯棉6101具有品种特性表达稳定、抗病性突出、纤维品质优良以及高产稳产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测试分析了2019年度阿克苏地区抽检的130批次(机采棉57批次,手摘棉73批次)细绒棉的棉结和短纤维率,并将手摘棉和机采棉进行分类比较。手摘棉与机采棉平均每克纤维棉结数分别为194、240,平均每克籽屑棉结数分别为39、46,平均每克棉结数分别为234、286;12.7 mm短纤维率主要分布在8%~12%,手摘棉在该范围的占比为61%,机采棉仅为36.8%;16 mm短纤维率主要分布在12%~18%,手摘棉在该范围的占比为76.7%,机采棉仅为59.7%。可知,2019年度阿克苏地区手摘棉棉结数和短纤维率均优于机采棉。  相似文献   

10.
邢银田 《中国棉花》2008,35(11):42-44
测试分析了2019年度阿克苏地区抽检的130批次(机采棉57批次,手摘棉73批次)细绒棉的棉结和短纤维率,并将手摘棉和机采棉进行分类比较。手摘棉与机采棉平均每克纤维棉结数分别为194、240,平均每克籽屑棉结数分别为39、46,平均每克棉结数分别为234、286;12.7 mm短纤维率主要分布在8%~12%,手摘棉在该范围的占比为61%,机采棉仅为36.8%;16 mm短纤维率主要分布在12%~18%,手摘棉在该范围的占比为76.7%,机采棉仅为59.7%。可知,2019年度阿克苏地区手摘棉棉结数和短纤维率均优于机采棉。  相似文献   

11.
机采棉品种中棉所99001于2019年5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本文介绍了中棉所99001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纤维品质、抗性和栽培技术要点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海南黎锦的主要纺织原料巴西海岛棉在海南从野生转为的低密度栽培试验研究,介绍了巴西海岛棉的生物学特性,提出了一套从育苗到各时期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以期为巴西海岛棉大面积栽培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为黎锦纺织提供较多的原料。  相似文献   

13.
创棉519是由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选育,于2022年通过西北内陆棉区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早中熟常规棉花品种。该品种丰产性好,抗枯萎病。在介绍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的基础上,总结了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杂交棉与常规棉在江苏区试中的产量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1996~2006年期间江苏省杂交棉及常规棉区域试验资料,采用通径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杂交棉与常规棉在皮棉产量表现、产量构成因素的贡献率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棉的皮棉产量、单株结铃数、铃重均显著高于常规棉,衣分显著低于常规棉。杂交棉与常规棉产量构成因素对皮棉产量的贡献率顺序均为株铃数〉铃重〉衣分,但杂交棉各产量构成因素与皮棉产量的关系更密切,单株结铃数、铃重和衣分之间的偏相关关系也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中棉所9C01为转cry1Ab/cry1Ac基因抗棉铃虫早熟常规棉品种,2019―2021年参加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于2022年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据区域试验结果,该品种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枯萎病病情指数3.0,黄萎病病情指数17.3;生育期108 d,株高108.7 cm,第一果枝节位6.5,单株结铃17.1个,铃重6.7 g,衣分43.9%,籽指11.1 g,霜前花率93.3%,纤维品质达国家审定棉花品种Ⅱ型要求;2年籽棉单产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4.5%和5.6%。基于中棉所9C01在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表现,主要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转Bt基因棉卡那霉素田间快速检测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对转Bt基因棉对卡那霉素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不同浓度的反应及其与棉花抗虫性的关系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棉花顶部第2片叶为卡那霉素涂抹的最适宜叶,田问卡那霉素涂抹反应与室内抗性生测结果吻合率高,且不同时期结果一致。说明棉花田间抗卡那霉素反应能够准确检测转Bt基因抗虫棉,可以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的田间检测转Bt基因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棉新品种中棉所117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和种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有色棉杂交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个棕色纤维和4个绿色纤维的有色棉品种与5个常规白色棉配制11个杂交组合,研究有色棉的遗传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陆地棉有色纤维性状受不完全显性单基因控制.有色棉的绒长、衣分、铃重性状的遗传趋向亲本.色泽纤维颜色越深,越趋向有色棉亲本,反之,纤维颜色越浅,越趋向普通白色棉亲本.  相似文献   

19.
新疆南疆地区 中棉619无膜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年无膜棉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将适宜无膜种植的棉花品种(中棉619)、株行距配置、不同生育期栽培管理等各项栽培技术措施优化组装,提出了新疆南疆地区中棉619无膜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包括品种选择、种植模式(无膜)、各生育时期管理、催熟、收获等技术要素。  相似文献   

20.
中棉所9708是转单价基因抗虫常规棉品种,在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14 d,株高107.5 cm,单株结铃16.9个,衣分41.3%,籽指10.9 g;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Ⅱ型品种要求。2019年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品种生产试验中,666.7 m2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61.0 kg、112.0 kg和106.2 kg。主要介绍了中棉所970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