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初步统计,2016—2020年青海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990.14km2,为《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近期水土流失治理目标任务(6000km2)的1.33倍。“十三五”期间,青海省多举措加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力度,水土流失治理速度明显加快,初步实现由分散治理向规模治理、由防护型治理向开发型治理、由粗放型治理向集约型治理开发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晋西三川河流域,自1983年列为全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以来,坚持改 革,加强领导。创立和不断完善户包治理、专业队、劳动积累工等互为补充的组织 治理形式,改革投资办法,实行分类指导,以建设基本农田和发展经济林为突破口, 提高综合治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六年平均治理速度达到4.2%,累计治理面积 占到水土流失面积的42.2%,粮食总产提高54.6%,农民收入增长了3倍,近十年入黄 泥沙较前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土保持》1993,(6):13-16,40
全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之一的三川河流域,十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29km~2,累计治理度达到57.6%,平均治理速度4.1%,其中第一期71条重点小流域治理度达73.4%,年均治理速度5.6%。通过重点治理,全流域人均基本农田达到0.11hm~2,人均经济林0.055hm~2,生态环境初步改善,多种经营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每年以7.8%的速率递增,98.7%的贫困户脱贫,年均输入黄河的泥沙量较治理前减少50%以上,治理成效显著。并在实施治理中创造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领导经验。  相似文献   

4.
据调查,大同市目前33.3hm^2以上水保治理大户有155户,治理效益明显的大户有38户,治理大户的主要成效及经验是:增加了治理投资,加快了治理速度,提高了水土保持三个大效益;治理成果易于巩固,示范辐射作用强烈,促进了科技与生产结合,主要存在问题是技术服务欠缺,承包户相对少,资金支持渠道不畅,优惠政策不明确,今后应从提高认为,转变观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加强指导,搞好服务;加强监督,保障权利等方面入手推动水保大户发展。  相似文献   

5.
关于小流域治理难度系数的初步探讨何再龙,万岳东(安徽省岳西县水利电力局,246600)确定小流域治理的投资及治理速度,通常的办法是按其治理面积。例如,每治理1km2投资6~8万元;治理速度则是按规划的治理程度除以规划治理年限。这一概念性指标,对于各种...  相似文献   

6.
<正>水利部在山西省吕梁地区召开全国拍卖“四荒”使用权、加快治理水土流失现场经验交流会,非常必要.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和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关于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重要批示,促进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一次重要会议.我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意义十分重大.拍卖“四荒”资源使用权是加快治理水土流失步伐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增加水土保持投入,加快治理速度,提高治理质量,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的路子.  相似文献   

7.
于都属南方丘陵山区县,1989年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山地面积的50.7%,乡村水土流失是头号生态环境问题。1993年被列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县后,于都大规模连片营造水保林草、开发果业、开展崩岗治理、开发水保旅游资源、建设庭园水保农庄、治理乡村水土流失,取得了显著成效,水保治理在建设美丽乡村中的作用与成效明显。介绍了于都县乡村水保治理的成效和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8.
郝台子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被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辽宁省大凌河流域凌河源项目。该流域2008年5月开工建设,2012年8月底工程建设完工。经过5 a的综合治理,共完成治理面积1 450 hm~2,共修筑谷坊53座,修作业路9.80 km。共动用土石方51.8万m~3,投入人工14.7万工日。栽植树苗99.14万株。小流域经过综合、连续和规模治理,基础效益良好,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明显提高,生态效益明显改善,达到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等预期目标,为我们今后治理水土流失起到了示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1980年4月水利部在山西省吉县召开的13省、区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座谈会上,明确了小流域的概念和标准,提出了我国水土保持要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的要求。从此,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很快地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经验,促成了规模治理,显示了整体效益,加快了治理速度,在小流域治理内涵上也得到了不断地深化。1984年以来,水利部有关领导同志又先后提出:把小流域建设成为发展商品生产的基地,寓经济效益于治理措施之中;措施配置和发展方向要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吻合,突出经济效益;小流域治理要向“高、深、细”发展;并制定了“水土保持小流域管理办法”,使小流域治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小流域治理如何向“高、深、细”发展,这是当前小流域治理深化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根据这几年小流域治理经验和10年试点实践,提出了“高、深、细”的应有内容。供同志们深入探讨,以把小流域治理水平再推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
据78条重点小流域验收资料分析,不同类型区的治理难度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土石山区>风沙区>河源梁墹区。各类型区以基本农田为骨架,以水土保持林为主体,土石山区和风沙区水保林面积占到80%。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土石山区是以建设基本农田起步,河源梁墹区和风沙区是以发展牧业和林副产品为突破口。通过综合治理,各类型区经济都有快速增长,但到本世纪末还难以实现小康。必须把小流域治理引向商品经济大道,加快小流域治理由防护型向开发型治理的转变速度。  相似文献   

11.
论水土保持后治理与持续治理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水土保持后治理是指对已经治理后的水土资源的进一步治理、保护、开发与利用。水土保持持续治理是指按照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开展的持续治理过程。它应遵循可持续性、经济性、综合性的治理原则 ,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建设、庭园环境治理、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不断促进水土保持事业向前发展。并提出了“粮草下川入沟 ,果树上岔入田 ,沟道淤泥蓄水 ,荒山封禁轮牧”的黄土高原治理方略  相似文献   

12.
风电场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5年来,世界风能市场每年都以40%的速度在增长。风电的优势在于发电能力每增加1倍,成本就下降15%。与大多数开发建设项目相似,风电场的建设也会对环境产生一些影响,如对地表的扰动破坏及水土流失的发生,这种影响相比于火力发电还是比较轻微的,并且通过积极的预防与治理这种影响是可以减轻甚至避免的。结合对辽宁省内已建、在建风电场的调查研究,分析了风电场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特点,并参考水土流失治理比较成功的风电场工程,归纳了一些在风电场建设时比较可行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介绍了罗马尼亚土壤侵蚀的程度和类型;作物对土壤侵蚀速度的影响;土壤侵蚀治理的方法;土壤侵蚀治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试论石质山区沟壑治理开发利用模式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水土流失治理的现存问题是沟壑治理开发严重滞后于坡面治理。传统的、单纯水土保持功能型沟壑治理模式 ,不能满足人们日益追求的最佳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愿望 ,而制约着治理速度及效益的充分发挥。鉴于国内外沟壑治理经验 ,根据石质山区自然特点 ,提出“取山石 ,梯筑堰 ,低自流 ,高提灌 ,河靠边 ,路上岸 ,坝上建涵通两岸 ,顺坝筑路连主线 ,农林果禽游齐发展”的指导思想 ,研究探索沟壑治理新模式 ,并在全市推广应用。实践证明 :方法得当 ,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5.
对严重退化红壤地经过封禁管理的马尾松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封禁管理的马尾松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均大大高于未治理的对照地,治理效果较为显著。封禁管理的马尾松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特点是治理后4~11a生长速度最快,其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均在此期间达到最大值,11a后,生长速度开始下降;而单株材积(去皮)总生长量初期增长较慢,后期增长较快,单株材积(去皮)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也在11a后有下降趋势,但单株材积仍未达到数量成熟龄。这种生长过程说明初期的治理措施在治理2~3a后,马尾松才表现出明显的生长效益,而10a后,马尾松的生长基本靠已恢复一定功能的生态系统来维持,但地力仍然较为贫瘠,生长量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临汾市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71%,大多数山区土地贫瘠,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贫困。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贫穷落后状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重点流域治理为龙头,以建设大流域示范区与示范户为重点,积极推进由人工治理向生态自我修复转变,小流域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文章介绍了主要经验及其成效。  相似文献   

17.
朝阳县地处内蒙古东部科尔沁沙地的南缘,土地脊薄,生态脆弱,是全国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县之一。经过近30 a的艰苦奋斗,全县的"四荒"面积得到基本治理,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坡耕地治理的速度还远远落后于"四荒"的治理速度,坡耕地治理是水土流失治理的薄弱环节与难点,严重制约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为解决坡耕地治理存在的问题,朝阳县从"十二五"开始,偿试"坡耕地规模化治理,梯田集约化开发利用"的路子,现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其治理方式在流域综合治理中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正> 1997年6月,姜春云副总理在实地考察了榆林和延安市水土流失治理、生态农业建设情况后,撰写了《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分别对此作了重要批示,从历史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十五年初见成效,三十年大见成效”的奋斗目标.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的重要批示,以及全国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现场经验交流会在陕北召开,既是对我市水保工作的充分肯定,同时也给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实现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提出的奋斗目标,延安市项目区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将项目建设推向深入.1 增强六个意识,转变思想观念1.1 增强治理水土流失的战略意识要深刻认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这项宏伟工程的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从搞好水土流失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的高度,从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延安政治地位、提高延安知名度的角度,从防灾减灾、使群众尽快脱贫致富的角度,重新认识搞好项目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坚定大搞水土流失治理的决心和信心.这不仅关系我国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富裕、农村的繁荣,而且关系整个经济、社会的持续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沟壑治理措施及其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面蚀和沟蚀两个主要方面 ,危害都十分严重 ,要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 ,必须坡沟兼治 ,综合治理。根据黄土高原的特点 ,在抓紧坡面治理的同时 ,应加大沟壑库坝建设速度。根据量入为出的原则 ,沟壑坝系工程建设事业应首先快速发展 ,以促进面上综合治理 ,使投资效果更好 ,提高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东南部水土流失区的开发型治理及其效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艳生  梁音  刘柏根 《土壤》1996,28(4):194-197
水土消失区的开发型治理是将水土流失治理与种植养殖、产品加工和流通、水土资源开发及环境建设相结合,其治理原则是: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块实施、多方承包、资金自筹,提供优惠,效益归己。本文还对治理实施程序、植被结构和效益进行了讨论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