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图像结合GIS技术得到的广州市土地利用结构资料,根据1990—2000年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STELLA对研究区域内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模拟,并对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模拟和预测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未来10年广州市的土地利用结构表现为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持续减少和未利用土地得到进一步开发的趋势,但其变动幅度将逐渐趋向平稳.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变化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球环境效应密切相关。根据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在分析县域土地利用与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环境系统以及城市化政策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借助系统动力学ithink软件,构建了以粮食供给安全、经济增长、环境容量等为动力机制的土地利用变化系统动力学模型。最后,通过案例的模型仿真表明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黔西县村庄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和研究影响村庄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以黔西县为例,采用综合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影响黔西县各村庄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水平提高、社会经济增长、家庭结构变化等是影响村庄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村庄土地合理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系统动力学(System atic Dynamics 简称SD)的方法和原理,在多次野外实调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新疆于田县土地系统的分析、函数建立、程序编写等过程建立了于田县土地利用系统动态SD仿真模型,对模型反复调试、检验,通过历史数据检验模型真实可靠,在此基础上,以2002年为基准年,对于田县未来2002~203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数量变化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于田县未来7种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交通用地、建设用地呈增加态势,其它用地呈减少趋势.研究模拟结果对当地政府在制定未来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时具有参考意义,同时在制定人口、GDP、农业技术进步等增长指标时要统筹规划,合理调整优化于田县各类土地系统组成.  相似文献   

5.
长春市九台区土地利用系统动力学特征及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长春市九台区为研究区域,先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和方法,厘清土地利用系统要素之间的反馈关系,基于Vensim PLE软件平台,绘制九台区土地利用系统流图,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再基于不同人口、经济发展速度和粮食单产水平的设定,开展3种情景下2013年到2020年间九台区土地利用变化仿真趋势模拟;最后,通过动态特征分析和效益核算,确定了九台区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及今后一段时间的土地利用方向,为研究吉林省中部县域土地利用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到2020年九台区最优土地利用结构中,农用地面积290161.61 hm~2,建设用地面积28802.99hm~2,未利用地面积8569.73 hm~2;2020年建设用地供需差9993.14 hm~2,耕地供需差67253 hm~2。研究表明,通过城镇化建设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挖掘并利用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是解决九台区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单产是缓解耕地需求压力的重要手段;在保持当地的生态平衡的情况下,九台区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建设用地提高土地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车辆动力学为理论依据,以多软件联合仿真技术为手段,结合某型轿车的参数,在ADAMS/Car环境中建立了整车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通过ADAMS/Control模块将整车的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导入到EASY5环境中,与EASY5环境下建立的主动悬架的液压系统构成了整车主动悬架的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在MATLAB/Sirnulink环境下建立了整车的分散模糊控制模型,应用三个软件的联合仿真实现了整车虚拟样机的平顺性仿真.多软件联合仿真技术为主动悬架的建模和仿真提高了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7.
董艳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0):104-105
本文采用机械系统动力学自动分析软件ADAMS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电磁振动排种器排种盘子系统的仿真模型,并用 ADAMS/Vibration模块对仿真模型进行模态分析,求出系统的固有频率,并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为后续的排种盘子系统的结构参数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某无人机撞网回收系统为例,基于LS-DYNA软件,提出了柔性带、阻尼器等关键部件的建模方法,建立了系统有限元仿真模型,进行了不同入网位置的动力学仿真计算,并用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无人机撞网回收系统模型具有较好的工程适用性,提出的动力学建模仿真方法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甘肃省陇南市1997—2012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陇南市经济、人口、能源等数据为基础,利用SD仿真模拟的方法来计算1997—2012年陇南市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产生碳排放量。并依据16年的历史发展数据,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和检验陇南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和碳排放的研究。通过历史数据检验、计算出SD模型的可靠性。对模型进行灵敏度检验过后,对不同情景进行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宋健人口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模拟,预测出江西省农村人口在未来25年的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根据黔西县岔白工业园区的特点,建立了一套符合该园区实际情况且科学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特尔斐法和理想值比例推算法进行指标权重及理想值的确定。结果表明,截至评价时点2015年底,黔西县岔白工业园区的土地集约度综合值为80.67分,在土地集约利用等级体系中属于中等水平,但是其中用地结构状况还有待提高。研究成果可为黔西县岔白工业园区的土地合理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需求,开发一套基于GIS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简称CLUPIEDSS)。根据系统目标,将GIS与DSS技术结合,进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以MAPGIS 6.7为二次开发平台,以Visual C 6.0为开发工具进行系统开发。研究结果表明,开发的系统包括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用户界面5个部分,实现了数据管理、辅助评价、空间数据处理等功能;该系统既有规划实施评价模型,又有GIS空间数据处理能力;将其应用于贵州省黔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工作中,评价结果符合实际,对该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提供了一套基于GIS的科学化、程序化、定量化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Kq_Ghxb作为新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软件,在贵州属于首次应用。本文在分析黔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编制的技术难点和Kq_Ghxb特点的基础上,应用Kq_Ghxb编制了黔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关图件。应用结果表明:Kq_Ghxb能够快速生成规划空间图层;能便捷进行图幅配置与整饰,制图实现综合自动化;Kq_Ghxb编制的图件图像清晰,字迹清楚,色彩丰富。使用Kq_Ghxb要注意源数据分析和制图综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超  张永福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6):115-117,134
介绍了乌鲁木齐土地利用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原则,从现有优化模型中选取最优线性规划模型进行分析,对2015年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结构做出预测。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最优线性规划模型用于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分析中是可行的,乌鲁木齐市应适当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最后根据优化结果确定发展方向,据此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河南省平顶山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评价,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投入强度、利用强度和利用效益等4个方面选取16个指标构建平顶山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平顶山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结果】平顶山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值为0.4107,介于第二级和第三级之间,并接近第二级的指标值0.45。【结论】平顶山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较大;对平顶山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起积极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工业、仓储用地所占比率和住宅用地比率、单位土地固定资产投资额、单位土地工业产值以及单位土地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等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城市土地投入强度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指标;城市人均建设用地和商品房空置率等城市土地利用强度指标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具有较明显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河南省平顶山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评价,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投入强度、利用强度和利用效益等4个方面选取16个指标构建平顶山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平顶山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结果】平顶山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值为0.4107,介于第二级和第三级之间,并接近第二级的指标值0.45。【结论】平顶山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较大;对平顶山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起积极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工业、仓储用地所占比率和住宅用地比率、单位土地固定资产投资额、单位土地工业产值以及单位土地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等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城市土地投入强度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指标;城市人均建设用地和商品房空置率等城市土地利用强度指标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具有较明显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魏菁华  许皞  邓红蒂  左玉强  苏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48-11851
将"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引入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中,采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对江苏省20个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SR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及主成份分析方法,能较好地适应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需要;江苏省国家级开发区主要受土地资源条件、土地利用程度、用地结构状况及经济效益影响,开发区所在母城经济状况及区位条件也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不仅要注重提高土地利用的产出效益,还要特别重视土地使用面临的压力和反馈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研究——以保定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志波  许月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576-4578
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从结构与布局、土地投入程度、利用强度、利用效益及持续发展趋势5个方面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保定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了科学评价。通过量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析研究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徐理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9):102-104,107
将协同论引入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中,对土地利用系统集约化的协同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根据协调度模型,以武汉市为例进行了实证评价。结果表明:武汉市土地利用系统发展基本有序,但距离最佳集约利用水平仍有挖掘空间。其中,土地利用强度较低和利用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发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三角模型的枣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枣阳市土地利用水平,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和谐社会的要求,不仅构建了枣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体系,而且基于三角模型对其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定量研究.最后总结研究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提出适合研究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可行性建议,以期为土地的合理、高效利用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