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山西抗虫棉田棉花害虫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引雪 《江西植保》2005,28(4):172-173
1995年抗虫棉开始在山西省种植,因其对棉铃虫较好的抗性,深受广大棉农欢迎。近年来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目前全省抗虫棉种植面积占总植棉面积90%以上。我省推广的抗虫棉品种主要是新棉33B、GKl9、GK321等。抗虫棉的大面积种植,引起棉田生态系统发生变化,使棉田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为害得到有效控制,但棉叶螨、棉蓟马、棉盲蝽、烟粉虱等棉田次要害虫危害明显加重,上升为主要害虫。近年来,我们对新的生态条件下,棉田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了一些调查和研究。1棉铃虫为害明显减轻1.1抗虫棉对棉铃虫产卵行为及卵孵化无不良影响据盐湖、临猗…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转Bt基因抗虫棉在山东省广大棉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实践证明,在棉铃虫连年大发生的情况下,抗虫棉的成功应用,有效地扼制了棉铃虫的为害。但同时棉田的生态环境、害虫发生特点和为害程度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在棉田害虫的防治上,要根据这些变化来确定相应的对策和技术,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实现棉花的高产、优质、高效。1抗虫棉的抗虫特性及棉田主要害虫与天敌的消长发生情况1.1抗虫棉的抗虫性特点1)抗虫选择性。抗虫棉对棉铃虫、玉米螟等鳞翅目类害虫具有抗性,但不抗棉蚜、害螨(红蜘蛛,下同)、棉盲蝽、棉蓟马、烟粉虱等害虫。2)抗虫…  相似文献   

3.
抗虫棉的研究及害虫综防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虫棉由于抗棉铃虫效果好,大大缓解了棉铃虫的防治压力,减少防治成本和农药使用量而倍受青睐,短短的几年里在我国得以大面积推广种植。下面,我将从抗虫棉的研究应用、抗虫棉的害虫发生特点、抗虫棉害虫防治上存在的问题、抗虫棉的害虫综防措施等4个方面对抗虫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大面积抗虫棉的种植,对棉铃虫的食物环境,亦即生态环境起了大的变化,这势将引起害虫种群和其个体自身生长发育的变化。了解这种改变,对于指导防治工作显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鉴于此,在1998年三代棉铃虫发生期间,对抗虫棉田和非抗虫棉田的棉铃虫的生长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5.
棉盲蝽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伴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棉田害虫的种群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尤其是棉盲蝽由以往的次要害虫,逐步上升为主要害虫,为害程度和对棉花造成的损失日趋严重,极大地影响了棉花的生产.  相似文献   

6.
自 1 992年棉铃虫猖獗为害以来 ,农民在与棉铃虫斗争中科学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但近几年抗虫棉面积迅速扩大 ,明显降低了施药次数 ,棉田生态环境及害虫发生为害特点都有了一些新变化 ,许多农民对这一变化认识不足 ,造成防治中存在一些问题。现将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简述如下 :1 )对转基因抗虫棉杀虫机理不了解 ,不知大部分初孵幼虫取食棉株后会中毒死亡。由于近几年棉田落卵量仍很大 ,初孵幼虫较多 ,许多农民怕为害而立即施药 ,造成农药浪费等不良后果 ,只有发现二龄以上幼虫较多时才需要防治。2 )发现被害蕾、叶立即施药。抗虫棉不是无虫棉 ,…  相似文献   

7.
陈红 《湖北植保》2004,(6):11-11
随着抗虫棉大面积种植,棉田主要害虫棉铃虫、红铃虫发生量逐渐减少,但次要害虫如棉盲蝽的发生逐年上升。棉农对棉盲蝽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了解甚少,对棉花受盲蝽危害后出现高大空现象错误地归结为棉花品种的问题,现将棉盲蝽的发生为害及防治措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棉盲蝽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盲蝽主要以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中黑盲蝽等发生危害.近几年来,由于抗虫棉的普及,对棉铃虫起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棉田的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大大减少,其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使棉盲蝽由以前的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发生危害逐年加重.  相似文献   

9.
笔者近年经过对抗虫棉田和非抗虫棉田多种病虫、多代次的对比调查,抗虫棉与非抗虫棉病虫发生有明显差异。抗虫棉棉花蚜虫、棉叶螨、大灰象甲及棉花苗病、枯萎病、黄萎病等,发生均高于非抗虫棉;对二代棉铃虫的抗性较强,一般不需要用化学农药防治;对三代棉铃虫的抗性降低,需用化学农药防治2次,比非抗虫棉减少用药1~2次;对四代棉铃虫的抗性极低,防治与非抗虫棉相同,要防治4次。另据资料,抗虫棉对棉铃虫低龄幼虫的致死能力较强,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大,致死能力降低。据此,抗虫棉田的病虫害防治可采取以下措施:1)以防蚜、防病为重点,抓好播前与播期…  相似文献   

10.
由于转Bt基因抗虫棉在我国的大面积种植,靶标害虫棉铃虫得到了有效控制。随着棉田农药化防的次数减少,非靶标害虫的发生和为害却日趋严重,如棉盲蝽种群数量剧增,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尤其是在雨量多的年份,损失更为惨重.已上升为棉花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report the first record of 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 (Diptera: Drosophilidae) in the areas of the Republic of Cyprus not under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yprus. This pest was found in September 2016 on Prunus armeniaca L. in Morfou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pest was carried out by the first author.  相似文献   

12.
对汾河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汾河水库沉积物中Cd含量为11.42±2.84mg/kg,高于中国湖泊底泥重金属含量背景值。沉积物中Cd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远大于其它重金属,高达2346.57,具有极强的生态危害性;而Zn、Cr和Cu只显示出轻微的生态危害性,故Cd是导致汾河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增强的主要贡献者。室内模拟沉积物经历好氧和厌氧等环境条件下,并用EDTA铵盐溶液单一提取法和BCR连续提取法分别研究了汾河水库沉积物中Cd、Zn、Cr和Cu等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好氧条件下,Cd的形态分布特征变化最为明显,具有潜在环境效应的Cd含量所占总量的比例上升至52.15%;用EDTA单一提取法测定结果表明:生物有效态Cd含量占总量的比例(B/T)在好氧处置后最高,达30.37%;上述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沉积物中Cd具有强烈的潜在生态风险和较高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长时间平衡单箱型模式原理 ,结合兰州市城区特有的地形及气候背景 ,利用 1 989年和 2 0 0 0年兰州市采暖期大气污染源调查资料 ,对兰州市城区采暖期SO2 、NO2 允许排放量进行了模式预测 ,并和实际排放量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通过近十年的环境治理 ,全城区SO2 削减率从 30 .5 %下降到 1 4.6% ;城关区由 2 3.5 %下降到 6.2 % ;西固区由 5 7.7%下降到 48.1 %。NO2 削减率呈上升趋势 ,全城区削减率由 9.2 %上升到了 38.9% ,特别是西固区由60 .8%上升到 73.3% ,说明兰州市除了要继续削减SO2 排放量外 ,还要加大对NO2 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对水分条件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通过对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河畔胡杨样枝的年轮分析,结果表明:第3次应急输水后,喀尔达依断面胡杨的横向响应范围达到离河1 000 m;应急输水后不同断面、不同离河距离,地下水埋深梯度、过水时间梯度随着离河道和大西海子水库距离增加,胡杨生长量减少;输水量大的年份胡杨生长量明显大于输水量少的年份,在相同输水量和输水时间前提下,春秋季持续输水对胡杨生长恢复效果要优于夏秋季输水;在持续输水后,胡杨生长量增长幅度减小,其大小逐步趋于近似.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河中下游农户能流分析及生态经济分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能流分析和分形理论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把农户作为“分形元” ,以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 4 0个农户为研究对象 ,在绿洲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分析基础上 ,对不同经营类型农户的生态经济特征进行分形研究 ,结果表明 :(1) 5类农户从总体上都显现生产经营结构单调 ,能量利用和转化链条短 ;牲畜养殖是唯一的次级生产系统 ,能量转化率低 ,增效不明显。 (2 )农田亚系统是农户生产力的主体 ,棉花生产现在和今后若干年内仍将是农户的支柱产业。 (3)基于农户分析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生态效益高 ,并不意味着经济效益也高 ,反之亦然。农户生产系统总体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特点及衰败成因分析   总被引:43,自引:7,他引:43  
近50年来塔木河上中游的水土开发活动,使得下游地区的来水骤减并中断有近30年的历史,从而引发了下游绿色走廓的逐步走向衰败、土地荒漠化趋势加剧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塔河下游绿色走廓发生、发展的特殊性和特点,认为绿色走廓衰败主要有5个主要因素:绿色走廓自然生命过程的衰退;新生幼林发生和发育原生机制的中断;土壤盐分的累积和增加;水分条件持续恶化;人类开垦荒地、滥伐、滥控等行为。通过成因分析认为,只有充分考虑到下游绿色走廓的特点及其衰败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下游绿色走廓衰败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进一步观察研究湘北地区三代三化螟的生活习性和发生特点,提出和实施了在湘北三代三化螟严重发生情况下,开展"两查两定”,科学用药的具体措施.提出查水稻生育期定防治对象田及其方法,试验指出防治三化螟使用单剂比复配制剂效果好,认为粗水喷雾或泼浇是水稻后期施药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