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表明,用25%阿森呐(ARSENAL)水剂750~1000ml/hm^2(有效成分)于杂草3~5叶茎叶喷雾,不仅对出苗的杂草有优异的防除效果,而且能有效地控制杂草出苗。施药后60d的防除效果达97.5%~100%,施药后90d的防除效果仍达85.5%~91.7%,明显长于常规药剂41%农达水剂20~30d的持效期。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在苗圃地使用30%飞达草甘膦可溶性粉剂防除杂草试验,结果表明:使用30%飞达草甘膦可溶性粉剂的最佳剂量丁香苗圃地为3.0kg/hm^2,除草效果可达到80%以上;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苗圃地为3.7kg/hm^2以上,除草效果可达到70%以上。河西地区使用30%飞达草甘膦可溶性粉剂防除苗圃杂草,全年施药2~3次即可达到理想效果。施药除草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取得最大防除效果,并避免发生药害。  相似文献   

3.
20%龙卷风水剂防除猕猴桃园杂草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杂草株高10~15 cm时每667 m2喷施20%龙卷风水剂200 ml,施药后7 d,对杂草防效达到89.7%;施施后20 d,对杂草株数防效达到93.9%,杂草鲜重防效达到96.1%,其药效显著优于每667 m2喷施150 ml处理,与20%克无踪水剂200 ml的药效相当,且药效能持续20~25 d,对苗木安全,可大面积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24%氨氯吡啶酸水剂防治林地阔叶杂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24%氨氯吡啶酸水利,对林地一年生及多年生阔叶杂草、灌木进行防除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剂量在1200~3600g ai/hm^2范围内时,对杂草的防效可达90%以上,对灌木防效达70%以上。该药剂对针叶用材林幼林慎用。  相似文献   

5.
松阿扁叶蜂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研究松阿扁叶蜂的发生危害、生活史、主要习性及发生规律的基础上,从7种不同药剂中筛选出了5种防治该虫的有效药剂和最佳使用浓度:用8%绿色威雷300倍液防治出蛰成虫,防效达93.58%;用40%氧化乐果乳油、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1500倍液防治3龄前幼虫,防效分别达91.35%和95.34%;利用2.5%敌杀死乳油4000倍液防治3龄后大幼虫,防效为96.62%;在郁闭度0.7以上的林分,用22.5kg/hm^2林丹烟剂防治树上幼虫,防效达97.96%。  相似文献   

6.
不同药剂树干施药对日本松干蚧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甲维盐、吡虫啉、氧化乐果、吡虫啉+阿维菌素、敌畏氧乐等11种注干液剂注干施药后对13本松干蚧的林问防效。结果表明:各药剂均表现出一定的控制作用,防效与药剂种类、施药剂量及药后时间长短有关。其中吡虫啉(5%)、甲维盐+氧化乐果(2%+20%)和吡虫啉+阿维菌素(4%+0.15%)等3种药剂防治效果较好,在2mL/em胸径处理剂量下,药后19d,防效分别达88.73%,86.98%,90.03%。试验表明这3种药剂可用于日本松干蚧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通过不同浓度的噻虫啉微胶囊粉剂防治松褐天牛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对松褐天牛有很好的防治效果.0.5%、1%、2%噻虫啉微胶囊粉剂(7.5 kg/hm^2)防治松褐天牛,药后35 d效果分别为64.26%、86.60%、86.94%,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对松褐天牛防效远高于0.5%噻虫啉微胶囊粉剂的防治效果,与2%噻虫啉微胶囊粉剂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建议用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7.5 kg/hm2防治松褐天牛.  相似文献   

8.
嘧磺隆适用于防除果园及林地1-3叶期杂草,每公顷用药量以10%可湿性粉剂150g为宜,对杂草株防效与鲜重防效分别达80%和96.6%,药剂残效期2-3个月。  相似文献   

9.
草坪杂草发生及其防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查清南京市中山陵园地区草坪的群落结构、消长规律的基础上,认为采用敌草胺(大惠利)7.5kg/hm2,加大用水量,对禾本科杂草防除效果可提高到90%以上;百草敌+二甲四氯,对阔叶杂草以及莎草科的大多数种均有效,5~7月份施药防效都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森泰颗粒型除草剂在林业整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林业整地利用森泰颗粒剂除草,结果表明,防治蕨类等1年生杂草,667m^2用5%森泰颗粒剂2kg(商品量),除草率达90%以上;而防治多年生恶性杂草、杂灌、杂竹等,667m^2用5%森泰颗粒剂2.5kg,除草率也达90%以上。同时,利用该颗粒除草剂,可以节约投资成本30%左右,降低劳动强度,取得较好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