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汉江中下游湿地资源调查中,3处调查点发现了植物绞杀现象。绞杀植物主要为盒子草(Actinostemma tenerum)和草(Humulus scandens)等。湿地植被中绞杀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湿地植物的正常生长,还可能破坏整个湿地生态系统。从绞杀植物的形态特征、绞杀方式和结果等方面对汉江中下游湿地植物绞杀现象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对108 国道改建城固段汉江湿地景观现状进行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分区配置等方面的建议,为加快汉江湿地恢复、使108 国道改建城固段汉江湿地景观 规划更加合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水系连通、鱼类养殖、捕捞等原因,造成阅海湿地原生植被破坏。根据阅海湿地水生植被退化情况,采用人工种植荷花、睡莲和芦苇等措施恢复水生植被群落,经测定,阅海湿地项目区芦苇、睡莲成活率达90%以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阅海湿地水生植被恢复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湿地环境是生态环境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过去一段较长时间内,由于在经济发展中没有重视起对湿地环境的保护,因此我国湿地系统遭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而为实现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需要我们重视起对湿地的恢复工作。而湿地种子库是湿地植被的"记忆库",是湿地植被实现恢复的重要基础,因此为实现对湿地的良好保护,对已被破坏的湿地进行恢复,就需要我们重视起对湿地种子库的研究。本文将从湿地种子库的形成原因以及我国湿地种子库的规模与分布格局等基本情况入手,探讨湿地种子库在湿地植被恢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高台县黑河湿地位于黑河中游下段,属荒漠地区湿地,主要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根据湿地湖泊生态恢复保护示范区基本建设现状和确保湿地生态良性循环,通过植被恢复工程、护岸工程、湖心岛植被恢复工程等工程设施的建设,使项目区内黑河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区域自然生态与经济发展双赢。  相似文献   

6.
做好湿地保护、恢复措施,能够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增强湿地公园建设效果。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完善湿地保护配套设施、建立湿地保护教育基地、健全湿地保护条例、强化湿地保护检查验收这几项湿地保护措施,以及基质恢复、水环境恢复、植被恢复、恢复维护这几项湿地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7.
银西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实践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银西湿地保护与恢复采取的治理措施:泄洪沟治理工程,湿地植被恢复工程,鸟类栖息地修复与保护工程,湿地清淤疏浚工程,修筑防洪坝,同时探索了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8.
有效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能够促进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确保湿地公园建设效果。本文阐述了湿地保护措施,包括完善湿地保护配套设施、建立湿地保护教育基地、健全湿地保护条例、强化湿地保护检查验收等,并从基质恢复、水环境恢复、植被恢复、恢复维护等方面提出了湿地恢复措施,以期为合理保护和恢复湿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汉江生态经济带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环保意识淡薄,人们为了短期利益对汉江资源肆意掠夺,导致汉江流域出现了日益严重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湿地环境恶化、水资源污染等生态问题,对流域内的经济发展造成阻碍,因此加强对汉江生态经济带生态修复机制的研究,对促进汉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针对汉江流域生态现状,结合国内外生态修复的经验,再通过数据分析,探究流域内出现的生态问题及生态现状,最后提出解决流域中出现生态问题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0.
四川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植物景观配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生态恢复学、植被演替理论等为理论支撑,借鉴LID技术在湿地生态修复的应用,结合对四川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本身植物资源的调查,通过对不同植物的配置选择,构建起了多样的新旧植物景观模式,用以探索科学合理的湿地公园植物景观配置模式,以期恢复湿地公园植被生态多样性,提升视觉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1.
陈立明  尹艳豹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394-11395,11405
分析了黑龙江青冈靖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概况,针对靖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现状分析,提出了靖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恢复的对策,探讨了湿地公园水质、水文保护,生态水岸建设,水禽栖息地营造,以及植被恢复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三峡工程运行对洞庭湖湿地植被格局的影响及调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植被格局是湿地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湿地植被格局的变化是湿地植物生物学特性与外部环境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洞庭湖湿地作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典型通江湖泊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湿地水文情势变化明显,进而影响湿地植被格局。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系统总结了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湿地植被格局的演变规律,同时对驱动湿地植被演变的水文成因及湿地植物生物学机制进行了归纳。研究发现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不同植被类型面积发生明显变化,具体表现为湖草群落面积呈下降趋势,芦苇(荻)和林地群落的总面积呈上升趋势。湿地植被格局的变化是水位、淹水时间、泥沙淤积等多种水文情势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湿地植物还可以通过繁殖对策、生态生理、种内种间关系变化等多个生物学策略来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进而维持植被格局的稳定性。最后以杨树种植和冬候鸟多样性变化为案例,分析了洞庭湖湿地植被格局变化的生态学效应,以期为洞庭湖湿地的保护及退化湿地的恢复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小兴安岭退化沼泽湿地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友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火烧、放牧和垦殖3 种干扰类型退化森林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应用样地 调查法和挖掘法对植物生长指标进行调查,分析不同栽植模式对退化沼泽湿地植被的恢复效果。结果表明:在火 烧干扰湿地中,栽植红皮云杉纯林是最好的植被恢复模式,栽植3 年成活率为89%,其他植被恢复模式的树木成活 率都很低。在放牧干扰湿地中,红皮云杉纯林、落叶松纯林模式和红皮云杉与落叶松混交林的造林模式恢复效果 好,3 年平均成活率分别为94%、79%、85.5%。在垦殖干扰湿地中,栽植红皮云杉、落叶松纯林模式或红皮云杉与 落叶松混交林的造林模式恢复效果好,3 年平均成活率分别为92%、85%、83%。沙棘在3 种退化森林湿地中3 年 成活率均低于36%,不适合在以上的退化湿地中进行培植。因此,在小兴安岭干扰火烧退化湿地、放牧退化湿地以 及垦殖退化湿地植被恢复中,应选择以红皮云杉、落叶松为主的恢复树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三江平原富锦湿地公园恢复初期种子库物种组成和规模。[方法]采用温室萌发法对比分析了三江平原恢复初期湿地和开垦湿地的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共萌发物种14种,其中,恢复湿地13种,开垦湿地8种,主要是稗(Echinochloa crusgalli)、香蒲(Typha sp.)、春蓼(Polygonum persicaria)、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和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等物种,缺乏薹草(Carex spp.)和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等该地区典型沼生植物;恢复湿地单位面积萌发幼苗数量(389株/m~2)是开垦湿地(166株/m2)的2.3倍。地上植被常见香蒲(Typha angustifoli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水葱(Scirpus validus)和野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等水生植物。[结论]在以恢复薹草湿地等浅水沼泽或湿草甸为目的时,应采用播种、移栽等方式补充种源,同时加强植被监测和水位管理,以促进目标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刘芝芹  邓忻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74-975,1011
介绍了昆明市五甲塘湿地公园的概况、指导思想及规划目标,提出了该公园湿地设计与恢复策略,即:划分湿地保护区、生态游览功能区和休闲娱乐功能区3个功能区,通过植被群落和动物栖息地的营建、水系整理与水质净化的方式进行恢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封闭的内陆湿地安固里淖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湿地退化对植被、小气候、土壤生态因子的影响.封育沼泽、放牧沼泽地、退化沼泽地3种类型湿地植被的群落依次向旱生结构过渡,群落多样性特征降低,封育是恢复湿地植被的可行措施;退化湖泊裸地较草地、沼泽地具有温差变化大、空气湿度小的特点,其气候调节能力降低,土壤盐度高,易于发生"盐暴"现象.  相似文献   

17.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与社会发展及人类福祉关系密切。近些年,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过度影响,湿地正面临着面积减少、功能减弱、多样性降低等问题。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支柱,湿地生态修复工作也得到了重要的制度保障。结合湿地属性及政策保障有针对性地对湿地进行保护与修复,对区域的湿地保护及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湿地恢复理论及湿地恢复原则入手,阐述了湿地恢复的主动恢复模式和被动恢复模式;从生境恢复技术、生物恢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水文修复技术、植被恢复研究、案例分析等方面介绍了湿地恢复的技术及案例,最后提出了出台政策、湿地恢复重塑、湿地旅游资源利用及湿地保护的创新机制试点等湿地保护的重点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塔里木河上游不同湿地类型地表植被、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退化湿地恢复重建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地表植被和种子库的组成、相似性进行分析.[结果]塔里木河上游各湿地类型地表植被物种数在6 ~14种,人工湿地单位面积物种数、植被盖度、植株密度均比天然湿地有明显增加;各湿地类型土壤种子库物种数在10~13种,处于较低水平;土壤种子库与地表植被物种组成相似性普遍较低,人工湿地中多浪水库坝外研究地和入水口研究地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5和0.538,天然湿地中塔河沿岸和牛轭湖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421和0.235.[结论]塔里木河上游不同湿地地表植被和土壤种子库组成均较匮乏,二者之间相似性系数不高,相似性系数表现为人工湿地高于天然湿地.  相似文献   

19.
为塔里木河沿岸湿地保护与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塔里木河流域河流湿地地表植被组成、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河河流湿地地表植被物种数有23种,土壤种子库共计萌发物种22种,伴生种少,稳定性较低;土壤种子库密度为240~933粒/m2,属较低水平,并且随着流域呈衰减趋势;地表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相似性系数以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群落高,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群落相似性系数低;以土壤种子库恢复地表植被的潜力较小,需要适度的人为干预与调控。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野外调研和室内分析,主要调查了常熟市沿江湿地的植物、动物资源,分析了湿地植被特征分布。研究发现,湿地保护主要面临湿地面积减少、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受损3个方面的问题。结合常熟市生态城市发展战略,提出常熟市沿江湿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建议:加强湿地保护力度,开展实施湿地保护和恢复示范工程,加强湿地动态监测,发展湿地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