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几年河北省河间市开发鲜切花反季节生产大棚200余栋,其鲜切花质量以头大、花艳、杆壮、叶亮为标志享誉京城,质压群芳,效益可观。现将玫瑰反季节生产技术介绍如下:一、建棚1.棚址选择选择地势平坦、通风向阳、有充足的水源条件、排灌方便的肥沃壤土为宜。2.建...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发展鲜切花生产的有利条件,指出福建具有适宜鲜切花生长的自然条件和发展鲜切花生产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接着论述了福建发展鲜切花生产的前景。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地考察云南省鲜切花生产和流通现状,分析了我国目前鲜切花外运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鲜切花采后生理特性,在借鉴技术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鲜切花生产流通现状设计了流通程序,讨论了预冷、低温运输、批发市场的保冷、低温贮藏等冷链流通各个环节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鲜切花属极娇嫩、易腐烂产品,为延长鲜切花保鲜寿命,从鲜切花采收、整理、分级、包装和运输等环节,阐述了鲜切花生产中的一些技术要点和关键之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东方百合以其花型大,香味怡人,高雅端庄而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百合鲜切花产量位居世界鲜切花第五位。提高鲜切花的品质,栽培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东方百合鲜切花生产对栽培技术要求更高。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组培室通过3年来东方百合栽培实践,总结了一套东方百合鲜切花生产技术要点,供广大花农参考。  相似文献   

6.
玫瑰鲜切花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云南省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加之各级领导的重视,云南的鲜切花生产多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已成了东南亚最大的外销和生产地,是云南省继云烟之后的又一重要的支柱产业。仅2010年云南鲜切花外销达53亿多枝,产值达42亿多元,且品种繁多。而目前外销品种主要以玫瑰、康乃馨、百合、非洲菊等鲜切花为主,其中玫瑰鲜切花则是不可缺少的极其重要的外销品种。但长期以来玫瑰鲜切花的生产、品质  相似文献   

7.
非洲菊特征特性及其鲜切花温室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非洲菊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并提出其鲜切花温室栽培技术,以期为非洲菊的栽培及鲜切花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宿迁市鲜切花生产和销售基地及花店为主要调查对象,着重对市场上现有的鲜切花种类、销售情况和购买人群进行调查,了解鲜切花市场的现状并做出分析,为宿迁市鲜切花产业提供发展规划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百合鲜切花种植要求土层深厚肥沃、排水性极为良好的无病菌、无虫害等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多数品种宜在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中生长(最忌硬黏土),p H值在5.5至6为好。自1995年百合鲜切花栽培落户江苏省连云港市江苏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岗埠分公司至今已近20年,鲜切花种植已经成为农业种植结构中经济效益最好的品种。随着连云港地区日光温室生产百合鲜切花的面积不断增加,影响百合鲜切花商品质量的土壤重茬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解决好日光温室内生产百合鲜切花的土壤重茬问题,从而提高百合鲜切花的商品性,提高花农种植鲜切花的经济收益,增强花农的种植信心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百合鲜切花是世界四大名切花之外的又一新型切花,由于独特的花型、特有的香味和美好的花语,可单独插花欣赏,又可作为花艺作品中的君花,在花卉的日常消费中应用广泛,巨大的利益带动基地的发展,使百合鲜切花生产前景广阔,市场占有额不断增加,也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又一产业。百合等鲜切花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冬季北方百合鲜切花生产选择设施栽培,在常规技术的基础上,关键技术的应用,是生产优质鲜切花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对新疆帕米尔地区6种真藓科植物进行解剖学研究。[方法]应用石蜡切片和电镜扫描技术,对6种真藓科植物茎、叶的微结构进行了较详细地观察和分析。[结果]垂蒴真藓茎横切面的边缘平整,细胞排列整齐;叶细胞角质层厚,表面较粗糙,有细小的颗粒状和鳞片状附属物分布。灰黄真藓茎表皮细胞强烈凹陷,茎横切面边缘不整齐,细胞镶嵌排列;叶背、腹面相邻细胞的细胞壁呈"菌褶状",细胞表面较光滑。宽叶真藓茎横切面五角形;叶片背卷,多数叶细胞中内含物浓厚,叶背、腹面细胞壁呈规则"网格状",叶背面有细小的附属物零星分布,角质层皱折不多;叶腹面细胞表面较光滑。紫色真藓茎横切面不规则多边形;叶背、腹面细胞壁上零星分布着一些不规则的附属物,背面细胞排列呈不规则"网格状",腹面细胞排列呈整齐的"竹节状"。拟三列真藓茎内皮部具体积大的薄壁细胞,中轴分化明显;叶背、腹面细胞壁凹陷相对浅些,3~5个单疣或分叉疣分布于凹陷的细胞壁上,疣上有条状纹饰。湿地真藓茎细胞壁薄,均有角隅加厚现象,叶边内卷,叶背、腹面细胞壁呈挤压状不规则排列,角质层纹饰细小,数量较多。[结论]6种真藓科植物的茎、叶的微结构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定期观察方法,了解食蚊鱼白内障的发生过程以及由此导致的外部形态和行为的变化情况。研究的食蚊鱼群体的白内障有较高的发生率,白内障鱼一般体色晦暗,经常浮于水面缓慢游动;其摄食和生长也受较大影响。食蚊鱼白内障大多是双眼同时发生的,眼球可见不同程度的浑浊。从外观形态区分,食蚊鱼白内障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绕核性白内障,另一种无法看到晶状体形状,表现为整个眼球的不透明。对病鱼的眼球等进行组织病理观察,发现病理变化部位主要在晶体,所有病例的晶状体纤维都出现病理变化,最普遍的是晶状体皮质区纤维不同程度变性或断裂;晶状体上皮细胞有脱落、增生等。食蚊鱼白内障为鱼类白内障研究提供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3.
越橘果实及新梢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中和晓熟品种“都克”(Duke)、“蓝丰”(Bluecrop)和“埃利奥特”(Elliot)为试材,对不同成熟期的越橘品种在同一生态条件下果实及枝条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研究其果实及枝条在年周期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越橘果实的生长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总体呈“快速增长-缓慢增长-迅速增长”的趋势;越橘延长枝春梢生长发育动态变化总体呈“快速增长-缓慢增长-停止生长”的趋势;基生枝生长发育动态不同.“都克”与“埃利奥特”基生枝的生长动态一致,呈现“平缓增长-快速增长-缓慢增长”的趋势;“蓝丰”基生枝的生长分为春梢和秋梢2个时期,分别呈现“平缓增长”和“快速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4.
对宁夏地区文冠果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及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地区文冠果成熟种子呈棕褐色球形,种子平均直径为13.84 mm,千粒重为954.56 g;成熟种仁为乳白色,单粒种仁重为0.49 g、占种子重量的49.49%。种子生活力为90%,含水量为4.50%;沙藏90 d后文冠果种子发芽率为75%、发芽势67%,平均发芽速度为23 d,发芽指数1.16,活力指数2.17。每100g种仁含粗蛋白29.84 g、粗脂肪55.2 g、氨基酸23.70 g,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8.15 g、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4.38%。文冠果种仁中有益矿质元素含量依次为镁>磷>钾>钙>钠>锌>铁>铜>锰。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光镜、电镜及特殊染色方法研究了内蒙古阿拉善右旗5例双峰驼大、中、小动脉与静脉以及毛细血管的微细结构,结果表明,各级动脉与静脉均可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3层。在大动脉,3层中均有弹性膜和弹性纤维,其间界限不甚明显。中动脉与小动脉属肌性动脉,中膜平滑肌厚而明显。中动脉外膜内层结构致密,纤维组织丰富。大静脉的内膜与中膜均较薄,中膜由数层平滑肌构成,外膜则很厚,由大量平滑肌束及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构成。中静脉中膜仅由数层平滑肌构成;外膜厚,弹性纤维丰富。小静脉管管壁的结构与中静脉的相似,但较薄。毛细血管管壁也较厚,内皮细胞呈高突状,胞质中常有许多质膜小泡。毛细血管管腔狭小,管腔内有红细胞时,毛细血管内界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绿木霉及其混剂施用后对番茄植株生理性状、果实品质、土壤微生物区系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混合接菌,测定各种相关指标。[结果]植株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果实中可溶性糖与Vc含量增加;土壤中有益细菌量增加,土壤中有机质、速效磷、碱解氮含量增加。[结论]施用黄绿木霉菌混剂对植株、土壤影响明显。黄绿木霉菌及其混剂的应用对提高番茄质量、改善土壤环境具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砂生槐4个种源的种子、幼苗性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种子性状差异显著。种子性状千粒重以拉萨种源的最重,达37.64g,朗县种源种子最长,达0.50cm,拉萨、日喀则产种子形态为卵圆形,米林、朗县产种子形态为长卵圆形。砂生槐苗高生长进程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苗高生长期131~134d,速生期46~57d,速生期生长量占总生长量比率为61.0%~62.3%。种源间苗木生长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拉萨种源的生长量最大,一年内积累的干生物量最多,朗县种源的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18.
露地春大白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7份国内外的春大白菜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9968”综合性状最好,产量、软叶率、球形指数、抗病性等在所有供试品种中表现最佳。强春白菜、春大帅和傲春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强春王和春黄白菜结球较紧,但其产量过低,四季霸王和盛春抗病性极差。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采样、组织分离、培养与鉴定,对梅花内生真菌种类、分布及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梅花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共得到梅花内生真菌15种。其中产孢真菌8属12种,非产孢真菌3种。它们多数为半知菌,少数为接合菌,曲霉1(Aspergillus sp.1)和青霉1(Penicillium sp.1)是梅花内生真菌优势种。梅花内生真菌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内,总定殖率为54.8%,在嫩枝木质部定殖率最高,达65.6%。梅花植物体外部生态环境及内部组织类型对内生真菌的种类与分布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采自青海海东地区致病疫霉交配型及其对甲霜灵敏感性的测定,研究了致病疫霉交配型的分布及敏感性.结果表明,在海东地区致病疫霉主要为A1交配型;对甲霜灵的敏感性测定结果中,敏感、中抗、高抗菌株频率分别为91.43%,2.85%、5.71%,其中中抗菌株分布在互助县境内,高抗菌株均分离自番茄,分布在循化县和西宁城北区.海东地区的菌株总体对甲霜灵表现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