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龟痘病与龟颈溃疡病和肤友病不同,龟痘病龟脖颈部位无明显擦伤史,形成以“痘”为中心的肿大,龟头缩进甲里时肿大部位无皱纹。病龟患病部位不象溃疡病和肤霉病那样生长白色絮状物,而是生有较硬的乳白色痘状物。病龟有活动迟缓,精神不佳等症状,多发于幼龟,按龟颈病没病和肤霉病治疗,病灶不能消除,这是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龙头阁动物养殖场建场20多年来首次见到的罕见疾病。该场场长蒋张林集20多年的养龟疗疾经验,请教省水产专家,对病、死龟分别进行了解剖研究,认为该病可能是一种类似禽痘病毒的新病毒和水霉、绵霉共同致发的龟痘病…  相似文献   

2.
龟的疾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截止1999年第26卷第6期,本刊专题讲座栏中连载的“罗氏沼虾的养殖技术”和“集约化水产养殖动物的非寄生性疾病及其防治”两篇文章,已经全部结束。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本编辑部决定自2000年第27卷第1期起连载“龟的疾病及其防治”和“暗纹东方鱼屯的养殖技术”。“龟的疾病及其防治”一文需连载3期,内容有:龟颈溃疡病、烂板壳病、白眼病、肠炎病、溃烂病、肺化脓病、急性传染性肝炎、口腔炎、肤霉病、钟形虫病、龟血簇虫病、阿米巴痢疾、龟椎虫病、蜱螨病、水蛭病、钩虫病、绿毛秃斑病、绿毛衰败症、冬眠死亡症、中毒症、水肿病。“暗纹东方鱼屯一文连载4期,内容包括:概述、暗纹东方鱼屯的生物学特性,暗纹东方鱼屯的人工育苗,鱼苗培育及成鱼养殖,池塘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3.
卞伟 《内陆水产》1999,(12):19-19
问:乌龟的病害有哪些?答:乌龟的主要病害有:细菌性疾病(如白眼病、肠炎病、腐皮病、烂壳病)、真菌性疾病(如水霉病、肤霉病、预溃疡病)、病毒性疾病(如传染性肝病)、寄生虫病(如钟形虫、水蛭)、敌各(蛇、蟹、蚂蚁等)以及操作不当造成的死亡(肺呛水)。问:皂白眼病的病因?症状如何?怎样防治?答:病因:主要是水质污染后,感染细菌所致。症状:龟眼部发炎充血,逐渐变为灰白色并肿大,鼻粘膜继而呈灰白色,严重时双目失明,呼吸受阻,龟不摄食,最终死亡。防治:保持水质清洁,发病后将病龟高水放置阴暗处,以促使白色分泌…  相似文献   

4.
真菌性病原体引起的鱼病种类较少,主要有肤霉病、鳃霉病、鱼孢菌病及真菌性肉芽肿等数种,其中肤霉病及鳃霉病都是常见的多发病,鱼孢菌病于上世纪在国外发现,八十年代初国内有报道(龙竞民,1982),真菌性肉芽肿病是发生在养殖香鱼体表的一种病症,国内  相似文献   

5.
真菌性病原体引起的鱼病种类较少,主要有肤霉病、鳃霉病、鱼孢菌病及真菌性肉芽肿等数种,其中肤霉病及鳃霉病都是常见的多发病,鱼孢菌病于上世纪在国外发现,八十年代初国内有报道(龙竞民,1982),真菌性肉芽肿病是发生在养殖香鱼体表的一种病症,国内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6.
乌龟水霉病 ,俗称白霉病 ,是乌龟最常见的一种疾病 ,是由真菌侵染乌龟体表大量繁殖所致。乌龟水霉病初发时 ,病龟体表、颈部及四肢出现灰白色病斑 ,继而表皮或盾片出现白色絮状物。严重时病龟表皮出现炎症、肿胀、溃烂、坏死或脱落。初现症状时 ,病龟食欲减退 ,严重时停食。病龟虽不会马上死亡 ,但若不及时治疗 ,因体质逐渐衰弱 ,容易在冬眠期间死亡。现将防治要点介绍如下 ,供养龟户参考。①注意饲养管理 ,避免龟体受伤。保持养龟水体的清洁并定期消毒 ,在冬眠前和苏醒时应进行一次消毒 ,可收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②勤观察乌龟的行为 ,及早发…  相似文献   

7.
(三)真菌和藻类引起的鱼病1.水霉病[别名]肤霉病、白毛病。[症状和诊断]病鱼病灶部位长满水霉菌丝,并往往粘附有污泥、长有藻类,其状如覆盖棉絮。水霉菌丝可穿入肌肉,直至结缔组织,引起皮肤和肌肉组织溃烂。鱼体对菌丝侵入的组织反应弱,所以不形成肉芽肿或肉...  相似文献   

8.
禽生羽,畜长毛,鱼披鳞甲,是众所月知之事。可是鱼池中饲养的鱼类,冬末春初时身上也会长有一丛丛的灰白色的“毛”一这是怎么回事呢?鱼真的能长毛吗?不是,是鱼体表被霉菌寄生的缘故,是一种常见的鱼病,这种病叫肤霉病,通称水霉病,有些地方还叫它为长毛病、白毛病。  相似文献   

9.
晚冬早春谨防水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宁  闫旭 《科学养鱼》2005,(2):54-54
水霉病又称白毛病、肤霉病。此病一般发生在20℃以下的低水温环境,在晚冬、早春最容易流行。水霉菌对寄主无严格选择,各种养殖鱼类从鱼卵到成鱼均易感染。密度大的越冬池中的鱼类、春季清瘦水体的鱼类或处于饥饿状态下的鱼类最易患此病。春季投放鱼种时,如果操作不当也会引起此病的暴发。因此,在晚冬、早春季节要谨防水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水霉病又称覆绵病或水绵病,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生动物的真菌病之一,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到目前已经发现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该病是由真菌寄生在水生动物体表引  相似文献   

11.
《海鲜世界》2003,(1):39-39
菌氮清作用与用途: 本品为最新研制的环保型外用杀菌消毒剂,无公害、无残留。对细菌、真菌及病毒杀灭彻底。 1、主治鱼类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腐皮病、竖鳞病、白头白嘴病、白皮病、烂尾病、赤鳞病、疖疮病、真菌性肤霉病、鳃霉病等,对鱼类暴发性出血病也有独特疗效。  相似文献   

12.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为真菌性鱼病,病原体主要是水霉菌和绵霉菌,是霉菌侵袭、寄生于鱼卵或受伤鱼体而致的一种常见鱼病。霉菌在水域中,一年四季均有,特别是晚冬和早春(2~5月),  相似文献   

13.
水霉病和赤皮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鲢鱼、鳙鱼、鲫鱼等淡水鱼类,发病季节多为早春和晚秋,特别在早春的危害较大,且主要发生在鱼苗放养阶段。水霉病和赤皮病两病并发,用药防治效果甚微,损失极大,因此,水霉病和赤皮病的防治重在预防。笔者根据水霉病、赤皮病的病理,对传统的防治技术加以改进,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以供养殖户参考。一、病理l.水霉病 又叫肤霉病,属真菌性病害,是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水体中,如果鱼类皮肤受伤则不分种类均可感染。水霉繁殖有两种形式,即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其中,无性繁殖一般在水体中进行,而有性…  相似文献   

14.
健康养殖     
渔工 《海鲜世界》2004,(4):58-60
(续上期) (八)肤霉病 1.病原 肤霉病的病原为水霉和绵霉两属.此类霉菌,或多或少存在于一切淡水水域中,它们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强,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主要发生在20℃以下的低温季节,流行于全国各养鱼地区.此类霉菌对寄主无严格的选择性,各种饲养鱼类,从卵到各种年龄的鱼都可感染.  相似文献   

15.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白毛病)是霉菌侵袭、寄生于鱼卵或受伤鱼体而致的一种常见鱼病。霉菌在水域中,一年四季均有,而以18-20℃水温生长繁殖最快,故春末夏初为此病流行的季节,冬天也常发现。每年早期产粘性卵鱼类,如鲤、鲫卵常成批成批败死于此病。鱼种操作受伤,每年死于这病也有10-20%之多。  相似文献   

16.
病龟眼部发炎充血,逐渐变成灰白色而肿大,眼角膜及周围因炎症糜烂,眼球外部被一层白色分泌物盖住。发病后,病龟用前足擦眼部,不能摄食,严重时双眼失明,鼻粘膜呈灰白色,呼吸受阻,身体瘦弱逐渐死亡。发病原因可能是眼部受伤后,水质不好,细菌感染所致。也可因水质碱性过高,刺激性物质引起。一般发病率为20%-30%,个别场高达60%。主要感染乌龟、黄吼拟水龟、黄缘闭壳龟、巴西彩龟、眼斑水龟,家庭养殖的绿毛龟也见有此病发生。患病以稚龟、幼龟多见,成龟较少发生。病原体是一种细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  相似文献   

17.
乌龟的生命活动一年中明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生殖摄食活动阶段,第二为冬眠期阶段。所以第一阶段特别重要。乌龟一般5龄以上开始性成熟.雌龟的卵巢在成熟过程中由卵原细胞期,初级卵母细胞期.生长卵母细胞期,成熟卵母细胞期。当卵巢成熟时.成串的龟卵次第成长.分批产出。经过多年观察,雌龟的发情期是每年的4~5月和9~10月之间,而产卵高峰期则在6~8月。近几年记录的产卵始末期如下。当气温20C以上时,雌雄龟交配频繁,常见几只雄龟追逐一只雌龟的现象,雄龟用前肢爪抓住雌龟背部两侧,嘴咬住雌龟颈皮。有时,一只雌龟轮流被几只…  相似文献   

18.
马光  曾海红  孟改青 《河北渔业》2023,(12):25-26+44
肤霉病是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养殖过程中常见病之一,为提高肤霉病综合防治技术,根据实例和病害防治经验,从发病病因、症状、危害、预防和治疗几个方面对中华鳖肤霉病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陈泳 《内陆水产》2004,29(3):36-36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症状,当看到病症时,菌丝体已侵入鱼体伤口,向外生长。有时因寄生虫、细菌等病原体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溃烂,霉菌的动孢子便从鱼体溃  相似文献   

20.
肤霉病是水产动物的一种常见病,但对鲟危害极大。如果不及时防治,则会暴发大面积肤霉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鲟养殖实践中,对肤霉病的防治进行了试验,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病因与症状 1.病因 引起肤霉病的水霉共有10多种,但危害鲟主要是水霉和绵霉2个属的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