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5种荒漠珍稀濒危植物化学成分分析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的化学成分与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研究不同生境条件下植物化学成分可了解植物生物学,生理生化特性,而在相同生境条件下的植物化学成分可了解植物种间的特性和变异,对植物的迁移,繁育提供立地依据。关于我国一些植物种群和优势植物的化学成分,候学煜先生做过系统的研究。对荒漠植物的营养成分也有报导。本文着重荒漠珍稀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行种间比较,为今后荒漠植物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对荒漠区域植物生理,生态学。地球化学的研究提供资料。 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河北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UCN国际标准和二级模糊评判法确定河北省级濒危保护植物基础上,对其中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研究表明:河北省有药用价值的珍稀濒危植物共计121种,隶属55科,90属。其中一级保护植物33种,二级保护植物46种,三级保护植物42种。系统分析了河北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种类组成、药用部位及药用价值,并结合本省药用植物的实际生存状况,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植物物候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各植物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以此阐明它们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周期性生长规律。植物的物候受环境条件综合影响。不同植物种,在不同的物候阶段,起主导作用的因子不同。其中光、热因子是影响物候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以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引种的19种荒漠珍稀濒危植物为对象,分析了各物候期的特征,并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各物候期与光、热因子的关系。根据各物候期的光、热条件等特征因素,对19种植物初步进行了类型划分。  相似文献   

4.
中国珍稀濒危荒漠植物区系地理相似性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中国西北部 ( 1 )准噶尔盆地、( 2 )塔里木盆地、( 3 )东疆哈 -吐盆地、( 4)柴达木盆地、( 5)河西地区、( 6)阿拉善高原、( 7)阿拉善东部地区作为珍稀濒危荒漠植物区系定量分析单位。应用 Jaccard、Ciechanowski( Sprensen)和 Ochari相似系数 ,根据 50种珍稀濒危荒漠植物的地理区系分布进行统计分析 ,建立 7个植物区系间的相似矩阵 ,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西北地区珍稀濒危荒漠植物区系之间的相似关系 ,以准噶尔和东疆吐 -哈盆地间相似关系最为紧密 ,阿拉善东部地区较为孤立  相似文献   

5.
我国干旱荒漠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综合评价及合理利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1.前言我国干旱地区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1%强。干旱区主要是荒漠景观,在如此广阔的土地面积上,全部高等植物仅约3900种,常见更不过数百种。因而,干旱荒漠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远比我国热带、亚热带、湿润温带的种类少。现已编入我国植物“红皮书”的干旱荒漠种约17种,其中属2级保护的7种,属3级保护的10种(表1),仅占保护植物总种数的4.4%。我国干旱荒漠地区位于古地中海范围,自石炭、二叠纪已经形成陆地,且从白垩纪,尤其是第三纪起,气候趋于干旱,从而干旱植物区系逐渐形成。现该地区建群植物和优势植物  相似文献   

6.
温带荒漠珍稀濒危植物的引种栽培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我国荒漠大部分属温带荒漠,以干旱、风沙、盐碱、粗瘠和植被稀疏为主要特征。植物种类约有1000余种[1],其中不乏特有种和稀有植物种。与其它地区植物种类一样,随着自然生境的逆转和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不少种濒临灭绝状态。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减少人为破坏,就地保护植物种质资源的流失,需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加以实现,而迁地保护濒危植物并开展必要的研究、种质保存和繁殖工作,协助自然界保存濒危稀有植物,并为栽培的濒危植物再转入自然生境提供科学依据、繁殖技术和苗木,则是植物园在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9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营养器官解剖学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戈  王烨 《干旱区研究》1991,8(3):39-45
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对于发展经济,开展科学研究,改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丰富人民生活皆具重要作用。因此,近些年来围绕着这些植物的研究日趋繁多,有关报导也屡见不鲜。本文力图通过9种新疆的珍稀濒危植物营养器官解剖学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东阿拉善—西鄂尔多斯狭域特有 1 5种荒漠植物为研究对象 ,采用“3S”技术与野外调查相结合 ,同时结合前人研究经验 ,确定其现存分布范围、数量。研究制定东阿拉善—西鄂尔多斯地区特有植物濒危分级标准的定量化指标。通过对评价指标的定量化和权重分配处理 ,求得 1 5种荒漠植物的“濒危系数”和“优先保护值” ,并进行濒危等级划分。从而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该区域特有植物的濒危状况和急需优先保护程度。  相似文献   

9.
新疆荒漠类草地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及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新疆荒漠类草地自然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27科,94属,139种,其中有一些古老种,生态幅度狭域种,受国家保护的濒危珍稀植物和贵重中草药。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组成中,表现出中亚西部荒漠亚区和中亚东部荒漠亚区的过渡性。本文还分析了植物生活型,并描述了14个群系级的植物群落类型及其一般特征,其中木本猪毛菜群落类型在新疆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0.
野外调查表明:中国帕米尔高原分布有珍稀濒危植物18科20属38种。其中,中国植物红色名录收录1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种,新疆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8种;区内分布新疆特有植物15科37属51种,占新疆特有种总数的19.03%,是新疆特有种的重要分布中心;研究区珍稀濒危及特有种水平分布以塔什库尔干县为中心,自南向北渐少。垂直分布集中于山前带与亚高山草甸草原带,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兼具灌木和乔木类型。  相似文献   

11.
极端气候条件下胡杨的水分状况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蒋进 《干旱区研究》1991,8(2):35-38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是西北干旱荒漠地区的主要乔木树种,并被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在我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很多学者都曾对胡杨的生物、生态及育苗造林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对其在极端干热条件下的水分状况研究很少。本项工作以生态生理的观点,着重研究胡杨水分与环境的关系,旨在了解其在干热的沙漠环境中适应生存的能力,同时也为旱生植物的抗旱性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东阿拉善———西鄂尔多斯狭域地区 1 5种特有濒危植物进行野外实地调查 ,获得第一手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 ,结合该地区不同时段的航、卫、遥感图片和TM、ETM、数据磁带 ,采用PCI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加工 ,同时结合东阿拉善———西鄂尔多斯地区的地形图以及土壤类型分布图内蒙古珍稀植物图谱进行综合分析 ,建立该地区 1 5种濒危植物的解译标志 ,最后利用ARC/INFO地理信息软件在人机交互条件下绘制出 1 5种特有濒危植物的空间分布图。  相似文献   

13.
新疆霍城县大、小西沟野果林种子植物组成及资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王磊  许正  晁海  廖康  赵永生 《干旱区研究》2006,23(3):446-452
新疆伊犁霍城大、小西沟野果林是以野樱桃李群落为主的野果林,共有种子植物60科233属500余种.林区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统计表明:有野生果树38种、食用植物30种、饲用植物60种、蜜源植物111种、观赏植物128种、香料植物50种、药用植物113种.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植物9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保护植物9种;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3种.通过多次实地调查分析,阐明了霍城野果林野生果树的分布、繁衍规律和植被、生境状况;综述了植物资源类型和用途及野生樱桃李群系生存的濒危程度.并提出在霍城大、小西沟野樱桃李集中分布区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荒漠植物PCR模板3种制备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CTAB法、NaOH法及直接PCR扩增法,以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Litv.)Vass.]为例,对沙生植物PCR模板制备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CTAB法提取的DNA产量及质量较高,PCR扩增谱带稳定、清晰,但方法繁琐,单个样品处理时间长,耗时耗力;NaOH法制备模板DNA简单快速、经济高效,在1~2 h可提取10~20个样品,比常规方法快3~5倍,并可产生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的PCR扩增谱带;直接扩增法是一种更加快速、简便、廉价的制备方法,适宜制备大批量的PCR模板.研究结果对其他荒漠植物,尤其是叶片极端退化或珍稀濒危植物的PCR模板制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主要能源植物种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13种植物水分生理指标的分析,对其抗旱能力做了综合评定。研究结果表明,沙棘、沙打旺和山杏抗旱性最强,紫穗槐比较弱。进一步证实,组织束缚水含量对判别植物种的抗旱性具有重要意义。此研究可为黄土高原地区选择能源林植物提供抗旱性依据。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三种荒漠植物木质部导管解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植物形态解剖学方法对荒漠植物木质部导管的解剖特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针对准噶尔盆地的三种典型荒漠植物,研究荒漠植物木质部导管对干旱环境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三种天然荒漠植物木质部导管具有较小的平均导管长度、平均导管直径、平均水力直径,而导管密度、单导管壁厚度相对较大。天然多枝柽柳的宽导管(50%)较多,而梭梭、无叶假木贼的窄导管(62%、66%)较多且导管密度较大。三种荒漠物种的解剖特征反映了荒漠区木本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策略,在研究植物的生态适应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5种荒漠植物抗旱性及其与抗旱指标相关性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测定苦豆子、苦马豆、骆驼蓬、钠猪毛菜和盐爪爪5种典型荒漠植物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电导率、比叶面积、根冠比和蒸腾速率6项抗旱指标,运用隶属函数值法对5种植物的综合抗旱适应性进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5种荒漠植物的综合抗旱性强弱顺序为:盐爪爪>钠猪毛菜>苦马豆>苦豆子>骆驼蓬。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5种植物的抗旱性和6项抗旱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抗旱指标与平均隶属函数值的关联顺序为:蒸腾速率>相对含水量>电导率>比叶面积>根冠比>叶绿素含量,即蒸腾速率、相对含水量和电导率是5种植物抗旱性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额济纳旗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全面论述额济纳荒漠植物区系的区系组成,区系特征,地理成分特征,与周围地区特有成分和优势建群成分的比较及其对区系划分的意义。并指出了该旗应加强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阿拉善荒漠特有植物与特征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分布于阿拉善荒漠区的16种荒漠植物(分属于8个科15个属)花粉形态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16种荒漠植物花粉形态各异,尤以大小、形状、萌发器官类型、表面纹饰特征表现突出。科间差异显著,属间差异明是为,种间差异细微,说明花粉形态系非保守性状,在科、属、种间均具有分类学意义。基于荒漠植物的特殊性,本文还为荒漠植物的种质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研究及荒漠植被与草地资源研究提供了孢粉学资料。  相似文献   

20.
北塔山为中蒙边境的界山,地处新疆境内,属典型干旱山区,植物种类贫乏,区内珍稀濒危植物共计21种,隶属16科16属。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收录6种,新疆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种;珍稀濒危种子植物区系分布区类型以北温带成分为主,与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及其变型联系紧密,中亚分布类型有微弱渗入;珍稀濒危种水平分布西多东少,集中分布于海拔900~2 000 m,且以旱生灌木、半灌木为主,仅有少量中生和湿生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