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蓝靛果忍冬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靛果忍冬作为一种早熟、适应性强、价值高的可食用浆果,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本文介绍了蓝靛果忍冬的育种进展、引种驯化和栽培管理方式,以及其在果实营养成分、所含天然色素和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蓝靛果忍冬规模化种植及加工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新兴小浆果树种,蓝靛果忍冬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系统地介绍了蓝靛果忍冬的抗氧化性能、医疗保健价值及开发利用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发展前景与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简要说明.研究结果对蓝靛果忍冬的产业化发展、规模化培育及可持续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蓝靛果忍冬的资源开发及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靛果忍冬(俗称黑瞎子果、山茄子等)为忍冬科忍冬属的多年生落叶小灌木,被誉为“果实营养库”,属第三代绿色水果,具有极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本文总结了蓝靛果忍冬育苗技术,以期促进其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正交试验优化蓝靛果忍冬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现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59-760,763
[目的]对蓝靛果忍冬(Lonicera edulis Turcz.)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蓝靛果忍冬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考察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和提取次数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蓝靛果忍冬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用12倍体积55%乙醇提取2次,每次1.5 h。[结论]该工艺重现性好,对蓝靛果忍冬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蓝靛果忍冬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寒地浆果之一,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空间。主要介绍了2011年引进加拿大蓝靛果忍冬优良品种在哈尔滨地区引种栽培的表现情况,并初选出适宜哈尔滨地区栽培的品种,同时对其各品种进行了物候观测和播种育苗。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引进品种在试验地的综合表现,以及不同品种间的性状差异,为蓝靛果忍冬资源收集和优品筛选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蓝靛果忍冬作为一个新兴的小浆果树种,营养丰富,发展前景可观。本文对目前蓝靛果忍冬的6种繁育技术做了概括总结,重点介绍了扦插繁殖技术,同时也对蓝靛果忍冬的杂交培育与水培繁育做了一些探讨,以期为蓝靛果忍冬栽培与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蓝靛果忍冬(LoniceracaouleaL.)别称蓝靛果、山茄子等。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忍冬科、忍冬属(L.niceraLinn.)、忍冬亚属、囊管组、蓝果亚组。蓝靛果作为"第三代果树"的一员,发展前景毫无疑问非常广阔。蓝靛果忍冬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高,及其抗寒,容易栽培,因此可成为林下经济发展的新树种。蓝靛果忍冬种植业发展迅速,快速提供品种好、品质优的苗木已成当务之急。本试验对硬枝扦插技术进行综合  相似文献   

8.
<正>蓝靛果俗称"山茄子",可以鲜食、还可以加工,是一种越来越受消费者和加工企业青睐的小浆果。蓝靛果忍冬果实酸甜,有的稍苦,可鲜食,还适于提取天然紫红色素,以及加工饮料果酱、果糕和酿酒等。入药有清热解毒之功效,蓝靛果的果酒色泽艳丽,风味独特,富含营养,深受市场欢迎.此外,蓝靛果忍冬还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和观赏植物。1自然状况七峰林场位于桦南县东北部,美丽的七星峰脚下,距县城56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30°41′06″—130°51′  相似文献   

9.
蓝靛果忍冬规范化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蓝靛果忍冬(Lonicera edulis)是忍冬科(Caprifoli-aceae)忍冬属(Lonicera)灌木型野生果树,俗称蓝靛果、草甸子果、黑瞎子果等,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俄罗斯远东、朝鲜北部也有分布。蓝靛果忍冬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森林浆果,果实中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元素、氨基酸、黄酮类成分、碳水化合物、多  相似文献   

10.
蓝靛果忍冬,俗名蓝靛果,黑瞎子食、狗奶子等,忍冬科忍冬属的一个变种,是一种分布广、营养丰富的野生小浆果类植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蓝靛果优良单株组培快繁技术进行研究。[方法]以蓝靛果几个优良单株为材料,对其组培快繁中的初代、继代和生根培养基及移栽基质进行筛选。[结果]与ZT相比,6-BA是较适合蓝靛果组培的细胞分裂素;改良MS+6-BA1.0mg/L+IBA0.2mg/L是较适合蓝靛果的初代和继代培养基;改良MS+IBA1.5mg/L是较适合蓝靛果生根的培养基,生根培养30d,生根率达100%;较适合蓝靛果组培苗移栽的基质类型是腐殖土与珍珠岩体积比为1∶1的基质,移栽30d后的成活率达95%。[结论]为快速繁育蓝靛果优质苗木,建立工厂化育苗技术体系,进而实现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蓝靛果忍冬开花结实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居群蓝靛果忍冬的开花结实生物学特性,为提高栽培效益及开展杂交育种研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海林、麻花沟和勃利等3个居群蓝靛果忍冬的开花习性和结果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蓝靛果忍冬花与果实形态在不同居群间变异较大,花与果实的大小并不成正比;3个居群的花期相差2~3d.3个居群蓝靛果忍冬的纵径、横径发育动态基本相同,基本呈现缓慢—快速—缓慢3个阶段,纵径、横径的生长快速期并不一致,纵径的生长较横径提前进入生长快速期,海林与麻花沟居群的果形指数变化趋势相似,与勃利居群区别明显.[结论]不同居群的蓝靛果忍冬由于生长环境不同,导致各生态适应性不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北细辛、蓝靛果忍冬和软枣猕猴桃的VA菌根进行了调查研究,观察了其泡囊丛枝,计算了VA菌根的侵染率,对3种计算VA菌根侵染率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计算比较表明,以格线交叉法的平均数标准差最小,因而该法较为精确。  相似文献   

14.
蓝靛果花色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靛果果实中富含大量的花色苷,已被证实具有多种生理活性,是继蓝莓之后的"第三代"功能性蓝色果品之一,备受青睐。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蓝靛果花色苷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许多关键技术领域需要探索。文章对蓝靛果花色苷的组分分析、理化性质、提取纯化方法、稳定性及生理活性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对蓝靛果花色苷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七子花(Heptacodium miconioides)为外类群,使用MEGA3.1软件对忍冬属的20种植物的ITS序列进行分析,用邻接法获得系统树。结果表明:蓝靛果忍冬(Lonicera caerulea var. edulis)与蓝果亚组(Subsect. Caerulea Rehd.)的其他种聚为一支,自展支持率高达99%,与传统分类相符,故不支持将蓝靛果另立新属。  相似文献   

16.
野生植物──蓝靛果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蓝靛果(Loniceraedulis)属忍冬科忍冬属植物,是中国东北的野生食用浆果.研究表明,蓝靛果中含VB1,VB2,Vpp,Vc等多种维生素,且含量较高,尤其是Vpp含量高出水果近百倍;矿质元素丰富.尤其是锌、硒、铁、钙含量较高;所含17种氨基酸的总量高于普通水果,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总量40%左右,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可作为酿制各种营养保健饮料或食品的优质原料,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蓝靛果红色素提取工艺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蓝靛果红色素提取工艺及稳定性.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法及正交试验确定蓝靛果天然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与结论60%乙醇溶液作为提取剂,物料比为1:10,提取时间2h,提取温度30℃.与传统乙醇浸提法相比,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从91.4%提升到95.1%,精制后的色素色价提高了10倍.蓝靛果天然红色素的稳定性实验表明:该色素溶液在强光、高热、氧化剂和高浓度还原剂的条件下不稳定,但在室温、低浓度的还原剂下较稳定.  相似文献   

18.
应用微波真空方法膨化蓝靛果脆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分析蓝靛果脆片的微波真空膨化工艺参数对其质构特性的影响,在确定蓝靛果果浆制成果团的配方基础上,用微波真空干燥机在单因素工艺条件下膨化蓝靛果脆片,用质构仪分析了脆片的质构特性。结果表明,微波功率和真空压力对脆片的膨化率,硬度以及脆性有显著性影响;初始微波强度对膨化率有显著性影响,而对硬度和脆性的影响不显著;在蓝靛果鲜片初始含水率为35%(W.B.)时,获得较好质构特性的微波真空膨化条件为:微波功率为2.59kW,真空压力为80kPa,初始微波强度为20W·g-1。  相似文献   

19.
刘德江  刘娟  申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933-11935
[目的]寻求蓝靛果色素提取中果胶酶、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的最佳配比。[方法]采用混料设计研究了3种酶不同比例对蓝靛果色素提取液吸光度值的影响,建立酶配比与吸光度值之间的回归模型,考查了3种酶组分的互作效应,通过模型优化得到了最优配比。[结果]3种酶的最优配比为果胶酶46.6%、纤维素酶17.6%、木瓜蛋白酶36.O%。[结论]该研究为蓝靛果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