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明三 《草业科学》2006,23(3):23-25
通过对古浪县天然草原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指出了天然草原退化的概况及原因,提出了治理改良措施。加强天然草原的治理,可有效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实现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学武 《四川畜牧兽医》2006,33(7):15-15,25
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是通过围栏建设、草种补播以及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等措施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提高草原生产力,促进草地畜牧业协调发展而实施的一项基本建设性草原工程项目。通过实施以草原围栏禁牧、休牧、草场补播为主要措施的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建设项目,达到天然草原植被盖度明显增加,产草量明显提高,“三化”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人为破坏草原的行为得到有效遏止,基本实现草畜平衡,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天然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初步实现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张目  朱国亮 《草业科学》2004,21(1):14-14
我国草原畜牧业专家指出 ,作为世界草原资源大国 ,我国草原畜牧业仍属于弱势产业 ,相关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这一现状主要是由资源限制等因素造成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存根在“中国西部草地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国际研讨会”上说 ,资源限制是我国草原畜牧业发展缓慢与研究滞后的重要因素 ,这种限制包括草原退化严重、草原灾害频繁、草原超载而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3个方面。目前我国 90 %的可利用天然草原有不同程度的退化 ,而且每年还以 2 0 0万hm2 的速度增加 ,草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我国是世界上发生草原火灾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达茂旗天然草原生态状况和畜牧业生产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就合理保护利用天然草场,有效地防止天然草场退化、沙化,正确地处理草原建设、保护、利用与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关系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草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0%左右,在广阔的牧区,草原畜牧业是主要的产业。由于牧区草原畜牧业的经营规模以及牧民的专业化程度的制约,生产经营规模超过一定限度,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出现。所以草原畜牧业需要适度规模经营,使草地与劳动力、资金等进行优化,各类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从而得到最大收益。目前我国的牧区主要分布在西藏、新疆、青海、内蒙古、四川等地,共有264个牧区和半牧区,占草原总面积的67%。但是我们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主要草原牧区的绝大部分牧户畜牧业经营规模较小,小于合理的规模,牧户生产水平较低,使得经济效率低下。通过对牧户的草地资源进行整合,扩大经营规模,将经营规模控制在适度经营的合理范围之内,以实现规模效益,提高畜牧业的产业效率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草原是以草本植物占据优势的植物群落组成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的生态屏障。辽宁省为我国北方重要草原区,据20世纪80年代草原资源普查,全省有天然草原339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3%。丰富的草原资源不仅为畜牧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饲料资源,其特有的防风固沙、涵养  相似文献   

7.
草原畜牧业主要是以天然牧草和采取放牧方式经营的畜牧业,因此天然草原的优劣和丰欠程度决定着草原畜牧业的兴衰。建国初期,我省牧区草原状况相对良好。20世纪60年代末,牧区开始发生草原退化现象,随后愈演愈烈,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得到有  相似文献   

8.
甘肃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草原畜牧业总体呈现出数量稳定增长、质量不断提高的发展态势,同时也存在诸多瓶颈问题。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总体要求,结合甘肃草原畜牧业实际,按不同功能区域性特点对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进行了区划,对如何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加快草原畜牧业发展关键环节,促进草原畜牧业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浅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草原是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的支柱产业,草原的永续利用是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由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为超载过牧和乱开滥伐,致使草原生产力严重下降,草原生态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推行禁牧休牧制度,是依法治草、科学合理利用草原资源的重大举措,有利于科学合理利用草原资源,使草原资源更好地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是我国北方重要草原区之一,全省有天然草原338.88万hm2,占国土面积的23%,其中可利用草原323.93万hm2。丰富的草原资源,不仅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饲料资源,其特有的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综合功能在保护全省生态安全方面具有  相似文献   

11.
新疆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可利用草场资源0.48亿hm^2。得天独厚的天然草地资源,为新疆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使草原畜牧业在新疆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牧草刈割时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达到放牧家畜全年营养的均衡,保证在枯草季节如冬、春季有足够的补饲牧草,从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上刈割牧草,制作干草、青贮和半干贮饲草,是减少家畜冬、春死亡,实现草原畜牧业稳定发展的先决条件。牧草刈割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新源县位于新疆西部天山北麓伊犁河谷东端,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为459296.3公顷,分为夏草场、春秋草场和冬草场。新源县优质、广袤的草地资源为草原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长期以来天然草原面临着超载过牧、退化等问题。近年来,通过国家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退牧还草工程等草原生态建设项目,使得天然草地植被、草地生态系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改善,极大地促进了天然草地资源的可  相似文献   

14.
由国家发改委、农业部批准实施的《阜蒙县天然草原恢复和建设项目》,是以生态建设、维护草原生态平衡为重点,以合理开发草场资源、加强草场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把生态环境建设与草地畜牧业发展紧密结合为目的开展实施的。项目的实施本着“结合实际,保证质量,注重实效,扎实工作”的原则,采取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全面保护,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相对集中;依靠科技,分类指导等综合措施。提高和恢复了天然草原植被,实现了恢复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保障了阜蒙县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右前旗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畜牧业大旗之一,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牲畜(主要是大小畜等草食家畜)头数连续突破200万头只和300万头只,草原生态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生态压力日益严峻。本文试着以天然草原适宜载畜量分析为基础,为全旗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畜牧业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由国家发改委、农业部批准实施的<阜蒙县天然草原恢复和建设项目>,是以生态建设、维护草原生态平衡为重点,以合理开发草场资源、加强草场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把生态环境建设与草地畜牧业发展紧密结合为目的开展实施的.  相似文献   

17.
草原管理与畜牧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内蒙古有丰富的天然草地资源,但由于利用和管理不善,畜牧业难以持续发展。草地畜牧业遇到了草原退化、牧草数量和质量下降、畜产品数量少以及畜牧业抗灾能力弱四个问题。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是,走生态牧业、增草增畜的发展道路,并采取草原有偿承包使用制度、核定草地载畜量、合理放牧、增加植被数量以及执行草原法等草原管理措施。只要加强草原管理,草原的生产潜力是较大的。  相似文献   

18.
新疆草原畜牧业特点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新疆草地资源丰富多样,生产潜力巨大,但季节不平衡严重牧业经营方式落后,限制草原畜牧业生产能力的发挥的特点,提出了改善目前状况的主要对策;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商品生产,走牧区产业化的道路;发展农区畜牧业,形成牧区繁殖农区生产体系,扩大定居游牧生产范围,实行半牧半养的高效草原畜牧业。  相似文献   

19.
实现草畜平衡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草原超载过牧、沙化退化严重.导致草畜矛盾突出。从总体上看新疆草原面积在不断减少.究其原因:一方面,近20年来农业综合开发使天然草场尤其是冬春草场大面积减少:另一方面.因超载过牧草原沙化面积不断扩大。草原面积的减少造成冬春草料不足.夏季草场严重超载.使牧区草场处于超饱和状态。草原畜牧业正处于一个草原退化(减少)-人口增加-牲畜扩增-牲畜品种弱化-畜牧业产出低-牧民增收困难的恶性循环。加之农区牲畜到放牧场更加重了天然草原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我县坚持以保护和改善天然草原生态、促进草原植被恢复为出发点,解决牧区人草畜协调发展,借鉴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思路,项目实施主要针对建卡户及养殖大户,统筹解决好牧区生态、生产、生活问题,逐步实现“草原绿起来,草原畜牧业强起来,农牧民富起来”,促进草原生态持续改善和草原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