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兰考泡桐(Paulownia elongata S.Y.Hu)在泡桐属中突出的特点是生长快,被广泛引种栽培,生产上发展较快。为了探索兰考泡桐埋根育苗技术,确定其推广价值,1977年笔者引种兰考泡桐种根于陆良县林业局作埋根育苗试验,一年生苗平均高3.0米,地径6.4厘米,第二年立春前平茬,优良的植株高达7米,地径8.5厘米,一般高6.0米,地径8.1厘米。1979年从河南省兰考县引进种根50万进行大面积埋根育苗试验,成苗率达80%以上。试验越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泡桐是重要的优质速生用材树种,在江苏盐渍地区引栽已有30多年历史。实践证明在局部地下水位1.5米以下的基本脱盐地长势很好,胸径年生长量可达3—4厘米,但成片造林却屡遭失败。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选地不当,地下水位、土壤盐渍化程度偏高和造林方法不当所致。常规的栽大苗造林,由于地上及地下部分生长不平衡而失水枯萎,降低了造林成活率。针对上述情况,为了提高盐渍土地区泡桐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量,于1985—1986年在本场第二管理区进行了泡桐不同造林方法的对比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兰考泡桐是泡桐属中一个优良类型,其突出特点是生长快。因此被广泛引种栽培,生产上发展很快。我们于1979年从河南引进桐根121万株,进行了大面积育苗试验,育苗1,000余亩。为了探讨引种兰考泡桐的育苗方法,确定其推广价值,固定了四个试验观察点,观察苗期的性状表现。引种结果,出圃苗80万株,高4米、地径5厘米以上的壮苗占57%,最高达6.13米,最大地径12.3厘米。现将情况介绍如下。一、引种目的兰考泡桐在泡桐属中速生特性表现的比较突出,比本地南方泡桐生长快。因此,企图通过引种手段,改变它对生态条件的遗传反应,  相似文献   

4.
湖北太子山兰考泡桐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太子山树种林种结构,进行了兰考泡桐引种栽培试验。苗木截干后栽植,设置了株行距为3 m×3 m和2 m×3 m的初植密度试验。经当年平茬及第3年间伐强度为40%和第5年隔行间伐的透光伐,对不同密度的兰考泡桐6年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兰考泡桐在试验区引种栽培初步成功,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年均生长量分别达到2.09 m、3.28 cm和0.024 0 m3,明显优于当地杉木二代林的生长量,表现出速生丰产的特点;栽植密度对兰考泡桐的胸径和材积生长有显著影响,以3 m×3 m或密度更大的林分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5.
泡桐是我国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兰考泡桐在泡桐属中突出的特点是生长快,栽种易。为探讨兰考泡桐在滇中地区的引种推广价值,陆良县林业局继1975年播种育苗失败之后,又于1977年引进种根30根,进行埋根育苗试验。试验结果为:第一年苗高3米,第2年作切干处理,优良植株当年高生长达7米,地径11厘米;一  相似文献   

6.
兰考泡桐(Paulowniaelongata)是淮北平原砂姜黑土上的主要造林树种.为了提高造林质量,提高林业经营与决策的科学水平,开展了该区兰考泡桐立地类型划分、立地质量评价及生长模型的研究.通过调查该立地上兰考泡桐的生长情况.应用数量化理论筛选该类土壤影响兰考泡桐生长的主导因子,划分了9个立地类型.应用Richards函数为导向曲线,以平均优势木胸径为评价指标,导出了地位指数模型.编制了数量化地位指数得分表,实现了有林地与无林地的统一评价.根据兰考泡桐在这一地区栽培密度小的特点,建立了平均本胸径和平均本材积的单木生长模型.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泡桐品种在湖北低山丘陵区的生长适应性及不同造林密度对泡桐幼林生长量的影响,在京山市虎爪山林场对6个不同泡桐品种1 a生苗期生长量及3种不同造林密度的泡桐幼林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中桐1号表现最为优良,与9501相比,胸径生长量提高51.38%,树高生长量提高37.56%;造林密度对泡桐胸径和树高生长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均随种植密度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泡桐优良无性系苏桐3号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江苏省林科所引进的泡桐优良无性系苏桐3号,采用容器苗造林,6年生材积分别比豫杂1号、苏桐70、兰考泡桐增产23.6%,50.3%,66.5%,造林保存率达100%,对丛枝病的抗病能力强,发病率分别比豫杂1号、苏桐70、兰考泡桐低260%,203%,207%。增产效益明显,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泡桐属于玄参科泡桐属,是我国最速生的优质用材落叶阔叶树种之一。它具有生长快、分布广、适应性强、材质好、用途广的优点。 在河南一带,农桐间作6年生兰考桐;胸径48公分,年生长量为8公分,河南省睢县梁庄11年生兰考桐胸径66,材积2.04立方米,在山东一带农桐间作8年生泡桐树高13.7米,胸径46公分,材积近半立方米,在我国南方4年生白花泡桐胸径35公分,年平均生长量为8.8公分。泡桐适合农桐间作,大力发展泡桐是迅速解决农村四料(木料、肥料、饲料、燃料)来源的捷径。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对泡桐叶、花、花蕾进行了分析,(见表1)。泡桐的叶、  相似文献   

10.
泡桐是平原地区四旁造林和农田林网的适生树种之一。江苏60年代引种的河南兰考泡桐,到80年代后期生长有所衰退,故生产育苗曾中断多年。1990年3月,从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引种了42个泡桐杂交家系进行造林试验,发现其中50个单株生长较好,可供以后繁殖利用,但大量的生产实践和研?..  相似文献   

11.
达拉特旗白土梁国营机械林场,几年来的造林实践证明,加拿大杨确是一种优良速生树种,尤其在沙地适应性强。沙荒造林当年高生长达1.98米,地际直径2.5厘米;第2年高生长达5米,地际直径5厘米;5年直径可达7厘米。黄河冲积平原育苗,当年高生长达4.10米,地际直径4厘米。尤其在漠钙土壤地区,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黄淮海平原兰考泡桐胶合板材林优化栽培模式(1)建立了黄淮海地区兰考泡桐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系统。该系统分立地类型区编制了4个数量化地位指数得分表,解决了有林地和无林地立地质量的统一评价问题;提出了27个适于兰考泡桐胶合板材林培育的立地类型;构建了可用来预测备适生立地类型兰考泡桐平均胸径和林积生长过程的生长模型。(2)对兰考泡桐成林的林分结构首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建立了兰考泡桐林分的直径结构、材种结构、平均胸径、干曲线和各材种出村量预估模型。得出了不同立地指数级林地培育泡桐胶合板材林的最适密度…  相似文献   

13.
豫北浅山丘陵、平原地区主栽树种泡桐以兰考桐为主。兰考桐丛枝病严重,生长不良。经试验筛选出抗丛枝病、生长快的泡桐杂种及诱变种激光1号、6号、68号和97号,已推广种植农桐间作及农田林网20多万亩,约100多万株。5年生林分平均高7.5米,胸径15厘米,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最适宜湖北低山丘陵区种植的泡桐品种及最佳经营措施,在湖北省京山市虎爪山林场采用三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品种、密度、造林模式及其互作效应对泡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品种对泡桐生长量影响最大,‘中桐1号’(C1)在所有品种中表现最为优良,其次为‘01-23’(C3)品种。(2)随着林龄的增加,不同造林密度和造林模式间泡桐生长量逐渐趋于一致,各生长指标无显著影响;在幼林期,不同造林密度、造林模式、品种及其互作效应对泡桐胸径、单株材积生长有显著影响,但随着林龄的增长,仅有造林密度和造林模式表现出较强的互作效应。因此,在湖北低山丘陵区可优先选择‘中桐1号’和‘01-23’号泡桐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在众多的速生用材树种当中,人们常指阔叶林中的团花、泡桐、云南石梓、桉树、柚木等。可针叶林中的杉木,其速生程度几乎能与上述树种相媲美。在全国杉木中心产区的福建南平溪后乡,39年生人工杉木林每亩蓄积达78立方米,年平均生长量达2立方米。我省罗平水沟林场14年生人工杉木林平均高13.7米,平均直径16.3厘米,每亩蓄积达37立方米,年平均生长量达2.6立方米。两地人工杉木林的年均生长量,分别是部颁标准0.7立方米的2.9倍、3.7倍。杉木泛指青杉、灰杉、细枝杉。我省常见的栽培杉木多指青杉。我省地处全国杉木分布区的西南缘,大面积造林的中心区为云南高原边缘和滇西纵谷区西侧,面对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面,即昭通地区的北部,文山州、红河州的南部,  相似文献   

16.
前些年,我省从河南引进不少兰考泡桐,殊不知,我省还有自己的乡土泡桐——白花泡桐。我省的白花泡桐,树高可达30余米,胸径近3米。较之兰考泡桐,它的优点是:不需抹芽、分枝高、干形好。白花泡桐的假二杈分枝,往往发育一强一弱。较强的分枝,沿主干向上生长,自然接干。因此,白花泡桐比兰考泡桐生长高大,主干可达15米。  相似文献   

17.
泡桐苗期年生长参数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位于河南省通许县试验点的16个泡桐无性系进行苗期测定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其苗期生长规律及生长参灵敏,结果表明,泡桐苗期年生长符合S型生长曲线,16个无性系185株苗木年生长进程平均为;地径生长速生始期为6月12日,此时生长速度为0.033cm.d^-1,生长量达1.08cm;7月16日达到全年最大生长速度(0.049cm.d^-1),皮时生长量达2.57cm,8月20日生长量达到4.05cm。速生期6月12日至8月20日,持续69d,全年生长量5.l3cm。苗高速生始期晚于地径,为7月8日,此时生长速度为0.049m.d^-1,生长量达0.86m;7月27日达到最大生长速度(0.073m.d^-1),此时生长量达到2.04m;8月15日生长量达到3.22m,速生期7月8日至8月15日,持续37d,全年生长量为4.09m,地径与苗高生长量均与各自的速生持续期及最大生长速度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泡桐胶合板材林最适经营密度及主伐年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403块兰考泡桐外业调查资料的分析,发现兰考泡桐的直径分布可用L-PRM进行预测;林分平均直径,任意高处的直径,单位面积胶合板材、檩材,椽材出材量可用建立的平均直径预估模型,干曲线方程,出材量预估模型进行预测。经检验其预测的精度能满足生产上的实际需要。用胶合板材出材量和内部收益率综合评价得出:40立地指数级林地培育大中径级,中径级胶合板材的最适造林密度分别为每公顷200株和250株,主伐年龄  相似文献   

19.
奉新县甘坊采育林场于1975年在丘陵山地营造泡桐三百余亩,现平均树高11.2米,胸径17.92厘米;最大单株16.5米,胸径33.7厘米,达到成林成材。造林地海拔高450米,坡向西北,坡度20度,年平均气温为16.5℃,年平均降雨量1650毫米,年平均相对温度80—85%,绝对最低温度-11℃,绝对最高温度37℃,无霜期260天左右,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土壤为花岗岩风化的砂质壤土,土层深30—50m,造林前为次生林,以壳斗科植物为主,伴生杉木、毛竹、杜英、杜鹃、(?)木等。苗木系从江苏调进实生苗,主要是毛泡桐(Paulownia tamentosa(Thunb) Steu-del)和兰考泡桐(Pelougata S.H.Hu)。苗高0.8—1.5米,地径1.5—3厘米。整地时首先皆伐,然后按等线环山作带,深30厘米,带宽1.5米。1975年3月定植,  相似文献   

20.
要提高泡桐的造林技术,必须首先了解该树种的生理、生态特性。下面以海岛泡桐的研究结果(林,1977年)为重点加以叙述。一、生长特性1.年生长过程:种根定植一年,其树高生长为2.32米,根径生长为6.15厘米,而平茬后一年的生长,分别为4.21米和9.44厘米。二者的生长过程大体一致。年生长过程可分为生长期(3月下旬~8月下旬),生长结束期(8月下旬~10月下旬)及生长休止期(11月上旬~翌年2月中旬)。4月上旬~11月下旬的月平均气温相差不超过5℃,无多大变化。因此,泡桐的生长旺季约为5个月时间。2.林分产量构造:据调查,在台湾中部峦大林区(海拔950米)种植的海岛泡桐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