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氧化亚铁硫杆菌,通过氧化二价铁或还原态无机硫化物获得能量,在细胞内能合成磁性纳米颗粒。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氧化亚铁硫杆菌菌体进行分析。探讨了该菌的趋磁性以及不同铁源对菌体生长和磁小体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于9K培养基的细菌能够合成磁小体,单个细胞的磁小体数目大概为2个;干燥菌体和湿菌体都能被磁铁吸附;当有外加磁场时,细菌在半固体平板和光学显微镜下均可见趋磁性;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和磁小体合成的最佳铁源均为硫酸亚铁。  相似文献   

2.
净化SO_2气体的固定化微生物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淑文  杨迎冬  黄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284-12285
利用SO2气体对某污水处理厂氧化沟采集的微生物进行诱导驯化,得到以氧化亚铁硫杆菌为优势菌的脱硫菌,研究了该固定化微生物脱硫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性能。结果表明,固定化后的微生物对热、pH等的稳定性提高,对金属等有毒物质的毒性抵抗力增强。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从铜陵新桥矿区的高硫矿堆废水中分离一株嗜酸菌S t1,经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分子鉴定,确定其为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该菌株分别在含有FeSO4·7H2O、S0、黄铁矿石颗粒(FeS2)的9K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获得生长所需要的能量。结果嗜酸菌S t1对Fe2+氧化速率最快,培养到36h时溶液中44.1g·L-1 FeSO4·7H2O有95%被氧化;S0为能量底物的培养体系中,培养到26d时培养液中SO42-浓度达到2.2412 mg· mL-1,pH值降至1.18;黄铁矿石颗粒(FeS2)为能量底物的培养体系中,SO42-平均生成速率为1.3602 mmol·L-1·d-1,黄铁矿石颗粒氧化速率达到0.068mmol·d-1·g-1。  相似文献   

4.
异亮氨酸对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胞外多聚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生物冶金效率,研究了添加异亮氨酸对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胞外多聚物组分、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和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异亮氨酸的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周期明显缩短,Fe2+的耗尽时间缩短,培养后期Fe2+剩余量明显降低。最高菌密度提高17%,环境pH降低20.45%,胞外多聚物中蛋白质组分提高16.84%,多糖组分提高5.05%。培养时间为72h时,添加异亮氨酸的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菌液EPS吸附量为54.520 8μg·mL-1,比对照提高了44.05%。整个生长周期中,异亮氨酸对菌液中游离EPS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重金属富集植物生物法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实现其资源化利用,以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为材料,探究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T.f)在不同接种量和不同浓度底物添加剂(S0、Na2S2O_3、Fe SO4、Fe S和Fe0)条件下对黑麦草的腐蚀作用,通过扫描电镜进一步观察其对细胞壁的破坏情况。结果表明: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黑麦草具有较好的腐蚀作用,各接种量(5%~15%)之间差异较小,反应第10 d,10%接种量处理组中黑麦草的纤维素降解率达40.97%,半纤维素降解率达77.49%,木质素降解率达19.33%。投加底物添加剂后,氧化亚铁硫杆菌对纤维素降解率有明显提高。总体来看,添加14 g·L~(-1)的S0对黑麦草的降解效果较好,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达到81.31%、82.29%、26.02%,此条件下铀、铬、镉的浸出效率均较高。在氧化亚铁硫杆菌及底物添加剂的作用下,除Fe S、Fe0处理组外,其他各处理组的pH值均呈下降趋势,反应10 d后,pH值最低降至1.0左右,pH值的降低能有效提高半纤维素降解率,但与纤维素及木质素的降解率无明显关系。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黑麦草细胞壁有较强的破坏作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黑麦草具有很好的腐蚀效果,并且能充分利用底物添加剂提高黑麦草中纤维素降解率。后期需进一步考虑提高氧化亚铁硫杆菌对木质素的降解效率及黑麦草中重金属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6.
模拟条件下胶质芽孢杆菌对含钾矿物分解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土壤环境,研究了干燥、湿润和淹水条件对胶质芽孢杆菌降解钾长石和云母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湿润和淹水条件下,胶质芽孢杆菌在28℃,10d使钾长石和云母中的速效钾分别增加了226%和219%,而可溶性硅分别增加了169%和153%,但是干燥条件却无菌生长,因而均没变化.试验证明:胶质芽孢杆菌能有效提高土壤中速效钾...  相似文献   

7.
生物淋滤法对污泥中Zn Cu的去除效果及污泥养分损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序批式摇床培养,在污泥中分别接种10%的氧化亚铁硫杆菌菌液与氧化硫硫杆菌菌液,研究了不同菌种对生物淋滤法去除城市污泥中重金属Zn和Cu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亚铁硫杆菌能够较快速启动生物淋滤,使污泥系统中的Zn在第2d就有了97.8%的去除,并保持到结束;Cu在第4d有了37%的去除并持续升高。而氧化硫硫杆菌则在第6d才对Zn和Cu有了较好的去除。2种金属的溶出与pH值有一定的相关性,zn在pH值3.0~4,0时就有很高的去除率,而Cu在pH〈3.0时才有较好的去除。在去除重金属的同时,污泥中营养成分(TN、TP、TK、有机质)的损失也较高,特别是TP的损失量最高可达到70%。以氧化亚铁硫杆菌为优势的生物淋滤系统中污泥的营养损失大于氧化硫硫杆菌为优势的系统。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内淹水培养的方法,设置不同菌渣用量(0、1%和2%)配施尿素(0、0.03%),研究菌渣在淹水土壤环境下的矿化特征和对微量元素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第0天不同处理对土壤pH、Eh以及水溶性有机碳(WSOC)、氨态氮(NH_4~+-N)的影响不同,菌渣和尿素都能提高土壤pH,随着淹水培养时间的增加,各处理之间的差异变小,至60 d时各处理pH值在7.9~8.2。菌渣和尿素降低土壤初始(0 d)Eh值,在0~15 d不同处理变化复杂,但总体上随培养时间延长而下降,至30 d趋于稳定,到60 d时各处理Eh值在-160.5~-191.8 m V。土壤WSOC、NH_4~+-N含量随菌渣增施而升高。整个培养期中,WSOC含量前期变化复杂,在30 d后各处理都趋于下降,至60 d时CNF20处理的含量最高(95.3 mg·L~(-1)).与此相反,NH_4~+-N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不断上升,各处理均在第15天达最高值,至60 d时各处理含量接近(1.3~4.4 mg·L~(-1))。淹水处理有助于土壤中Fe、Mn、Cu、Zn其他形态向酸可提取态转化。淹水条件下施用菌渣对Fe、Mn和Cu具有钝化作用,对Zn的活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硫在旱地土和水稻土中氧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硫磺在旱地土和水稻土中的氧化特征。结果表明 :在培养 2 0~3 0d内硫磺的氧化速率最大 ,到 3 0d后基本达到稳定水平。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温度越高 ,氧化速率越大 ,3 0℃恒温条件下的氧化速率是 1 5℃恒温下的 2倍以上。湿润条件下的氧化速率比淹水条件下快近 2倍以上  相似文献   

10.
1株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分子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四川省攀枝花露天铁矿及煤矿的坑水和圬泥中分离出1株氧化亚铁硫杆菌pzh-1,用扫描电镜观察该菌的形态,对其生理生化特性、生长条件等进行了研究,且对该菌的16SrDNA序列进行分析并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菌的最佳生长条件为:初始pH值为2~2.5,温度为30~35℃,初始Fe2+浓度为9 g/L,接种量为10%;该菌短期保藏采用单蒸水悬浮细菌(pH6.8),在4℃保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