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世纪初叶至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之前,北京地区的农场大致可以划分为五种类型。一是由政府兴办的、主持农业改良与推广的农事试验场。官办农事试验场最早可追溯至清末新政期间。1906年3月,清政府农工商部筹款在距西直门二里许,即今北京动物园以西地区设立农工商部农事试验场。该农事试验场占地80公顷多,以农业推广与改良为主要目的。1916年2月,民国政府将农事试验场改名为中央农事试验场。1931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实业部筹建中央农业试验所(简称“中农所”);次年1月中农所正式挂牌,  相似文献   

2.
近代西方农业科技传入中国以后,出现了以农业科学试验和农产品种推广为主的农事试验场。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农业建设工作相继开展,河北省在省农矿厅督导下,形成了农业管理部门、农业教育部门、农业改良和推广部门,农业改良及推广机构不断完善。随着省立、县立地方农事试验场相继组建,各农事试验场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等地理条件,选择试点各有侧重地进行农事实验,选定优良品种进行推广,特别是美棉等新品种的引进和种植,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些改良和推广活动,尽管在当时成效有限,但推动了河北省传统经验农业逐渐向近代试验农业转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正>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是以应用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其前身是1913年建立的日本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公主岭农事试验场;1938年改称满洲国立公主岭农事试验场;1946年国民党政府接管,改名农林部东北农事试验场;1948年东北解放,建立了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部公主岭农事试验场;1950年改为东北人民政府农林部农业科学研究所;1953年改称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局东北农业科  相似文献   

4.
发展农业生产不仅需要开展土地革命来激发苏区群众的积极性,还需要以农业科技的研究与推广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在中央苏区,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创办农事试验场、农业学校和农产品展览所,研究农业科学技术,在选育优良品种、改良土壤、防治病虫害、兴修水利、改良农具、植树造林等方面积极推广新技术和新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农业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在解决中央苏区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业科技事业的开端。  相似文献   

5.
<正>在从事农业生产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家庭农场、合作社还是农业企业呢?首先,来看一下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分别都能做什么?家庭农场适宜农业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组织形式,目前我国的家庭农场主要以种养业为主,很难延伸产业链至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前期的产品研发。合作社从事的可以是生产、加工、流通、服务业务,甚至可以涉及内部的金融业务,是一种侧重于资源整合的组织形式,既可  相似文献   

6.
联邦德国农业合作组织包括流通领域的信用、供销合作组织和生产领域的共同使用生产设备、生产者协议、生产者共同体、生产局部一体化和完全一体化合作组织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合作组织发展的特点是:①集中过程迅速;②合作组织的性质逐渐向资本股份公司蜕变;③组织机构变得更加严格但同时又更加灵活;④以服务为主要职能;⑤合作只是扩大农户规模的一种补充形式。  相似文献   

7.
西方国家农业生产组织的基本形式——家庭农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主要取决于社会发展阶段和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在不同的国家或社会,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往往不是清一色的。但却很可能是以某一形式为主,为辅的其它形式在数量上只占有限的比重,被常笼统称为“西方国家”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其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虽然并不止一种。但迄今为止,家庭农场却一直是数量最多,拥有农业资源和生产农产品最多的一种形式,是这些国家农业生产的最主要的形式。二次大战  相似文献   

8.
近代,随着西方农业科技的引进和推广,农业试验机构开始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其中,既有主要从事改进棉花与小麦等农作物品种的西北农事试验场、斗口农业试验站等机构,也有以畜牧业为主的西北畜牧改良场、山丹军牧场等试验单位。此外,以西北农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为代表的培养农业专门人才的教育机构也在诸多领域进行了农业试验和技术推广,为近代西北农业科技的进步作出了一定贡献。近代农业试验在中国西北的兴起和发展,对改变当时这一地区落后的农业生产面貌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山西农业科学》2006,34(3):F0002-F0002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始建于1948年,地处晋南粮果带的中心区域——临汾市尧都区。其前身是由解放前的“临汾农场”、“临汾棉场”和“临汾种畜场”合并而成的“晋绥边区临汾农事试验场”,是以小麦为主要研究对象,兼顾其他作物研究,以应用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应用基础研究,着重研究解决全省小麦和晋南地区玉米、棉花、豆类和小杂粮生产中的重大科技问题。组织全省小麦方面重点科技项目的协作,参加全国小麦科技攻关研究,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编辑出版专业刊物和理论著作为办所方向和任务。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始建于1948年,地处晋南粮果带的中心区域——临汾市尧都区。其前身是由解放前的”临汾农场”、”临汾棉场”和”临汾种畜场”合并而成的”晋绥边区临汾农事试验场”,是以小麦为主要研究对象,兼顾其他作物研究,以应用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应用基础研究,着重研究解决全省小麦和晋南地区玉米、棉花、豆类和小杂粮生产中的重大科技问题。组织全省小麦方面重点科技项目的协作,参加全国小麦科技攻关研究,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编辑出版专业刊物和理论著作为办所方向和任务。  相似文献   

11.
知识卡片     
农业贷款是指银行、信用合作组织按照归还时付给利息的约定,向农业生产单位提供所需生产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 农业贷款的主要特点有:①期限较长;②利息较低。农业贷款的主要对象有:农业中实行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合作组织及承包户,经营农业的经济联合体,乡镇企业,独立经营的农户;国营农业包括各类农场、林场、牧场、渔场,以及实行企业管理的良种场、种畜场、园艺特产场、农机站、排灌站等;国营农场中发展起来的职工农场。  相似文献   

12.
畜牧分院隶属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是一所以畜牧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公益型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其前身始建于1913年的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农事试验场畜产部,后经历伪满州国国立农事试验总场畜产部、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处公主岭农事试验场畜产系、东北人民政府农林部农业科学研究所畜牧系、中国农业科学院东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畜牧系,到1959年成立了吉林省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华北麦作改进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麦作改进的背景、因素有所不同;民国时期华北麦作改进以农业高等院校、政府农业改进机构和农事试验场为推进主体,以小麦良种选育及推广为重点,取得了一定成绩;民国时期华北地区以小麦良种选育和推广为核心的麦作改进在我国麦作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色列农业的特点及其对甘肃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以色列农业生产的特点,总结出对甘肃省农业发展的启示是:以发展旱作农业为主,引进高科技农业技术;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产品;建立健全农产品销售组织;加强农业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学习基布兹等合作模式,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5.
李瑛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356-10358
阐述了从民国初年到抗战前大学农事试验场的创办情况,从改进和培育优良品种、繁殖和推广改良品种、交流农事试验和推广经验几方面述叙了大学农事试验场的农事活动,最后分析了大学农事试验场的成效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正>家庭农场,顾名思义是指以家庭为单元的相对独立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类型,家庭农场具有独特的组织优势。与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相比,一方面,家庭农场以家庭劳动力为主,可以最大限度规避农业生产中难以克服的高监督成本问题;另一方面,家庭农场可以基于其生产经营能力流转土地、  相似文献   

17.
当前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研究合作农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制度创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农业现代化进程下对推进合作农场的解读,选取江苏省太仓东林农场为例,分析合作农场生态循环农业制度的基础要素和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探讨合作农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制度创新机制。结果表明,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土地规模化的经营主体(合作农场),呈现出集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农民就业保障与农村的社会管理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模式,形成了集种植业(稻田和果园)、养殖业(猪场和羊场)、生态旅游业"三位一体"的优化组合。阐明了推进合作农场的制度创新机制主要体现为,规制性、规范性与文化—认知性三种制度共同约束;三位一体的合作农场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创新与运行。提出了多途径提高合作农场型生态循环农业的产业绩效,多维度加强合作农场型生态循环农业的组织发育等建议,为我国粮食主产区提供一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美国、韩国、印度3个国家的农业合作社分类及特点:美国以农场为生产单位的生产模式加速了农业合作社的发展;韩国由政府主导的农业合作社发展也逐步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印度通过建立全球最大的合作组织网络逐步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国外农业合作社发展经验和教训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以柑桔生产为主的广西源头农场围绕做强做大柑桔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打造优势,形成了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实现了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示范及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2006年经营总收入12650万元,比上年增长75.08%,从业人员人均纯收入19300元,比2005年增长22.62%,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有农场摆脱贫困作出了表率.  相似文献   

20.
国外家庭农场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大中型家庭农场美国的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由于许多合伙农场和公司农场也以家庭农场为依托,因此美国的农场几乎都是家庭农场。可以说美国的农业是在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进行的,具有如下特点。1.经营规模化和组织方式多样化从经营规模来看,其发展与趋势表现为农场数目的减少和经营规模的扩大。20世纪以来,美国家庭农场在数量上上升至89%,拥有81%的耕地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