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的茶道     
原产于中国的茶,现在已成为遍及世界的饮料了。众所周知,据两千年以前的史料记载中国那时就已经有了吃茶的习惯,到了八世纪陆羽著《茶经》,把饮茶提高到一个精神文化的位置。正如下面将要叙述的那样,茶传到日本,开始是作为药接受下来的,后来又作为嗜好而推广,更进一步到十五、十六世纪,茶道作为一门综合艺术,才最终被完成。也就是说茶起源于中国,在日本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而推广了。这次,受到日本茶道权威,获得了贵国南开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的千宗室家元的援助得以在这里向中国朋友们介绍日本文化中的茶道,我感到非常茶幸。  相似文献   

2.
茶,原产自中国,后来被日本僧侣带回日本,并结合禅宗思想和日本传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通过考察日本茶道的内容可以发现,在茶礼、茶仪和茶精神当中,中国元素普遍存在。日本茶道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结晶,能够充分体现东方哲理和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3.
赵化 《农业考古》2001,(2):303-303
一、茶文化的日本化茶文化源于中国 ,在传入日本后形成了草庵茶道。草庵茶道是从客人步入茶室开始直到离开过程中一整套繁琐的接客、待客、点茶的仪式。它是以禅宗思想为依托 ,集建筑园林、书法、插花与点茶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草庵茶道无论在形式 ,内容还是精神内核上都与中国茶文化有了很大的区别。它既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也融铸了日本本土文化的性格。它的发展衍变的过程发生在两种文化碰撞、交织调和变形的文化整合的大背景下。茶在日本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曲折的过程基本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奈良至平安初期。这一时期的日本茶…  相似文献   

4.
《千鹤》与日本茶道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丁以寿1968年,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因小说《雪国》、《千鹤》、《古都》“以其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川端康成在创作上努力表现“日本的传统美”、在祥宗、茶道、围棋、插花、...  相似文献   

5.
唐宋文苑与茶道文化《文史知识》编辑部文野(一)道德和实践相结合的现实主义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这不仅体现于文艺作品本身,更体现于文化人的行为之中,茶道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就说明这一点。作为古代知识的拥有者和旧道德的捍卫者,文人士大夫与茶道结缘甚深,茶...  相似文献   

6.
日本茶道草创与中日禅宗流派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日本茶道草创与中日禅宗流派关系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丁以寿日本茶道的思想背景是禅门思想,其礼法来源于禅门寺院清规中的茶礼。可以说,日本茶道出自禅宗。茶道体现了茶禅一味,其核心思想是禅。日本的佛教是由中国传入的,日本的茶文化也是由中日佛教徒从中国传入的。日...  相似文献   

7.
论“茶道”     
论“茶道”日本茶汤文化研究学会仓泽行洋公元八世纪,中国的陆羽在研究整理了至那时为止的茶文化诸事的基础上,加之他自己独特的创意,开创出了一种崭新的茶法。并且,他写下了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对于陆羽的独特的茶法,其同时代的人把她称之为“茶道”...  相似文献   

8.
“日本茶道文化以中国为母”──访日本茶汤文化学会副会长仓泽行洋教授太原日报王庆华茶之有道、世人皆知。所谓茶道,就是以饮茶为契机,高度艺术化的综合性的文化活动方式;是物质与精神的精美结合;是饮茶技艺与文化思想的兼融,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彬藩...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0):284-285
中国茶道文化始于汉朝,兴于唐朝并盛于宋代,人们在饮茶中创造并不断完善了以泡茶饮茶为根本的茶道礼仪文化。古人给予了茶多个词汇以体现茶的精神内涵,其中以"和、清、俭、敬"较为突出。唐朝的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将中国茶道文化传递到了国门以外的地区,将其发扬光大。我国的传统茶道文化蕴藏了极其深厚的为人与处世的哲学道理,即使是在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今社会,优秀的传统茶道文化也没有失去往日的色彩,它仍然对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以茶育人,以茶醒己,以茶明志应是我们每一个国人应该深刻理解并身体力行的。  相似文献   

10.
石慧敏 《农业考古》2000,(2):289-293
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也是日本人民心灵的寄托。但根据茶文化界目前为止的研究成果表明,古代日本没有原生茶树,也没有喝茶的习惯。日本人的饮茶风尚是从中国传入的,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这已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中国茶及中国饮茶风尚,除了传入日本外,还曾陆续传向了世界各地。 1159年(明嘉靖三十八年)威尼斯作家拉摩晓( Giambaftiata Ramusio)著《中国茶摘记》等书,使中国饮茶知识开始在欧洲传播。 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我国茶种输入沙俄。 1637年(明崇祯十年)英国威特斯船长专程率船队…  相似文献   

11.
茶树的种植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中国的饮茶开始较早,但真正的发展期却在唐朝,宋朝之后逐渐兴盛,茶寮馆肆遍布民间,形成了独特的饮茶习俗和饮茶文化。而日本的饮茶始于8世纪,由日本来华僧人带回传入,其发展具备了本民族的特点,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日本茶道。那么,中国的饮茶文化和日本茶道在本质上和内容上的区别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说到对于日本茶道的最初印象,在我,那是非常淡薄的。当初只是在杭州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听取了与会日本学者的一些发言,并且先后几次现赏了日本茶道代表团的现场演示,我这才略有所见,所闻。不过恕我直言,就几次观赏的印象来说,我觉得日本茶道的那些个演示动作,即所谓“身体语言”,未免太过做作,颇多不顺眼之处。当然,这仅仅是出于一种直现的印象,我想,许是由于不同国度的茶道俗风与审美习惯之差异所致罢。后来久而久之,自然也就差不多淡忘啦。不料前次在友人寓所作客时,茗话之间,忽然扯起了日本茶道。据在座的几位茶友说,…  相似文献   

13.
高红 《农业考古》2008,(6):171-173
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也是日本文化的最主要代表.日本茶道集美学、宗教、艺术、文学及建筑设计等为一体,通过茶事活动来修身养性,达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意境.本文拟从自然关的范畴、日本人与自然、茶庭与茶室等方面入手,探讨自然美在日本茶道中的具体体现.认为日本茶道中除"禅茶一味"的宗教美学思想之外,也体现了人与自然景物融舍为一,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欣赏的审美关系.  相似文献   

14.
探索茶道源流的攻坚之作──读《中国唐宋茶道》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余悦随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弘扬,茶文化热潮的勃兴,茶文化著作的书刊日见丰富,有见解有新意的论著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新时期以来出版的茶书已达一百五十来部。1994年10月,我应法门寺博...  相似文献   

15.
绪论 日本茶道是以吃茶为契机的一大综合文化体系,与中国茶文化相比有着许多的特性.其中最大的特点在于"意不在茶".  相似文献   

16.
日本茶道与紫藤庐湖南医科大学史伟雄细雨断续的季节,仔细取出日本里千家交南井女士送来的一套末茶道茶具,心里是由衷的欣慰,只觉得,久来对日本茶道的抗拒在悄然隐去。回想起半年前茶与健康研究室的曹进先生让我学习日本茶道,当时是十二分的不愿意,大致是因为心存介...  相似文献   

17.
曹建南 《农业考古》2019,(2):232-238
南浦绍明是日本镰仓时代的禅林高僧,为日本禅宗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从余杭径山寺带回茶台子和7部茶典等跟茶道有关的故事,散见于18~19世纪,甚至更晚的日本文献,因距南浦生活的时代太过久远而被理解为没有可靠史料支撑的传说。但这些传说的形成和传播,一方面反映了径山禅茶文化在日本的影响力和南浦绍明在日本禅茶界的崇高威望,同时也是抹茶和煎茶这两种文化在日本社会相互碰撞、争斗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日本茶道与径山寺杭州市农机培训学校韩希贤日本茶道,源远流长,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有着近乎神圣的地位。探其根底,还是从中国传播去的,其发源地是浙江余杭径山寺。径山,天目山之支脉,山高六百米以上,山头云雾缭绕,山势雄伟峻拔。宋代诗人苏轼曾在《径山诗》中写道...  相似文献   

19.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比较略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由明 《农业考古》2002,(2):317-321
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都是东方文化的奇葩 ,在世界文明史上 ,各显风彩、引人深思。要比较深刻地、内在地理解中、日两个民族 ,不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和日本的茶道 ,都是难于达到全面地和内在地理解。因为中国的茶文化和日本茶道都深刻蕴含和充分体现了各自民族的特性。日本茶道源于中国的茶文化 ,然而 ,从最初的模仿到不断地改造和不断地注入日本的民族特性 ,而最终成为代表和体现日本民族性的文化。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两种文化作些比较 ,以说明这两种文化所体现的不同民族性和在各自的思想文化中的不同地位及不同的历史作用和未来可能的不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历史十分悠久,并对东亚乃至世界的饮茶文化影响深远。日本茶道便源自中国,其中来自中国的茶道具被统称为“唐物道具”。在日本中世,唐物道具随着中国宋代的点茶法一起传入了日本。本文通过考察饮茶空间结构、样式分类、茶人鉴赏能力、和物道具等形成及演变过程中唐物道具的影响力,认为其具体发挥了以下作用:促进了饮茶空间结构的革新;为日本茶道提供了各种分类的依据;培养了日本茶人们的审美能力;为和物道具提供了规范和模板。唐物道具在日本茶道形成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深刻印证了日本茶道以中国茶道为母体而形成的事实,亦是彰显中国茶文化独特魅力的又一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