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人诗画与中国文人园林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其创造都均为士大夫文人,他们有共同的审美思想和艺术情趣。文人园林在其设计和建造中多借用诗画的理论,在题材的选择和艺术表现中强调"师法自然",借景抒情,抒发文人情怀。文章通过对宋代文人诗画与造园艺术融合的初探,对文人园林中产生的"诗画意境"剖析,从而产生对当今园林规划设计的思考,即如何将古典园林中诗画的情趣与意境的营造融入现代造园中,继而产生对中国传统园林精髓的继承与发扬的深思。  相似文献   

2.
宋代出现了大量艺术价值很高的文人园林,在当时没有形成关于园林营造的论著历史背景下,对宋代的画论有关园林营造的解读显得尤为重要。北宋画家郭熙所著山水画论《林泉高致》在中国绘画理论史上有极高理论研究价值。希望通过对画论中有关园林营造的解读,能对现代园林设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吴海敏 《中国果树》2021,(1):I0002-I0002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一句出自中国古典园林专著《园冶》,一语道破中国古典园林最高审美范式—园林意境的营造。我国古代并没有专职建筑师,园林规划多出自文人之手,因而文人在进行园林规划时,便将其审美意趣、情志一并投入其中。漫步园林可感受自然之美,复又触景生情,品悟出园林主人隐于山水秀石中的脉脉情怀。借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江南园林在我国古典园林中独领风骚,学者曹林娣通过对苏州、上海等地的园林加以考察,借此解读我国古典园林文化,结集《园庭信步—中国古典园林文化解读》一书。  相似文献   

4.
古典园林是指以我国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为代表的山水园林形式。古典园林对于景物、景色的营造非常之讲究,除了植物、水景之外,石景也是古典园林当中的一大特色,其往往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可以给人带来别样的审美感受。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相关工作经验与学习、了解,主要对我国古典园林中的石景营造艺术进行了分析,以期能为我们今天的古典园林建设与审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胡珩  沈守云  温婕 《广西园艺》2008,19(1):35-37
试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的根源与文人思想的理论变迁以及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哲学内涵简要论述,结合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分析文人思想对其的影响,并提炼其中所蕴含的文人思想所表达的设计理念,给予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唐义  郑文俊 《广西园艺》2009,20(3):43-44
自计成的《园冶》和文震亨的《长物志》以来,无数的先辈们均对造园手法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在我国古典园林史上占据了很大的篇幅,但岭南园林同样以其特有的造园艺术形式占据着一席之地。本文以岭南名园——桂林雁山园为例,深入解读其造园艺术。  相似文献   

7.
侯禹升 《现代园艺》2021,(3):158-160
元代艺术家倪瓒是位极其特殊的人物,他集宋元艺术之大成,又承上启下。他几乎是幽绝空寂的代名词。元代以降,倪瓒的作品受到明代以吴门画派为代表的艺术家、达官显贵甚至市井百姓的拥赞,对当时的社会风尚与艺术品位影响颇深。苏州文人园林在明代前期经历了沉寂、复兴,在中期达到鼎盛,文人园林作为三维空间的文人画,并且大多园林由文人画家直接参与设计。因此,从倪瓒山水美学视角重视明代前中期文人园林,将会引发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王艳 《现代园艺》2014,(16):137-138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以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高度的艺术成就闻名于世,特别是古典园林中的空间造型艺术堪称精湛,对现今园林设计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指导意义。本文先分析古典园林空间布局的类型,对其空间营造策略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宋人李格非在《洛阳名园记》中写道:园圃之兴废,洛阳盛衰之候也。意思是:园林的兴盛与荒废,便是洛阳繁盛与衰败的预兆。由此,在清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中,园林兴废交替极大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思考了江南园林作为文人审美情趣体现的文化意义,探索了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文人园林的兴与废及其雅和俗之间所对应的微妙的关系——从"隐于园"到"娱于园",以及文人之"雅"和市井之"俗"之间的天平,在渐渐失衡中所表现出的造园理念和艺术创作倾向与变化。总结分析了在古典园林面向大众彻底世俗化的今天,把握好雅与俗之间关联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竹文化历史悠久,竹子在园林中应用广泛。基于竹元素在饮食、文学、工艺、建筑4个方面的文化意蕴,分别从诗情、画意、音韵3个层面揭示古典园林中竹文化的深刻内涵,探讨了古典园林中竹景的营造艺术。现代园林设计应该借鉴和发扬古典园林中竹子造景的一些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天人合一"为生态设计的主要哲学思想基础,以《园冶》、《长物志》和《闲情偶寄》为主要设计理论基础,结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实例,从园林选址、园林山水、园林植物、园林建筑4个方面探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生态设计,以期对现代景观设计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宋朝在中国园林史上,承接中唐以来的发展,进入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内容和形式已基本稳定,造园的技艺与艺术达到了历来的最高水平。今天,我们依然能从宋代汲取到社会精神文化发展的养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园林是源于老庄哲学,在崇尚自然思想的支撑与影响下产生的,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私家园林,植物都是构成园林意境空间必不可少的要素。本文立足于对江南私家园林植物配置进行分析和总结,归纳其配置特点和文化意境,挖掘江南私家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和文化内涵,希望结合时代特征发挥其积极的借鉴作用,运用到现代设计中,进一步丰富和提升现代园林绿化空间营造方式。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背景下,对于文人园林的审美正逐步回归,在景观设计过程中,重视地域文化与文人情趣,寻求现代文人园林的答案。以深圳宏发会所项目为例,通过分析研究,阐释当代文人园林的本质,说明其时代性的内涵,为现代文人园林的发展探索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始建于16世纪初的拙政园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建园之初,文徵明曾多次作有拙政园图。从文氏《王氏拙政园记》和《拙政园卅一图》探析明代拙政园的原貌,可以了解到明代江南文人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和"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深邃意境。对当代园林景观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多种多样,古典园林就是承载了其丰富内涵的一种,凝聚了数千年来中国人的智慧,承载了中华传统美学的丰富内涵,在其中可以体会到无限的诗情画意,而其诗情画意中的美学内涵就是通过丰富的景观营造手法来体现.声景作为虚景的一种,蕴含着中国古典哲学以及传统美学思想,不仅仅在古典园林中被广泛应用,而且也被现代景观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瑰宝,古典园林的艺术一直深深影响着现代景观设计,尤其是现代景观设计的原则与内涵中无不渗透着古典园林的印记。本文从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入手结合分析,以自然观营造和意境营造为主要论述方面,深入探究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它不仅体现了自然山水的优美姿态,又涵盖了古典建筑艺术、花木种植、叠山理水及文学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自然美与艺术美高度统一。意境的营造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9.
陈志元 《现代园艺》2014,(8):143-144
历史上,中国古典园林曾无比辉煌,东方园林乃至世界园林都曾经受到中国园林的深远影响,也曾掀起过一股"中国热"。任何事物都逃脱不了发展的必然规律:萌芽——发展——繁荣——稳定——衰落,中国园林也同样如此。如今能看到的尚且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作品大都是晚清以后兴建。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社会急剧变革,新旧文化激烈碰撞,中国古典园林因其封闭、服务少数人、工艺繁琐、造价昂贵等特征显得越发不适应这个时代。如何从古典园林中提炼出造园之精髓,并符合现代大众的审美和需求是我们中国当代景观设计师亟需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借鉴日本园林,通过一些案例探讨当代新中式园林的基本营造手法,挖掘古典园林营造的内在规律,探索出一条适应于当代的中国园林之路。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中,唐代园林在性质和功能上与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比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此时期出现的园林别业,是唐代文人、士大夫的私家园林住宅,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建设典范和私家园林发展的阶段性案例。在此文中通过对《庐山草堂记》和《辋川集》的简要分析来阐述唐代园林别业的造园特点与园林意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