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施药条件对施药者体表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主要研究了在夏季高温季节使用3WS-16型手动喷雾器和WFB-18AC型机动喷雾器施药对施药者体表的农药污染情况及影响施药者体表污染的主要施药条件。结果表明:使用手动喷雾器,左手、右手、右上臂和右前臂污染较多;使用机动喷雾器,左上臂和左前臂污染较多;施药者体表主要污染部位与次要污染部位间具有高度的线性相关;施药机具和喷头流量、作业环境、作物因素和施药方式等单因素均影响施药者体表污染;单因素交互作用后,风速和作物高度是影响施药者体表污染的主要因素。此研究结果对于改进施药技术,减少施药者体表污染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根据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关于种植业中的化肥、农药减量防控示范工程和农业保护性耕作的有关要求,于2018年在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西岸镇冲口蔬菜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早(中)稻保护性耕作模式水田茬地免耕、少耕同步深施基肥机插秧技术示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引进先进的机械配套设备用于水田茬地免耕、少耕同步深施基肥机插秧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劳动用工和生产成本,促进水稻生产绿色高效。  相似文献   

3.
智能施药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喷施化学农药是病虫害防治最主要的手段,对保证作物的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施药机械工作效率低,且使用同一施药量进行连续喷施作业易造成农药浪费、环境污染。随着农业智能化发展,机器人被广泛应用到农业植保作业中,智能施药机器人以减少劳动力投入、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施用量以及减少环境污染为目的,实现了更加高效、精准的病虫害防治。智能施药机器人是集复杂农业机械、智能感知、智能决策、智能控制等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施药装备,可自主、高效、安全、可靠地完成施药作业任务。为明确智能施药机器人及关键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总结了适用于不同作业场景的施药机器人的应用进展,从智能施药机器人的移动平台设计、喷雾装置设计、导航技术、智能识别技术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施药机器人作业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分析智能施药机器人关键技术的现存问题,阐述智能施药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精准变量施药、自主导航以及无人化作业,以期为智能施药机器人在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增施有机肥料对促进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耕地增施有机肥料能够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植株生长,增加作物产量,显著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同时,可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改善长期使用化学肥料所形成的土壤板结,增加土壤降雨入渗强度,减少地面径流量,减轻农耕地水土流失量.土壤中氮和农药等有害物质的流失是以水土流失为载体,进入江河、湖泊、水库等水源地,加大了这些水源地的污染,所以减轻了土壤水土流失量,就能够很好控制农耕地有害物质的流失,减轻江河、湖泊、水库等水源地的泥沙淤积和水质污染.因此科学使用有机肥料,可减少水土流失,减轻环境污染,改善农产品品质,又可减少化学肥料农药的投入,对促进山区农业持续发展和河流生态修复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植保无人机(UAV)减量施药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该研究采用P20型植保无人机进行水稻田间施药作业。分别在水稻分蘖末期、孕穗期开展了两种施药液量(15、22.5 L/hm2)的水稻冠层雾滴沉积试验,以及两种施药液量下480、540、600 mL/hm2 3种农药剂量(阿维·氯苯酰推荐剂量的80%、90%、100%)的防治稻纵卷叶螟减量施药田间药效试验,并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Knapsack Electric Sprayer,KES)人工施药的常规防治方法进行施药效果对比。雾滴沉积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冠层上部的雾滴分布均匀性优于水稻冠层下部;施药液量15、22.5 L/hm2的冠层上部雾滴沉积有显著差异,且施药液量22.5 L/hm2的冠层上部雾滴沉积显著优于施药液量15 L/hm2。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农药剂量越大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越好,采用农药剂量100%的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治效果最好,并优于KES人工施药;施药液量15、22.5 L/hm2的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有显著差异,且施药液量22.5 L/hm2较15 L/hm2的防治效果更好;处理T2(施药液量15 L/hm2、农药剂量90%)、处理T4(施药液量22.5 L/hm2、农药剂量80%)与KES人工施药的防治效果没有显著差异。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治稻纵卷叶螟,施药液量22.5 L/hm2可以获得更好的雾滴沉积和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施药液量22.5 L/hm2时,减少20%的农药剂量也能保证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该结果对水稻田间植保无人机减量施药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LiDAR扫描的高地隙宽幅喷雾机变量施药系统研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提高甘蔗等高茎秆作物的机械化病虫害防治水平,解决普通喷雾机进地困难、农药用量大且利用率低等问题,该研究研制了一套基于三维Li DAR实时扫描的高地隙宽幅喷雾机变量施药系统。该系统搭载的喷雾机作业幅宽24m、地隙1.35 m,喷杆喷雾高度在0.5~2.5 m可调。变量施药系统采用16线激光雷达传感器,对作物的三维信息实时探测,安装于机具后端的脉宽调制(PWM,Pulse-WidthModulation)控制器从CAN总线上获取喷雾机的速度信息并传递给计算机,采用Python控制程序,融合激光雷达数据与实时速度信息绘制喷雾量处方图并发送给PWM控制器。建立了作物冠层高度与施药量之间的数学模型,根据作物冠层所需要的喷雾量,由控制器控制电磁阀的开闭实现精准变量施药。系统组装完成后,在甘蔗地进行田间试验测试。结果显示:激光雷达能够准确识别甘蔗株高,最大识别误差为8.42%,最小识别误差为0.17%,平均误差为4.59%,激光雷达将识别到的株高信息准确传递给变量施药系统。变量系统开启后,喷雾机会根据株高变化实时改变喷雾量,雾滴沉积密度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在变量施药条件下,植株上中下3层的雾滴沉积密度变异系数均小于15%,满足喷雾机(器)作业质量标准要求,机具整体作业性能良好。变量施药时布样区施药总量为56.43 L,相比常量施药的施药总量78.96 L,减少农药用量22.53 L,减幅28.5%。该研究可为高茎秆作物病虫害高效精准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新型精准变量施药机械的结构设计和高效施药技术性能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淋蜡式皮蛋封蜡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改善皮蛋手工封蜡质量,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提高生产效率,该文研究了一种皮蛋机械淋蜡式封蜡方法,并根据实际生产要求,研制出一种淋蜡式皮蛋封蜡机。通过工作装置的设计与分析,得出皮蛋蜡膜厚度与液态石蜡温度、皮蛋输送速度紧密相关的结论。涂蜡试验表明皮蛋涂蜡量随蜡液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随皮蛋输送速度的加快而增加;根据试验结论和生产要求,淋蜡式皮蛋封蜡机的较优工作参数为淋蜡箱内加热温度105℃,电机运行频率40 Hz,能够达到皮蛋封蜡生产要求,该技术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8.
基于GPRS的远程控制温室自动施药系统设计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针对温室环境施药劳动强度大,药雾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影响严重的问题,该文研究开发了一种在温室(或温室群)中基于GPRS通信技术和集散控制原理的远程控制自动施药系统。采用多线程技术和socket编程技术设计了弥雾机远程管理系统软件,用户指令基于GPRS网络在上位机端与弥雾机端之间传输。根据弥雾机的不同工作条件定义了3种工作模式并设计了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数据通信格式。弥雾机以STM32芯片为控制器采用Fuzzy-PID控制策略控制输出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信号,用SIM900A模块接收上位机数据。通过通信试验、弥雾试验及沉积试验对远程控制自动施药系统验证,结果表明:上位机软件能够准确向弥雾机发送控制指令,弥雾流量、总弥雾量误差分别在3.9%、5%以内,系统的反应时间约2.25 s,弥雾机速度设定为18 cm/s时雾滴沉积变异系数最小。该研究可为温室弥雾机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无人植保机施药雾滴空间质量平衡测试方法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3  
为了研究精准作业参数(速度、高度)下的无人植保机施药雾滴空间分布和下旋气流场特性,该文提出了一种无人机施药雾滴空间质量平衡测试试验方法,并且使用该方法对3种无人机进行了田间实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获得准确飞行速度和高度下无人机施药雾滴空间分布情况和下旋气流场分布情况,在平均风速1.7 m/s、平均气温31.5℃、平均相对湿度34.1%的条件下,飞行高度2.5 m、速度5.0 m/s时,3WQF80-10型无人机喷雾作业雾滴在上风向部、顶部、下风向部和底部的平均分布比例为4.4%,2.3%,50.4%和43.7%;CG-Q60S型无人机雾滴在4个方向上平均分布比例为2.5%,1.5%,43.2%和52.8%;LXD8-3WD10型无人机雾滴在4个方向上平均分布比例为1.9%,2.0%,21.9%和74.7%。雾滴空间质量平衡分布规律符合下旋气流场分布规律,无人机下旋气流风场的测量是分析雾滴在空间不同部位分布的重要手段。研究结果可为低空低量无人植保机施药技术研究和建立无人植保机低空低量施药田间雾滴沉积与飘失测试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彦文  郭正元  杨仁斌 《土壤》2007,39(2):270-273
采用土柱淋溶方法研究了恶唑菌酮在土壤中的淋溶迁移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恶唑菌酮在土柱中的垂直分布随着施药量、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改变而变化。当施药量从175μg增加到700μg或降雨量从50mm增至200mm时恶唑菌酮的最大淋溶深度随着农药施用量和降雨量的加大而加深;而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恶唑菌酮的最大淋溶深度减小。不同表面活性剂污染对恶唑菌酮在土壤中的淋溶迁移有显著影响,但作用结果不同。在实验浓度下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污染对恶唑菌酮的淋溶迁移有促进作用,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污染则会阻滞恶唑菌酮的淋溶迁移。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葡萄树干进行逐株精准施药,形成"障碍药带",防治葡萄切根虫,该文提出了防治葡萄园切根虫的环形对靶施药方法。利用激光和视觉信息融合定位葡萄树干,设计了环形自适应施药机构,只需驾驶员在葡萄树前暂停,该装置自主测量与葡萄树干的相对位置,根据测量值沿互相垂直的X、Y轴2个方向微调定位,然后环形滑轨旋转环绕树干,进行精准环形喷药形成均匀的"障碍药带"。在此基础上实施了与"障碍带"传统车载带状施药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无风情形下,环形对靶施药方式的平均覆盖率为96.87%,平均着药率75.61%;有风情形的平均覆盖率为89.71%,平均着药率67.61%。该装置的着药率不仅远高于传统车载带状施药方法,也高于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提出的多喷头对靶施药方法。该研究可为果树树干局部精准施药装置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压力式变量喷雾系统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根据施药目标特征和机组行走速度的变化改变施药量可有效地节约农药和减轻农业生态环境对化学物质的负担。变量施药技术是当前植保机械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该文在自行设计的压力式变量喷雾系统基础上,建立了该系统的控制数学模型,得出了系统的传递函数,并利用MATLAB对系统模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方便地控制系统的施药量变化,并能达到较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拖拉机作业过程中因作业阻力波动而导致生产效率降低的问题,该研究以自主开发设计的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Hydraulic Mechanical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HMCVT)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滑转率区间划分确定了滑转率控制和车速控制的优先级;通过对作业阻力范围划分确定了适合当前阻力状态下的HMCVT传动模式,并以拖拉机最高生产效率为目标制定了HMCVT系统在液压机械传动(HydraulicMechanicalTransmission,HMT)和静液压传动(HydrostaticTransmission,HST)模式下的变速规律,确定了HMT和HST传动模式下的排量比调节曲面。针对油压波动会影响液压泵排量调节精度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前馈补偿的滑模控制算法,搭建了HMCVT传动系统和调速策略模型。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滑转率-阻力区间划分的调速控制策略能够在负载或路面条件发生变化时,将驱动轮滑转率约束在容许滑转率区间内;本文制定的变速规律相比于传统动力性变速规律能使拖拉机车速和加速度分别由5.06km/h和0.05 m/s2提升至5.3 km/h和0.15 m/s2,加速度能力更强,可保证拖拉机的生产效率,提高拖拉机对复杂多变作业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现阶段拖拉机自动化驾驶系统主要针对单个特定型号的拖拉机进行开发的局限性,该文设计了一套采用分布式控制方式的拖拉机自动化驾驶系统。该系统的作用在于同SAFAR系统(software architecture for agricultural robot,农业机器人的软件体系结构)整合,成为一个能够进行实际工作的系统。系统采用Raspberry Pi微型计算机作为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在不同的ECU上分别处理不同的任务,利用通讯协议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来进行ECU之间的通讯。为了保障系统的安全,该系统采用激光测距传感器R2100来保障车辆和周围环境的安全,采用Heart Beat(心跳)检测机制来探测系统故障。该系统可以接收来自SAFAR的控制信号,并对拖拉机进行相应的操作来实现拖拉机的自动化驾驶。除此之外,该系统还提供了无线遥控的功能,能够方便操作人员进行简单、直观的操控。经过测试,该系统能够正确、快速地响应来自操作人员或SAFAR的控制,控制系统的响应时间低于0.5 s,电机转向角误差小于0.06;舵机角度偏差4°左右;系统各个ECU之间通讯稳定可靠,可在试验设定的4 h内稳定工作,每0.25 s检测一次工作环境并给予响应。该研究对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实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农田坡度变化影响无人驾驶农机行驶速度稳定性,进而降低播种均匀性和肥药施用精度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农田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和前馈控制策略的拖拉机稳速控制方法。首先建立坡地干扰补偿模型,基于拖拉机实时位置从农田DEM中提取前方作业路径的坡度信息,计算拖拉机前方目标速度补偿量,实现拖拉机行驶的稳速控制。以DF1204无级变速拖拉机为试验平台,在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开展3组不同目标速度的上坡、平地和下坡行驶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拖拉机以目标速度4.0、6.0和8.0 km/h行驶时,上坡行驶的实测速度均值分别为4.03、5.94和7.85 km/h,平地行驶的实测速度均值分别为4.04、6.02和8.03 km/h,下坡行驶的实测速度均值分别为4.00、6.10和8.19 km/h,与对照组相比,在上坡、平地和下坡行驶时的速度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46.63%、21.92%和37.15%,试验组上坡和下坡行驶的实测速度均值更接近目标速度。所提方法可有效提高无人驾驶拖拉机在起伏农田的稳速控制精度,有助于提高农机作业质量。  相似文献   

16.
小型无线遥控和实时配药喷施机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解决某些需要小型质保机械作业,而人工喷施农药工效较低且喷施过程中农药对操作人员身体的危害等问题,该文设计了以单片机为处理核心的无线遥控农药喷施机,并采取边喷施边配制的工作方式。该喷施机由蓄水箱、喷施系统、喷杆调节系统、行进系统、供电系统、无线遥控系统等组成,样机机身质量约为41.5kg,并对样机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农药喷施机行进速度最快可达1500m/h,性能平稳且可靠,最大可喷施面积为8000m2/h(而传统的手工喷施面积为1000~3000m2/h),喷施工效约是人工喷施的2~3倍,且通过远距离遥控完成喷施过程,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又因边施边配可避免喷施药液配制过多而造成农药的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7.
化学农药施用技术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化学农药在保证粮食供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粮食安全的传统意义。但是农药大量投入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影响了粮食安全的另一个方面。化学农药对农产品的负面影响与农药的施用方法有密切的关系。发达国家在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同时,建立了完善的农药使用和管理法规,并通过农药施用技术改造,大大提高了农药的利用率,从而基本解决了农药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我国在农药施用过程中,由于长期忽视施用质量的提高,加之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农药对病虫草害的防治效果一直是以农药的大量投入来保证的,对农产品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要解决农药的使用问题,首先须通过行政管理和立法限制单位土地面积上农药的施用量,其次建立农户农药购买登记制度,保证农户实际所用农药不会超过允许使用量,最后加强农药施用者的培训,培训合格后发给操作证,持证施用农药。确保这3个环节的落实,可激发农户农药施用技术的改进,使有限投入的农药发挥最大的效用,减少农药用量,缓解农药与环境及农产品质量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拖拉机加速行驶时,破坏了严格意义上的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等速换段条件,加之惯性负载的影响,需要对拖拉机加速过程中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换段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首先,在Simulation X下构建了现有试验台架的传动系统模型,包括发动机、变速器、负载以及离合器控制油路,并对其进行了试验验证。考虑到拖拉机加速过程中惯性质量对换段过程的影响,在前述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包括后桥在内的完整拖拉机模型。而后,基于换段期间拖拉机的峰值加速度与离合器摩擦损耗2项指标,对5组可能对换段过程构成影响的拖拉机或变速器工作参数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变速器理论换段点之前开始换段(该研究取?0.65 s),延迟待分离离合器的卸油时间(该研究取0.2 s),提升待接合离合器的流量水平(该研究取6 L/min),使用一体式泵控液压马达以及限制换段时的发动机最高转速,均可提升拖拉机在加速换段过程中的换段品质。此外,拖拉机的设计质量应当综合考虑速度冲击与动载冲击的影响。该研究可为拖拉机无级变速器及其控制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现状和防控对策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赵玲  滕应  骆永明 《土壤》2017,49(3):417-427
随着农药长期大量的施用,农药残留及其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针对我国农业生产中涉及的三类主要农药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的施用情况及其农田土壤中残留特征进行了阐述,对农田土壤因农药残留造成的作物抗性危害、生态环境风险以及人类健康潜在风险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农药污染农田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以及菌根修复的研究状况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综合治理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传统的喷药方式存在着药剂浪费、环境污染和作物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通过智能喷药机器人的应用,提高农业喷药的效率、减少药剂的使用量和环境污染,以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结合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设计了一款由底盘、四轮驱动机构、自动配药装置、喷药装置及智能控制器、传感器等组成的喷药智能机器人,能在不同路况下行走工作。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深度分析农作物所受病虫害情况,通过控制模块获取速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及流量传感器瞬时数值动态调整药液浓度、喷药压力,实现喷药过程平稳工作。该系统的设计为后续根据作物生长态势精准靶向喷药及远距离喷药等功能实现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