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祁连山森林生态系统植被退化、水源涵养功能降低等问题,在祁连山东段北坡干旱山区开展了人工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整地方式、不同树种和不同造林地对造林成活率均有显著差异,不同整地方式中平均成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鱼鳞坑整地、短水平阶整地、穴状整地;不同造林地处理中,弃耕地造林平均成活率明显高于荒山草地造林;各树种当年平均造林成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柠条90.5%、青海云杉74.5%、沙棘71.17%、爬地柏70.83%、祁连圆柏41.67%,3a保存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柠条88.17%、沙棘65.83%、青海云杉63.33%、爬地柏49.5%、祁连圆柏27.5%。  相似文献   

2.
柠条为落叶灌木,根系发达,尤其是主根扎得很深。极耐寒、耐旱和耐高温,是干旱山区、荒漠草原地带的旱生灌丛。介绍了柠条生物学、生态学特征以及育苗、造林、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白于山区发展沙棘潜力大文/柳秀兰白于山区位于陕西省的西北部,涉及定边、靖边、吴旗、志丹、安塞、子长6个县,总面积134.18万公顷,其中“四荒”地面积为50.18万公顷,占总面积的37.4%,是发展沙棘的理想基地。白于山区的沙棘资源分布较广,据198...  相似文献   

4.
浅山区陡坡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营造和植被恢复的难点地区。通过造林试验,总结出该区域造林技术包括:在造林前,上一年度雨季前采取雨水集流短水平阶整地,造林坑在坡面上呈"品"字型排列等,柠条为适宜该区域造林的灌木树种。  相似文献   

5.
今年全省计划完成合格造林面积450万亩、育苗12万亩、义务植树9000万株。省政府要求各地春季要完成任务的80%,育苗一春完成全年任务,西安、咸阳、渭南三市年内要实现绿化灭荒目标,三北、长防、黄防、治沙和西部造林工程任务要往前赶。要集中力量打好白于山区、延安以北黄土丘陵及黄河沿  相似文献   

6.
晋北风沙区柠条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简要介绍柠条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根据晋北风沙区气候干旱、风沙大、土地瘠薄、沙化严重的实际,从整地技术、造林密度、造林方式、造林时间、栽植技术等方面论述了晋北风沙区柠条的栽植技术,最后从柠条的高生长、对地表的覆盖分析了柠条的造林效益,提出了在晋北风沙区大力发展柠条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柠条灌木林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地调查与文献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对柠条灌木林的造林密度、整地方式、育苗及抚育技术进行系统总结,得出柠条灌木林造林密度以4000丛/hm2左右为好,柠条造林后至郁闭前是柠条生长的速生阶段,应加强管护,封育2 a~4 a。  相似文献   

8.
兰州地区无灌溉荒山柠条直播造林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兰州市南北两山的自然特点,进行了不同整地方式、播种季节、播种深度、覆盖塑料薄膜的柠条直播造林试验,研究其对成活率、高生长等的影响,总结出了在干旱条件下柠条直播造林的适用技术,为今后进行大面积荒山造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柠条反坡鱼鳞坑直播造林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柠条反坡鱼鳞坑直播造林技术要点、柠条荒山造林个体承包责任制,比较、分析了反坡鱼鳞坑相对于其它常用整地方式的优点,认为以柠条反坡鱼鳞坑直播造林技术为核心的"陇西模式"值得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陕北无定河流域近年来种植的柠条占总治理面积的40%以上,因此,柠条造林的质量与治理成果有很大关系。但是,当前柠条造林中成活率、保存率低,综合效益差的问题相当突出。解决的主要办法是改传统的直播造林为植苗造林。  相似文献   

11.
采用深穴整地、穴底植苗、草灌覆盖的造林新方法,可有效地保持土壤水分,土壤含水率超过了水平梯田整地常规植苗造林的林地;造林2a后落叶松保存率达95.6%,常规造林仅为52.4%,对提高干旱地区落叶松造林成活率有显著作用;落叶松幼树高度和当年生长量均比常规植苗造林的高。  相似文献   

12.
在信丰县油山营林林场采用炼山整地挖穴造林和捡带(不炼山)整地挖穴造林以及捡带(不炼山)边挖穴边种树3种不同方式营造杉木林,进行幼树生长、成活率、保存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该立地条件下,不同造林方式在幼林的前两年对杉木幼树生长及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但捡带(不炼山)整地挖穴造林方式比炼山整地挖穴和捡带(不炼山)边挖穴边种两种处理费用分别高出25%和28.6%,而炼山整地挖穴造林和捡带(不炼山)边挖边种两种处理费用基本持平。因此把造林成本、水土保持效果和森林防火风险等因素考虑进去后,捡带(不炼山)边挖边种植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密度对产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丰产速成桑园的合适栽植密度为1 500株/667m2左右,该栽植密度既可减少投入,又能达到快速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牡丹江南部地区榛子栽培经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牡丹江南部地区榛子资源的栽培与经营技术等问题,对建园的立地选择、栽植方式、栽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生态风景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生态风景林是我国城市森林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林种.该文在对生态风景林营建技术及其效益评价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概括的基础上,对当前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research, five Nitraria sibirica provenances such as Dayilu were selected to do experiment of salt-resistance, combining fixed plots test with typical plot investigation, measuring survival rate and growth as main indicators. The experiments of main cultural technology were done on Nitraria sibirica in 4 types of site preparation, 3 types of planting, 3 designs for planting density. The Nitraria sibirica experiments for the effects of curbing salt and improving soil were done by testing soil nutrients, salt content,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as focal points in typical site of 3-4 years woods.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itraria sibirica could survive well with soil salt content of 0.6%, and that survival rate declined distinctively as soil salt content exceeded 0.8%. However, high soil salt content did not influence growth in the year of planting. There we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salt-tolerance among Nitraria sibirica provenances; Dayilu was the best on salt-tolerance, the other 4 pro  相似文献   

17.
蓖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蓖麻高产栽培的选种、种子处理、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规程,为蓖麻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解析木导向曲线法编制了辽东地区日本落叶松地位指数表。在此基础上,对落叶松地拉指数与立地因子及落叶松栽植代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不同栽植代数对落叶松人工森地位指数影响差异显,落叶松连作造成立地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9.
调查分析5种不同前茬立地类型的桉树人工林生长及其土壤肥力情况,结果表明:相思前茬立地类型的4.5a生桉树人工林具有最高的保存率、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每公顷材积,分别为92.4%、13.5cm、18.4m、153.6 m3,相思前茬立地可能是较理想的桉树人工林造林立地类型.进行桉树人工林多代经营时,相思、桉树前茬都是可以选择的立地类型,但一定要加强造林后的抚育管理,才能获得较高的材积.  相似文献   

20.
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材种结构长期立地与密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揭示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材种发育的长期立地和密度动态效应规律。[方法]以广西大青山A(1667株·hm^-2)、B(3333株·hm^-2)、C(5000株·hm^-2)、D(6667株·hm^-2)、E(10000株·hm^-2株)5种初植密度、36 a生杉木(Ctmninghamia lanceolata)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密度和立地影响下材种株数与材种材积分布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杉木林分小径材株数和材积比率在初期随林龄增长而递增,达峰值后随林龄增长而减少,初植密度越小、立地指数级越高,减少速度越快;中、大径材株数和材积比率随林龄增长而增加,初植密度越小、立地指数级越高,增速越快。18立地指数级D及以下密度林分28 a生前中径材材积比例约50%;36 a生时A密度林分大径材材积比例约50%。16立地指数级中低初植密度林分中径材材积比例均超过45%,且以C密度林分最高、约48%;36 a生时A密度林分大径材材积比例超过26%。14立地指数级,A密度林分中径材材积比例24 a生时达44%,A、B、D密度林分小径材材积分别于12、18、24 a生时达83%、76%、69%o 10立地指数级C、E密度林分36 a生时小径材材积比例分别达71%、61%。[结论]杉木林材种形成与立地、密度和林龄关系密切,立地质量具决定性作用,而培育高规格材种时初植密度亦可成为关键限制因素。初植密度越低、立地指数越高,越利于中、大径材形成。在杉木南带产区,10指数级立地短周期经营时只适宜培育小径材及小条木。14指数级立地适宜培育中、小径材,若以中径材为第一培育材种时初植密度宜低。16指数级立地适宜培育中径材,长周期经营时也可培育大径材,但初植密度不宜超1667株·hm^-2。18指数级立地中径材生产潜力很大,但更宜培育大径材,且初植密度宜控制在A密度,轮伐期不宜低于36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