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药剂筛选、盆栽试验、田间小区和大田示范试验对乙福酮超微粉体种衣剂的杀菌剂配方筛选及其对小麦玉米前期病虫害防治效果进行研究调查得出,福:酮=4:1复配剂是种衣剂中杀菌剂的理想配方;乙福酮超微粉体种衣剂能有效防治小麦根腐病,腥黑穗病及地下害虫,药种比1:500的剂量对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效最佳,对玉米病虫害防治效果随包衣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防治小麦地下害虫、土传病害的高效、低毒化学种衣剂,试验选用32%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奥拜瑞)、26%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大决战)、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22%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拌多乐)、22%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燕化安保)、38%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巧易)、22%苯甲唑·吡虫啉·萎锈灵悬浮种衣剂(金麦红)、15%五硝·辛硫磷悬浮种衣剂(海兰)、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燕化保粒泰)共9种市场上代表性化学种衣剂,分别按推荐最低用量经包衣机搅拌均匀包衣小麦种子,出苗后7 d调查各处理药害,播种20 d后调查地下害虫种类及虫口数,灌浆期调查小麦土传病害发生情况,收获期调查小麦株高、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表明: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处理未发现地下害虫,防效最佳;32%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奥拜瑞)、26%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大决战)、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效在80%以上,并能显著增加小麦株高、单位公顷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结果表明,9种化学种衣剂防治小麦地下害虫、茎基腐病效果差异显...  相似文献   

3.
对种衣剂在麦蚜防治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种衣剂各剂量处理的防效均在93.0%以上;麦蚜进入减退期(小麦乳熟期),防效仍在87.2%~91.0%。种子包衣可以控制小麦全生育期的蚜虫危害,省药、省工、省时。对种子发芽率、小麦分蘖、千粒重均有促进作用,显著增加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4.
在小麦播种前使用优拌悬浮种衣剂拌种,试验设种衣剂有效成分用量1.2、2.4和3.6 g/kg计3个处理,以不拌种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优拌悬浮种衣剂不同用量对小麦蚜虫防治效果以及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优拌悬浮种衣剂拌种会推迟小麦的出苗时间,但对小麦出苗率、单株分蘖数、株高和单株鲜重均无明显的不良影响,对不同时期麦蚜的防治效果均90%,产量较CK增加16.65%~24.76%。从用药成本以及种衣剂不同用量对蚜虫控制效果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综合考虑,认为小麦拌种的种衣剂有效成分适宜用量为2.4 g/kg。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适合小麦包衣的新型高效种衣剂。[方法]选用市场上销售的4种小麦拌种剂,了解这4种小麦拌种剂对小麦出苗率、防病效果、干重、鲜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处理1(2.5%的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处理2(25%的迈舒平悬浮种衣剂)、处理3(3%的敌萎丹悬浮种衣剂)能有效地提高小麦出苗率;在预防小麦纹枯病方面,4个处理较对照均有明显的差异;4个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较对照有所提高。[结论]25%的迈舒平悬浮种衣剂拌种在提高小麦出苗率、预防小麦纹枯病以及产量性状等方面均有显著效果,建议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种子包衣处理对小麦全生育期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通过室内种衣剂筛选和田间多地应用试验,测定了种衣剂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种供试种衣剂均对小麦茎基腐病有很好的室内防治效果,且防治效果均随种衣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处理28 d后的防治效果为92.6%~100.0%,其中4.8%苯醚甲环唑·咯菌腈FS在2 m L/kg (种子)和4 m L/kg (种子)用量下防治效果均达到了100.0%。4.8%苯醚甲环唑·咯菌腈FS在4 m L/kg (种子)用量下对冬前苗期、拔节期、灌浆期小麦茎基腐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防治效果与病害发生程度有关,在病害较轻地块上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重病地块。随着小麦生育期的推移,种衣剂的防治效果均呈下降趋势,种衣剂处理对小麦苗期茎基腐病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的防治效果均最高,分别为60.4%~100.0%和45.5%~100.0%。  相似文献   

7.
立克秀与高巧种衣剂混用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观察了6%立克秀+60%高巧悬浮种衣剂混合使用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和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两种衣剂混用后能够提高小麦出苗率,促进植株分蘖,增加须根数量,提高产量,比空白对照增产10%左右,且对小麦蚜虫和纹枯病有良好的防效,推荐剂量为6%立克秀5 ml+60%高巧20ml拌小麦种子10 kg.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吡虫啉种衣剂对小麦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生理机制,首先用沙培法研究了不同剂量吡虫啉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用纸培法研究了吡虫啉对小麦种子吸水性以及萌发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吡虫啉种衣剂对小麦幼苗生长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吡虫啉种衣剂拌种后小麦出苗推迟,地下部分生长减慢。进一步的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吡虫啉种衣剂拌种降低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吸水性、α-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但幼苗根系活力却增加。吡虫啉种衣剂可能通过影响种子吸水性和萌发相关酶活性而推迟小麦种子萌发;吡虫啉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下部分,而植株可能通过提高根系活力来适应这种负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抗寒种衣剂对水稻秧苗抗寒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研究了两个早籼稻品种经4种抗寒种衣剂(HET种衣剂、YKJ种衣剂、YKZYJ种衣剂和ABA种衣剂)包衣处理后在低温胁迫下的若干生理生化效应。【结果】在低温胁迫下,抗寒种衣剂处理使秧苗根系活力、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维持较高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降低,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大量积累,受害株率大幅下降。【结论】抗寒种衣剂增强了秧苗抵抗低温胁迫的能力;4种抗寒种衣剂的抗寒效果以YKZYJ种衣剂最优,YKJ和ABA种衣剂次之,HET种衣剂再次。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复合型种衣剂包衣处理对杂交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杂交小麦复合型种衣剂能提高杂交小麦的实验室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增强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增加幼苗的干物质重量,提高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提高幼苗的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苗足苗壮,分蘖数增加,对杂交小麦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就17%多·克·酮小麦种衣剂对幼苗生长的调控作用以及田间防治甘肃省小麦主要病害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7%多·克·酮种衣剂安全的药种比为1:50,在此包衣比例下,不仅可提高出苗率,对植株生长无不良影响,而且能使植株根系活力显著增强,叶片叶绿素含量明显提高,生长后期抗倒伏能力增强;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对早期小麦条锈病的防效可达76.2%、小麦白粉病可达77.0%,对土传性小麦全蚀病的防效可达到82.1%,冬麦区小麦产量提高6.8%,春麦区小麦产量提高10.9%。  相似文献   

12.
作物抗旱增产剂浸种处理小麦的抗旱增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干旱胁迫下,抗旱剂处理可提高小麦幼苗SOD、CAT、POD的活性,减少MDA的积累,质膜结构相对稳定,可减缓叶片相对含水量的降低,植株生长抑制减轻,抗旱性明显增强。田间试验表明,抗旱剂处理可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结实率,增产幅度达16.3%~25.2%。  相似文献   

13.
选择6个玉米杂交种,用20%福·克悬浮玉米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处理,室内发芽试验和田间包衣和不包衣的配对试验表明:该种衣剂对玉米种子发芽势、发芽率、田间出苗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可加速玉米苗期生长,显著增加玉米播种后30d的株高、叶龄,显著增加根条数和根系活力,提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玉米的抗倒性和抗逆性。  相似文献   

14.
镉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明琴  李焰焰  苗杰  于海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239-14241
以新麦18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Cd2+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2mg/L)Cd2+可促进小麦种子萌发,而高浓度Cd2+对小麦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随着Cd2+处理浓度的升高,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但随着Cd2+处理时间的延长,小麦幼苗SOD、POD活性下降,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上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田试验,调查了18.5%适·甲柳悬浮种衣剂包衣对小麦出苗的影响及苗期病害(茎枯病、根腐病、散黑穗病、腥黑穗病)及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等)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18.5%适·甲柳悬浮种衣剂包衣对小麦出苗有促进作用,表现为出苗率提高,出苗整齐,对作物安全,优于生产上常规种衣剂。18.5%适·甲柳悬浮种衣剂1∶20∶400(药∶水∶种)包衣处理对小麦苗期根部病害和地下害虫防效最好,对病害防治效果为94.4%,对地下害虫防治效果高达100%;其次是18.5%适·甲柳悬浮种衣剂1∶20∶500(药∶水∶种)包衣处理,对小麦苗期根部病害和地下害虫的防效分别达到89.8%和97.4%。18.5%适·甲柳悬浮种衣剂是一种优良的小麦种子处理剂,值得大力推广应用,综合防治效果和成本考虑,使用剂量以1∶20∶500(药∶水∶种子)包衣为宜。  相似文献   

16.
烯唑醇种衣剂对小麦出苗和幼苗生长发育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室内盆栽方法研究烯唑醇种衣剂包衣对小麦出苗和幼苗生长发育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烯唑醇种衣剂包衣对小麦的出苗时间和出苗率具有抑制作用,对出苗后麦苗的伸长、苗期根系的数量和伸长等影响较小。试验条件下,烯唑醇种衣剂在有效剂量不大于0.04 g/kg种子时,对出苗时间和出苗率影响较小;在有效剂量为0.06 g/kg种子时,对出苗率影响不大,开始出苗时间推迟1 d,终止出苗时间推迟2 d;在有效剂量大于0.06 g/kg种子时,对出苗时间和出苗率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开始出苗时间推迟1~2 d,终止出苗时间推迟2~3 d,出苗率降低18.5%~35.7%。烯唑醇种衣剂包衣后各处理的苗高与对照之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用药剂量越大,与对照相比苗高相差越多,播种后10 d各处理的苗高与对照相比降低13.1%~45.8%;播种后15 d各处理的苗高与对照相比降低8.6%~28.2%,但播种后10~15 d,所有处理苗高增长幅度均在6.1~6.8 cm,差异并不明显。烯唑醇种衣剂包衣播种后10 d各处理的平均根数4.6~4.9条,平均根长11.9~13.4 cm;播种后15 d各处理的平均根数4.9~5.2条,平均根长20.5~22.8 cm,各处理与对照间差异均不显著。实际应用中,烯唑醇种衣剂有效剂量应小于0.06 g/kg小麦种子。  相似文献   

17.
荧光假单孢杆菌防治小麦全蚀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从小麦根部分离到的荧光假单孢杆菌株hw-5,以不同的浓度采用种子包衣、菌悬液浸种和土壤浇灌3种方法处理种子,研究该菌株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这3种方法处理过的小麦种子,在苗期均对小麦全蚀病表现出一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18.
包衣对玉米种子萌发及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农大108为试材,用不同剂型种衣剂处理玉米种子,考察了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和抗逆代谢有关的酶活性的变化以及生长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种衣剂能明显延缓种子的萌发。经过低温逆境后,种衣剂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增大根冠比,壮苗,并且通过增强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诱导玉米苗体产生潜在的抗性抑制膜质过氧化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种衣剂并不影响玉米的最终产量。  相似文献   

19.
小麦水浸提液对节节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小麦Triticum sestivum对入侵植物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的化感作用机制,采用培养皿生物测定法,依据萌发率、苗高、根长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了小麦茎叶和根系水浸提液对节节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茎叶和根系水浸提液对节节麦种子萌发、幼苗苗高和根长均表现出“低促高抑”的化感作用。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小麦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节节麦幼苗生长表现出质量浓度效应的化感胁迫作用,随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节节麦幼苗相对电导率不断增加,叶绿素质量分数逐渐下降,当浸提液质量浓度达100 g·L-1时,与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 < 0.05)。此外,SOD活性、脯氨酸质量分数及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均呈逐渐增加变化,其中,前期(0~5 g·L-1)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较对照增加差异不显著(P>0.05),可能与节节麦自身调节有关,之后增加迅速,且较对照增加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 < 0.05),表明节节麦幼苗生长受到小麦水浸提液化感胁迫作用的加剧。综合化感效应值显示,浸提液质量浓度为25~100 g·L-1时,小麦对节节麦幼苗化感抑制作用强弱为茎叶≥根系。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卫福200FF种衣剂对甜玉米苗期病害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田间试验设卫福200FF种衣剂 200、250、300ml∕100kg种子,对照药剂50%福美双WP 500g/100kg种子及空白对照5个处理。结果用该制剂200ml~300ml/100kg拌种,防治效果达76.94%~82.12%,增产11.91%~14.93%,且未见玉米苗出现药害现象。试验表明卫福200FF种衣剂对甜玉米苗期病害有较好的防病增产作用和安全性,可作为防治甜玉米苗期病害的药剂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