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采摘时间鲜芍药花精油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为适时采收、合理开发及利用芍药花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日出前(06:00-07:00)和下午(17:00-18:00)采摘的芍药花精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测定质量浓度为20,50,100,150和200μg/mL芍药花精油溶液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及对亚油酸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结果】从采摘于日出前的芍药花精油中共鉴定出35种化学组分,占精油总量的98.85%,主要成分为正二十五烷(21.14%)、正二十九烷(10.52%)、正二十三烷(9.30%)、棕榈酸(9.14%)、亚油酸(8.43%)、正二十四烷(6.74%)、3-十二烷基-2,5-呋喃二酮(4.13%)、正二十一烷(3.58%)、金合欢基丙酮(3.45%)、正二十六烷(3.21%)、香叶基芳樟醇(2.78%)等。从采摘于日出后经日晒的芍药花精油中共鉴定出27种化学组分,占精油总量的98.10%,主要成分为正二十五烷(22.54%)、棕榈酸(11.81%)、正二十七烷(10.27%)、正二十三烷(8.28%)、六氢金合欢基丙酮(8.80%)、金合欢基丙酮(7.35%)、正二十四烷(6.07%)、正二十六烷(3.96%)、正二十一烷(3.90%)、β-4,8,13-杜法三烯-1,3-二醇(3.40%)等。精油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芍药花精油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同时对亚油酸脂质过氧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体外抗氧化作用随着精油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结论】芍药花精油化学成分较丰富,且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在食品香料和医药方面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墨兰‘迎春素’作为原料制作墨兰精油,优化提取工艺以提高墨兰精油得率,并分析精油成分。【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墨兰精油的提取条件,研究不同有机溶剂、料液比、超声提取时间和超声提取温度对墨兰精油得率的影响;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精油化学组分进行分析。【结果】乙醇提取的墨兰精油颜色透亮,墨兰的特征香味浓郁,风味佳;最佳提取条件为:以95%乙醇作为萃取剂,料液比1∶9(g/mL),超声提取温度45℃,超声提取时间35 min,在此条件下墨兰精油得率为2.96%。提取的‘迎春素’墨兰精油中共检测出醛类、醇类、芳香族类、酮类、烷烃类、烯烃类、羧酸类、酯类、其他类等9大类78种化合物,其中含量较高的化学成分有棕榈酸(17.37%)、壬醛(10.57%)、正十五烷酸(8.69%)、二十四烷(4.65%)、合金欢醇(4.03%)等。【结论】采用乙醇提取获得的墨兰精油品质较好,通过优化超声波辅助萃取法中的工艺条件料液比、超声提取时间和超声提取温度可提高墨兰精油得率。墨兰‘迎春素’精油主要成分为棕榈酸、壬醛、正十五烷酸、二十四烷和合金欢醇等物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烘干的铁皮石斛原球茎和花挥发性成分,利用GC-MS技术测定了65℃烘干后提取的原球茎和花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原球茎和花分别鉴定出58、59种成分,包括醛类、有机酸类、醇类、酮类、酯类、烷烃类、烯烃类等,共有成分24种。原球茎和花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均以有机酸类最高,相对含量分别为22.43%和22.39%。原球茎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正十六酸(14.72%)、己醛(8.67%)、十五烷酸(6.95%)、2-戊基-呋喃(4.70%)、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4.57%)、庚烷醛(4.24%)、芳樟醇(3.57%)、2-甲基二十烷(3.22%)、桑柏醇(3.03%)和植醇(2.67%),占挥发油总量的56.34%。花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正十六酸(10.85%),2,3-脱氢-1,8-桉叶素(7.20%)、十五烷酸(6.30%)、β-异佛尔酮(4.73%)、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3.39%)、四乙二醇(2.98%)、己醛(2.93%)、十四烷酸(2.92%)、9,12,15-十八碳三烯酸甲酯(2.88%)和α-异佛尔酮(2.35%),占挥发油总量的46.53%。  相似文献   

4.
采用GC-MS法,研究了金银花中挥发性及半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对其在烟草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卷烟工业加香加料提供理论依据。金银花中的挥发性及半挥发性成分主要有醛类、醇类、酮类、羧酸类、烷烃、烯烃等,其中含量较高的有:n-十六烷酸(15.75%),新植二烯(4.3%),油酸(2.211%),二十烷(2.014%),3-己烯醛-1-醇(1.769%),二十一烷(1.252%),十七烷(1.023%),α-松油醇(1.007%)。新植二烯、油酸等是卷烟中的重要致香成分,对改善卷烟抽吸品质有促进作用,而新植二烯、油酸在金银花中的含量相对较高,因此,可将金银花提取物作为卷烟加香加料的来源,提高卷烟香气。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油梨果肉和种子精油成分及其含量的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油梨果肉和种子中的精油成分和含量进行检测与鉴定。结果表明:油梨果肉和种子中共检测出30种精油成分,果肉和种子中分别检测到21种和11种。果肉精油成分主要以萜烯类和醇类为主,分别占总含量的46.90%和20.51%;种子精油成分主要以酸类和醇类为主,分别占总含量的58.87%和19.01%。β-石竹烯、香叶基香叶醇、反,反-西基乙酸和顺9,反12-十四烷二烯乙酸酯是果肉和种子中含量较高的精油成分,但其对2个组织精油成分的贡献率不同。油梨果肉和种子精油成分及其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珍稀油料树种琴叶风吹楠种子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双版纳采集并且经过风干处理的琴叶风吹楠种子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脂,测定种仁含油率,并对所提取的油脂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其中的脂肪酸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34株琴叶风吹楠种子种仁舍油率为52.48%~71.09%,平均62.97%,属高含油量种子,不同单株间含油率存在极显著差异;种子油中含有17种脂肪酸,含量较高的几种酸分别是十四烷酸(70.19%)、十四碳烯酸(20.37%)、十八碳烯酸(3.95%)、十六烷酸(2.30%)、十八碳二烯酸(1.20%)、十二烷酸(0.63%),其他酸含量极低.油脂中饱和脂肪酸占73.51%,远高于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是一种良好的工业原料植物.不同单株间含油量及成分存在差异,有望从中选出含油率高、特定成分高的单株.  相似文献   

7.
采用索氏提取仪对天竺葵花瓣中的精油进行萃取,并用GC/MS联用仪对其有效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天竺葵花瓣精油中含量较高的几种成分为正二十四烷、1-十九烯、γ-谷甾醇、二十七烷、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含量依次为12.43%、8.70%、5.62%、5.59%、5.19%。其他成分虽然含量不高,但均为天竺葵花瓣精油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GC-MS法分析天竺葵叶片精油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竺葵是精油含量较高的一种植物,本研究采用索氏提取仪对天竺葵叶片中的精油进行萃取,并用GC-MS联用仪对其有效成分进行测定。共鉴定出23种成分,占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79.44%。天竺葵叶中主要含精油成分有二十二烷、维生素E、二十一烷、γ-谷甾醇等,含量分别占精油总量的16.86%、8.81%、10.75%、7.20%。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籽中挥发油的组成及含量,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喜树籽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GC-MS)获得其总离子流图,对各个色谱峰进行了定性,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共鉴定了24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Z,Z)-9,12-十烷二烯酸(57.59%),9,12,15-十八烷三烯酸甲酯(8.65%),十八烷酸(6.56%),正十六烷酸(6.52%),β-谷甾醇(3.93%),(Z,Z)-9,12-十八烷二烯酸甲酯(2.25%),其中还有少量桦木醇(0.50%);揭示了喜树籽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0.
提取江苏产水蜈蚣精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分别进行卷烟加香试验。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水蜈蚣全草的精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采用感官评吸法评价其在卷烟中的加香效果。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产水蜈蚣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α-石竹烯、氧化石竹烯、3,7,11,15-四甲基-2,6,10,14-十六烷四烯-1-醇、1,5,5,8-四甲基-12-氧杂双环[9.1.0]十二烷-3,7-二烯、十六酸、六氢金合欢基丙酮、β-石竹烯和植醇。水蜈蚣精油能有效提高卷烟的香气量和香气浓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3种花色文冠果花精油化学组成,探究精油中化合物构成的异同。  方法  以白色、粉色、紫色3种花色的文冠果花瓣为原料,提取得到文冠果花精油,利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精油的成分进行分析。  结果  不同颜色的文冠果花精油得率在0.042%~0.050%之间,得率较高的是白色花,为(0.048 ± 0.002)%。3种花色精油中共检测到96种化合物,其中白色花精油检测到的62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二十一烷(31.46%)、二十四烷(14.16%)、二十烷(7.55%)、壬醛(7.28%)、诱虫烯(4.84%)、植酮(4.83%);粉色花精油检测到的65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二十一烷(31.96%)、四十四烷(20.83%)、壬醛(6.72%)、十八烷(3.86%)、植酮(3.76%)、十六烷(3.30%);紫色花精油检测到的47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二十一烷(30.33%)、三十六烷(25.09%)、二十四烷(14.44%)、二十烷(7.42%)、叶绿醇(3.95%)、十六烷(3.28%)。烃类物质在3种精油中的百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几类物质(P < 0.05)。对3种精油中的29种共有化合物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可简化为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8.112%,可反映样品的绝大部分信息。  结论  不同花色文冠果花精油的得率和化合物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在得率方面,白色花精油高于其他花色,但差异并不显著(P > 0.05);在精油组分方面,粉色花精油化合物种类多于其他花色精油,每种精油中的主要化合物种类与百分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为文冠果花精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一枝蒿等6种植物提取液对水稻潜根线虫的抑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找到更多防治水稻潜根线虫的植物源农药,测定了6种植物的提取液对水稻潜根线虫的抑杀活性,旨在为防治水稻潜根线虫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将鸡蛋花(叶、花)、黄芩、杏仁、干姜、一枝蒿、辣椒6种植物晾晒,用微型破碎机粉碎、过筛后,分别称取6g植物粗粉,用0.05%盐酸、0.05%氢氧化钠、20%乙醇、2%丙酮和无菌水5种溶剂常温浸泡提取48h后,用滤纸过滤提取液,并用相应的溶剂定容至100ml。将获得的各种植物提取液10ml分别加入培养皿中,挑入40~50条线虫,置于室温下分别于24和48h后用清水复苏2h,检查线虫死亡数,每组处理4次重复,计算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结果]用植物提取液处理水稻潜根线虫,杏仁和一枝蒿的杀线活性很强;黄芩、辣椒有较强的杀线虫活性;鸡蛋花(叶、花)、干姜杀线虫活性弱。同一种植物,由于所选用的提取溶剂不同,其提取液杀线虫活性不相同,其中变化较大的是黄芪,水稻潜根线虫48h的校正死亡率从无菌水提取液的13.25%到乙醇提取液中的88.56%。同一植物不同部位的提取液杀线虫活性也不同,鸡蛋花(花)和鸡蛋花(叶)用不同提取溶剂提取,其杀线虫活性鸡蛋花(花)均大于鸡蛋花(叶)。[结论]使用天然植物源农药防治水稻潜根线虫,可降解,对环境友好,其防治效果因提取溶剂及植物源农药的种类不同而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华南农业大学校园内18种常见植物叶片的超氧物歧化酶活性,发现鸡蛋花,白兰花,鸡蛋果,羊蹄甲和象草叶片的酶活性较高,以每g鲜重计大于400单位。经过热处理,硫酸铵沉淀和DEAE-纤维素柱层析等步骤,部分提纯了象草叶片超氧化歧化酶,并研究了部分性质。  相似文献   

14.
张晓伟  李青雨  王德国  石倩倩  王佳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263-10264,10339
[目的]对留兰香挥发油的组分及抗茵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留兰香挥发油的组分进行初步分离,采用扩散法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留兰香挥发油的抗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以石油醚:乙酸乙酯(V:V=6:1)为层析液时,留兰香挥发油的分离效果最好,分离出4种主要物质;留兰香精油对3种试验茵株的抑茵性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O.50、1.00、3.50μ/ml。[结论]留兰香挥发油具有抑茵作用,这为综合开发留兰香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宁夏沙枣花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并将其与沙枣花苞及树叶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分析。[方法]试验采用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宁夏沙枣鲜花、花苞及沙枣树叶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提取,然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挥发油主要成分。[结果]试验表明,沙枣鲜花挥发油中含量较多的是脂类、醇类、高级烷烃类化合物,以肉桂酸乙脂为主要成分,含量也相对比较高,而沙枣花苞、树叶中肉桂酸乙脂的含量很低,所以推断宁夏沙枣花香味主要为肉桂酸乙脂的香味。[结论]研究可为开发利用宁夏沙枣花这一重要的植物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石榴籽成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杭志奇  韩清波  许景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40-18741
[目的]对石榴(Punica granatum Linn.)籽主要成分进行分析。[方法]测定石榴籽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黄酮类物质和单宁含量,并分析石榴籽油脂肪酸组成成分和干燥脱脂石榴籽蛋白质中氨基酸成分。[结果]石榴籽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相对较高,其含量分别为13.62%、20.29%,石榴籽油中含有8种不饱和脂肪酸和4种饱和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92.22%,9,12,15-十八碳三烯酸占82.76%。石榴籽蛋白质中氨基酸组成较完全,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1.98%。[结论]该研究可为石榴籽的进一步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尹文清  冯华芬  段少卿  李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38-12140
[目的]研究毛冬青叶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及其利用价值,探讨不同溶剂回流提取毛冬青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分别用石油醚、氯仿提取毛冬青叶挥发性成分,以GC-MS联用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毛冬青叶挥发油主要含有烃类、内酯类、脂肪酸、烯醇、苯丙素类等成分。其中相对含量较高为:异丁香油酚(28.967%)、二十烷(8.735%)、十九烷(8.225%)、二十四烷(7.929%)、邻苯二酸-(2-乙基)己酯(7.161%)、十八烷(6.380%)。以石油醚为溶剂提取苯丙素类成分优于氯仿,而提取饱和烃及脂肪酸时,以氯仿为溶剂效果更佳。[结论]毛冬青叶挥发油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研究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含量为毛冬青叶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刺山柑果实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挥发油测定器从新疆野生刺山柑干果中提取挥发油,用GC-MS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分离出57个峰,确定了其中53种化合物,所鉴定化合物的含量占全油的94.19%,主要化学成分为 (Z,Z)-9,12-十八碳二烯酸(26.40%),棕榈酸(15.35%),十八碳-9-烯酸(11.41%),1,2-苯二酸二(2-甲基丙基)酯(5.77%),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4.41%),2-甲氧基苯酚(2.94%),肉豆蔻酸(2.67%),月桂酸(2.47%),(Z,Z)-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2.03%),Z-11-棕榈酸(1.86%),α-吡咯乙酮(1.04%),棕榈酸甲酯(1.02%).以上12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77.37%.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胡桃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胡桃叶经水蒸气蒸馏得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具体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个组分相对含量。[结果]分离鉴定了其中49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7.02%。其中挥发油中含量在3.00%以上组分有叶醇(8.62%)、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3.84%)、反-(+)-橙花叔醇(45.14%),金合欢醇(5.54%)。[结论]为胡桃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0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刚  郭延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297-729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金花葵子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金花葵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亚油酸(10.74%)、软脂酸(42.01%)、顺-9-烯-十八烷酸(8.14%)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