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种蛋孵化期间水分失重受孵化器湿度控制,孵化室内湿度、季节、周围环境相对湿度及种蛋自身的条件(蛋重、蛋壳质量、蛋壳空隙率和种鸡年龄)等因素都会产生影响。孵化期间种蛋水分失重的不同会造成胚胎成活率和种蛋孵化率的不同。为了测量孵化期问种蛋水分失重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在哈尔滨青年农场祖代鸡场孵化车间进行了调查和部分试验。  相似文献   

2.
孵化期间种蛋失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蛋在孵化期间因营养物质的消化、水分的蒸发而失重。种蛋的失重率与出雏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种蛋在孵化期间的失重率可因品种、孵化条件而改变。 Joseph等(1988)认为种蛋的最佳失重率为12%~13%;杨长城等(1987认为番鸭种蛋在孵化期间的失重率为 10%~12%。耿照玉、王秀玲(1990)用海佩科肉用种蛋得出失重率为12%~13%,罗斯蛋用种蛋失重率为13.64%。笔者通过对伊莎褐种蛋在孵化期间失重率的研究探索了种蛋在孵化期间的失重规律。 一、材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 JW-10800型孵化…  相似文献   

3.
在孵化期间,种蛋失重率是检查种蛋孵化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孵化湿度是否适宜的体现.它受种蛋的品种、大小、品质等因素的影响.关于鸡蛋失重情况的研究已比较多见,鹅蛋这发面的研究报道较少,尚未发现有关莱茵鹅种蛋失重的测试报告,笔者于2008年4~5月对莱茵鹅种蛋孵化过程中失重率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对清远乌鬃鹅种蛋在孵化期不同阶段的失重进行了系统测定,探讨种蛋的失重规律及失重与孵化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清远乌鬃鹅种蛋孵化期平均失重率为12.48%,种蛋在孵化期间的失重表现为前快、中慢、后快的变化规律;种蛋孵化期内失重率随蛋重减少呈上升趋势;乌鬃鹅种蛋孵化期间的最佳失重范围在11.50%~13.50%之间,失重过小或过大均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5.
七、湿度设定(一)湿度设定的依据研究资料证实,种蛋在孵化前19大中夫重IZc/c-13c,孵化效果最好.由于孵化期内种蛋尖重与孵化相对湿度直接相关因此,在确定孵化湿度设定值时,应以种蛋失重为原则如果种蛋失重比12%少一个百分点,那么时将湿球温度下调l;如果种蛋失...  相似文献   

6.
禽蛋的最佳失水率与最高的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紧密正相关。定期监测种蛋失重是孵化厂最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通过对"高产"批次种蛋失水率的监测,可获得该批次蛋的最佳失水率,继而在下一批次孵化生产中,定期监测种蛋,并通过相应地调整湿度可达到最佳失重率、最高的孵化率及雏鸡质量,因此,监测种蛋失重不仅是确定不同胚胎发育阶段适宜湿度的最准确方法,也是孵化厂最好的质量控制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种蛋于孵化期间的失重多与少,是取得最佳孵化成绩(孵化率和雏鸡质量)的一个必要条件。研究资料证实,种蛋在孵化前19天中失重13%-14%,其气室的斜口扩展至蛋的最大直径处,有利于雏鸡破壳,孵化效果最好。孵化期内种蛋失重与种鸡品种、种蛋大小、种蛋贮存期、...  相似文献   

8.
孵化期不同阶段对黄鬃鹅229枚种蛋进行称重,探讨孵化期种蛋失重规律及其与蛋重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黄鬃鹅种蛋孵化期平均失重率为11.95%;0-7胚龄的相对失重率为2.51%;8~18胚龄失重速度增加,相对失重率达4.20%;孵化后期失重速度最快,19~28胚龄的相对失重率达5.74%;而孵化期各阶段蛋重与19—28胚龄相对失重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性随胚龄增加而增强,说明入孵蛋重对孵化后期失重率有影响;死胚蛋失重率较正常蛋显著偏高,但蛋重不是造成死胚蛋失重率偏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孵化期不同阶段对黄鬃鹅229枚种蛋进行称重.探讨孵化期种蛋失重规律及其与蛋重间关系。结果表明:黄鬃鹅种蛋孵化期平均失重率为11.95%;0~7胚龄的相对失重率为2.51%;8~18胚龄失重速度增加,相对失重率达4.20%;孵化后期失重速度最快,19-28胚龄的相对失重率达5.74%;而孵化期各阶段蛋重与19-28胚龄相对失重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性随胚龄增加而增强,说明入孵蛋重对孵化后期失重率有影响;死胚蛋失重率较正常蛋显著偏高,但蛋重不是造成死胚蛋失重率偏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监测种蛋在孵化期间的失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蛋在孵化期间的最佳失重为孵化前蛋重的12~13%.这一失重是蛋内水分通过蛋壳气孔蒸发而造成的.如果种蛋在孵化期间的失重小于12%或大于13%,或是不知失重多少,都是无法获得最佳孵化率的。影响种蛋在孵化期间失重的最主要因素是孵化器内的湿度.而测定孵化器维持一定湿度能力的最准确方法,就是从孵化前直至整个孵化过程中都对种蛋抽样称重.这种方法只要求每天用几分钟时间称取蛋重就能测得准确的水分蒸发量.下面我们举出最近的一个实例来说明如何运用这一技术。收集数据我们在一家孵化厂检查了雏鸡和孵化设备之后,怀疑孵化器中种蛋失水太多了。管理人员使孵化器内湿球温度保持在86°F,但我们见到每台孵化器的湿度指示灯都一直亮着.我们使用一台感量为  相似文献   

11.
正种蛋在孵化过程中由于蒸发、新陈代谢等因素会失去部分重量,称之为种蛋失重,种蛋失重占整个蛋重的比例,则称之为失重率。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会摄入氧气并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水,由于排出的二氧化碳量与摄入的氧气量相近,种蛋孵化期间失去的重量主要是失水所致,因此,种蛋失重率也可以称之为失水率。适当的孵化湿度在孵化初期可以使胚胎受热均匀,在孵化后期则有利于胚胎散热,而在出雏时空气中的水分与二氧化碳作用,使蛋壳变脆,有利于雏鸡破壳而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测定了孵化生产中纯种白来航鸡种蛋的失重,详细分析了种蛋在孵化期间的失重规律。我们认为:在正常的孵化条件下,从入孵到孵化第8天,失重率逐步上升,8~12天失重速度逐渐变慢,12~18天又随孵化天数的增加失重率又逐渐加大,16~18天时失重速度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3.
关于莱茵鹅种蛋孵化期间失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择莱茵鹅入孵种蛋100枚,在孵化期间第0、5、7、15、25天进行测量,失重率分别为0、2.60%、3.38%、6.67%、11.43%。孵化湿度控制在55%-75%,在受精率为90%的情况下,测得受精蛋孵化率为81.5%,说明失重率正常。  相似文献   

14.
从种蛋产出到孵化厂入孵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种蛋破损率在03%~5%之间,有的甚至达10%以上,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了解种蛋的破损原因及其对策,将种蛋破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是养鸡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之一。一、种蛋破损的原因1.种鸡:(1)遗传:不同品种...  相似文献   

15.
控制种蛋在孵化期间的失水多少是取得最佳孵化成绩的一个必要条件,影响孵化期间种蛋水分失重的因素包括:孵化器湿度控制、孵化厅内湿度、季节、种鸡周龄、蛋重、蛋壳质量以及蛋壳孔隙率等,其中孵化器的相对湿度对种蛋水分失重的影响最大。孵化期间对种蛋定期称重是生产高质量雏鸡的一个很好的质量控制程序。一、相对湿度高对孵化的影响相对湿度高,18天照蛋时气室小,气室最低边缘在蛋壳最粗处的上端。雏鸡肚子大,脐环愈合不良,雏鸡与蛋白粘连;因失水少,雏鸡出壳时用力较大,跗关节红肿。死胚蛋较多,啄壳部位偏上,因气室小,氧气…  相似文献   

16.
试验对鸡、鸭种蛋进行同机孵化,即在同一孵化条件下进行试验,测定其在同一孵化条件下的孵化效果;同时对种蛋在孵化过程中的受精蛋和白蛋失重进行了测定。将鸡、鸭种蛋清洗、消毒后装入孵化机进行孵化,采用变温孵化,湿度控制在60%~65%之间,翻蛋1次/2 h,孵化中后期对鸭种蛋进行凉蛋处理,每隔3 d对鸡、鸭种蛋的重量进行测定,同时对孵化结果进行测定。鸡、鸭受精蛋失重率分别为10.84%、11.12%;鸡、鸭平均每天失重为0.60%、0.41%,鸡、鸭种蛋的受精蛋孵化率分别为96.8%、86.0%,健雏率分别为97.3%、96.5%。鸡、鸭种蛋进行同机孵化是可行的,蛋重对失重率有一定影响,鸡、鸭种蛋失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蛋形指数(纵径/橫径)对拉萨白鸡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在相同孵化条件下,选用3世代47周龄拉萨白鸡种蛋1342枚,按照蛋形指数由小到大分为4组(Ⅰ~Ⅳ组,蛋形指数均值组间差异极显著)进行孵化,比较各组种蛋在孵化期不同时间点的蛋重、失重、失重率以及孵化成绩和雏鸡初生重。结果表明,种蛋在整个孵化期都处于稳定失重过程,孵化至第11日时,Ⅰ组种蛋的失重和失重率最大,分别为(3.35±1.30)g和(6.64±2.17)%;孵化至第20日时,Ⅱ组种蛋的失重和失重率最大,分为(6.66±1.43)g和(13.30±2.52)%;Ⅰ组种蛋的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及雏鸡初生重占入孵蛋重的百分比均最高,分别为98.23%、80.53%、81.98%、(69.82±3.55)%;Ⅲ组种蛋的雏鸡初生重最大,为(36.69±4.35)g,显著高于Ⅰ、Ⅱ、Ⅳ组(P0.05)。综上提示,蛋形指数越大,种蛋失重和失重率越小,受精率越低。研究结果为了解拉萨白鸡种质特性,开展拉萨白鸡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赫书苹 《中国家禽》2001,23(18):24-24
在孵化生产中,获得理想的孵化率除需要适当的温度、良好的通风、翻蛋及湿度外,种蛋的质量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现将我地区一起因种蛋质量不良而引起胚胎死亡、造成孵化率下降的情况叙述如下。1基本情况我地区某规模化孵化场,于2000年5月15日首次代孵黑羽乌骨鸡。第一批入孵种蛋12500个,出雏12400只,8天时照蛋,受精率94.5%,入孵蛋孵化率达86.45%,首次孵化成功。隔10天后,用同样的方法于5月25日入孵第二批种蛋17700个,在孵化期间,突然出现死胚率增高的现象,8天时照蛋受精率80%,…  相似文献   

19.
种蛋的失重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孵化器中的相对湿度,它是空气间接交换的象征,被证实为控制胚胎发育的有效手段。但是不同周龄的种蛋在同一孵化湿度下,失重率是相差很大的。种鸡初产种蛋,蛋重。胶护膜均较厚,蛋白也较稠,随周龄增加,品质大幅度提高,直至42周龄左右,以后则蛋壳、胶护膜逐渐变商,蛋白变稀,55周龄后,蛋壳又开始变厚,置重急剧增加,但品质急剧下降。采用本公司种鸡一场30周龄960225批次AA鸡所产种蛋.和56周龄950817批次AA鸡所产种蛋,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消毒30分钟,于20℃常温、相对湿度75%的蛋库内存放2天后…  相似文献   

20.
种蛋正常孵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其重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为探讨孵化过程中种蛋的失重与孵化效果的关系,我们对孵化生产中纯种来航鸡种蛋的失重情况进行了测定试验。 随机抽取孵化生产中纯种来航鸡种蛋220枚,编号统计后同机孵化,每两天称重一次(精确到0.01克),共称重10次。经入孵后第六天照检,取出无精蛋19枚,在孵化的第6天和18天检查死胚情况。根据全期种蛋的失重大小分三组分别统计分析出雏情况和胚胎死亡情况。 结果表明,从入孵到孵化18天全期平均失重率为11.74%,但受精蛋在每一时期的失重速度并不相同,从开始入孵到第8天种蛋失重率逐步上升,8~12天失重速度逐渐变慢,而后又随孵化天数的增加失重率逐渐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