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探究氮高效的机制,研究油菜苗期碳氮代谢规律,以两个氮效率差异显著的油菜种质(氮高效种质A294和氮低效种质A364)为材料,通过设置正常(CK, 9.5 mmol/L)和低氮(LN, 0.475 mmol/L)两个处理,比较不同氮效率油菜在根系形态、氮吸收转运同化、光合碳代谢生理指标以及碳氮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氮高效的A294在低氮胁迫下根系发达,植株生物量和氮累积量显著高于A364,前者根系吸收及向地上部转运氮的能力较强,而氮同化关键酶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在两个种质间无显著差异;同时,A294叶片SPAD值、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磷酸蔗糖合酶基因BnaSPS的表达均更高。进一步分析发现,低氮胁迫下A294根系中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BnaNPF7.3的表达显著高于A364,而BnaNPF7.2b在A364根系的表达则显著高于A294;此外,A364可溶性糖含量的根叶比及根系中蔗糖合酶基因BnaSUS表达高于A294,说明低氮胁迫下氮高效油菜A294可以将更多的营养元素(氮)分配至地上部,使叶片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为生物体构建提供保障;而氮低效油菜种质A364则倾向于将有限的营养元素(氮)分配在根系并维持其生长发育,同时其根系可溶性糖消耗占比高于A294,导致其根冠比高于A294。由此认为,油菜在响应外界氮缺乏胁迫时,氮素与能量物质(可溶性糖)的分配与消耗差异会影响叶片碳代谢(光合作用、蔗糖合成)速率,最终导致油菜苗期氮效率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2015,(6):53-58
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不同氮素选择压力下的88份稻种资源苗期农艺性状与氮素营养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稻种资源苗期氮素营养效率相关性状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且受氮素选择压力的影响。同一氮肥水平下,不同稻种资源间的单株根体积、地上部干重、吸氮量和根干重变异较大,而倒3叶SPAD值、氮素利用效率和绿叶数的变异较小;不同氮肥水平下,各性状的变异程度不同,单株根体积、根半径和冠根比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而苗高、黄叶数和单株总干重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小。在不同氮素选择压力下存在表征氮素营养效率的共同性状,与氮素利用效率偏相关显著的共同性状是倒3叶SPAD值,与氮素吸收效率偏相关显著的共同性状是倒3叶SPAD值和单株总干重。水稻苗期氮素利用效率筛选与鉴定的最佳施氮水平为高氮(60mg/kg),可行指标为倒3叶SPAD值;水稻苗期氮素吸收效率筛选与鉴定的最佳施氮水平为低氮(20 mg/kg),可行指标为倒3叶SPAD值和单株总干重。  相似文献   

3.
干旱胁迫下氮素对不同基因型小麦根系活力和生长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水氮耦合处理对小麦根系活力和吸收氮素能力的影响,以多穗型小麦品种西农979和大穗型小麦品系2036为材料进行营养液培养试验,设置正常水分供应、轻度和重度水分胁迫及低氮、中氮和高氮处理,研究了不同水氮耦合对小麦根系形态、根系吸收面积、根系活力、植株氮素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与氮素存在着明显的互作效应,重度水分胁迫和低氮处理都会降低小麦的生物量、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和活力、氮含量和植株的氮素积累量,低氮处理增加了根长和根冠比。高氮处理的西农979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和活力较低,中氮处理显著提高,且分别比2036高11%、14%、27%。西农979在中氮和高氮处理之间的氮素积累量无显著性差异。中氮处理下西农979的植株氮素积累量比2036高13%~62%。相关分析表明,小麦的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活力与植株氮素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和根冠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轻度水分胁迫下,增加氮素供给能有效提高西农979的根系吸收面积和根系活力;过高的氮素不利于2036根系的生长,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的根系活力和生长对不同水氮耦合的响应不同。通过适宜的水氮耦合调控,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小麦根系形态,提高根系活力及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4.
冬油菜叶片SPAD的时空分布和氮素诊断的叶位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测定分析不同施氮水平冬油菜关键生育期SPAD值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不同叶位及叶片不同部位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氮量、植株全氮含量及籽粒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求应用SPAD仪诊断油菜氮素营养状况的最佳测试叶位及位点。结果表明,油菜主茎顶部4片完全展开叶SPAD值存在显著空间差异,增加施氮量能显著提高各叶位叶SPAD值,同时减少叶位间的差异;六叶期、蕾薹期以顶4叶(TL4)SPAD值对氮素的敏感性最大,初花期和盛花期则最低。不同部位间,六叶期和初花期以中部SPAD值对施氮量增加的响应最敏感,盛花期则最迟钝,蕾薹期介于顶部和基部之间。综合分析认为,应用SPAD仪监测油菜氮素营养状况的最佳测试叶位和位点为主茎顶4片完全展开叶中部,该部位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氮量和植株全氮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满足氮素营养快速诊断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试验以福鼎大白茶(Fuding Dabaicha)为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法,分别设置正常水分(WW)和干旱胁迫(DS)两个水分条件,研究单接种AM真菌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iodeoglous etunicatum)(+AMF)与不接种(-AMF)处理对福鼎大白茶实生苗叶片数、生物量等生长指标和蔗糖、果糖、儿茶素、氨基酸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水分条件如何,接种AM真菌处理均显著促进了福鼎大白茶实生苗生长,增加了叶片数量和各部分(叶片、茎、根系)生物量,并提高了茶叶品质;与不接种AM真菌(-AMF)相比,茶树叶片蔗糖、葡萄糖、果糖、儿茶素、氨基酸和茶多酚的含量分别增加了7.73%~21.92%、28.49%~53.44%、6.13%~9.59%、18.97%~23.48%、31.29%~39.11%和6.77%~26.32%。接种AM真菌处理在干旱(DS)条件下效果更为显著,干旱抑制了AM真菌对茶苗根系的侵染和茶苗生长,降低了茶叶品质。接种AM真菌能显著缓解这种抑制效应,同时促进茶叶有机物质积累。此外,接种AM真菌还显著上调了干旱胁迫(DS)下茶树叶片谷氨酰胺脱氢酶基因(CsGDH)、谷氨酰胺α-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基因(CsGOGAT)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CsHGMR)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在不同水分条件,特别是干旱(DS)条件下,可通过显著上调相关基因的表达来促进茶树的生长,改善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氮高效油菜资源提供参考,本研究建立甘蓝型油菜苗期氮效率评价以及氮效率基因型差异的鉴别方法,以162份油菜育种品系为材料,设置正常氮供给(氮浓度为9 500μmol/L)和低氮胁迫(氮浓度为237.5 μmol/L)两个氮水平处理,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不同氮水平下油菜苗期生物学性状及氮累积量,并对所有品系进行氮效率评价和基因型差异分类。两年试验结果显示,油菜生物量、主根长、侧根长、根冠比、氮累积量及氮吸收和利用效率在不同氮水平处理间差异极显著。不同氮水平下,油菜苗期生物量与氮累积量、氮利用指数、氮吸收效率极显著正相关,与侧根长显著正相关。低氮胁迫下油菜主根长、侧根长和根冠比增加,且根冠比与侧根长显著正相关,说明低氮胁迫下侧根伸长是油菜苗期适应低氮胁迫的重要途径之一。相比氮利用效率,氮吸收效率对油菜苗期生物量的形成影响更大,油菜苗期生物量与氮吸收效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侧根长、氮累积量、氮利用指数与氮吸收效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因此,生物量可作为评价油菜苗期氮效率的主要指标,侧根长、氮积累量、氮利用指数可作为辅助指标。以不同氮水平下植株生物量的平均值为阈值,对162份供试油菜品系氮效率进行分类,其中双高效型油菜基因型23份、双低效型油菜基因型28份、中间型油菜基因型111份。进一步分析表明,双高效型油菜生物量、氮累积量、氮吸收效率均高于双低效型油菜,低氮胁迫下双高效型油菜在氮吸收累积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缺氮条件下不同品种茶树叶片光合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茶树品种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沙培法,研究正常供氮(6 mmol/L)和缺氮胁迫(0 mmol/L)下,茶树营养生长及光合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正常供氮相比,缺氮胁迫下,除铁观音品种根系干重没有发生显著降低外,其余各品种根系、茎叶干重都显著下降;黄观音、毛蟹品种叶片的CO2同化速率、气孔导度都显著下降,胞间CO2浓度显著增加,而福云6号、铁观音品种没有发生显著变化;黄观音、毛蟹品种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显著下降,而福云6号、铁观音品种没有发生显著变化。总之,黄观音、毛蟹品种在缺氮条件下叶片光合系统损害较福云6号、铁观音品种叶片更大。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施氮水平和方式(不追肥和拔节期追肥)的田间试验条件下,采集并测定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冠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叶片SPAD值、叶绿素含量、叶片全氮含量和产量,研究不同氮素水平下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生育期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冠层NDVI值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追肥能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冠层NDVI值,灌浆期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幅度最大。冠层NDVI值与叶片氮含量、叶绿素含量的相关系数在各生育期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同冠层NDVI值一致,两者均可以对玉米进行氮素营养的诊断,但NDVI比SPAD更具有快速可靠的优点。追肥较不追肥处理有明显增产效果,平均增产幅度为29.23%,最大增幅为44.13%。  相似文献   

9.
高光谱与叶绿素计快速测定大麦氮素营养状况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寻找一种简便、快速、非接触性的方法测定作物氮素营养状况,通过田间试验,利用光谱仪和叶绿素计测量了不同氮素水平及不同时期大麦(秀麦3号、浙农大3号)的冠层光谱及叶片SPAD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麦冠层光谱特性及一阶导数光谱、红边、叶片SPAD值与氮素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麦冠层光谱及其一阶导数光谱和红边与氮素水平存在显著相关,不同供氮水平下叶片的SPAD值具有显著性差异,叶片SPAD值与氮素水平之间的相关系数在孕穗期均达到0.75以上,相关达0.01显著水平,从而说明可以通过光谱来测定大麦的氮素水平。  相似文献   

10.
玉米根系特征的基因型差异及与氮吸收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个硝酸盐浓度下进行2个玉米品种盆栽砂培试验,研究玉米根系特征的基因型差异对硝酸盐浓度的响应及与氮素吸收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氮高效品种郑单958在硝酸盐浓度为0.08、0.8、4.0 mmol/L时,根重、根幅、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分枝数、分形维数、根系活力均显著高于氮低效玉米品种内单314。各根系形态指标随硝酸盐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当硝酸盐浓度从4.0 mmol/L增加至8.0 mmol/L时,不同基因型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在低氮胁迫条件下,玉米主要通过增加细根比例、增加根表面积吸收更多的氮素;在氮素供应充足条件下,通过增加根系平均直径,形成高密的分枝系统吸收氮素。进一步通径分析表明,根长与根体积对氮吸收效率直接影响最大,是氮吸收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氨基酸是茶叶的重要品质成分和氮素贮存形式,因此开展茶树体内氨基酸转运蛋白的研究尤为重要。本研究从茶树转录组中筛选得到5条茶树LHTs(Lysine histidine transporters,赖氨酸/组氨酸转运蛋白)家族基因序列,并从龙井43中成功克隆获得4个茶树LHTs基因,分别命名为CsLHT1、CsLHT6、CsLHT8.1和CsLHT8.2。对该亚家族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理化性质和功能结构进行预测,结果显示CsLHTs亚家族含有9~11个跨膜区;且含有与氨基酸转运相关的结构域。为了明确在不同茶树品种和氮素水平间CsLHTs基因的表达差异,本研究选用3个茶树品种的扦插苗为试验材料,水培条件下氮饥饿两周后,分别用0.2、2、10mmol·L^-1的NH4NO3进行处理。利用qRT-PCR分析了CsLHTs在不同组织间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4个基因在茶树营养组织中均有表达。经氮素处理后,CsLHTs基因在3个氮素水平和3个品种中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CsLHT1、CsLHT6和CsLHT8.2在品种间的表达差异程度高于不同氮素水平间的基因表达差异。CsLHT8.1对氮素处理有明显的响应,尤其经0.2mmol·L^-1和10mmol·L^-1的NH4NO3处理72h后,在氮高效品种中茶302根中呈上调表达,表明CsLHT8.1可能参与氨基酸由根部向地上部的转运过程。  相似文献   

12.
采摘“春闺”茶树品种一芽二、三叶鲜叶原料,按烘青绿茶工艺制样。连续3年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春闺”品种适制绿茶,制绿茶干茶紧结,色泽绿润,味醇爽回甘,茶汤有特殊的花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富集其香气物质,并利用GC-MS进行香气成分鉴定,结果表明,春闺烘青绿茶共鉴定出70余种香气化合物,其主要香气成分是橙花叔醇(20.2%)、α-法呢烯(16.96%)、吲哚(13.57%)、反-β-罗勒烯(6.74%)、己酸叶醇酯(3.99%)、壬醛(2.03%)、2-甲基-6-亚甲基-1,7-辛二烯-3-酮(4.61%)、顺-茉莉酮(2.13%)、苯乙醛(1.35%)、己酸己酯(1.28%)、石竹烯(1.34%)等;与绿茶对照种“福鼎大白茶”对比分析发现,春闺绿茶的醇类组分(21.85%)远高于福鼎大白茶绿茶(6.56%),烯烃类(37%)和含氮化合物(15.15%)也比福鼎大白茶绿茶高;而醛类、酮类、酯类、杂氧化合物等低于福鼎大白茶绿茶。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以铁观音、黄棪、金观音和黄观音品种春茶新梢为供试材料,对其新梢生育及清香型乌龙茶制作过程中的儿茶素类和嘌呤碱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稳定性、精密度和重现性等符合茶样儿茶素类和嘌呤碱指纹图谱构建要求。运用指纹图谱数据处理软件ChemPattern 2.0专业版对所获得的指纹图谱数据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可获得较为一致的模式识别结果。在茶树新梢生育过程中,各茶样指纹图谱存在较大差异,且能与清香型乌龙茶在制品(Work in process, WIP)指纹图谱相区分;采用聚类分析法(欧氏距离-近邻法),尤其是主成分分析法(Log变换数据预处理),可实现清香型乌龙茶在制品的品种鉴别。各茶树品种在新梢生育过程中以EGC含量变化最为明显,其次为EGCG和咖啡碱;在清香型乌龙茶制作过程中则以EGCG变化较为明显,其次为EGC。儿茶素类和嘌呤碱在新梢生育过程中含量及组成的动态变化较在清香型乌龙茶制作工艺中的变化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茶树胚根倒接嫁接方法的优劣,筛选茶树胚根倒接方法的适宜根砧、接穗品种,通过田间试验,设置胚根顺接法与倒接法2种嫁接方法,祁门槠叶种、黄山大叶种、松萝种3种根砧,红旗1号与漕溪1号2种接穗,在不同时期取样观察嫁接苗愈合、成活及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茶树胚根嫁接后40 d愈合率为93.93%,平均成活率为99.26%;80 d后嫁接口已完全愈合,平均成活率为90.50%;145 d后平均成活率为76.1%,平均株高为20.22 cm,叶片数为5.89,平均根粗为3.73 cm;倒接法早期(40 d)愈合稍慢,但后期(145 d)生长加速,甚至超过顺接法;漕溪1号接穗为半木质化新梢,叶面积大,成活率高(80.92%),前期(40 d)以根系发育为主,80 d以后地上、地下生长速度均大于红旗1号(为木质化留养枝);不同品种茶树根砧的嫁接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嫁接后5个月,黄山大叶种的地上部分表现最好,祁门槠叶种的主根长及主、侧根鲜重等地下部分表现最好;整体来看,祁门槠叶种根砧倒接漕溪1号接穗处理为最优选择。因此,茶树胚根倒接方法技术可行,嫁接时选择大叶种茶树的未木质化或半木质化新梢作为接穗,配合亲和性强的根系粗壮的根砧,更有利于嫁接苗的成活及后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茶要对修剪叶和不同氮肥对土壤pH和活性铝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月荣  赵启泉等 《茶叶》2000,26(4):205-208
利用盆栽试验了茶树修剪叶和不同氮肥对土壤pH和活性铝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硫酸铵和茶树鲜叶,茶树干重显著增加。硫酸铵显著促进梢生长并提高氨基酸偏一,施茶树鲜叶显著促进茶树根系生长。施茶树鲜叶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而且pH最高、活性铝含量很低。施用硫酸铵处理的土壤显著酸化。研究表明,茶园土壤酸化的主导因子是施用酸性化学肥料和茶树根系分泌的有机酸等,而并非茶树落叶和修剪叶还园。  相似文献   

16.
不同风味类型铁观音乌龙茶香气组成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观音乌龙茶按现行国家标准可划分“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3种风味类型。本试验在对安溪铁观音收集和审评分类基础上,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对各茶样进行香气成分检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可视化模式识别方法比较了不同风味铁观音新茶和不同质量等级铁观音陈茶香气组成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铁观音新茶和陈茶香气组成的化学模式存在明显的类群区分。铁观音新茶相较陈茶具有更为丰富的香气组分,其中醇类、酯类和烯烃类化合物是铁观音新茶“清新”风味的主要赋香成分,而醛类和酮类化合物则是形成铁观音“陈香”风味的重要物质基础。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2-甲基丁酸-2-苯乙酯、己酸-顺式-3-己烯酯、2-甲基苯基甲酸甲酯、丁酸苯乙酯、2-甲基丙酸-2-苯基乙酯、2-苄基(苯甲基)异氰化、己酸异戊酯和香叶基丙酮可作为区分铁观音新茶和陈茶的主要特征香气成分。(2)铁观音新茶按其香气组成可划分为“显酸茶”、“正韵茶和青韵茶”、“浓香茶”3个茶样类群。带“酸香”风味的“显酸茶”主要与酯类化合物密切相关,而显“火香”风味的“浓香茶”香气成分多为长链缩合态化合物,且二者均较“正韵茶和青韵茶”香气组成更为丰富。(3)不同贮藏年份的铁观音陈茶香气组成无明显的类群区分,但有潜在的质量等级差异。高级铁观音陈茶的酯类化合物相对丰富,醛类和酮类化合物含量相对较低。该研究结果可为铁观音产品的分类鉴别和风味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不同供钾水平对茶树幼苗鲜叶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10月龄扦插"瑞香"茶苗[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cv.Ruixiang]为试验材料,通过沙培试验,设5个钾(K)浓度(0、100、400、800、2 000μmol·L~(-1)),每周施钾肥3次,处理26周后,研究不同钾浓度对茶苗叶片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供钾浓度分别为0、100μmol·L~(-1)时,茶树成熟叶片钾含量分别为5.26、5.91 mg·g-1,此时茶树处于缺钾状态,缺钾降低了茶树根、茎叶的生物量,增加了根冠比,显著降低叶片氮(N)和磷(P)的含量;叶片钾含量与氮、磷含量均呈正的线性相关(YN=1.045X+11.906 5,R2=0.816 7;YP=0.307 5X-0.570 6,R2=0.914 6);缺钾显著降低了茶树叶片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和EGCG含量,相反却显著增加了叶片的茶多酚含量、儿茶素总量、酚氨比,以及叶片EGC和EC含量;叶片精氨酸、茶氨酸、谷氨酸等在缺钾时显著降低,与正常供钾浓度(2 000μmol·L~(-1))的叶片相比分别下降了86.96%、72.46%、40.43%;香气成分GC-MS分析表明,缺钾叶片醇类、醛类和酯类芳香物质含量降低,香气物质种类减少,缺钾对茶树叶片香气品质的提高具有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茶树根际土壤物质对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植茶年限0、3、9、25 a的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不同极性树脂吸附茶树根际土壤物质并洗脱,探讨不同植茶年限茶树根际土壤物质的自毒潜力及其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极性树脂吸附洗脱液以ADS-7树脂洗脱液对受体根长的抑制作用最强。ADS-7树脂吸附洗脱液处理重新种植的茶树后,随着土壤植茶年限的增加,茶树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呈现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土壤年限呈正相关的细菌T-RFs片段15个,涉及8个纲,31种细菌,按照其功能可分为4类,其中病原菌19种,占比61.29%;负相关细菌T-RFs片段18个,涉及11个纲,31种细菌,按照其功能可分为6类,其中与抑制病原菌、碳素循环、氮素循环、硫素循环、土壤质地改善相关的细菌总占比达到83.87%。综上表明,ADS-7树脂洗脱液处理重新种植的茶树后,随着土壤植茶年限的增加,茶树根际土壤病原菌数量大幅上升,益生菌与土壤养分循环相关的细菌数量显著下降,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19.
用HLPC法检测了光照敏感型新梢白化茶品种‘御金香’春梢生物碱、儿茶素类、氨基酸类和光合色素类化合物含量,并以温度敏感型新梢白化茶品种‘白叶1号’和常规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结果显示,‘御金香’咖啡碱和可可碱含量显著高于‘福鼎大白茶’和‘白叶1号’;儿茶素类总含量显著低于‘福鼎大白茶’和‘白叶1号。光照敏感新梢白化茶‘御金香’和温度敏感型新梢白化茶‘白叶1号’的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福鼎大白茶’,但叶绿素a和叶绿素b、β-胡萝卜素、黄体素和新黄质等光合色素含量显著低于‘福鼎大白茶’。‘御金香’呈现黄色叶片的白化现象主要是因为叶绿素含量低,而并非类胡萝卜素含量高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